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很多朋友都有一个误会,认为风流倜傥外加才华出众的皇帝一定是不爱江山,厌倦政事的昏君。事实上不管是宋徽宗还是他在文艺昏君界的大前辈李煜,都是对政事非常热衷的。只是因为水平比较差,或者和时代水土不服,所以最后才导致了越勤政也就乱政越多危害越大。而历史上大部分的皇帝基本都是文艺爱好者,但这并不影响他们还有一颗想要表现个人价值的雄心。
下面说个宋徽宗在权谋方面的事情。我们知道徽宗之所以能够继位,靠的是神宗皇后,当时的向太后也就是向萌萌的支持。向太后在徽宗继位后只垂帘听政了半年,然后就还政于徽宗。所以后世对她的评价普遍很好,认为她是一个不贪恋权势的好萌萌。
但经过近年学界的研究,发现其实历史上的向太后也不是完全的甘于平淡。事实上在撤出垂帘听政后,她任凭自己的意志影响了朝政有一段时间。而后来之所以会把权力完全还给徽宗,乃是在于徽宗本人在之后的政治博弈中取得了胜利。
我们知道徽宗继位之初,在主张调和新旧党政策的同时在人事上是支持旧党的。而当时的宰执班底一致认为要将蔡京外放。但蔡京却被向太后在没有咨询过徽宗意见的情况下强行留任。曾布等大臣为此数次与向太后当面争辩,无果。
皇帝和宰执班底联手发出的命令被太后无视驳回,这是一件很打皇帝脸的事。
但徽宗在这个阶段却表现出了过人的城府,一个字,忍。因为当时距离向太后撤帘的约定只剩两个多月,徽宗认为只要向太后还政了,到头来还是他说了算。可惜,撤完了帘,向太后还是抓着权力不放,仍然抓着蔡京不放手。
徽宗之后仍然表现出非常孝顺的样子。虽然被打脸最厉害的是他,但却一个劲的调和宰执大臣与向太后间的矛盾。
然后一个叫陈瓘的言官看不下去了,于是他写了封言辞很犀利的弹劾奏章,指责向太后通过亲属和宦官干预朝政。向太后看到奏章后受到很大触动,甚至到了“哭泣不食”的地步。而徽宗怎么做的呢?在受到向太后的情绪“影响”后,决议重罚陈瓘,将其外贬为扬州粮料院。
此举造成了什么结果?激怒了整个台谏。之后真正的爆发开始,大量的言官开始深挖向氏家族的黑材料,日以继夜的弹劾向太后的亲属,指责向太后的揽权。而在这猛烈的攻势中,“孝子”徽宗又出现了,他召见了这轮弹劾中表现最踊跃的御史中丞丰樱和殿中侍御史陈师锡。然后说“此碍东朝,卿当熟虑”。
东朝指的是向太后,这句话深刻地表明了徽宗的真实意图。他不再通过装无辜和好孩子来激怒台谏,而开始真正的推动最后一轮攻势。于是终于,在之后的舆论压力,和言官们的人肉挖黑材料指责下,向太后终于扛不住了。她同意外放了蔡京,也彻底的还了政。而徽宗也见好就收,亲政后一如既往的善待向太后和向氏一族。在她死后,也对她做出了“退抑谦逊之盛德,可为万世法”这样的评价。
如果说徽宗是向太后养成的,那向萌萌则应该说是徽宗养成的。
当然以上只是为了让大家知道徽宗也是个有一定政治手腕的皇帝,但仅仅这些仍然不足以成为明君。而事实上他人性中的很多缺点也终于使他在掌握权力后对整个国家造成了更大的损伤。朝令夕改,吏治不修,穷兵黩武,君臣失格,最后终于酿成了中华历史上少有的耻辱。在整个国家体制仍然运行正常,仍然拥有大量有战斗力的军队的情况下,被人占领了首都。致使国家蒙难,金瓯难全。留下了被称为“靖康耻”的惨痛历史。
嗯,本来下面才是正文。
————————————————————
有着无与伦比的个人修养,论等级可以说强悍到银河系外。。。按今天的标准就是才华卓越(书画)运动全能(马球,蹴鞠,步骑双绝有木有)品味出众(艮岳)沉淀有内涵(大观茶论,圣济经)颜值高超(画像为证),除此之外还是个很有爱心待人宽容的人(命各州建立类似今天养老院的福田院,待大臣很友善厚道)。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什么卵用!与个人修养相比,他的业务能力更是坑到全宇宙膜拜。他哥花五六年就能完成的对夏战略反攻,他花了二十年才逐渐扩大战果。
可能因为资质太好太有天赋从小学什么都一学就会外加生活条件太好以至于对什么都三分钟热度对什么东西都不珍惜。政策不满意了,改。宰执班底不满意了,换。违反伦理了,老子愿意就好。
西军这样的精锐,硬是被他瞎指挥搞得在燕云战场损失惨重。一次开疆拓土硬是被玩成了兵临城下。
等让位了,逃难了,发觉自己错误想要积极守备开封的时候。又发现了自己一个更坑的特性,遗传能力。
大儿子钦宗只要是对徽宗提出的意见,全部反对。徽宗说要积极布防,然后钦宗就开了城门,说朕有六甲神兵,你个老头子不懂~~
然后…然后就北国风光了…
当然,这不是结局,没过多久,他的另一个好儿子九妹马上又上演了极限坑爹第二季…而且这次是重口B级片,还是韩剧长度的。
是一个大书法家、大画家,但不是一个当皇帝的料。但凡他把造崇宁通宝和崇宁重宝版别的聪明才智挪一半给治国理政,北宋也不会亡。反过来说,能把一个能在四年内(崇宁--公元1102至1106年)造出572种版别铜钱(不完全统计,不算铁钱)的王朝灭了,宋徽宗也是挺厉害的。拿他哥宋哲宗造的铜钱版式对比一下就知道厉害了,其兄的在位的元祐,元符,绍圣共历时十四年,总共也就有562种铜钱版式,感觉宋徽宗与王莽并称钱法二圣也真是当仁不让的,不过他子孙就倒霉了,他儿子大金忠臣赵老九的建炎加绍兴共35年也只能造出了85种版别的铜钱加铁钱。
我作为一个铜钱收藏爱好者,有一点确实搞不清楚,折十崇宁通宝作为当十的钱币为什么重量仅相当于不到四枚小平崇宁通宝?大量搞虚值钱也真的是在作死,后期感觉徽宗可能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他的折十大观通宝倒是实在了点,算是一枚有近六枚小平钱的重量了。不过我个人感觉这还是虚值钱的套路,还是在剥削老百姓,也难怪宋江方腊要起义。
不过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不得不承认崇宁通宝的诸多版别的字体真的很美。
(图片来自微拍堂,仅用于学习交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