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2021年“八省联考”江苏省的成绩?

回答
2021年的“八省联考”,对于江苏省的考生和教育界来说,无疑是一场备受瞩目的大考。这场考试并非正式的招生考试,而是为了配合新高考改革,由八个省份共同组织的一次适应性测试。其目的是检验新高考模式下各省的教学情况、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为招生录取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在这次联考中,江苏省的成绩普遍被认为表现得“亮点与隐忧并存”。

亮点:尖子生群体依旧强大,基础教育质量得到一定程度验证。

从整体来看,江苏省的尖子生群体依然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在语数外等基础学科以及部分优势选科科目上,江苏省的考生依然能够取得非常亮眼的成绩。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江苏省长期以来扎实的高中教育基础,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尤其是在一些传统的优势科目领域,江苏考生展现出的深厚功底是毋庸置疑的。

此外,从联考的整体数据反馈来看,江苏省在一些考察学生知识运用和思维能力的新题型上,也显示出了一定的适应性。这说明尽管面临高考改革的压力,江苏省的教学也在积极地探索和调整,力图跟上新高考的步伐。

隐忧:部分科目与往年相比出现波动,新高考模式下的挑战开始显现。

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2021年八省联考的成绩,也暴露了江苏省在新高考背景下的一些潜在挑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部分科目成绩的波动: 有一些考生和家长反馈,部分科目的成绩与往年在本地模拟考试或在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波动。这可能与新高考的考试内容、题型设计以及评分标准等因素有关。新的考试模式下,学生的答题策略、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广度,都需要重新适应和调整。

选科组合带来的不确定性: 新高考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进行选科组合。然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试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于一些考生来说,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科目组合,并在这些科目上取得优势,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联考成绩也可能反映出不同选科组合之间存在的差异化表现。一些组合可能更能适应新高考的考察方式,而另一些则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调整。

“压分”传言与公平性讨论: 任何大规模的适应性考试,特别是与新高考改革挂钩的考试,都难免会引发关于“压分”的讨论。部分考生和家长认为,为了保持江苏省在全国的相对优势,或者为了测试新高考模式下不同省份的差异,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隐形”的调控。虽然这种传言很难证实,但它确实反映了公众对于考试公平性和新高考改革影响力的关注。作为一次适应性测试,其目的更多是为了发现问题,而非最终的成绩排名,但心理层面的影响不容忽视。

与“老高考”模式的惯性对比: 江苏省长期以来实行的是“3+X”模式的高考,对这种模式下的考试和评价体系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经验和认知。新高考的“3+1+2”模式,在科目选择、考试内容和评价方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考生和教师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来完全适应和掌握这种新的变化。联考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这种适应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反馈。

总结来看:

2021年八省联考江苏省的成绩,可以理解为一次“新挑战下的老牌劲旅”的亮相。它既展现了江苏省基础教育的底蕴和尖子生的实力,也清晰地指出了在新高考改革浪潮中,江苏省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各种问题。

这次联考并非终点,而是一个起点。它为江苏省的教育部门、学校、教师以及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反馈,指明了在选科指导、课程教学改革、学生备考策略等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提升的方向。未来,如何更好地应对新高考的挑战,保持教育质量,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新模式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将是江苏省教育界持续努力的方向。这次联考的成绩,只是这场伟大变革中的一个注脚,更重要的是从中汲取经验,砥砺前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什么你们会觉得江苏考得好分数线就会很高呢………

真的是莫名奇妙的发现江苏人好像有被害妄想症

我以前也是,直到我出省读了大学。

从小到大我的老师就是这么告诉我的

我们江苏人,成绩特别好!但是高考特别难!我们的一本率全国都是垫底的!


实际上

屁咧

别和我谈以前

我是第一届的新高考08年高考的。

那会我们一本率就有10%

出省了一问同宿舍的

一堆三三四四的…

更何况那会江苏省的一本那是什么一本。

这么说吧,反正我那年整个河南,只有郑大是一本。

换句话说那一年除了能上211的河南学子,基本上上的大学到了我们江苏全都只能算本二。


到了现在

就更简单了

跟直辖市比不了

和别的省比一比还是蛮优越的

985211要供应全国,除了省属211本省有照顾其他的学校多少也照顾了点,不过南大东南两个货名气大体量小也只能这样了。

别再信自媒体耸人听闻的倒数数据了。


985211率你们自己除吧

太高算不上,不过也是中上的那一档

毕竟985211拿的有国家的钱要给别家分一分…

自己能做主的南师苏大可是没少供应名额…


剩下的一本率

江苏可就舒服多了

毕竟教育大省

随便掏出来一个省属一本都是别的省做梦都够不到的。省属一本还有大量的名额供应省内。

老牌本一的基准线像江苏大学,扬州大学,这一档换哪个省分数线不是超一本线快大几十分?

剩下的省内二本升一本卡江苏一本线的的在别的省那个不是超一本线好多?

别的省那一堆破烂所谓一本

在江苏几乎都是二本招生。

也就是说虽然江苏的一本率已经快30%了

别的部分省份可能刚刚10%

但是30%的江苏考生可以轻轻松松的去挑选那帮别省10%的考生不敢想象的大学。

比如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如果你在河南,你需要考到566分,一本线544分

在江苏,这种垃圾二本330分去混日子啦……


所以我以为

江苏考生在这么宽松的情况下,应该可以比我们那会享享福了。

毕竟那会我们50多万人

一本的名额还不一定有现在多……

结果万万没想到

还他娘的老子就是要卷………

一边卷还一边哭

到底怎么才能停下来啊各位……


江苏人传统艺能

我爹那一代

“扬大是什么吊学校,破二本”

到了我

“扬大是什么吊学校,破二本”

到了我的下一代

“扬大是什么吊学校,破二本”

别和我提什么一本率

一本都是假的

扬大就是铁二本,比扬大还差的更是铁中铁二本

不行,辛辛苦苦上高中,怎么能上个二本。

呜呜呜,一本好难考。。。

user avatar

我觉着……挺悲哀的。

真就啥也救不了江苏的内卷吗?

须知我省人民总爱提一句的“江苏本一率很低”是18年之前的事情了,而作为“江苏吃亏”典范的,每次涉及教育政策就要被我省人民拉出来鞭尸的“减招38000支援西部”事件也是16年的了。之后的状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17、18年江苏的本科院校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大扩招运动,三本二本合并,大量二本改为一本,这直接导致18年大扩招完成后当年本一率相较往年翻了一番,达到了惊人的25%以上——一个直辖市级别的比率,一个让人甚至不太好像以前一样把北京上海拉出来婊一顿的比率。我猜有的同学一定会强调这个数据注水有多么严重,强调当中有多少旧二本,然而“省内一本”这种东西并非江苏特产,甚至江苏的“省内一本”凭借江苏的资源,很可能还算全国的“省内一本”中最名正言顺的一批之一。

江苏的985率一贯拉胯这倒必须承认(但现在也没有前几年拉胯,已经过2%了),但南大和东大并不是没有“向着自己人”,纯粹因为这俩学校本科生本来就少,掀不起什么波澜。南大招三成多江苏人,东大招两成江苏人,这可比大多数地区的地方保护力度都大得多了,包括京沪。但两所学校一年新生人数加起来都不如武大和华科中的一所多,甚至没有北大和清华加起来多,所以难以动摇整体的比率。又不是非得把本地生源提到浙大比率才算照顾本地人,何况浙大那五成多的比率是真的全国独此一家……

但600分以上有这个人数,我是真的没有想到,须知10000名在江苏每年正常状况下也就中流211水平,而江苏即使是大扩招之前,在211录取上也不算吃亏,常年在全国各省中排中上水平。考虑到华北几个应试大省、四川、广东的这个比率都在江苏下面,江苏考生上211的实际难度比这个排名还更容易些……而且这两年江苏的211率已经升到7%上下了,搁十年前这比部分省份本一率还高。

我难受的是,21年考八省联考的这一批学弟学妹,他们进入高中已经是大扩招完成的18年了。糟糕的“旧时代”与他们无关,但他们拿着直辖市级的本一率,全国上游的211率,比以前好一个档次的985率,却仍然能在这次应试能力的大竞赛中获胜,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江苏的应试教育我自己也算品鉴得够多了,而且自以为在应试教育中也不算很失败的一类——毕竟自己是南通人,还是县中的学生,还混到了一张在江苏本省分数虚高的东大的学生证(笑)。但还是很不爽啊,为什么呢?事情总该有些改变吧。

我想最令人难受的,是当资源已经足够丰沛的时候,却依然要由于惯性凶狠地争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1年的“八省联考”,对于江苏省的考生和教育界来说,无疑是一场备受瞩目的大考。这场考试并非正式的招生考试,而是为了配合新高考改革,由八个省份共同组织的一次适应性测试。其目的是检验新高考模式下各省的教学情况、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为招生录取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在这次联考中,江苏省的成绩普遍被认为.............
  • 回答
    2021年中国造船业接单量超过韩国,成为全球第一,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涉及技术、经济、国际竞争等多方面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及未来趋势: 一、事件背景与数据1. 接单量数据 根据国际船舶供应协会(IHS Markit)等机构的统计,2021年中国造船企业接.............
  • 回答
    2021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部分优秀毕业生放弃留学、选择在本校读硕博的现象,确实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多方面的背景、原因和深层动因,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现象背景与数据真实性1. 数据来源的准确性 该现象的传播主要来源于社交媒体、高校内部信息以及媒体报道,但具体数据.............
  • 回答
    2021年3月中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9.4%,这一数据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在疫情后复苏过程中货币政策的宽松力度与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变化。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M2增长背景: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与政策支持1. 疫情冲击后的经济修复 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打击,中国.............
  • 回答
    2021年浙江大学“求是杯”获奖感言事件,是当年校园内乃至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一起事件。要详细理解它,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事件的背景: “求是杯”的性质: “求是杯”是浙江大学一项重要的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竞赛,旨在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获奖通常意味着项目.............
  • 回答
    2021年9月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呈现出一种显著的“冷热不均”的现象,具体体现在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回落,猪肉价格大幅下降,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则同比上涨10.7%。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并将其置于当时的宏观经济背景下进行解读。一、 CPI涨幅回落与猪肉价格.............
  • 回答
    2021年清华美院毕业设计作品发布会(通常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或其他相关设计专业的毕业展)上的模特妆容引发“眯眯眼”质疑的事件,是一个涉及文化理解、审美表达、社会舆论和身份认同的复杂话题。为了详细地梳理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事件的发生背景与过程:1. 发布会与作品展示: 清华美院作.............
  • 回答
    2021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8.3%:一场充满韧性的“稳健开局”2021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8.3%,这一数字无疑是振奋人心的,它标志着中国经济在经历2020年的疫情冲击后,实现了强劲的复苏和稳健的开局。然而,理解这个数字的真正意义,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驱动因素、结构性特征以及可能面临的.............
  • 回答
    关于“2021年我国空巢青年数量或升至9200万”这个数据,以及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独居,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一、 如何看待“2021年我国空巢青年数量或升至9200万”?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个数据通常来源于一些社会调研机构的估算,并非官方统计数.............
  • 回答
    如何看待2021年全国净人口增长48万?—— 一份详细的解读2021年,中国公布的全国净人口增长数据为48万人,这个数字远低于往年,甚至接近零增长,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数据,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才能更全面地看待它所代表的意义和潜在影响。一、 数据本身及其历史对比首先,我们必须.............
  • 回答
    2021年7月份中国经济数据普遍不及市场预期,这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宏观经济层面、行业表现以及可能的内在原因进行分析。一、 宏观经济数据概览(7月)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7月份主要的宏观经济数据,以及它们为何低于市场普遍预期: 工业增加值: 7月份工业增.............
  • 回答
    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34‰,这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字,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讨论。要理解这个数据的重要性,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解读。一、 数据的历史维度:中国人口发展的转折点 出生人口的持续下降: 1062万人这个数字,相较于前几年,是.............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2021年8月18日“乘客称乘坐网约车被挟持,监控显示因女乘客要求司机逆行被拒而发生争执”的事件,这是一个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的案例。我们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力求详细和全面:事件梗概:根据当时的报道和网络信息,事件大致经过是这样的: 乘客(女性)方的描述: 在行程进行中,女乘.............
  • 回答
    2021 年 1 月 1 日起点月票规则更新是起点中文网在那个时间点对读者投票机制进行的一次重要调整。理解这次更新需要从起点月票制度的本质、更新的具体内容、更新的目的以及对各方的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起点月票制度的本质回顾在深入分析更新内容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起点月票制度的核心作用: 激.............
  • 回答
    2021年9月起实施的中国大陆“防沉迷新规”是针对未成年人游戏行为进行严格限制的一系列措施,旨在解决未成年人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这项规定是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的落地执行。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看待这项规定:一、 主要内容和核心措施: .............
  • 回答
    2021 年罗振宇的《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解读。这是一场融合了知识付费、个人成长、宏观趋势判断以及对当下中国社会情绪的回应的综合性演讲。核心主旨与主题演变:罗振宇的《时间的朋友》系列演讲一贯的核心是连接个体命运与时代趋势,并提供一套方法论帮助个体在不确定的时代中找到确定性,实.............
  • 回答
    对于2021年8月7日微博上流传的“浙江当局拒绝救助带病船只”的消息,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是一个尚未被官方证实或详细披露的单方面信息来源。在分析此类信息时,保持审慎和多角度的观察至关重要。首先,我们需要关注消息的来源和可信度。微博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交媒体平台,信息传播速度快,但也容易出现未经核实或.............
  • 回答
    2021年3月19日,知乎更新了它赴美上市的申请文件,并且公布了IPO(首次公开招股)的价格区间。这几条信息加在一起,就跟我们描绘了知乎当时准备走向资本市场的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同时也透露了不少关于它自身以及整个互联网内容行业的信息。咱们来仔细拆解一下,看看这其中蕴含了什么:1. 更新上市申请:准备.............
  • 回答
    2021年7月份的社会融资规模(社融)数据公布后,无疑给市场带来了一记“闷棍”。那份远低于预期的数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宏观经济指标跳水,它背后牵扯着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并且对股市而言,其影响也绝非是昙花一现的。一、社融“不及预期”的背后: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社融。简单来说,社融.............
  • 回答
    202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两位记者——菲律宾的玛丽亚·雷萨(Maria Ressa)和俄罗斯的德米特里·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这项殊荣不仅是对他们个人勇气和坚守的肯定,更是对全球范围内新闻自由和民主价值的强有力呼唤。为什么是他们?这两个名字出现在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奖名单上,绝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