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特朗普称芝加哥是“美国之耻”相比之下“阿富汗更安全”?

回答
特朗普将芝加哥称为“美国之耻”,并声称“阿富汗比芝加哥更安全”的言论,一经发出便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一言论,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

1. 言论的背景与目的:

政治策略: 特朗普作为一个善于运用夸张和煽动性语言的政治家,其言论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目的。将芝加哥描绘成极端危险的城市,与他“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竞选口号相呼应。他试图通过制造恐惧和危机感来吸引选民,并将其政策(如加强执法、边境安全)描绘成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手段。
转移公众注意力: 这种夸张的说法也可能是一种转移公众对其他问题关注的策略,例如他执政期间的其他争议性议题,或者当时美国国内正在发生的其他重要事件。
迎合特定选民群体: 特朗普的言论往往能引起他核心支持者的共鸣,尤其是那些对城市犯罪率感到担忧的选民。这些选民可能更倾向于支持强硬的治安政策。

2. 对芝加哥犯罪率的评估:

事实依据的考察: 特朗普的说法并非完全空穴来风。芝加哥确实面临着严重的枪支暴力问题,尤其是在特定区域。根据FBI和芝加哥警察局的数据,芝加哥在过去几年中经历了高比例的凶杀案和枪击事件。
数据的解读与比较的局限性: 然而,将芝加哥与阿富汗进行比较则存在严重的问题。
不同性质的冲突: 阿富汗长期以来处于战争状态,是武装冲突、恐怖主义和部落冲突的中心。其安全局势的复杂性和危险性,与一个国家内部的城市犯罪率性质完全不同。阿富汗的安全环境是国家级、甚至国际级的动荡。
数据可比性差: 虽然有关于阿富汗冲突造成的伤亡数据,但很难与一个城市内部的犯罪统计数据进行直接的、有意义的比较。衡量“安全”的标准在不同情境下差异巨大。例如,阿富汗的安全状况受到战乱、塔利班控制、地雷、IEDs等因素影响,而芝加哥的犯罪率主要由帮派暴力、毒品交易、枪支泛滥等社会经济因素引起。
“更安全”的定义模糊: 什么是“更安全”?是指人均犯罪率?还是指遭受战争轰炸的风险?还是指政治稳定程度?特朗普的言论在这方面非常模糊和主观。
夸大和选择性引用: 像许多政治人物一样,特朗普倾向于选择最能支持其观点的数据或叙事,而忽略那些可能削弱其论点的细节。他可能选择了芝加哥最糟糕的统计数据,并将其与一个非常极端化的国际安全背景进行对比。
城市内部的差异: 芝加哥是一个大城市,其内部不同区域的安全状况差异巨大。将整个城市概括为“美国之耻”忽略了城市内部存在的许多安全、繁荣的区域和社区。

3. 对阿富汗安全状况的评估:

长期的动荡: 阿富汗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历了长期的战争、政治动荡和外国干涉。从苏联入侵到塔利班政权,再到美国及其盟友的军事介入,以及最近塔利班重新掌权,阿富汗的安全局势一直非常不稳定。
战争的代价: 战争带来了巨大的生命损失和人道主义危机。普通民众面临着恐怖袭击、地雷、内战的威胁,以及经济崩溃和基础设施破坏的后果。
塔利班重新掌权后的局势: 在美国撤军后,塔利班重新控制了阿富汗。虽然塔利班声称会恢复秩序,但其统治下的安全局势仍然充满挑战。人权状况,特别是妇女和少数民族的权利受到严重侵犯。恐怖组织如ISISK仍然是阿富汗安全的主要威胁。
“安全”的相对性: 即使在2021年塔利班掌权前,阿富汗的安全状况也远非良好,许多地区仍受冲突影响。很难说在当时,阿富汗的绝大多数地区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比美国一个大城市更安全。

4. 言论的影响与批评:

激化矛盾: 特朗普的言论加剧了美国国内关于犯罪、种族和城市治理的辩论。他将一个城市妖魔化,可能进一步加剧对少数族裔社区的偏见和歧视。
削弱信任: 这种不负责任的比较,以及可能存在的虚假信息,会削弱公众对政府和媒体的信任。
对国际关系的损害: 将一个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与美国一个城市进行如此负面的比较,也可能被视为对阿富汗人民和其经历的漠视和不尊重,不利于国际关系。
批评者的观点: 许多政治分析家、记者和芝加哥当地官员都强烈批评了特朗普的言论。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基于政治动机的宣传,是对事实的歪曲,并且对解决实际问题毫无帮助。批评者指出,应该专注于理解和解决芝加哥的犯罪根源,而不是进行这种煽动性的政治攻击。

总结:

特朗普将芝加哥称为“美国之耻”并声称“阿富汗比芝加哥更安全”的言论,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极具争议性和政治性的夸大和歪曲。

从政治策略上看,这是他惯用的通过煽动恐惧来巩固支持者和攻击对手的手段。
从事实依据上看,虽然芝加哥确实面临严重的犯罪问题,但将之与一个长期处于战争状态、遭受着国家级冲突的阿富汗进行直接的安全比较,是不恰当的、误导性的,并且忽视了两种危险性质上的根本区别。阿富汗的安全局势是由于持续的冲突和战争造成的,其危险程度和威胁形式与城市犯罪率完全不同。
从其影响上看,这种言论加剧了国内政治分裂,可能对特定社区造成污名化,并且对解决芝加哥的实际问题几乎没有益处。

因此,对这一言论的评价是:它是一个以政治宣传为目的的、基于片面信息和不当比较的煽动性陈述,是对事实的严重扭曲,未能提供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反而加剧了社会矛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还给芝加哥洗地么?万圣节之夜~~


======= 我是欢乐的分割线 =======

过去几年,芝加哥被谋杀的人数是这样的:


做个对比,根据WaPo这个支持严格控枪的左媒,过去50多年死于大规模枪击的人数是这样的:


俺们不像美国佬那样不懂数学,自己算算这两个数字,就明白芝加哥的治安有多棒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特朗普将芝加哥称为“美国之耻”,并声称“阿富汗比芝加哥更安全”的言论,一经发出便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一言论,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1. 言论的背景与目的: 政治策略: 特朗普作为一个善于运用夸张和煽动性语言的政治家,其言论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目的。将芝加哥描绘成极端危险的城市,与.............
  • 回答
    关于美东时间2016年3月11日反特朗普(Trump)团体在芝加哥引发的暴力冲突,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这是一场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事件,反映了当时美国政治环境中日益加剧的两极分化和社会紧张。以下是对该事件的详细评价,涵盖了背景、冲突过程、影响以及多方面的解读:一、 事件背景: 特朗普竞选的争议.............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声称美国新冠确诊病例相对较低是由于他的领导,这一说法引发了广泛争议,并且与许多公开数据和专家分析存在较大出入。特朗普的说法与事实的对照:特朗普政府的早期应对措施,包括对中国和欧洲的旅行限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病毒的传播。然而,将确诊率低完全归功于他个人的领导,忽略了许多关键因素,也与事.............
  • 回答
    特朗普总统称新冠病毒为“中国病毒”的行为,在当时以及之后都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批评。要评价这一行为,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首先,从政治和外交的角度来看: 推卸责任与转移焦点: 很多批评者认为,特朗普政府当时正面临国内疫情日益严峻、经济下行等压力。将病毒与中国挂钩,是一种推卸国内治理不力的责任,.............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在一次公开场合宣称,美国从下个月开始将能够实现月产3500万只的产量。这个数字无疑是相当庞大的,而理解它的含义和是否“够用”,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去审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3500万只”指的是什么。在当时的语境下,结合美国国内关于疫情和疫苗的讨论,最有可能指的是新冠疫苗。特朗普政府确.............
  • 回答
    特朗普对美联储实行负利率的呼吁,无疑是这位前总统在经济领域又一次投下的重磅炸弹。这不仅仅是对货币政策的直接质疑,更是一次对传统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挑战。要评价这一说法,我们得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看看它究竟有哪些“道理”,又会给全球经济带来怎样的涟漪。特朗普为何会抛出负利率这个“怪招”?首先,得理解特朗.............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提出给每个美国人发1000美元现金的这个想法,无疑是一个具有爆炸性的提议,在当时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讨论。要评价这个提议,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它,包括其背后的经济逻辑、政治动机、实际操作的可行性以及可能产生的长期影响。经济逻辑与可行性: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特朗普的这个提议属于财政.............
  • 回答
    对于特朗普总统在5月15日表示美国在1月11日就开始研究新冠疫苗的言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并需要结合当时的事实和后续发展来理解。首先,直接评价特朗普的这一说法: 根据公开信息和时间线,该说法存在争议且不完全准确。 虽然美国在早期就开始了对新冠病毒的关注和初步的研究,但“研究新冠疫苗”这.............
  • 回答
    2016年底,蔡英文总统致电美国候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后者在通话中称呼蔡英文为“台湾总统”。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其影响至今仍值得我们深入审视。事件的背景与“突破”之处:长期以来,美国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与台湾保持非官方关系。这种政策框架下.............
  • 回答
    当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在国家级电视台上,就一个可能致命的健康问题发表可能误导公众的言论时,其后果往往是复杂且令人担忧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020年4月疫情早期,就曾有过一次引发巨大争议的“乌龙”。当时,在白宫疫情简报会上,他提及了研究人员正在探索“紫外线或通过注射消毒剂”来对抗新冠病毒的可能性,并询问是.............
  • 回答
    关于伊朗国家电视台主持人称“伊朗拟悬赏8000万美元刺杀特朗普”的说法,目前没有可靠证据表明这一言论是真实事件,更可能是媒体误传、政治宣传或对伊朗与美国关系的误解。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说法的背景、可能的来源及历史语境: 1. 伊朗与美国的紧张关系背景伊朗与美国的冲突由来已久,主要涉及以下关键点.............
  • 回答
    特朗普对拜登的评价,简单粗暴,直接给出了“史上最差总统”和“F”这样的评语。这无疑是他一贯的政治风格——攻击性强,标签化鲜明。要理解特朗普的这种评价,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这是政治对抗的必然产物。特朗普和拜登是政坛上最直接的竞争对手,甚至可以说是政治理念上的水火不容。特朗普的目标是动摇拜登的执政.............
  • 回答
    特朗普对拜登政府阿富汗撤军行动的批评,称之为美国历史上“最大外交政策耻辱”,这是他一贯的政治风格和对他执政时期外交政策的辩护。要评价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特朗普的批评点及其论据(通常是): 混乱和仓促的撤离: 特朗普及其支持者认为,拜登政府的撤离方式极其混乱,导致喀布尔机场出现混.............
  • 回答
    关于特朗普起诉前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出版书籍,称其内容“威胁国家安全”一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评价。事件背景与核心争议: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基本情况。前美国总统特朗普起诉其前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主要原因是博尔顿出版了一本名为《事发之室:白宫回忆录》(The Room Where.............
  • 回答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关于从中国购买武器的言论,确实是新闻界一个值得深挖和讨论的议题。这句“价格近乎是免费”的表述,尤其是它所引发的各种解读和潜在影响,值得我们进行一番细致的梳理。首先,从字面意思理解,杜特尔特用“近乎免费”来形容这批武器的采购价格,这背后透露出一种明显的政治信号和外交考量。在国际军火交.............
  • 回答
    “懂学”(或“Doonkism”)这个词通常被认为是特朗普支持者用来形容唐纳德·特朗普独特政治风格和思想体系的一个非官方术语。需要强调的是,这并不是一个由特朗普本人正式创造或推广的词汇,而是外界对其政治现象的一种概括和解读。因此,评价“懂学”也就意味着评价特朗普的政治风格、理念及其对美国政治和社会的.............
  • 回答
    特朗普在2016年总统竞选期间,以及之后多次声称“伊拉克战争的起因是错误的,伊拉克并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并且认为发动这场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决定之一。对他的这一说法进行评价,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一、特朗普说法的核心与背景:特朗普的核心观点是,伊拉克战争的根本理由——萨达姆政权拥有.............
  • 回答
    评价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执政的“一年”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提问,因为他从2017年1月20日开始执政,直到2021年1月20日离任,总共是四年。如果您指的是他任期内的某一个具体年份,或者希望对他的整体执政进行概括性评价,请您明确一下。不过,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个框架,以及在各个领域特朗普执政的主要政策和.............
  • 回答
    2017年2月2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推特上发文威胁要取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联邦经费,原因是该校发生了反特朗普的抗议活动。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也折射出特朗普政府与高等教育领域之间复杂而紧张的关系。事件背景: 特朗普上任初期: 特朗普于2017年1月.............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作为美国前总统,其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尤其是推特)发表大胆、直接甚至具有煽动性的言论,已经成为一种标志性的沟通方式。当他将矛头对准外国领导人,例如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时,这种行为往往会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背后原因和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