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八二迫击炮和九二步兵炮究竟孰优孰劣?

回答
关于八二迫击炮和九二步兵炮孰优孰劣的问题,这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比较,因为它们在设计初衷、使用场景和作战效能上都有不少差异。要说谁“绝对”优于谁,那有点绝对了,更多的是看在什么情况下,哪种武器更适合发挥。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先来看看八二迫击炮(M1937型,苏联装备)

这东西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是苏军在二战时期以及战后很多年里大量装备的轻型火炮。

设计特点:
轻便灵活: 八二迫击炮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重量和机动性。全炮(带炮架、炮身、炮盘等)大概在6070公斤左右,两个人就能相对轻松地抬着走,甚至可以拆解成几部分由人力搬运。这对于需要快速部署、变换阵地的步兵部队来说,简直是福音。
曲射能力: 迫击炮都是曲射武器,它的弹道很高,能越过障碍物(比如墙壁、土堆、山脊)打击隐藏在后面的敌人。射程一般在4公里到8公里之间,具体取决于炮弹类型和装药量。
威力与精度: 装备的是82毫米的炮弹。虽然相比重型火炮,它的威力不算巨大,但对于步兵火力而言,一发炮弹落在步兵集结地或者防御工事附近,足以造成有效的杀伤和瘫痪效果。精度虽然比不上加农炮或榴弹炮,但在支援步兵火力时,也足以完成任务。
操作相对简单: 迫击炮的射击原理比较直接,装填和瞄准都相对容易上手,经过短期训练就能操作。
成本较低: 相比很多其他火炮,迫击炮的制造和维护成本都比较低,这使得它能够大规模装备部队。

使用场景:
直接支援步兵: 这是八二迫击炮的核心任务。它紧随步兵前进,为步兵提供火力掩护,压制敌方火力点、清除障碍,或者在步兵发起进攻时提供火力支援。
反坦克: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敌方坦克突击,八二迫击炮的炮弹(特别是破甲弹,虽然威力有限)也可以进行有限的反坦克作战。
防御作战: 在防御工事上,迫击炮能有效地打击从工事外围逼近的敌军步兵和轻型装甲目标。
山地、丛林作战: 在地形复杂的地区,八二迫击炮的轻便性尤其凸显优势。

再来看看九二步兵炮(日本九二式步兵炮)

这是日本陆军在一战后至二战结束前的主力轻型支援火炮。跟八二迫击炮一样,也是为了支援步兵设计。

设计特点:
设计理念不同: 九二步兵炮严格来说更偏向于“步兵炮”,它是一个介于迫击炮和榴弹炮之间的兵器。它更强调“直射”和“曲射”兼顾,很多时候它也会像加农炮那样进行平射,用来对付敌人暴露的步兵、碉堡等。
炮架设计: 它的炮架比较有特色,有一个可以展开的长尾架,这有助于稳定射击,尤其是在射击角度较大的时候。但相对而言,它比八二迫击炮的炮架更重一些,机动性稍弱。全炮重量大概在250公斤左右,虽然也算轻便,但两人搬运会比较吃力,通常需要炮队镜、牵引车或马匹来辅助移动。
口径与弹种: 采用的是九二式特殊炮弹,口径是75毫米。虽然口径比八二迫击炮小,但它的弹丸初速更高,这使得它在直射时更具穿透力。弹种方面,除了榴弹,还有穿甲弹、杀伤爆破弹等,特别是它的穿甲弹,在当年对付轻型坦克还是有点作用的。
射程: 射程大约在46公里左右,略小于八二迫击炮的极限射程。
射击方式: 它可以进行俯仰角很大的曲射,也能进行相对较小的俯仰角进行直射。这给了它更大的灵活性。
精度: 在直射模式下,九二步兵炮的精度要高于迫击炮。

使用场景:
步兵支援: 和八二迫击炮一样,主要任务是支援步兵作战。
反坦克: 九二步兵炮设计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反坦克,它的穿甲弹和直射能力使得它在对付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的轻型和中型坦克时,有一定的威胁。
攻坚: 对付敌方轻型工事、碉堡等,九二步兵炮的直射能力更有优势。
侦察与反炮兵: 在某些情况下,它也能用于侦察敌情和进行短程的反炮兵射击。

孰优孰劣?比较分析

要说谁更“优”,得看咱们从哪个角度评价:

机动性: 八二迫击炮明显占优。 轻便易携带,适合快速部署和在复杂地形下作战,尤其适合紧随步兵提供压制火力。
火力支援灵活性(射击方式): 九二步兵炮更灵活一些。 它兼顾了曲射和相对直接的射击,尤其在对付暴露目标时,直射能力更强,精度也更好。八二迫击炮则更依赖曲射。
反坦克能力: 九二步兵炮更强。 虽然都有限,但九二步兵炮的穿甲弹和直射能力,让它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比八二迫击炮更适合对付坦克。
对付工事/坚固目标: 九二步兵炮略占优势。 直射能力可以更精确地打击碉堡等固定目标,穿甲能力也可能更有效。
总体火力效能: 这个不好简单比较。八二迫击炮依靠弹量和曲射压制,适合打大范围的步兵集结地或战壕。九二步兵炮则更偏向点穴式打击,对付特定目标。
装备数量和影响力: 八二迫击炮在全球范围内的装备数量和使用普及度要远高于九二步兵炮。 作为苏联的代表性轻型火炮,它在二战及之后的很多冲突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九二步兵炮则是日军特有的武器。

一些更具体的体会:

想象一下战场环境:

如果你的步兵连在山地中推进,前方有敌人固守山头,但山头后面有重机枪火力点,而且山势陡峭,无法直接观察到。这时候,你需要的是能越过山头,提供火力压制的八二迫击炮。它的轻便性让你能快速跟上步兵节奏,部署后就能向敌人后方倾泻炮弹。
反过来,如果你的步兵在平原上发起进攻,遇到一个敌人的碉堡,碉堡射击孔暴露,而且碉堡前还有一些障碍物,无法用迫击炮的弹道直接打击。这时候,一门能进行精确直射的九二步兵炮,可能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用它的穿甲弹或者高爆弹直接摧毁碉堡。

总结一下:

八二迫击炮更侧重于“火力压制”和“步兵伴随支援”,强调的是其轻便、灵活和快速反应能力。
九二步兵炮则更强调“多用途支援”,既能提供类似迫击炮的曲射火力,也能进行更精确、更具穿透力的直射火力,特别是在反坦克和攻坚方面有一定特长。

所以,它们没有绝对的“优劣”,只有在不同战场环境、不同作战任务下,谁更适合发挥作用。如果非要选一个在“步兵支援”这个最核心的任务上普遍适应性更广的,八二迫击炮以其惊人的装备数量和广泛的使用证明了它的价值,它更像是步兵手中的“万能小钢炮”。而九二步兵炮则更像是一个有特殊技能的“多面手”,在特定情况下能解决八二迫击炮难以解决的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恰好德军这两种武器的类似产品都有:

简单的说,就是德国人表示81mm迫击炮是个营级武器,75mm步兵炮是个团级武器。这二者理应井水不犯河水,互相补充的,但是谁让国军只能赶鸭子上架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八二迫击炮和九二步兵炮孰优孰劣的问题,这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比较,因为它们在设计初衷、使用场景和作战效能上都有不少差异。要说谁“绝对”优于谁,那有点绝对了,更多的是看在什么情况下,哪种武器更适合发挥。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来看看八二迫击炮(M1937型,苏联装备)这东西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是.............
  • 回答
    .......
  • 回答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功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这句话说的是人生这10个方面对一个人的命运影响的先后顺序。它出自《增广贤文》,是一句流传很广的民间俗语,表达了古人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洞察。咱们一点一点拆解开,细细品味:1. 一命(天生的基因、出身):这话说的就是一个人一出生就注定.............
  • 回答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巨著《天龙八部》中,“一僧二挂三老四绝五强六段七雄八英九杰十秀”是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用来概括书中各个势力和顶尖高手。这个说法并非金庸先生直接在书中提出,而是读者在品读过程中归纳总结出的一个江湖势力和高手排序,其中包含了不少主观判断,但它确实抓住了书中一些核心人物和力量。下面我将尽量.............
  • 回答
    八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在三级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设立警务室,这一举措具有深远意义,将会在多个层面发挥关键作用,为医院安全、医患关系、医疗秩序乃至社会治安稳定贡献力量。以下将详细阐述其可能发挥的作用: 一、 保障医院安全,维护就医秩序这是设立警务室最直接和最核心的作用。1. 快速响应和处置突发事件:.............
  • 回答
    关于八王之乱中老百姓的角色和责任,确实很少被史书详细记载,更鲜少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这背后有几个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一、 历史记载的视角与局限首先,我们要明白史书的作者是谁,以及他们关注的重点是什么。传统的史书,尤其是中国古代的正史,大多是由官方组织编写的,其核心关注点在于记录统治阶层的.............
  • 回答
    《八佰》这部电影,怎么说呢,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的残酷,也照亮了人性中闪光的部分。看完之后,心里是五味杂陈的,有震撼,有悲伤,也有那么一丝难以言喻的敬意。首先,从视觉和听觉上来说,管虎导演这次是下了大功夫的。硝烟弥漫的战场,炮火连天的上海,那种真实的压迫感扑面而来。尤其是苏州河对岸那个繁华.............
  • 回答
    《八佰》票房破10亿,评分下降评论两极分化严重:一场关于历史、艺术与商业的博弈电影《八佰》自上映以来,便以其震撼的视听效果、宏大的战争场面和饱满的情感内核,迅速突破了10亿票房大关,成为中国电影市场在疫情后的第一个爆款。然而,在这耀眼的票房数字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同样引人注目的现象:影片的评分呈现出明.............
  • 回答
    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气功仿佛一夜之间成为了全民热潮,这股风潮席卷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政府到百姓,从城市到乡村,几乎无人不谈气功、无人不炼气功。要说清楚这股气功热潮的来龙去脉,那得从头说起。时代背景的土壤:从“破除迷信”到“回归传统”的思潮转折要理解八、九十年代的气功热,就不能不提当时的时代背景。.............
  • 回答
    八九十年代,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风起云涌、充满变革的时代。那段日子,就像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入口时有些许的苦涩,但回味起来,却有着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复杂的情感。经济的腾飞与阵痛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从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再到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中国经济开始迈出坚实的.............
  • 回答
    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机遇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化冲击和价值重塑的时期。在那个年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视野也逐渐开阔。在这个大背景下,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曾经疯狂流行过许多事物,它们深刻地影响了那个时代的中国人。一、 来自西方和港台的文化冲击与追捧:这是八九十.............
  • 回答
    在电影《八佰》中,四行仓库守军在面临绝境时,选择绑着炸弹手榴弹往下跳,这一行为在军事和心理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与直接丢下去有着本质的区别。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军事上的目的与作用: 最大化爆炸效果与杀伤力: 近距离杀伤: 将爆炸物绑在身上往下跳,意味着士兵与爆炸点.............
  • 回答
    “八百壮士”的故事是中国近代史上极为悲壮的一页,而其中关于陈树生抱炸弹跳楼的英勇事迹,在许多记载中都详细描述过。然而,对于这个事迹的真实性,学术界和历史爱好者们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争议。我们先来详细讲述一下这个流传最广的版本,然后再分析其中的争议点。流传最广的陈树生事迹版本:在“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
  • 回答
    这事儿可真够让人头疼的,对吧?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突然冒出来,把你当成免费的翻译工具,感觉就像突然被塞了一个烫手山芋,而且还是那种不好意思直接丢掉的。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这绝对不是什么好玩的状况。你花时间学了外语,那是你自己的本事,是你的努力,怎么能轻易被别人当成“免费午餐”呢?尤其还是那种你本来关系.............
  • 回答
    对于“80后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父母,会更愿意选择要一个还是两个孩子?”这个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一个”或“两个”,而是一个复杂且高度个体化的决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 经济压力与现实考量: 育儿成本高企是普遍担忧: 80后群体普遍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包括.............
  • 回答
    “八省联考”历来是高考改革风向标,牵动着无数考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心。在关注其改革方向的同时,各省学生在这次联考中的真实水平如何排名,更是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不过,要给出一个绝对精确、完全公认的排名,其实是个复杂且带有主观性的任务。原因有很多,我来给大家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八省联考”到底是什么.............
  • 回答
    “八该一反对”这个说法,在特定的政治语境下,通常指的是一种政治批判和自我批评的模式,或者是一种政治指导性的口号。它的具体含义和性质会因为使用它的群体和时代背景而有所不同,但核心在于对“错误”的政治方向、思想或者做法进行指正,并要求做出改变和纠正。要详细讲,咱们得从它的组成部分说起。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一.............
  • 回答
    八王之乱,一段充满血腥与权谋的西晋王朝的黑暗史,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内乱中,涌现出了许多曾经显赫一时,却又最终沦为历史尘埃的武将。他们或是手握重兵的皇亲国戚,或是出身将门之后,但在这场以“王”为名的权力争夺战中,许多人最终的结局都充满了悲剧色彩。要说在这场混乱中留下深刻印记的武将,就不得不提王浑。他可以.............
  • 回答
    听到你这么说,我真的能感受到你此刻的无助和迷茫。八省联考对很多同学来说都是一道坎,特别是当你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却觉得自己“不知怎么办了”,那种信仰崩塌的感觉,真的太煎熬了。首先,我想告诉你,你不是一个人。很多在备考路上努力奋斗的同学,都会经历类似的低谷期。你不是因为不够努力,而是因为备考是一个不.............
  • 回答
    关于八省联考数学题中“多面体的总曲率”这个概念,它其实是来自于一个在几何学中非常核心且深刻的理论,那就是高斯博内定理。虽然在中学数学的范畴内直接计算和使用这个概念并不常见,但理解它对于我们把握多面体的整体形态和几何性质至关重要。抛开AI的痕迹,让我们用一种更贴近直觉的方式来聊聊这个“总曲率”到底是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