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但是我很清楚
《长津湖》给低分的人群中,一部分是因为它是主旋律,另一部分因为它不够主旋律
三星半。
优点是确实有很多大场面。整体上比较流畅,没有硬伤。
第一个缺点是文武戏比例不协调。
这个不协调不是说在时间上五五开,而是说要在节奏上有轻重缓急、阴阳顿挫。但是基本上整个后半段,就全部都是武戏了。以至于电影后半段,从战役角度的叙事都没有,纯微观战斗。纯微观战斗打出一个小时来,观众确实会很疲劳。
文戏不足主要不在时间上,而在于内容上。本片在开始,想讲高层决策。
电影版大决战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时间分配上,基本上双方高层决策占去二分之一,剩下二分之一一部分给前线指挥官,一部分给战斗场面。这个比例配置,就把整个三大战役的来龙去脉,说的清清楚楚。
本片的文戏,并没有能做到把长津湖战役和整个第二次战役说明白。从观众的角度讲,就都是战斗场面。
这实际上是本片最大的缺点。
第二个缺点是全片缺乏剧情高潮。这个剧情高潮一是指代戏剧高潮,即冲突最为激烈的地方。二是指情感高潮。
两个高潮,在我看来都没有。
戏剧冲突高潮这方面,电影后半段的武戏缺乏一个“必须要完成的任务”。缺乏一个“两难取舍”。所表现出来的就是纯粹的“打打打”。
在情感高潮上,胡军所饰演的雷排长的牺牲,应该是导演设置的一个情感高潮。但是说实话,我看完这个桥段,并没有被感动。其他地方,导演可能想在刘秘书牺牲、杨根思牺牲两个地方设置情感高潮点,但是我也没有出现观影共鸣。
反倒是在《八佰》里,士兵们依次自报家门之后跳楼爆破,并且是一个接着一个,好像是永远不停的“履带式牺牲”,给我非常强烈的情感共鸣点。
本片中最让我感动的地方也不是没有,那就是开始的部分,战士们在火车站集合,然后跃上列车的桥段。最令我感动。
这些战士刚刚经历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洗礼,共和国已经建立了一年,很多人准备退伍还乡,以为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可以成为普通人而享受和平的生活。但是帝国主义在我边境重燃战火。部队一声令下,几十万青年士兵重上战场。他们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对手完全不是老蒋国民党部队那种程度,他们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这一去,就是永别,不仅是和亲人的永别,也是和祖国的永别。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第三个缺点是易烊千玺所饰演的五万里这个角色。这个角色完全是一种现代化的自我想象。想象一个啥也不懂的新兵蛋子经过战火淬炼而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人。这个现代化的自我想象,就在于把1950年的十几岁的年轻人,想象成2020年代的年轻人。那个年代,穷苦老百姓家孩子,参军入伍的精神状态完全不是五万里所展现出来的这种桀骜不驯。五万里更像是当时城市中的流氓无产者。
另外,电影里没有充分体现我党支部建在连上的政治建设原则。整个连队,在对五万里的态度上,在互相之间的态度上,更倾向于一种兄弟情,而不是同志间的友谊。
大家尊敬连长和雷排长,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是好兄弟。大家照顾五万里,最重要的原因是五万里是大家的好兄弟连长的亲弟弟。
基本上火车里的一段,完全不体现我党我军的政治工作。新兵入伍完全没有政治教育的任何体现。指导员并没有体现政治性。
可能是怕现在的观众将政治教育和政治说教混同起来吧?
又或是是导演缺乏对我党我军和党史军史的认识。
另一层,导演设置了五百里五千里五万里亲兄弟三人都在一个连队,并且老大老二还都是连长,多多少少有点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味道。当然了,这个可能是我吹毛求疵。主要还是缺乏政工和角色设置失真的问题。
第四个缺点在于徐克的特效观。我认为,人的眼睛是一种非常高级的生物器官。这个器官可以非常容易的辨别出真假。而徐克的特效观,一向就是“假就假吧”。
以至于我不知道是徐克特效观的问题,还是特效公司制作能力的问题。
还有就是,五千里把火车门打开,看到窗外是一片特效制作的长城景观的时候。我个人非常能理解导演想表达祖国的大好河山需要志愿军来保卫。最后看一眼祖国的大好河山。
但是,一个是特效非常假,一眼就能看出是假的。另一个是,这种极具象征化的表达,实际上削弱了现实主义的题材。尤其是这个桥段在电影的开始部分。如果这个桥段出现在电影的最后,我倒是可以接受一种“象征化”表达。但是在开始就这样,难免令人怀疑电影的基调。
票房50亿和这个评分比,你觉得是50亿虚了还是分数低了?
给电影打分,又不是给战争打分。
电影是商业电影,要赚钱的,是商品。但凡商品,总有瑕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