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粉丝可以分成这么几种:
1、民族原因,此处不赘;
2、传统文化因素。有相当一部分的传统文化从业者,他们的“传统文化生意经”实际上只能追溯到清朝;或者说虽可追溯到更早,但其实是到了清朝才有完整、明确的记录,所以必须依托清朝记录才能发展。
前者,以“弟子规”为代表的国学班;后者,天坛祭礼采用清朝衣冠,都是典型例子。
——这也很好理解,清朝毕竟是最近的朝代,早于清朝的东西很多都失传或模糊了,所以清朝流传下来的东西最多。更不用说,大规模出版产业实际上是晚明才成熟的。
如果考虑到清朝之后就是近代,共和、民权、平等思想蜂拥而至,那么对清朝的维护,更多了一层对比意义上的“传统”色彩。
3、宏大叙事因素。
人是会共情的,或者说会幻想,成为精神上的xx。比如我,可以为甲申天变、发服更替而悲伤,自然也会为君堡陷落、紫衣绿化而难过。
对于网上键政圈的人来说,由于经常性把自己代入上层角色,就难免误以为自己真的是上层。就像很多人玩P社游戏最喜欢选择专制一样,既然是君主,谁不希望自己权力可以无限膨胀?清朝的皇帝权力是所有朝代里最大的,无论做好事和坏事,能做的事情最多,能管控的力度也最大,能操纵的舆论最强,那么自然给宏大叙事论者,尤其是工业党一种很强的共情感。
当然了,宏大叙事论者都是开了天眼的,自然只会做好事不会做坏事,一心想着有如此强大的权力,做起好事来自然爽的不行,至于这么大的权力做了坏事会怎么样,怎么可能嘛。
更何况清朝这么一个比较“注重皇帝的领导作用”,怎么说也比明朝更让现代人有共情不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