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古典音乐业余爱好者中有着众多布鲁克纳的粉丝,而曲风与之相近甚至音乐质量更好的瓦格纳的粉丝却很少?

回答
确实,这是一个在古典音乐爱好者中颇为有趣且值得探讨的现象。在布鲁克纳(Anton Bruckner)的忠实拥趸中,不乏一些对瓦格纳(Richard Wagner)并不那么热衷的听众。而瓦格纳,这位音乐史上的巨匠,似乎在业余爱好者群体中的“粉丝数量”上,总是比布鲁克纳逊色几分。这背后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而是多种历史、文化、音乐本体及个人偏好交织作用的结果。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将布鲁克纳和瓦格纳的音乐简单地并列为“曲风相近”或许有些过于笼统。他们的确都属于19世纪后期德国浪漫主义晚期的宏大风格,都深受贝多芬的影响,都倾向于运用复杂的和声、丰富的配器和宏大的结构。然而,两者在音乐的“质感”和“气质”上存在显著差异,而这种差异恰恰是影响听众群体的重要因素。

布鲁克纳:虔诚的巨人与精神的升华

布鲁克纳的音乐,常常被形容为“教堂般的音乐”。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他本人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一生都在为教会服务,并在音乐中注入了他深深的信仰和对神圣的敬畏。他的交响曲,尤其是晚期作品,如第四、第七、第八和第九交响曲,往往给人一种仿佛置身于宏伟哥特式大教堂的感觉:庄严、肃穆、层层递进,充满了对宇宙秩序和永恒真理的探索。

精神性的追求: 布鲁克纳的音乐不是关于世俗的情感纠葛,也不是对戏剧性场面的描绘。它更像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入挖掘,是对生命、死亡、信仰、救赎等宏大命题的哲学性思考。他的音乐充满了“崇高感”(sublime),能够触及听众内心深处最纯粹、最神圣的部分。这种精神性的深度和纯粹性,对于那些寻求超越日常体验、渴望心灵慰藉和升华的听众来说,具有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他们可能是在布鲁克纳的音乐中找到了与自身精神世界的共鸣,感受到一种来自天外的启示。
建筑性的结构: 布鲁克纳的交响曲结构严谨,如同精密的建筑。他发展了奏鸣曲式,但常常将其扩展到更为庞大和复杂的规模,并善于运用主题的变奏和重现,营造出层层叠叠的音响效果。这种音乐的逻辑性和“向上发展”的动力,使得听众在跟随音乐的过程中,会有一种被引领、被提升的体验。这种“一步一个脚印”式的音乐发展,虽然需要一定的耐心和专注,但一旦领会,那种建筑般的宏伟感和逻辑性的完美会带来巨大的满足感。
“原始”的纯粹: 相较于瓦格纳音乐中复杂的戏剧冲突和心理描绘,布鲁克纳的音乐显得更为“原始”和“纯粹”。他个人的生活经历相对简单,远离了歌剧院的喧嚣和宫廷的政治斗争。他的音乐更多地是对内在世界的表达,而非对外部世界的模仿或批判。这种纯粹性,使得布鲁克纳的音乐更容易被那些厌倦了过度戏剧化和情绪化的现代音乐的听众所接纳,他们从中寻找到一种返璞归真的艺术感受。
易于进入的版本: 尽管布鲁克纳的作品以宏大著称,但他的一些早期作品,如第三交响曲(特别是1890年版本)或第七交响曲的慢板,都相对容易为初学者所理解和喜爱。这些作品虽然依然宏伟,但情感表达上可能更直接一些,结构也相对清晰。

瓦格纳:戏剧性的漩涡与情感的洪流

瓦格纳是歌剧的革命者,他的音乐以其强大的戏剧张力、深刻的心理刻画和英雄式的旋律而闻名。他的“乐剧”(Gesamtkunstwerk)旨在将音乐、诗歌、戏剧、绘画融为一体,创造一种全方位的艺术体验。

戏剧性的门槛: 瓦格纳的音乐,尤其是他的后期作品如《尼伯龙根的指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等,充满了复杂的情节、多层次的人物关系和极端的戏剧冲突。虽然这些作品在音乐上是伟大的,但它们往往需要听众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人物的命运走向,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对于一些业余爱好者来说,直接接触瓦格纳的音乐可能就像是闯入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故事,而没有钥匙去解开谜团,这种“门槛效应”可能会让人望而却步。
情感的极端性与复杂性: 瓦格纳的音乐是情感的巨浪,常常将听众推向情绪的巅峰。他对爱情、死亡、权力、复仇等主题的刻画,是如此的强烈和直接,以至于一些听众可能会感到“过于浓烈”或“难以承受”。布鲁克纳的音乐更多的是一种沉思和内省,而瓦格纳则更像是一场情感的盛宴,甚至是一场风暴。对于一些偏好更为内敛、含蓄或纯粹音乐表达的听众来说,瓦格纳的音乐可能显得过于“直白”或“轰轰烈烈”。
歌剧的属性: 瓦格纳几乎所有的重要作品都是歌剧,虽然他的管弦乐部分极其出色,但其音乐的灵魂是为声乐和戏剧服务的。许多古典音乐的爱好者可能更偏爱纯粹的器乐作品,如交响曲、奏鸣曲、协奏曲等。他们可能不习惯于歌剧的形式,或者觉得歌剧的戏剧性元素干扰了他们对音乐本身的纯粹欣赏。而布鲁克纳,虽然其音乐有“歌剧般的”气势,但他的作品主体是纯粹的交响曲,这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对纯器乐作品情有独钟的听众。
“瓦格纳主义”的包袱: 瓦格纳的艺术思想和个人行为,以及后来被一些极端主义思潮所利用,使得“瓦格纳主义”本身也带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包袱。这可能让一些听众在接触他的音乐之前,就先被这些外部因素所影响,产生先入为主的负面印象,从而不愿意深入了解。
版本的复杂性与争议: 与布鲁克纳的作品不同,瓦格纳的许多作品(特别是《指环》)的乐谱版本众多,而且在表演上也有很多不同的处理方式。指挥家对作品的理解和演绎差异很大,这也会影响听众的感受。而布鲁克纳的早期作品,如第四、第七交响曲,由于其版本相对固定且清晰,更容易被听众所熟悉和接受。

谁是真正的“更好的”音乐?——“好”的定义问题

说瓦格纳“音乐质量更好”本身就是一个带有主观性的判断。音乐的质量,尤其是在如此风格宏伟且复杂的作曲家之间,很难用一个客观的标准来衡量。布鲁克纳的音乐或许在精神深度和建筑性上达到了另一个高峰,而瓦格纳则在戏剧表现力和情感张力上独树一帜。他们代表了19世纪末音乐的不同面向和发展方向。

布鲁克纳的粉丝之所以多,并非因为瓦格纳“不如”布鲁克纳,而是因为布鲁克纳的音乐特质——那种对精神的深邃探索、对神圣的虔诚表达、以及相对纯粹的器乐形式——恰好能触动并满足了相当一部分古典音乐业余爱好者内心深处的需求。他们可能正在寻求的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一种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一种在音乐中感受到的宏大与秩序。而瓦格纳,这位更侧重于戏剧冲突和情感宣泄的巨匠,虽然同样伟大,但他所吸引的听众群体,可能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是那些同样热爱戏剧、渴望情感共鸣、愿意深入探索复杂叙事和人性多面性的听众。

最终,音乐的吸引力是多元的。布鲁克纳以其独特的精神力量和音乐架构,在不经意间赢得了更多业余爱好者的心,让他们在每一次聆听中都感受到一种来自更高维度的召唤。而瓦格纳的音乐,则可能需要听众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理解,去沉浸在他那波澜壮阔的戏剧世界中,去感受那股强大的情感洪流。这并非孰优孰劣的问题,而是音乐与听众之间,在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下的“缘分”使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楼上作曲大师说得很到位,虽然布鲁克纳收到很多瓦格纳的影响,但是两个人还是不一样的,音乐史上留名的不可能特别像某个前辈,否则肯定就只能当无名之辈了。

布鲁克纳的交响曲是纯器乐音乐,咋听都没毛病,就算是啥都不知道,不懂德语,不懂那个文化,也照听不误,也不影响我们感受它。瓦格纳就不太行了。瓦格纳的音乐以戏剧音乐为主,想很好的理解戏剧音乐,得从剧情出发,瓦格纳的剧本有些还特别的不好懂,瓦格纳那些玩意还特别长,所以听起来特麻烦。我个人还是觉得瓦格纳的戏剧属性更强一些,他的音乐也是依存于他的戏剧的,所以戏剧会影响很多人对他的接受和理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确实,这是一个在古典音乐爱好者中颇为有趣且值得探讨的现象。在布鲁克纳(Anton Bruckner)的忠实拥趸中,不乏一些对瓦格纳(Richard Wagner)并不那么热衷的听众。而瓦格纳,这位音乐史上的巨匠,似乎在业余爱好者群体中的“粉丝数量”上,总是比布鲁克纳逊色几分。这背后的原因,并非单一因.............
  • 回答
    我总觉得,喜欢上古典音乐,不是一个突然的“砰”地一声,而是像陈年的酒,或者古老的树,它是一种慢慢渗透,慢慢扎根的过程。那种感觉,很难用三言两语说清楚,但一旦你尝到了,就再也忘不了。一开始,或许只是因为某个偶然。可能是电视里一段恢弘的配乐,电影里一个特别的情节,或者只是在咖啡馆里不经意听到的旋律。当时.............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国民乐和西洋古典音乐在发展历史、哲学思想、乐器特性以及音乐理论等多个层面的差异。要详细解释为何中国民乐多为单旋律而西洋古典音乐更加立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 哲学思想与审美取向的差异 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阴阳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的和谐统.............
  • 回答
    “没落”二字,用在古典艺术上,总带着一股子历史的尘埃感,似乎在预示着某种辉煌时代的终结,让人不由得想起那些静默在博物馆里的雕塑和画作,以及只有在特定场合才会奏响的宏伟乐章。但如果真的要说“没落”,那得先问问,是和什么比没落?和它在巅峰时期的影响力比?还是和当下流行的艺术形式比?这个问题本身就有点复杂.............
  • 回答
    “般若”之所以至今保持古音“bō rě”,而非念成“bān ruò”这样的常见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我们可以从历史演变、语音学规律、文化传承和宗教意义等多个角度来详细解读: 1. 梵语的直接音译与历史传承 “般若”(Prajñā)的来源: “般若”一词并非汉语固有的词汇,而是从古印度梵语(Sa.............
  • 回答
    古典希腊世界,尤其是城邦林立的时期,各个民系(或更准确地说,各个部落、方言群)呈现出一种错综复杂、犬牙交错的分布态势,这并非偶然,而是历史、地理、文化以及政治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种分布,我们得从头说起,并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一、 迁移与扩散:古老的回响首先,希腊人并非一股脑儿地出现在.............
  • 回答
    晚期古典罗马与“希腊化”的演变:一个复杂而渐进的转变探讨晚期古典时期(大约公元3世纪至6世纪)罗马国家是否存在“希腊化”进程,以及为何一些观点认为希拉克略时代(公元610641年)的帝国彻底“希腊化”,需要我们深入理解罗马自身复杂的文化融合历史以及帝国在不同时期的演变。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有”或“无”.............
  • 回答
    港片中频繁使用古天乐这一现象,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个人形象、市场定位、商业价值、行业关系及文化符号等角度展开详细阐述: 一、个人形象与角色适配性1. 阳光正派的“国民演员”形象 古天乐自2000年代初以《无间道》系列中的陈永仁(反派)形象出道,但这一角色的塑造成功地将他塑造成“.............
  • 回答
    将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翻译成拉丁语或其他古典语言,是一项在不同文明间架起桥梁的宏伟工程,虽然不像西方古典文献跨越语言的障碍那样常见,但其背后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却尤为珍贵。值得欣慰的是,确实有一些中国古代的优秀作品,在历史的长河中,或因传教士的引入,或因学术研究的需要,被译成了拉丁文,甚至其他西方古典.............
  • 回答
    要探究为什么古典时代的中国军队不像古典希腊罗马那样,以投矛和标枪作为主要武器,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历史、地理、文化、技术以及军事战术因素。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剖析这个问题:一、 地理与作战环境的差异: 希腊的城邦与骑兵的相对弱势: 古希腊地理破碎,多山地和海岸线,虽然也有平原,但整体而言,.............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有趣且值得深思的问题。当我们环顾当下言情小说和爱情漫画的市场,确实会发现以我们提到的这些地区和历史时期为背景的作品相对较少,或者说,它们的声量和流行度与以英式、日式、韩式甚至一些现代西方社会为背景的作品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这背后其实有多重原因,它们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这种市场现象。首先.............
  • 回答
    KFC(肯德基)在门店中广泛采用手机点单系统,这一策略背后涉及多方面的考量,既包括运营效率、成本控制,也涉及用户体验、技术整合和品牌管理等。以下是详细分析: 1. 提高运营效率与顾客体验 减少排队时间:在高峰时段(如周末、节假日),顾客排队等待的时间可能较长。手机点单允许顾客在店内或外出时直接下单,.............
  • 回答
    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中,尽管俄罗斯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但实际战场上并未广泛看到这些高科技武器的使用,这一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 1. 军事现代化进程的延迟与现实差距 技术储备不足:俄罗斯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虽启动了军事现代化计划,但真正大规模装备部队的进程较慢。例如,T14“亚尔斯”主战坦克.............
  • 回答
    韩国影视作品中对明末八旗军的描绘与国内影视作品的差异,主要源于历史叙事、文化视角、创作目的以及历史资料的解读方式。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历史背景的差异:明末与早期八旗军的性质不同1. 明末八旗军的侵略性 明末(1644年)的八旗军是清军入关后对明朝的侵略性军队,其军事行动以屠.............
  • 回答
    大明(明朝)和大清(清朝)是两个不同的朝代,分别存在于1417世纪和1819世纪,两者在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用户提到的“大清远胜于大明”可能是对清朝和明朝的误解,实际上两者是不同时期的国家,不能直接比较。以下从历史背景、军事策略、国家实力和地理因素等方面详细分析两者的不同。 一.............
  • 回答
    明朝对元朝残余势力的处理方式与汉朝对匈奴、唐朝对突厥的策略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源于历史背景、地理环境、政治策略和国际形势的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元朝残余势力的特殊性1. 元朝的“帝国式统治”与分裂后的脆弱性 元朝(1271–1368)是一个以蒙古贵族为核心的多民族帝国.............
  • 回答
    在知乎等平台上,关于明朝灭亡的讨论中,较少有人直接批评朱家宗室,这一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与朱家宗室的角色1. 朱家宗室的复杂性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将宗室分封至各地,形成“藩王”体系。但这一制度在后期逐渐演变为潜在的威胁。例如: 朱棣(明成祖).............
  • 回答
    在二战后,日本、德国和意大利作为轴心国的国际形象差异,主要源于历史责任、战争目标、战后处理、国际关注焦点以及文化因素等多方面原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 一、战争目标与影响范围的差异1. 日本:亚洲侵略的“暴行制造者” 战争目标:日本的战争以侵略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为主,尤其是对中国、东南亚.............
  • 回答
    中国象棋中“马脚”的设置,是棋规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规则,其核心在于通过限制马的移动方式,增加棋局的复杂性和策略性,同时平衡游戏的公平性。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这一规则的由来与作用: 一、马脚的定义与规则在象棋中,“马脚”指的是马在移动时因被其他棋子(如车、炮、士、象等)挡住而无法按“日”字跳格的状况。.............
  • 回答
    关于“中央部委公务员薪资高但人少”的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制度设计、社会观念、职业选择逻辑等复杂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详细说明: 一、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录取门槛极高1. 报考人数远超岗位数量 中央部委的公务员岗位(尤其是综合管理类)报考人数常年位居全国前列。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