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日本古代的德政令?

回答
要评价日本古代的“德政令”,得先明白这玩意儿是个什么性质的政策,以及它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扮演的角色。

简单说,德政令,又叫“德政”,是一种政府强制性的债务免除和土地归还的政策。听起来挺美好的,好像是为了解救那些被高利贷压得喘不过气来的老百姓,让他们重新站起来。但实际操作起来,那可就复杂多了,而且效果也往往适得其反。

德政令的出现背景:

日本古代,尤其是平安时代末期和镰仓、室町时代,社会经济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武士阶层兴起,土地私有化程度加剧,而与此同时,货币经济逐渐发展,高利贷也随之泛滥。许多农民、低级武士甚至一些小规模的庄园主,为了生计或者应对战乱,不得不向富有的寺社、权门或者富商借贷。但这些借贷往往伴随着惊人的高利率,一旦遇上天灾人祸,或者收成不好,这些人就很容易陷入债务的泥潭,最终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沦为债务奴隶或者失去生计。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德政令就应运而生了。简单理解,就是政府看到民不聊生,觉得有必要干预一下,把那些不合理的债务给取消掉,把被抵押或者卖掉的土地也给收回来,还给原来的主人,让大家日子好过点。这听起来挺像现代政府的“扶贫”或者“救助”措施,只不过形式更粗暴,直接就是强制性的债务和土地的“清零”。

德政令的“好”与“不好”: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德政令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社会的燃眉之急。

缓解债务负担: 对于那些被高利贷逼得走投无路的人来说,德政令无疑是一场及时的“救赎”。它直接免除了他们的债务,让他们不必再为过去沉重的负债而发愁,有了重新开始的机会。
土地的重新分配(短期): 一些被恶意抵押或转卖的土地,通过德政令得以归还给原来的土地所有者。这在短期内有助于稳定一些小规模土地所有者的生计,也多少能打击一下那些通过不公平交易积累财富的权贵。
一定程度的社会安抚: 在社会矛盾激化,民众怨声载道的时候,推出德政令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平息民愤,起到安抚社会的作用,避免更严重的动乱。

但是,德政令的负面影响却更为深远,也更值得我们关注:

破坏契约精神,动摇社会信用: 这是德政令最致命的缺点。政府一旦开了“赖账”的头,就等于告诉大家,签订的契约是可以被单方面撕毁的。这会极大地打击放贷者的积极性。他们以后谁还敢借钱给人?尤其是那些合法、合理的借贷,也可能因此受到牵连。长此以往,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就会被摧毁,金融活动会陷入停滞,经济发展自然也会受到极大阻碍。
打击放贷者的积极性,阻碍金融发展: 既然政府可以随意免除债务,那么放贷者就会变得极其谨慎,或者提高利率到难以想象的地步,以弥补潜在的损失。这反而可能加剧贫富分化,让那些真正有能力也敢于放贷的人退出市场,让有资金需求的人更难获得资金。
治标不治本,无法解决深层经济问题: 德政令本质上是一种“劫富济贫”式的短期解决方案,它并没有触及导致高利贷泛滥的根本原因,比如生产力低下、经济结构不合理、贫富差距过大等等。这种政策更像是在给一个漏水的船堵洞,洞还在那里,船迟早还会继续漏水。
引发新的不公和权力寻租: 虽然德政令的初衷是“救民”,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权力寻租和选择性执行的情况。哪些债务被免除?哪些土地被归还?这中间有多少人为的干预和不透明的操作?很容易滋生腐败,让一部分人钻空子,反而造成新的不公平。比如,那些有门路、有关系的债务人,可能更容易享受到德政令的好处,而那些真正老实本分但缺乏背景的人,反而可能被忽略。
导致土地和财富的混乱转移: 在德政令颁布前后,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土地和财富的转移,有的是为了规避政策,有的是为了抓住机会。这会导致社会财富的混乱和不稳定,也让正常的经济秩序受到干扰。
政治上的短期利益与长期损害: 对于统治者来说,推出德政令可能是一种拉拢民心的短期策略。通过赦免债务,他们可以暂时赢得一部分人的支持,巩固自己的统治。但是,这种政策对社会经济的长期损害是巨大的,最终可能会反噬其自身。

历史上的德政令:

日本历史上并非只有一两次德政令,而是屡次颁布,并且每次的效果都差不多,或者说,负面效果总是比正面效果要突出。

平安时代末期: 已经有一些类似德政的措施出现,虽然没有明确的“德政令”名称,但其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镰仓时代: 德政令的颁布更为频繁和明确。比如,北条氏就曾多次颁布德政令,试图解决武士和农民的债务问题。但这些德政令往往因为过于激进,或者执行不力,效果不佳,反而引起了放贷者的强烈不满,有时甚至导致了冲突。
室町时代: 德政令更是成了家常便饭。幕府和各地守护、守护代经常会根据情况颁布德政令。但此时的德政令,很多时候已经脱离了最初救济贫民的本意,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政治工具,用来打击对手、笼络人心,或者为幕府自身的财政服务。比如,一些德政令会规定只免除特定年份的债务,或者只免除特定人群的债务,这就更加暴露了其政治操作的本质。

总结:

所以,总的来说,日本古代的德政令,是一种充满矛盾的政策。

它出于改善民生、缓解社会矛盾的初衷,在短期内可能为一些贫困者提供喘息的机会。但它根本性地动摇了社会信用和契约精神,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阻碍了金融发展,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社会贫困和不公的问题。更糟糕的是,它容易成为政治操弄的工具,滋生腐败,导致新的不公。

从历史的视角来看,德政令更像是一种“饮鸩止渴”的药方,它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症状,但却会留下更严重的后遗症。日本古代的统治者们似乎也意识到这一点,但由于社会经济结构性的问题以及政治斗争的需要,德政令仍然被反复使用,直到近代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逐渐被更成熟的经济调控手段所取代。

所以,评价德政令,我们不能只看到它“救济”的一面,更要深刻理解它对社会信用体系造成的长期损害。它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古代日本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以及政治决策者在面对这些困境时,常常陷入的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之间的两难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开始是镰仓幕府为了给下级武士解除债务保护其领地搞的,但是这样不能解决问题啊,下层武士就是过不下去了才借钱啊,你就算债务一笔勾销又怎样?武士领地由于家族细分不断缩小是事实吧?货币经济不断普及武士生活开始奢侈腐化是事实吧?所以光是解除债务根本没有用下层武士早晚还得借,结果社会经济就混乱了,这个“德政令”也不得不取消。

到后面室町幕府的时候农民也为了要“德政”搞农民暴动了,所以农民这个阶级也得到德政令的“恩惠”了。但是本来这世上就没有欠钱不还的道理吗。所以本质上来说还是幕府伙同高利贷者搞得太不像话了,农民和下层武士这个庞大的群体都活不下去了转而搞“一揆”所以室町幕府才被迫不停搞“德政令”。而且也不是说债务真的一笔勾销了,只不过是寺院不要利息了而已。例如最初的暴动——1428年的山城暴动声势浩大,屡败幕府军,攻入京都,占领寺院,袭击土仓和酒屋,夺回抵押品,并烧掉典当契据。同年,大和北部的暴动者迫使拥有大和守护权的兴福寺发布“德政令”,规定抵押品退还原主2/3,无条件废掉1428年以前的全部借据,勾销该年以前的贡租欠帐。

说到底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还是太脆弱,而且严格的等级制度虽然维护了封建统治,但也激化了社会矛盾。所以即使是等级制度森严的江户幕府后期农民依然要搞“一揆”,没办法这是无解的,日本封建社会搞的农民≈贱民这一套束缚了生产力,闭关锁国又束缚了科学发展,人越来越多地越来越少要这条幕府解决不了,所以最终幕府还是亡了。

德政令这玩意看起来还行,但它确实解决不了问题,问题就是封建统治阶级到了其统治后期为了维护其统治就必然要疯狂剥削农民,小市民,大头兵等这些他们眼里的韭菜。日本的德政令也不过是把寺院、土仓、酒屋当韭菜割罢了,根本没法解决问题。在古代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两条:要么本国大杀特杀,人死的差不多之后重新分配土地,要么在外国大杀特杀领着本国人去占外国的土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评价日本古代的“德政令”,得先明白这玩意儿是个什么性质的政策,以及它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扮演的角色。简单说,德政令,又叫“德政”,是一种政府强制性的债务免除和土地归还的政策。听起来挺美好的,好像是为了解救那些被高利贷压得喘不过气来的老百姓,让他们重新站起来。但实际操作起来,那可就复杂多了,而且效果也.............
  • 回答
    在日本的国歌《君之代》的旋律中,很多人都能感受到一种古老而庄严的气息。这首歌词取材于一首古老的和歌,旋律据说也是在明治维新时期创作,旨在确立新的国家认同。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其音乐的源头,尤其是在比较日本与中国古代的音乐传统时,我们会发现一些引人入胜的联系和区别。《君之代》的音乐特点与历史溯源《君之.............
  • 回答
    沈逸教授将《奥特曼》系列评价为“社会达尔文主义作品”,并且认为圆谷公司仍未跳出日本固有的思维模式,这个观点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也触及到了我们理解文化产品和国家思维惯性的一些核心问题。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层面。一、 沈逸教授的论点核心: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解读首先,我们要理解沈逸教授所说.............
  • 回答
    关于2025年大阪世博会的吉祥物,目前公开的官方信息尚未明确提及具体名称和形象设计,但可以基于世博会主题“日本:未来之国”(Japan: Future World)以及日本文化、科技与环保的结合,进行合理推测和分析。以下从设计思路、文化象征、视觉元素、社会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1. 主题与吉祥物.............
  • 回答
    关于“白粥盖浇饭”这一概念,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历史或现代日本料理中存在该名称的食物。然而,结合中日两国的饮食文化背景,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说法可能涉及的内容及其背后的逻辑。以下是详细的评价与解析: 一、概念辨析:白粥与盖浇饭的来源1. 白粥(中国) 在中国,白粥是一种以大米熬煮成稀糊状的食物.............
  • 回答
    日本动画电影《鬼灭之刃 无限列车篇》(日语:鬼滅の刃 無限列車編)于2019年10月16日在日本上映,最终票房突破204亿日元,位列日本电影票房历史第五位(截至2023年)。这一成绩不仅刷新了日本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更成为全球动画产业的重要里程碑。以下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其成功原因、文化影响及行业意义.............
  • 回答
    关于“日本学生机场候机时集体看书,没人玩手机”的新闻,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这则新闻之所以能够引起广泛关注,很大程度上在于它触及了我们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和观念。一、 对事件本身的中性观察和事实核查的必要性首先,作为一个评价,我们需要认识到这则新闻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新闻的来源和可.............
  • 回答
    日本媒体关于中国举行抗战胜利大阅兵会影响日本人民情感的说法,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并且这个说法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重解读空间。1. 日本媒体的立场和动机: 维护国家形象和历史叙事: 日本媒体,特别是部分主流媒体,往往倾向于从日本的国家利益和历史叙事出发来解读国际事件。他们可能认为,中国的.............
  • 回答
    关于日本媒体报道“中国驻美大使传话,要求撤换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上将”的新闻,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评价它。这则消息之所以能够引发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触及了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博弈,以及一位关键人物——哈里斯上将本人所代表的立场和背景。首先,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来看,需要保持审慎的态度.............
  • 回答
    日本的“一个人的车站”,这是一个非常动人的概念,它触及了日本社会的一些深层特质,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活、陪伴以及时间流逝的复杂情感。要评价它,我觉得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展开:1. 社会现实的缩影:人口老龄化与乡村衰退首先,最直观的层面,这确实是日本社会当下严峻现实的一个写照。日本是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 回答
    日本阿宅给手办换头拍卖涉嫌违法,上千“老婆”遭收缴?这事儿听着就有点炸裂,但仔细一想,背后牵扯到的法律法规和市场乱象,还真不是一句“阿宅玩过火了”就能简单概括的。咱们来掰扯掰扯这事儿,尽量说得明白透彻,也希望听起来不那么生硬。首先,这事儿为啥会引起关注,还得从“手办”和“换头”这两个关键词说起。在日.............
  • 回答
    “日本人有小礼而无大义”这句话,是一句在中国流传较广的对日本民族性格的概括性评价。要评价这句话,需要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理解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文化根源、历史经验,以及它所反映出的复杂性和局限性。一、 理解“小礼”与“大义”的含义在评价这句话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这里的“小礼”和“大义”所指代的内容: .............
  • 回答
    “日本动画政治描写‘小家子气’/‘看看得了’”这类观点,在我看来,是一种具有一定片面性,但也能捕捉到部分事实的评价。 要评价这种观点,我们需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语境中进行分析,并理解其背后的原因。一、 观点解读与核心含义首先,我们来解读一下“小家子气”和“看看得了”这两个关键词: “小家子气”: .............
  • 回答
    对于日本声优视频中出现的“在日本的俗语里有句话叫:‘以人为镜,可以自省’”,我的评价是:这句话的表述存在明显的“文化误植”或“错误引述”。虽然“以人为镜,可以自省”这句话在中国文化中非常有名,但将其直接归为“日本的俗语”是不准确的。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原因,并分析可能的情况: 1. “以人为镜,可以自省.............
  • 回答
    “日本无信史”这句话,从字面上看,似乎是在指日本缺乏真实可信的历史记载。然而,这句话的解读并非如此简单,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历史、政治和文化因素,以及不同时期和不同立场的人们对其的争议。要评价“日本无信史”这句话,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1. 什么是“信史”?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信.............
  • 回答
    张本智和,这个名字在日本乃至世界乒乓球界都响亮无比。作为一名拥有日本国籍的华裔选手,他以其年少成名的惊人天赋、极具侵略性的球风以及不屈的斗志,迅速蹿升至世界顶尖行列。评价这位天才少年,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天赋与技术特点:张本智和的天赋是毋庸置疑的,他自幼展现出超越同龄人的乒乓球悟性和技.............
  • 回答
    日本政府计划向18岁以下未成年人发放每人10万日元的补贴,此举在日本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这项政策的背后有着多重考量,既有对当前社会经济现状的回应,也蕴含着对未来人口结构和消费活力的战略布局。政策的出台背景与目的:1. 应对疫情冲击下的经济刺激需求: 日本经济在疫情期间遭受了不小的打击,餐.............
  • 回答
    日本政府公布首批五个疫苗护照适用国,引发了不少关注,也带来了一些讨论。咱们细细说来,看看这背后意味着什么。首先,这件事情的核心是什么?简单来说,日本政府开始尝试通过“疫苗护照”这种方式,来逐步恢复国际交流,特别是商务往来和旅游。首批确定的五个国家是:泰国、新加坡、越南、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什么选择这.............
  • 回答
    日本歌手 milet,这个名字近年来在音乐界悄然崛起,并以其独特的嗓音、充满力量的歌词和国际化的音乐风格吸引了无数乐迷。作为一名半个日本人、半个法国人的混血歌手,milet 的成长背景为她的音乐注入了多元的文化元素,使其作品既有日本流行音乐的细腻,又不失西方音乐的奔放与张力。初露锋芒与风格定位:mi.............
  • 回答
    《日本漫画60年》这本书,顾名思义,是对日本漫画发展历程一次相当全面的梳理和回顾。从六十年代的战后复兴到当下风靡全球的ACG文化,它试图勾勒出日本漫画如何一步步从一个小众艺术形式,蜕变成如今影响力的文化产业。首先,这本书的“详细”体现在其结构和内容上。 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出某个年代有哪些著名的漫画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