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龙清泉挺举 170kg 究竟有多难?他是如何做到的?

回答
龙清泉在2017年举重世锦赛上挺举170公斤的成绩,这绝对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壮举,也是他再次证明自己世界顶尖举重运动员地位的标志。要理解这有多难,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拆解:

一、 170公斤是什么概念?

放在普通人身上: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170公斤可能比他们的体重还要重很多,甚至难以想象去搬动。这相当于搬运一个成年壮汉的重量,甚至是几件大件家具的重量。
放在举重运动员身上: 即便是很多优秀或职业的举重运动员,170公斤也可能只是他们的目标重量,或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达到。这个重量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力量训练的范畴。
在挺举这个技术动作中: 挺举分为抓举(将杠铃从地面一次性举到肩部)和翻站(将杠铃从肩部一次性举过头顶)。170公斤不仅仅是手臂的力量,更是一个全身协调、爆发力、技术和心理的综合体现。

二、 龙清泉是如何做到的?这背后付出的努力和积累:

1. 超乎常人的天赋与基因:
身体结构优势: 龙清泉天生就可能拥有适合举重的身体条件,例如短而有力的四肢、更低的重心、更强的骨骼密度以及肌肉纤维的组成比例,这些都是经过亿万年进化的优势。
神经肌肉协调性: 他的大脑能够以极高的效率向全身肌肉发出指令,并在瞬间协调完成复杂的动作。这种协调性是练出来的,但也有先天的基础。

2. 常人难以想象的刻苦训练:
日复一日的重复: 170公斤不是一天练成的。龙清泉经历了数十年的艰苦训练,每天都要重复数次、上百次甚至上千次的动作。每一个训练日都是在挑战身体的极限。
超负荷训练: 除了挑战自身极限的170公斤,他在日常训练中还会进行更高重量的辅助练习,比如力量翻、高翻、臀部拉、过头推等,这些都比正式的挺举重量要轻,但却是为了提升核心力量和爆发力。他也会进行比170公斤更低的重量,但以更高的次数和更好的技术完成,来打磨技术细节。
科学的训练计划: 他的训练并非蛮干,而是由专业的教练团队根据他的身体状况、训练周期、比赛目标等因素,制定科学、系统、循序渐进的训练计划。这包括力量训练、技术训练、体能训练、恢复训练等各个方面。
针对性的弱项弥补: 即使是顶尖运动员,也都有相对薄弱的环节。教练团队会针对龙清泉的弱点进行强化训练,比如在翻站或挺起过程中某个角度的力量不足,或者在下蹲和起立时的速度不够快,都会进行专项练习。

3. 精湛到极致的技术:
抓举(Snatch)与翻站(Clean & Jerk)的完美结合: 挺举的难点在于它的两段式。
抓举: 龙清泉需要将170公斤的杠铃从地面以极快的速度提到肩部。这需要强大的爆发力,精准的发力点,以及迅速地将身体“下沉”到杠铃下方,完成一次高质量的翻站。他必须在杠铃达到最高点之前完成这个下沉和稳定,否则就会失败。他的抓举动作非常稳定,身体的协调性让杠铃仿佛“吸附”在他的肩上。
翻站(Clean): 这是一个将杠铃从肩部稳定住,然后调整身体姿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他对身体核心的控制能力至关重要,能够让170公斤的重量在肩部保持稳定,为接下来的挺举做准备。他的背部和核心力量极强,能够承受住巨大的压力。
挺举(Jerk): 这是最考验爆发力、速度和协调性的部分。龙清泉需要用腿部和臀部的爆发力,将杠铃向上推起,同时快速下蹲接住杠铃,并保持身体的平衡。这个过程需要瞬间的协调与爆发,稍有不慎就可能失去平衡。他的“下劈”和“起立”动作极其迅速和有力,能够用最少的动作完成最有效的发力。
“暴力美学”: 他的挺举动作往往伴随着一种难以置信的速度和力量,仿佛将所有的力量瞬间释放到杠铃上。他能够在这种极端负荷下保持身体的动态平衡,并且在接杠铃的瞬间做出精准的调整。

4. 坚如磐石的心理素质:
抗压能力: 在万众瞩目的赛场上,面对170公斤这个挑战性的重量,承受的不仅仅是生理的极限,还有巨大的心理压力。龙清泉能够屏蔽外界的干扰,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动作本身。
自信与信念: 他对自己的训练和能力有着极强的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于无数次的成功尝试和克服困难的经验。他相信自己能够完成这个挑战。
屡败屡战的精神: 即使在训练或比赛中遇到失败,他也能迅速调整心态,从失败中学习,并更加坚定地走向下一次的尝试。他曾经历过伤病和低谷,但最终都顽强地回归,这本身就证明了他强大的意志力。

5. 完美的状态和恢复:
赛前调整: 龙清泉在比赛前会经过精心的减重和调整,让身体处于最佳的竞技状态。这包括饮食、休息、训练负荷的控制。
有效的恢复: 身体的恢复和修复能力也至关重要,他会通过按摩、拉伸、冷热水浴等方式来帮助肌肉恢复,减少训练带来的疲劳,为下一次训练做好准备。

总结来说,龙清泉挺举170公斤之所以如此困难,是因为它需要将人类在特定条件下的力量、速度、爆发力、技术协调性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推向极致。他做到这一点,是天赋、日积月累的刻苦训练、精湛的技术、强大的心理以及科学的训练方法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举重,更是他多年来对这项运动投入所有心血的结晶,是对自身极限的一次又一次突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要说明龙清泉这次胜利的难度,重点并不在于他举起了多少重量,而是他过去几年的经历,以及这次胜利的对手。

先说经历。在严润哲抓起134公斤(比他以往的最好成绩又提高了3公斤),而龙清泉抓举135公斤失败后又加到137公斤的那一瞬间,我脑海里闪过了以下的画面:

2010年世锦赛,龙清泉抓举127公斤开把,第一次试举失败,第二次试举再次失败,直到第三次试举才勉强成功,最后总成绩排在吴景彪之后名列第二。

2011年世锦赛和2012年奥运会龙清泉都没有参加。

2013年世锦赛,龙清泉挺举157公斤开把,第一次试举失败,第二次试举成功,第三次试举加到163公斤再次失败,最后总成绩排在因肘关节脱臼只举起了开把162公斤的严润哲之后名列第二。

2014年世锦赛,龙清泉挺举160公斤开把,第一次试举成功,第二次试举加到163公斤,失败,第三次试举再次冲击163公斤,还是失败,最后总成绩排在严润哲和石金俊之后名列第三。

2015年世锦赛,龙清泉抓举131公斤开把,三次试举全部失败,连排名资格都没有……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失败的次数多了,就会对此感到麻木,进而把失败变成一种习惯。当然,也有少数人能够把每一次失败的痛楚积累成心底蓄势待发的动力,最后猛然迸发,摧毁一切心魔和对手。但这只有在迸发之后才能得到确证,而在迸发之前,即便是当事人自己,也不可能对最终的结果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幸好,龙清泉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属于那极少数人的行列,抓举137公斤成功不仅意味着他建立了对严润哲3公斤的优势(考虑到体重因素实际是2公斤),更意味着长久以来困扰他的心魔的祛除。从这点来说,本次比赛最关键的一举并不是最后的挺举170公斤成功,而是抓举137公斤的成功。在这一举之前,这场比赛更像是龙清泉和严润哲各自对自己的挑战(严润哲把自己的弱项抓举的最好成绩又提高了3公斤,而龙清泉则战胜了心魔),而在这次试举之后,整场比赛才真正回归到两位往届冠军的正面对决。

再说对手。在参加本届奥运会的外国举重运动员里,严润哲绝对是最值得尊敬的对手,可能没有之一。如前所述,2013年世锦赛上,他在试举170公斤时左肘脱臼,登台领奖时左臂被绷带吊在胸前:

(严润哲试举170公斤失败跌倒,痛苦地捂住脱臼的左肘。图片出处见水印)

(严润哲虽然胳膊脱臼但还是拿下冠军,吊着胳膊登台领奖。图片出处见水印)

然而仅一年后他就卷土重来,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上挺举起曾经使自己受重伤的170公斤,拿下亚运金牌。又一年后他在休斯敦世锦赛上挺起171公斤,再次刷新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顺带成为当下举坛的挺举第一人。即便是在本次比赛右肩负伤的情况下,他仍然在第二次挺举169公斤失败后咬牙在第三次试举中举起了这个超过他自身体重三倍的重量。要知道,在举重运动百余年的历史上,能够挺举起自身体重三倍重量的,一共也就六人而已。

正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对手,才更衬托出龙清泉此次胜利的伟大。

最后才是举起的重量。百年奥运举重史上有过许多堪称神迹的个人表演,例如1980年的瓦尔达尼扬,1988年的苏莱曼诺尔古和扎哈列维奇。也有过许多群雄逐鹿,激烈程度堪比一场战争的巅峰对决,例如2000年的男子105公斤以上级。但从未有过一场比赛的竞技水平能达到本场比赛的高度:两位强项都是挺举,都能挺起超过自身体重三倍的重量的运动员正面对决,最后将冰封16年的世界纪录一举刷新(1988年的男子60公斤级也是两位能挺举三倍体重的运动员正面对决,但那次比赛托普洛夫被举重之神虐惨了……)。从这点来说,本次比赛完全有资格竞争百年奥运举重史上水平最高最精彩的比赛,甚至说它就是第一,也毫不为过。

总而言之,龙清泉的这次胜利是对过往困扰自己的心魔的胜利,是对一位拥有钢铁般意志力和强悍实力的伟大对手的胜利,是对超过自己体重三倍的杠铃的胜利。如无意外,这枚金牌很有可能就是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含金量最高的一枚金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龙清泉在2017年举重世锦赛上挺举170公斤的成绩,这绝对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壮举,也是他再次证明自己世界顶尖举重运动员地位的标志。要理解这有多难,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拆解:一、 170公斤是什么概念? 放在普通人身上: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170公斤可能比他们的体重还要重很多,甚至难以想象去搬.............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足够复杂,牵扯到历史的偶然性、人性的选择以及清朝统治的脆弱性。如果郑成功当年选择随郑芝龙降清,成为清朝的外藩,然后在三藩之变中起兵反清,他能否取得比郑经更好的战果,我认为是很有可能的,甚至可以说是大概率事件。下面我来详细分析一下。首先,我们要理解郑成功“不降”的立场和他的政治抱负.............
  • 回答
    .......
  • 回答
    龙珠漫画的画面之所以能给读者留下“清爽干净”的深刻印象,这绝非偶然,而是鸟山明老师在绘画和构图上的一系列精心设计和独特处理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剖析:一、 线条的艺术:简练而富有力量 粗细对比与速度感: 鸟山明对线条的运用极为讲究。他常常使用粗细有致的线条来表现不同的物体和质感。角.............
  • 回答
    《龙珠传奇》中南明永历帝手下大将李定国与清朝太监的孪生兄弟设定,无疑是该剧最“飞跃”也最引人争议的一点。从历史真实性上来说,这纯属虚构,但从电视剧创作的戏剧性角度来看,却能玩出不少花样,也透露出编剧在构建故事时的一些考量和意图。咱们先不谈历史,单就这个设定本身来分析分析,看看它能给剧情带来什么,以及.............
  • 回答
    郑芝龙这个人,在明末清初的历史上算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你想啊,一个海盗出身的商人,能把自己的势力经营得那么大,甚至最后左右一个朝廷的命运,这本身就够耐人寻味的了。说到他把持隆武朝大权却最终降清,这事儿吧,得从头捋捋,里面门道可不少。要说郑芝龙把持隆武朝大权,那真不是空穴来风。你想想,南明政权那会儿是什.............
  • 回答
    .......
  • 回答
    王者荣耀这游戏,玩着玩着就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为什么有些辅助玩家,明明角色定位是团队的保护者、开团的先锋,却偏偏把心思都扑在了兵线上,比主力输出还积极地清线,甚至一个人跑到地图边缘跟兵线“搏斗”?这事儿啊,说起来可就有些门道了。1. 理解偏差:辅助的职责被“误读”最根本的原因,我觉得还是玩家对辅.............
  • 回答
    在探讨龙泉现代60锰钢武士刀与日本古代玉钢武士刀的刀条性能时,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哪种“更好”,而是要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优势以及适用的场景。这更像是在比较两种不同时代、不同工艺哲学下的产物。龙泉现代60锰钢武士刀:理性与效率的结晶我们先来看看龙泉现代工业制造的60锰钢武士刀。这里的“60锰钢”通常指的.............
  • 回答
    .......
  • 回答
    这问题嘛,问到点子上了!手持龙泉唐棍(通货唐横刀),遇上四五个持匕首的混混,这可不是小说里一句“仗剑走天涯”就能轻松带过的场面。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下“龙泉唐棍”和“通货唐横刀”这两个概念。龙泉剑名气在外,是铸剑的圣地,用龙泉的钢材铸造的刀剑,品质自然不俗。而“唐棍”这个说法,有点含糊。如.............
  • 回答
    在中国龙泉等地仿制日本刀的现象,日本人普遍抱有一种复杂而 nuanced(细致入微)的态度。这并非简单的“喜欢”或“讨厌”,而是涉及历史、文化、工艺、市场等多个层面,用一两句话很难概括。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详细说说。首先,要明白的是,日本人对于“日本刀”有着极高的情感和文化认同。日本刀不仅仅是一件武器.............
  • 回答
    荆门市将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与省属重点中学龙泉中学设置在同一校区进行培养,这一举措无疑是一次大胆的探索,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可能带来的影响和深层逻辑。首先,从教育公平和资源共享的角度来看,将职教学生与优质普高学生放在一起,最直接的好处便是能够共享龙泉中学现有的优.............
  • 回答
    “龙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性的名字,也经常被用于代指特定群体或观点。在讨论“龙牙写的文章到底可不可以进课本”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先澄清“龙牙”具体指的是什么,因为不同的解读会导向完全不同的结论。可能性一:如果“龙牙”指的是一个真实的、有特定作品的作者,且作品内容符合教育目标如果“龙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
  • 回答
    龙肝盛宴的迷思:水族之王为何沦为盘中餐?在《西游记》那光怪陆离的神魔世界里,天庭的盛宴总是令人垂涎欲滴,其中一道名为“龙肝”的菜肴,更是引发了读者们的好奇与不解。龙,作为水族之王,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何会出现在天庭的宴席上,甚至成为一道菜肴呢?这不禁让人联想到现实生活中,是否真有“龙肝”这道菜的存.............
  • 回答
    关于龙是否存在这个问题,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谜题,它穿越了历史的长河,触及了人类文化的深处。从字面意义上讲,如果我们要寻找的是像中国神话中那样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或者西方传说里喷火吐烟、体型巨大的爬行动物,那么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没有发现任何确凿的、直接的证据,比如龙的化石遗骸,能够证明它们曾经真实地.............
  • 回答
    《龙族》与《哈利·波特》这两部作品,都以魔法世界为背景,讲述了少年英雄的成长故事,但若细究起来,它们之间却有着天壤之别,如同北欧神话的宏伟史诗与英式田园童话的微妙差异。我尝试着从几个关键点来细说它们的不同,希望不显生硬。一、 核心设定:神话的沉重与魔法的奇幻《龙族》的根基深植于北欧神话,以及某种程度.............
  • 回答
    龙母,丹妮莉丝·坦格利安,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史诗般的重量,她身上散发出的魅力,绝非单一的因素能够概括,而是一种复杂交织、层层递进的吸引力,深入人心,让人难以忘怀。首先,从最直观的层面来说,她的出身背景本身就自带传奇色彩。坦格利安家族,那个曾经统治维斯特洛数百年、驾驭巨龙的王朝,在风雨飘摇中落入了.............
  • 回答
    《龙猫》之所以能成为一部深入人心的经典,不仅仅是它在电影本身上的造诣,更离不开一些微妙的、非电影因素的加持,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让这部影片跨越了语言和文化的藩篱,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灵深处。电影本身的魅力: 纯粹的儿童视角与奇幻的共生: 电影最核心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极其真实且充满诗意地捕捉了儿童的视.............
  • 回答
    关于“龙空是否最有资格评论网文的论坛”这个问题,我认为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而不能简单地给出“是”或“否”的答案。龙空(龙的天空之城)在网文评论领域确实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最有资格”是一个非常主观且具有挑战性的判断。以下是我认为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这个问题:一、 龙空在网文评论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