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多了夜路没有不见鬼的;
常在溪边走,没有不湿鞋的;
天天玩跑酷、翼装飞行、驴友,GOOD LUCK!
我有个舅,有段时间沉迷当驴友。后来有个同伙的,掉山崖了。我舅再不去了。
这帮人啊,由于是拼凑起来的,无组织无纪律,到了野外谁也约束不了谁。
总有更激进的,最后所有人被迫跟着冒险。
危险的动作多了,断不了出事。
在加上绝大多数的所谓驴友,缺乏野外生存技能和自救能力。一出事就抓瞎。
而且,有那闲工夫作驴友的,基本不是那种对自己、对家人有很强责任心的人。
像我父母、老丈人丈母娘,只要有时间都是花在隔辈身上,根本不会去想着自己去体验大自然、原生态。
要出动也是全家一起出动。带着孩子去开发好了的地方玩。
他们驴友这种心态上就不是那种稳重的人。
一开口还跟你讲中国人就是没有探险精神。
违法成本转嫁给当地政府和社会。有时救不及的,自己小命over。
违法行为,要重罚,是为他们好。
私开官锁罪同劫狱
有些人在选择冒险的时候,获利了,是揣入自己馕中;出事儿了,是别人来承担,甚至全民来承担。
你以为我再说想要脱离监管的蚂蚁么?
不是,我是在说一部分驴友存在的这种心态。
前几年地理决定论流行的时候,互联网上经常流传这样的说法,中国人就是重土安迁,缺乏探险精神,所以你看守着太平洋都从来没有进入过,发明了指南针也便宜了阿拉伯人和欧洲人,最后地理大发现拱手让人。甚至上升到农耕文化在游牧文化面前的差距。
这样的论调再配合上各种旅游平台和旅游自媒体对穷游的宣传。
把「探险精神」发展成了「冒险精神」,把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包装成了「净化心灵的净土」。
那段时间各种穿越无人区失踪的新闻层出不穷,各种驴友被山洪冲走、掉下山崖的新闻连篇累牍。
甚至面对“蜂拥而来”的穿越者,各个自然保护区都不堪其扰。
西藏林业厅发布《关于禁止在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组织非法穿越活动的公告》。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禁止在阿尔金山、可可西里、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非法穿越活动的公告》。
出事儿了,怎么办?
没事儿,有人来救。
我还记得很清楚,去年的时候,一个叫冯浩的90后小伙穿越羌塘无人区失联50天,最后和焦急寻找他17天的搜救人员相遇。
获救后被西藏安多县林业局罚款5000元,收到罚款通知的时候,他抗议了。
原因是他觉得自己没有主动报警,也没有申请过救援队,凭什么交钱。
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样的心灵,我觉得再去净化几百遍也没什么作用。
上个月,救援队搜救出被困门头沟区灵山的 13 名驴友,为「表示感谢」,邮寄了一个锦旗过去。
大家品品。
这对一部分驴友来说,已经是惯用套路了。
看懂了么?
冒险,但是不承担责任,这和加杠杆,然后等全民来埋单,并没有区别。
我还记得之前有个叫冒险雷探长的网红,带外国人踩踏丹霞地貌,同样是无视禁止入内的指示牌,翻阅栏杆进入的。
你说这背后赤裸裸的商业动机,这种以违反法规来博取眼球的行为,难道还不明显么?
驴友冒险成功了,盈利性质的收获了粉丝、收获了关注;非营利性质的收获了朋友圈里面的点赞、收获了「心灵的救赎」「自我的实现」。
出事儿了,在「人道主义」的大旗下,坐等救援就好了。
这次,公安、应急、消防等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搜寻工作。这些人是吃公家饭的,说白了就是吃税收的,说直接就是全民养着的。
全民支持你们去作死对吧?
我们就是在制度的设计上对这些人威慑力不够,让他们一次、一次、一次、一次的反复转空子。
这已经成为驴友群体里面的潜规则,都已经不能称之为新闻了。
这15个人,知乎上各位法律大神来看看,应该怎么告,应该怎么判。
别又是一人罚款200块就放人,别又是口头训斥一番就完事。
让他们承担应该有的费用,罚款要罚到他们肉疼,别弄得连酒驾都比不上。
借着这个问题,说一下关于旅游的看法。
其实这件事本身,没啥可说的,十几个驴友不遵守当地的规章制度,自己作死冒险,还牵累求援他们的工作人员和当地政府,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应该强烈谴责。这是一句话,就能说完的事。
我真想说的是,除了驴友疯狂作死这一条之外,最近几年这类报道屡见不鲜。除了驴友没有常识,都是拖累别人的傻逼,综合我自己这些年旅游的经验,我其实觉得这里面其实还有另外一个问题:
就是我们国家的旅游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是我国对旅游的开发处于非常低级的阶段,导致我们国人在国内旅游的时候,发现往往找不到符合我们内心想象的旅游体验。
生活在钢筋水泥的灰色城市,每日一成不变的生活,让现代人在工作了几年后,渴望有一种别样的旅游体验,是异域风情、是几千年历史古迹的沉淀、是水清沙白的岛屿、是美味的特别饮食。我们在灰蒙蒙的生活中,渴望体验照片里别样的风景。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什么呢?当大家满怀希望,花了不菲的费用,来一场特别之旅后,到了旅游景点会大失所望。
拿我熟悉的北京来说,逛北京动物园,里面动物是挺全的,可是每个笼子整整齐齐的放着一种动物,走马观花,2个小时看完了所有动物,东西是都认全了,可是体验似乎就不是那么回事。
去故宫,雍和宫一类的地方,看看满足一下自己的历史情操,可是每个房子也就是四四方方,一些重要地方不开放,剩下的就是无非一个空空的房子,再有几个展览的场馆,最后就是卖钱的小商店和卖的死贵的饮食。
去了内蒙,吃了烤全羊,睡个用砖砌成的帐篷,看看草原,逛逛呼和浩特的博物馆,买了一堆奶糖,感觉就是走马观花。
去了杭州,看了西湖,也看了其他几个景,还有那个据说白娘子和许仙相遇的那个断桥,雷峰塔也远远的拍了照,你要说东西吧,确实都有,可是远远望去就那么个湖,说有多惊喜,确实没有。
去云南,不说黑旅游公司的事,单纯说景点,西双百纳确实气候很好,傣族村吧就是个推销银器的地方,植物园值得逛逛,但是也没有欣喜,那些个文化城也是正正经经的给你把以前少数民族织布的东西往外一摆,一批批的游客被导游领着,拿着麦克风扯着脖子说了一通,一群人围成一团看着织布机发出两声感叹,之后再到卖东西的地方,可以买点布啥的。说不好也不是,但是却不是心中想象的云南,不是那个你想看的那个云南。
到了三亚,空气温度对于北方还在受冻的时节是非常舒服,去海边看看,好像也没什么值得干得了,当然椰子鸡还是很好吃的。
去广州珠海,反倒是没有期待,就没有失望,城市中规中矩,比较有意思的是地铁竟然还报粤语,双语的感觉还挺新鲜。
现在无论去国内哪里,都是动物园、植物园、文化公园,爬山、海滩几个路线,每到一处,都是规规矩矩的摆放,整整齐齐的布景,一批一批的游客看了几秒,匆匆走开,最后都是小商品市场,沿途都是卖冰棍和烤肠的。
这种旅游确实安全、保险,固定的国家认证景点,围着铁栏看,一批一批的旅行车过来听着大喇叭讲几句,又一车一车的旅行车开走,而在其中的游客又能有几分感受?
我在泰国参加旅行团的时候,那趟行程其实非常折腾,带着老人和孩子,处处行动不便,最后孩子还发了烧,但是我却对泰国印象深刻,不是别的原因,是泰国的旅游确实有特色(也或许是领队真的对泰国的旅游特色把握的好)。
去芭提雅妓女们招嫖的街道大开眼界,人妖舞蹈也从未见过,晚上老人和孩子入睡后,我和老婆还去看了脱衣舞表演,导游还找了一个泰式按摩(正经的那种,别想歪),让全团人都体验了一回,我和老婆在一个房间,是一个大妈做的按摩,作为一个在中国没接触过这类东西的人,真得觉得很有趣。尤其是到了普吉岛的一个小岛,我到现在还有印象,当时那个小岛没有其他游客,我们下去的时候,岛上的小猴子还认真的看着我们,那种天然生态,真的让人回味。
马来西亚的旅游资源不算特别好,但是当花10块钱坐了20分钟游艇,就会到一个官方认证的纯生态小岛,上面有员工卖午餐,你可以买米饭鸡肉烤鱼一类的,而整个岛环境非常干净,也非常原生态,除了那个码头接人外,其他的地方都是水清沙白,从水上就可以看到水下,那种屏保般的景色,真的让人很有不虚此行的满足感。
其他的地方不讲太多,免得成了游记,只是想说,我其实能理解为什么很多中国的驴友前仆后继的去一些没有官方修缮和认证的地方,这种行为我非常反对,但是我能理解。因为中国的旅游体验真的好的地方不多,那种新鲜、天然,带给你不一般体验的地方太少、太少了。
可能国内的政府机关对旅游景点的理解,还没有跟上现在国内人渴望旅游的那种体验需求,希望未来会好一些吧,走马观花和看小商品,真的没意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