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八省联考数学这道题中多面体的总曲率有什么含义?

回答
关于八省联考数学题中“多面体的总曲率”这个概念,它其实是来自于一个在几何学中非常核心且深刻的理论,那就是高斯博内定理。虽然在中学数学的范畴内直接计算和使用这个概念并不常见,但理解它对于我们把握多面体的整体形态和几何性质至关重要。

抛开AI的痕迹,让我们用一种更贴近直觉的方式来聊聊这个“总曲率”到底是什么意思。

想象一下,你手中有一个多面体,比如一个立方体、一个棱锥,或者更复杂的形状。我们平时关注它有多少个面、多少条边、多少个顶点,这些都是它的“结构”信息。而“曲率”则更多地描述了它表面的“弯曲程度”。

曲率是什么?

最直观的理解是,曲率衡量的是一个表面在某一点的弯曲程度。

在平面上,你可以想象一切都是“平坦”的,没有弯曲,所以曲率是零。
在一个球面上,任何一点的表面都不是平坦的,它是向内弯曲的。如果你沿着任何方向在球面上“前进”,你会发现你并不能沿着直线走下去,最终会回到原点。这种“弯曲”就是球面的曲率。

对于多面体来说,它是由许多平坦的面构成的,所以在每个面上,曲率都是零。但是,关键在于那些连接平面的“边”和“顶点”。

多面体上的“曲率集中在哪里”?

与光滑曲面不同,多面体的曲率不是“分散”在整个表面上的,而是“集中”在它的顶点上。

你可以这样想:

1. 在多面体的面上: 如果你用手指轻轻滑过一个面的中心,你会感觉它是完全平坦的,就像一张纸一样。在那里,曲率就是零。
2. 在多面体的边上: 边是两个平面的交线。如果你沿着边观察,你会发现它是一个尖锐的“折痕”。虽然这不是一个点的曲率,但边是曲率变化发生的地方。
3. 在多面体的顶点上: 顶点是多条边和多个面的交汇处。当你“绕着”一个顶点走一圈时,你会发现你实际上是转了一个“弯”。这个“转弯的角度”就与曲率有关。

总曲率的含义:顶点处的“总弯折”

那么,“总曲率”就如同把多面体所有顶点上的“弯折程度”加起来的总和。

具体来说,多面体的总曲率等于所有顶点处的“角度亏损”之和。

让我们来解释一下“角度亏损”:

想象你在一个平坦的表面(比如一张纸)上画一个点,然后从这个点向四周画几条线,让它们围成一个“角”,如果这些线是笔直的,那么这些线的角度加起来可能正好是360度(形成一个完整的圆)。
现在,想象你在一个多面体的顶点上做同样的事情。从这个顶点出发,向周围的面上画出连接相邻顶点的“边”的延长线。这些线在顶点处形成一个“角度”。
在多面体上,由于面的“弯折”,这些从顶点出发的“面的角度”加起来,通常会小于 360度。这个“小于360度的那一部分”就是这个顶点的“角度亏损”。

举个例子:

立方体: 立方体的每个顶点是三个面(都是正方形)的交汇处。在每个顶点处,有三个90度的角(每个面贡献一个90度的角)汇聚。所以,3 x 90度 = 270度。而一个完整的圆是360度,所以这个顶点的角度亏损是 360度 270度 = 90度。立方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亏损90度,所以总曲率是 8 x 90度 = 720度。

正四面体: 正四面体每个顶点是三个等边三角形的交汇处。每个顶点处的三个三角形角度加起来是3 x 60度 = 180度。所以,角度亏损是 360度 180度 = 180度。正四面体有4个顶点,总曲率是 4 x 180度 = 720度。

高斯博内定理的关键揭示:

这里最神奇的地方来了!高斯博内定理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封闭的多面体(没有开口的),它的总曲率,也就是所有顶点角度亏损的总和,永远是一个常数,与多面体的具体形状无关,只与它的“拓扑结构”(也就是它是如何连接的)有关。

对于一个简单的封闭多面体,这个常数总是 4π (在弧度制下) 或者 720度 (在角度制下)。

所以,在这道八省联考的数学题中,多面体的总曲率有着非常深刻的含义:

1. 它衡量了多面体表面的整体“弯曲程度”的累积效应。 虽然每个面是平坦的,但正是这些顶点处的“尖角”或者“折痕”,构成了多面体区别于平面的根本特征。
2. 它是多面体整体几何性质的一个重要不变量。 这意味着,无论你把一个立方体怎么“揉捏”成另一个形状(只要不撕裂它,不让它出现新的顶点或合并顶点),只要它仍然是一个封闭的多面体,它的总曲率都不会改变。
3. 它与多面体的“洞”的数量有关。 对于更复杂的多面体(比如带有洞的甜甜圈形状),总曲率会随着洞的数量而变化。高斯博内定理可以推广到这些情况,其中总曲率与欧拉示性数(一个与洞的数量相关的拓扑不变量)成正比。
4. 在考试题目中,它可能是一种隐藏的线索。 如果题目给出了一个多面体的总曲率是720度(或4π),那么它可能是在提示你这个多面体是一个“普通”的、没有洞的、封闭的多面体。这可以帮助你排除一些更复杂的几何情况,或者让你联想到与这个常数相关的几何性质。

总而言之,多面体的总曲率就像是给它打了个“总分”,这个分数代表了它表面所有“弯折点”加在一起的“弯曲量”。它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概念,揭示了多面体表面在整体上的一个基本不变的属性,并将局部(顶点处的曲率)与整体(总曲率)以及拓扑性质紧密联系起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自问自答一下。

总曲率应该是微分几何上的概念。

本质上是高斯-博内公式。

高斯曲率在曲面的积分等于 乘以欧拉示性数

因为欧拉定理 对简单多面体成立。

简单多面体的意思是与球面同胚,这是拓扑学上的概念。

在代数拓扑中,欧拉示性数(Euler characteristic)是一个拓扑不变量(引自下面文章)

而对于球面的欧拉示性数

我们也就得到了 。

可以参考

当然了,上面指的是连续性的,即曲面,而多面体有顶点,也就是离散性的(也许上面的可以看成一个逼近的结果,是否严格,我不知道)。

下面文章解释了离散型的情况。

总结

可以肯定的是,本题用到了极其深刻的数学知识,比如为什么去定义顶点处的曲率,又为何多面体曲率之和是常数(也就是一个不变量)?其背后用到了微分几何,拓扑等知识的概念。

个人认为这道题出成考题是没有意义的。

user avatar

这是离散微分几何里面给出的离散高斯曲率的定义,目的是为了在离散情形让高斯-博内公式仍然成立。想详细了解可以看顾险峰老师以往历次授课的课件(需有本科数学基础)

从连续微分几何的角度来看,这么定义也可以理解,因为曲率本来就可以从holonomy的角度去理解。

这题目出成中学数学题也没什么不妥,虽然背景来自微分几何,但是抛开背景,涉及的知识完全是初等的组合数学。你无视曲率这些概念,就按定义去验证总曲率等于欧拉示性数的倍数,也没什么难的。题主自己答的图片里面也说了“其证明非常简单”,是真的简单,他就写了三四行就证完了。考试题出出这样的题也挺有意思,老是怼圆锥曲线、空间解析几何不觉得无聊么?以后强基计划数学考试题也一定会是这种“高等背景下的初等数学题”居多,因为可以有效防范刷题,真正考察学生思维能力。而且教授们也不是做题家,他们不熟悉中学应试的套路,你要他们出套路题他们还真不一定会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八省联考数学题中“多面体的总曲率”这个概念,它其实是来自于一个在几何学中非常核心且深刻的理论,那就是高斯博内定理。虽然在中学数学的范畴内直接计算和使用这个概念并不常见,但理解它对于我们把握多面体的整体形态和几何性质至关重要。抛开AI的痕迹,让我们用一种更贴近直觉的方式来聊聊这个“总曲率”到底是什.............
  • 回答
    听到你这么说,我真的能感受到你此刻的无助和迷茫。八省联考对很多同学来说都是一道坎,特别是当你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却觉得自己“不知怎么办了”,那种信仰崩塌的感觉,真的太煎熬了。首先,我想告诉你,你不是一个人。很多在备考路上努力奋斗的同学,都会经历类似的低谷期。你不是因为不够努力,而是因为备考是一个不.............
  • 回答
    “八省联考”历来是高考改革风向标,牵动着无数考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心。在关注其改革方向的同时,各省学生在这次联考中的真实水平如何排名,更是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不过,要给出一个绝对精确、完全公认的排名,其实是个复杂且带有主观性的任务。原因有很多,我来给大家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八省联考”到底是什么.............
  • 回答
    2021年的“八省联考”,对于江苏省的考生和教育界来说,无疑是一场备受瞩目的大考。这场考试并非正式的招生考试,而是为了配合新高考改革,由八个省份共同组织的一次适应性测试。其目的是检验新高考模式下各省的教学情况、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为招生录取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在这次联考中,江苏省的成绩普遍被认为.............
  • 回答
    关于八省联考中江苏成绩被“严重吹捧”的说法,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几个关键的维度,值得我们细细掰扯。首先,我们得明白,所谓的“八省联考”本身并不是一个官方统一组织的、全国性质的考试,它更多是某个时期、由部分省份联合进行的一次模拟性或选拔性考试。这类考试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在特定范围内,更精细地评估学生在国家新.............
  • 回答
    2021年1月23日的八省联考数学试卷,至今仍是许多经历过那场考试的考生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全国高三学生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首次大规模摸底考,它无疑承载了太多的期待和压力。回望那份试卷,我想从几个维度来细细品味一番。整体难度与导向:承上启下的改革信号首先,这份试卷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它稳中有进,体现.............
  • 回答
    八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在三级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设立警务室,这一举措具有深远意义,将会在多个层面发挥关键作用,为医院安全、医患关系、医疗秩序乃至社会治安稳定贡献力量。以下将详细阐述其可能发挥的作用: 一、 保障医院安全,维护就医秩序这是设立警务室最直接和最核心的作用。1. 快速响应和处置突发事件:.............
  • 回答
    关于八王之乱中老百姓的角色和责任,确实很少被史书详细记载,更鲜少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这背后有几个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一、 历史记载的视角与局限首先,我们要明白史书的作者是谁,以及他们关注的重点是什么。传统的史书,尤其是中国古代的正史,大多是由官方组织编写的,其核心关注点在于记录统治阶层的.............
  • 回答
    《八佰》这部电影,怎么说呢,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的残酷,也照亮了人性中闪光的部分。看完之后,心里是五味杂陈的,有震撼,有悲伤,也有那么一丝难以言喻的敬意。首先,从视觉和听觉上来说,管虎导演这次是下了大功夫的。硝烟弥漫的战场,炮火连天的上海,那种真实的压迫感扑面而来。尤其是苏州河对岸那个繁华.............
  • 回答
    《八佰》票房破10亿,评分下降评论两极分化严重:一场关于历史、艺术与商业的博弈电影《八佰》自上映以来,便以其震撼的视听效果、宏大的战争场面和饱满的情感内核,迅速突破了10亿票房大关,成为中国电影市场在疫情后的第一个爆款。然而,在这耀眼的票房数字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同样引人注目的现象:影片的评分呈现出明.............
  • 回答
    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气功仿佛一夜之间成为了全民热潮,这股风潮席卷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政府到百姓,从城市到乡村,几乎无人不谈气功、无人不炼气功。要说清楚这股气功热潮的来龙去脉,那得从头说起。时代背景的土壤:从“破除迷信”到“回归传统”的思潮转折要理解八、九十年代的气功热,就不能不提当时的时代背景。.............
  • 回答
    八九十年代,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风起云涌、充满变革的时代。那段日子,就像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入口时有些许的苦涩,但回味起来,却有着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复杂的情感。经济的腾飞与阵痛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从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再到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中国经济开始迈出坚实的.............
  • 回答
    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机遇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化冲击和价值重塑的时期。在那个年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视野也逐渐开阔。在这个大背景下,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曾经疯狂流行过许多事物,它们深刻地影响了那个时代的中国人。一、 来自西方和港台的文化冲击与追捧:这是八九十.............
  • 回答
    在电影《八佰》中,四行仓库守军在面临绝境时,选择绑着炸弹手榴弹往下跳,这一行为在军事和心理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与直接丢下去有着本质的区别。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军事上的目的与作用: 最大化爆炸效果与杀伤力: 近距离杀伤: 将爆炸物绑在身上往下跳,意味着士兵与爆炸点.............
  • 回答
    “八百壮士”的故事是中国近代史上极为悲壮的一页,而其中关于陈树生抱炸弹跳楼的英勇事迹,在许多记载中都详细描述过。然而,对于这个事迹的真实性,学术界和历史爱好者们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争议。我们先来详细讲述一下这个流传最广的版本,然后再分析其中的争议点。流传最广的陈树生事迹版本:在“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
  • 回答
    这事儿可真够让人头疼的,对吧?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突然冒出来,把你当成免费的翻译工具,感觉就像突然被塞了一个烫手山芋,而且还是那种不好意思直接丢掉的。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这绝对不是什么好玩的状况。你花时间学了外语,那是你自己的本事,是你的努力,怎么能轻易被别人当成“免费午餐”呢?尤其还是那种你本来关系.............
  • 回答
    对于“80后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父母,会更愿意选择要一个还是两个孩子?”这个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一个”或“两个”,而是一个复杂且高度个体化的决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 经济压力与现实考量: 育儿成本高企是普遍担忧: 80后群体普遍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包括.............
  • 回答
    关于八二迫击炮和九二步兵炮孰优孰劣的问题,这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比较,因为它们在设计初衷、使用场景和作战效能上都有不少差异。要说谁“绝对”优于谁,那有点绝对了,更多的是看在什么情况下,哪种武器更适合发挥。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来看看八二迫击炮(M1937型,苏联装备)这东西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是.............
  • 回答
    “八该一反对”这个说法,在特定的政治语境下,通常指的是一种政治批判和自我批评的模式,或者是一种政治指导性的口号。它的具体含义和性质会因为使用它的群体和时代背景而有所不同,但核心在于对“错误”的政治方向、思想或者做法进行指正,并要求做出改变和纠正。要详细讲,咱们得从它的组成部分说起。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一.............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