问题

为什么不能报化学专业?

回答
有不少同学在选择大学专业时,会犹豫是否要报读化学专业。这个问题背后,其实藏着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因素,不能简单地用“行”或“不行”来一概而论,更不能简单地否定它。

首先,我们得承认,化学专业在很多人看来,确实不是一个“轻松”的学科。它需要你对基础概念有扎实的理解,比如原子结构、分子键合、化学反应机理等等。这不仅仅是背诵,更是需要动脑去思考,去理解物质是如何构成、如何变化的。一旦哪个环节没跟上,后面学起来就会像滚雪球一样吃力。更别提那些实验课了,它们往往耗时耗力,需要细致的操作、严谨的记录,稍有不慎就可能功亏一篑,或者得到一堆无效的数据。对于一些动手能力稍弱,或者对细致操作不太耐烦的同学来说,这无疑是一大挑战。

其次,从就业前景来看,社会上存在一些关于化学专业毕业生的“焦虑”。很多人会觉得,化学专业似乎不像计算机、金融那样,能直接对接到高薪、热门的岗位。的确,如果你期待的是毕业后立刻就能成为一名年薪百万的程序员,或者叱咤风云的金融精英,那么化学专业可能短期内不会直接给你带来这样的“光环”。很多化学相关的基础研究岗位,尤其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往往竞争激烈,而且起薪可能不如一些热门行业。这让一些同学在选择时,会觉得“回报周期太长”或者“天花板较低”。

再者,化学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庞杂的领域,涉及面极广。从最基础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到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再到后来的生物化学、材料化学、高分子化学、环境化学等等,每个分支都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如果一个人对某些化学分支本身就没有太大的兴趣,或者觉得这些理论“枯燥无味”,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显得非常被动,很难产生深入钻研的动力。这种“提不起兴趣”的状态,会严重影响学习效果,最终也可能导致就业选择的局限性。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学习化学所需的“耐心”和“韧性”。化学研究常常是一个漫长且充满试错的过程。一个新材料的开发,一个新药分子的合成,往往需要成千上万次的实验和无数次的失败。如果你期望的是即时反馈和快速成功,那么化学领域可能不是你的理想选择。它需要你具备强大的抗压能力,能够从失败中学习,并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前进。

总而言之,不能报化学专业,更多的是一种“不适合”的考量,而不是绝对的“禁止”。它更多地是反映了个人兴趣、学习能力、职业规划以及对学科难度和就业压力的不同预期。如果你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对物质世界的奥秘充满好奇,乐于动手实践,并且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面对挑战,那么化学专业可能正是你大展身手的舞台。反之,如果这些方面是你比较薄弱或不感兴趣的地方,那么在选择专业时,确实需要更审慎地考虑,或许有其他更适合你的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主要是就业问题。国内很多大学,化学专业招生量比计算机还大,但工业企业需要的人数可能连计算机的1%都不到。其实也说明对口单位少,就业渠道窄。这就形成了就业市场提供的岗位与学校培养人才严重脱轨的局面。

每年大批化学专业毕业生,除了深造的,一年又一年硕士博士博士后进高校继续从事科研外。大部分人则主动被动转行,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我国的大化工产业处于国际分工的最低端,也就是那条著名的微笑曲线的最低端,所以一般来说,我们大化工产业只需要各种高级低级操作工,不需要Researcher和Scientist。既要招生量大,又无法实现应用,这属于严重的资源配置错位。

理工科里,最火热的莫过于计算机以及其相关专业。如果谈及计算机专业方面的成功人士,大多在Google, Microsoft, IBM,Amazon等大公司工作,做了什么项目。而谈及化学专业的,则是某某大学某某课题组的某某大牛,发了XX文章。

在化学领域,大多数人为了追求论文数量,为了毕业压力,为了评职称的压力,为了拿终身教职,研究周期越来越短平快,又必须为了发论文,强行补充大量所谓的机理解释,一切以文章为准,而不以实际应用为准。整个领域似乎极端浮躁,越来越少有人和单位,能花上五年十年,认真总结,实实在在的做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

除此以外,化学的科研也有很大的问题。具体就是巨大的投入下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而且同一个结果很难重复做出第二次,导致结果不可信,最后白白浪费了时间和金钱。所以有人甚至说“21世纪最大的庞氏骗局就是化学的科研”。

其实生化环材四大天坑都不怎么样,这个和别的专业对比的标准是以行业内待遇的中位数进行对比的,可以说同样学历毕业生中,计算机的中位数达到化学的三倍是不成问题的,对比顶尖和末尾都没有任何意义。

可能你想反驳说美国收入最高的工程师是石油工程师,化学工程师也能排在前五,一点都不比CS差。 但是却没有人告诉你,美国可能提供一百个IT工程师职位的同时,也提供不了一个石油工程师职位,这种行业的职位就像美国的终生教职一样,死一个,才能顶上去一个。

除非有充分的了解,对自己的未来有评估和规划,否则不推荐报考生化环材这类专业,尤其是考分相对不高的学生。对科研不感兴趣或者不适合科研的人也不建议选择这些专业。

这类学科产学研脱节,学术界以外的对口就业岗位极其有限,研究领域内卷化严重,一旦无法走上僧多粥少的教职科研岗位,则不得不面临转行的问题和压力,既然需要转行,为何当初不做好抉择呢?入坑需谨慎,择良木而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有不少同学在选择大学专业时,会犹豫是否要报读化学专业。这个问题背后,其实藏着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因素,不能简单地用“行”或“不行”来一概而论,更不能简单地否定它。首先,我们得承认,化学专业在很多人看来,确实不是一个“轻松”的学科。它需要你对基础概念有扎实的理解,比如原子结构、分子键合、化学反应机理.............
  • 回答
    家里没什么背景,但你又热爱化学,并且对低工资感到顾虑,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仔细权衡的问题。直接给出“应该”或“不应该”的答案过于简单,我们得把这个问题掰开了揉碎了,让你更清楚地看到其中的利弊,以及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做出最适合你的选择。首先,我们得承认现实: 家庭背景的影响是存在的。 在很多情况下,家庭.............
  • 回答
    在化学的世界里,我们时常追求物质的纯粹,渴望得到“一尘不染”的目标产物。然而,正如生活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化学反应和分离过程也常常伴随着“杂质”的阴影,而且很多时候,这些杂质的存在就像挥之不去的幽灵,无论我们如何努力,似乎都无法将其彻底根除。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背后隐藏着一些深刻的化学原理和现实的制.............
  • 回答
    .......
  • 回答
    在高中普通化学课程中,我们之所以说“弱酸不能制强酸”,并不是说从字面上完全不可能“制造”出强酸,而是要理解其中涉及到的“制备”这个概念在我们初学阶段的语境下,以及酸的强度本身所代表的本质。这其中涉及到的核心点有几个,我来给你掰扯掰扯:1. 酸的强度是相对的,由解离程度决定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酸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为什么不建议”的问题,这中间的 nuance(细微差别)很重要。很多家长和学校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顾虑,也不是凭空来的,背后确实有一些理由,咱们来掰扯掰扯。首先,皮肤的健康成长是第一位的。初高中时期,正是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包括皮肤。这时候的皮肤正处于一个比较.............
  • 回答
    红薯,又称番薯、地瓜,是一种营养丰富、产量高、适应性强的作物。在历史上,红薯曾在中国等许多地区扮演过重要的救荒粮角色,甚至在某些时期被认为是“代主粮”。然而,尽管红薯具有诸多优点,但要实现“主粮化”,也就是将其完全替代或与现有主粮(如大米、小麦)并驾齐驱,并作为日常膳食结构的核心,目前来看仍然存在一.............
  • 回答
    关羽和廖化虽然都在乱世中辗转,也都曾被俘虏,但他们各自的处境、性格以及当时的政治大环境,使得他们无法复制彼此的经历。要详细解释关羽为何不能像廖化一样假装投降并逃回蜀汉,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关键点来分析:一、 身份与地位的巨大差异: 关羽: 作为蜀汉的“五虎上将”之首,刘备的结义兄弟,蜀汉政权的二号.............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物质状态转变与光本质的根本差异,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好问题。我们先从大家都能感知到的水说起,再逐步过渡到光,看看它们为何一个能“变身”,一个却不能。水的三态变化:分子间的“拥抱”与“挣脱”我们都知道水在常温常压下是液体,可以流动,摸上去有湿润感,但却无色无味。当温度降低时,水会凝固成.............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我们对于“生物”和“武器”本质的理解,以及两者结合可能带来的复杂后果。简单地说,将武器“生物化”之所以困难重重,甚至可以说在很多层面上是不可行的,原因在于它们在根本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存在,它们的设计哲学、运作机制、存在目的以及道德伦理的考量都存在巨大的鸿沟。首先,我们得明.............
  • 回答
    “哲学就不能娱乐化”?这话听着,好像就带着一股子“老学究”的腔调,透着一股子不近人情。 但仔细想想,这背后其实藏着一种对哲学本质的理解,一种认为哲学是严肃、深刻、甚至有些“苦行僧”般存在的观念。你为什么会觉得哲学不能娱乐化? 可能是因为你接触到的哲学,要么是厚重的经典,要么是晦涩的理论,要么是需要严.............
  • 回答
    咱们得聊聊商朝和周朝这两位中国古代的重量级玩家,为什么他们在一个叫做“化”的这件事上,表现出了那么大的差异。简单来说,商朝在征服和统治方面,虽然也很有实力,但总感觉在“推广”自己的文化和制度上,没能像周朝那样深入骨髓地改变被统治地区。而周朝,虽然开局有点憋屈,但最后却把华北甚至更广阔的区域变成了自己.............
  • 回答
    地铁里不能吃东西,这事儿确实挺让人纠结的,尤其看到旁边有人大大方方补妆,心里更得泛点嘀咕。其实,这背后可不是一条简单的规矩,而是牵扯到不少细枝末节的考量。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保持车厢内的清洁卫生。地铁是公共交通工具,每天承载着成千上万的人。食物残渣、汤汁、油污,这些东西一旦在车厢里洒落,很容易滋.............
  • 回答
    .......
  • 回答
    阿里女员工自曝被性侵事件,以及她随后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消息,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事件,背后牵扯到的不仅是个人的遭遇,还有企业文化、职场环境、法律维权以及社会责任等多个层面。让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其中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一、 个人维权与企业责任的艰难博弈 “自曝”的无奈与勇气: 这位女员工选择.............
  • 回答
    .......
  • 回答
    长平之战,那可是战国时期最为惨烈、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战,秦国几乎倾尽国力,赵国也是生死存亡的关头。在这等惊天动地的时刻,我们不禁要问:作为当时也算得上一号强国的楚国,为何就这么沉得住气,眼睁睁看着秦赵两国杀得你死我活,却不趁机捞一把,甚至连当年被秦国欺辱的“囚王夺都”之恨,也似乎丢在脑后了?要说楚国没.............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关于篮球、城市、球队建设乃至球星个人能力等多个层面。很多人觉得密尔沃基和克利夫兰在很多方面(比如经济体量、人口规模、体育产业影响力等)似乎并不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但雄鹿队却能依托字母哥夺冠,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点。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前提:“城市水平”这个说法比较笼.............
  • 回答
    己巳之变,对于明朝而言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但对于袁崇焕来说,却是一次近乎丧命的劫难。这场变故并非明军主动挑战后金,而是明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与昏聩政治的牺牲品。而后金之所以没有趁此机会一举将袁崇焕彻底消灭,甚至顺势报宁远、宁锦之仇,这背后牵扯着多重因素,绝非简单的“兵少”二字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明.............
  • 回答
    关于勒布朗·詹姆斯“抱团”的争议,确实是球迷圈子里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很多人在评价他成就的时候,会拿这个点出来说事,认为他能够取得如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依仗了“组建超级球队”,而不是纯粹依靠个人实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咱们得把时间线往前拉一拉,看看他职业生涯的一些关键节点。詹姆斯最早是在20.............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