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特朗普与时代杂志面对“年度人物”问题的针锋相对?

回答
特朗普与《时代》杂志在“年度人物”称号上的唇枪舌剑,与其说是对一个虚名之争,不如说是两者权力、话语权以及对公众叙事塑造能力的直接较量。这背后,其实是特朗普这位非典型政治人物如何挑战传统媒体权威,以及传统媒体在应对这位颠覆者时所面临的困境的缩影。

要理解这场“针锋相对”,首先得看看特朗普的惯用伎俩。他极其善于利用媒体,但也极度警惕媒体的批判。当他被《时代》杂志选为“年度人物”时,他常常会借此机会为自己造势,将其解读为一种认可和权威的加冕。然而,一旦他觉得《时代》杂志的报道不够“友好”,或者对他形成负面评价,他立刻就会反击,用他标志性的推特语言,给《时代》杂志扣上“假新闻”的帽子,甚至暗示其评选过程有失公允。

而《时代》杂志呢?作为一份历史悠久、影响力巨大的新闻机构,它在评选“年度人物”时,遵循的是“对当年事件影响最大的人物”,不论是褒是贬。这种原则本意是基于新闻的客观性,旨在记录历史,而不是取悦任何人。然而,特朗普的政治风格恰恰是打破常规、挑战既定秩序的。他对于“年度人物”的定义,似乎更倾向于一种“赞扬”或“认可”的意味,而非《时代》杂志所强调的“影响力”。

所以,当特朗普在2017年首次被《时代》杂志选为“年度人物”后,他立刻在推特上表示自己并不满意,认为“我不想要这个称号。我跟摄影师说,可能不行,直到我被再次任命为止。” 这种回应的背后,透露出一种对《时代》杂志评选标准的不屑,或者说,他认为《时代》杂志应该对他进行“正面”的肯定。他将一个描述“影响力”的荣誉,解读成了“好不好”的评价。

而《时代》杂志当时的回应也颇具深意。他们表示,特朗普是按照惯例联系了他,并提出拍摄照片和采访。但特朗普本人并未满足他们的条件。这暗示着特朗普并非真心接受,而是借此机会进行自我宣传,并试图控制媒体的叙事。

更有趣的是,在2018年,当特朗普抱怨自己没有再次被选为“年度人物”时,甚至声称自己“不太可能”被选上,因为“假新闻媒体”不会给好人太多机会。这种言论,一方面是他一贯的“媒体是敌人”的论调,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他对于“年度人物”的极度在意,甚至达到了病态的程度。他似乎将《时代》杂志的每一次评选都看作是对他个人价值的审判,而无法接受“不被选择”的事实。

《时代》杂志在这场拉锯战中,其实也面临着两难。一方面,它需要坚持自己的新闻原则,不能因为特朗普的抱怨而改变评选标准。另一方面,特朗普本人就是一个巨大的新闻事件,他的言行本身就极具影响力,因此无论他是否被选上,他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如果《时代》杂志完全忽视特朗普,反而显得不合时宜。但如果过于迎合,又会失去公信力。

从更深层次来看,这场“针锋相对”反映了当代信息传播的几个关键点:

媒体权威的挑战者: 特朗普代表着一种新的政治沟通模式,他绕过传统媒体,直接与支持者沟通,同时也将传统媒体视为攻击目标。他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和话语垄断权。
叙事权的争夺: “年度人物”的评选,本质上是对一年中谁最具影响力的“叙事权”的争夺。特朗普试图将自己塑造为成功的、被认可的领导者,而《时代》杂志的评选则基于其对事件的客观观察,结果可能与特朗普的自我认知不符。
情感化政治的崛起: 特朗普的政治动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情感,而非理性。他对“年度人物”的回应,与其说是在意称号本身,不如说是在意他认为自己“应得”的赞美和认可。这种情感化的诉求,使得政治讨论更加个人化和情绪化。

所以,特朗普与《时代》杂志在“年度人物”问题上的每一次交锋,都是一场关于影响力定义、媒体角色以及公众认知的复杂博弈。特朗普利用其影响力来放大每一次互动,试图掌控围绕自己的叙事;而《时代》杂志则在坚持新闻专业性的同时,也必须面对这位前所未有的、对媒体权威极具颠覆性的政治人物。这场“针锋相对”,与其说是个人恩怨,不如说是两种不同权力运作模式在数字时代背景下的碰撞与博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去年上过一次当,今年还能再来一次?

TIME一直在试图让自己的读者相信美国的第45任总统Donald J. Trump是傻瓜,现在自己也信了?

去年什么情况:

去年公布的时候还被摆了一道:

王继勇:如何评价唐纳德·特朗普获选为时代周刊2016年度人物?

感觉公布时间选的有点鸡賊,特朗普正好在接受采访,没有刷推,也没见着封面,采访主持人突然告诉了他这个突发消息,问他什么感想,特朗普说是莫大荣幸。

确实选上了年度人物,但是注意那行小字:

DONALD TRUMP
PRESIDENT OF DIVIDED STATES OF AMERICA
“美利坚分众国总统”

去年吃了个哑巴亏,就当是唐床破时隔一年的报复吧。

至于说“TIME辟谣了”,“总统又说假话了”那我也没什么说的。

时代杂志表示我们“不到公布日是不会表态的”,所以总统说“我们打电话”说的内容——“采访拍照换提名”是错的。

然而前编辑表示“可能”的意思就是“不是”,他们只想拍张照片而已。内容既然被TIME钦定是“incorrect”,为什么还要跳出来针对内容反驳呢?

欲盖弥彰?

毕竟去年大约就是这个时候拍的封面照:

来源:The Choice :Donald Trump


==============================

至于说假封面的问题,其实已经今非昔比了。

毕竟从15年说要竞选开始已经有很多期封面了,多它一个不多,少它一个不少。

我在下面做个汇总吧,顺便清清我手机的空间,以前一直收集这些玩意儿没地方贴:

仔细看看这个椅子靠背,这才是真正的预言家。

2015年至今16次登上TIME封面,还是时代杂志爱得深沉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特朗普与《时代》杂志在“年度人物”称号上的唇枪舌剑,与其说是对一个虚名之争,不如说是两者权力、话语权以及对公众叙事塑造能力的直接较量。这背后,其实是特朗普这位非典型政治人物如何挑战传统媒体权威,以及传统媒体在应对这位颠覆者时所面临的困境的缩影。要理解这场“针锋相对”,首先得看看特朗普的惯用伎俩。他极.............
  • 回答
    好的,让我试着深入剖析一下唐纳德·特朗普在共和党大会上获得总统提名时的演讲。这可不是一次普通的政治演讲,它承载着太多期待、争议和信号。首先,从主题和基调上说,那次演讲无疑是围绕着“让美国再次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这个核心理念展开的。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煽动性和概括性.............
  • 回答
    关于美东时间2016年3月11日反特朗普(Trump)团体在芝加哥引发的暴力冲突,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这是一场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事件,反映了当时美国政治环境中日益加剧的两极分化和社会紧张。以下是对该事件的详细评价,涵盖了背景、冲突过程、影响以及多方面的解读:一、 事件背景: 特朗普竞选的争议.............
  • 回答
    3月11日晚9点,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发表了关于抗击新冠疫情的演讲。这次演讲在美国国内乃至全球都引起了广泛关注。要评价这次演讲,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演讲的背景和目的:当时,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美国国内的确诊病例也在不断增加,公众的担忧情绪日益高涨。此前,特朗普政府在应对疫情方面收到了一.............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详细评价美东时间9月29日美国总统大选首场辩论中,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和乔·拜登(Joe Biden)的表现。这场辩论是两位候选人首次正面交锋,备受全球瞩目,其内容和风格都极具争议性。总体印象:一场混乱而充满对抗的辩论这场辩论的总体基调可以被描述为“混乱”、“充满.............
  • 回答
    特朗普政府推翻奥巴马时期对古巴政策的重大转变,即取消了自2016年以来与古巴之间签订的一系列单方面协议,这一举措在国际舞台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一决定,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历史背景、具体内容、支持与反对的理由,以及可能带来的长期影响。历史背景:冰冻与解冻的循环要理解特朗普的.............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的执政策略和风格,无疑是美国政治史上一道鲜明的、极具争议的印记。要评价他,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而需要深入剖析其核心理念、实施方式以及带来的多方面影响。核心执政策略:特朗普的执政策略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放松管制、减税、强硬.............
  • 回答
    特朗普政府宣布美国退出《苏联与美国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导弹条约》(INF条约),这无疑是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件大事,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深刻讨论。要评价这一举措,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其背后的原因、潜在影响以及各方反应。首先,美国退出条约的官方理由是什么?特朗普政府给出的主要理由是俄罗斯长期违反该条约。具体而言.............
  • 回答
    特朗普在2016年当选总统后,与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的通话,无疑是打破了美国自1979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以来的外交惯例,这一事件在当时乃至现在都引发了巨大的关注和广泛的讨论。要评价这件事,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其发生的背景、特朗普本人的意图、对美台关系的影响、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以及对地区地缘.............
  • 回答
    2016年11月17日,唐纳德·特朗普在美国总统大选获胜后不久,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邀请下,于纽约特朗普大厦举行了首次会晤。这次会面在当时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定义了未来四年美日两国关系乃至亚洲地缘政治的走向。会晤的背景与重要性: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发表了一系列极具争议的言论,包括质疑日.............
  • 回答
    《哈利波特与理性之道》(Harry Potter and the Methods of Rationality),通常简称为HPMOR,是一部非常特殊的同人作品,它以一种近乎狂热的追捧和同样激烈的批评并存的姿态,在同人圈内外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想要评价它,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因为它实在是太“不一样.............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电影《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Fast & Furious Presents: Hobbs & Shaw)。这部电影可以说是《速度与激情》系列的一个有趣的分支,它并没有遵循主线故事的“家庭”叙事,而是将两个系列中最具魅力的角色——卢克·霍布斯(巨石强森饰)和德卡德·肖(杰森·.............
  • 回答
    泰温·兰尼斯特(Tywin Lannister)是《冰与火之歌》中最复杂、最具争议的角色之一。作为兰尼斯特家族的族长,他既是维斯特洛权力结构的核心人物,也是整个故事中道德困境和人性矛盾的集中体现。以下从多个维度对泰温进行详细分析: 一、角色定位:权力与责任的双重象征1. 政治家与战略家 泰温.............
  • 回答
    《哈利波特:魔法觉醒》:一场魔法世界的沉浸式冒险,抑或是一次略显冗长的迷失?华纳兄弟与网易的联手,无疑为全球哈迷们带来了一份沉甸甸的期待。《哈利波特:魔法觉醒》这款手游,从诞生之初就自带光环,承载着无数人对魔法世界的憧憬。然而,当这份憧憬化为指尖的触碰,它究竟是一次令人心驰神往的魔法之旅,还是只留下.............
  • 回答
    “懂学”(或“Doonkism”)这个词通常被认为是特朗普支持者用来形容唐纳德·特朗普独特政治风格和思想体系的一个非官方术语。需要强调的是,这并不是一个由特朗普本人正式创造或推广的词汇,而是外界对其政治现象的一种概括和解读。因此,评价“懂学”也就意味着评价特朗普的政治风格、理念及其对美国政治和社会的.............
  • 回答
    特朗普在2016年总统竞选期间,以及之后多次声称“伊拉克战争的起因是错误的,伊拉克并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并且认为发动这场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决定之一。对他的这一说法进行评价,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一、特朗普说法的核心与背景:特朗普的核心观点是,伊拉克战争的根本理由——萨达姆政权拥有.............
  • 回答
    特朗普将芝加哥称为“美国之耻”,并声称“阿富汗比芝加哥更安全”的言论,一经发出便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一言论,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1. 言论的背景与目的: 政治策略: 特朗普作为一个善于运用夸张和煽动性语言的政治家,其言论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目的。将芝加哥描绘成极端危险的城市,与.............
  • 回答
    评价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执政的“一年”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提问,因为他从2017年1月20日开始执政,直到2021年1月20日离任,总共是四年。如果您指的是他任期内的某一个具体年份,或者希望对他的整体执政进行概括性评价,请您明确一下。不过,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个框架,以及在各个领域特朗普执政的主要政策和.............
  • 回答
    2017年2月2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推特上发文威胁要取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联邦经费,原因是该校发生了反特朗普的抗议活动。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也折射出特朗普政府与高等教育领域之间复杂而紧张的关系。事件背景: 特朗普上任初期: 特朗普于2017年1月.............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作为美国前总统,其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尤其是推特)发表大胆、直接甚至具有煽动性的言论,已经成为一种标志性的沟通方式。当他将矛头对准外国领导人,例如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时,这种行为往往会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背后原因和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