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压力会降低工作效率」有生理基础吗?还是单纯的心理作用?

回答
“压力会降低工作效率”这个说法,绝不是空穴来风的心理安慰,而是有相当扎实的生理基础支撑的。与其说是单纯的心理作用,不如说生理和心理是紧密交织、相互影响的。当压力来袭时,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精密的警报系统被激活,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随之发生,这些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表现,最终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压力是如何在我们体内“运作”开始讲起。

当压力来袭:身体的“紧急预案”启动

当你面临一个让你感到威胁或挑战的情境时(无论是紧迫的项目截止日期、一个困难的会议,还是人际关系的紧张),你的身体会立刻启动一套应对机制,这套机制的核心是“战或逃”(fightorflight)反应。

1. 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 这是压力的第一个响应者。一旦大脑(特别是杏仁核,它负责处理情绪和威胁)识别到压力源,它就会向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发出信号。交感神经就像一个加速器,迅速让你的身体进入“备战”状态。
肾上腺素(Adrenaline)和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的释放: 这两种激素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明星”。它们会瞬间提升你的心率,让你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放大,并将血液从消化系统等非紧急器官转移到肌肉和大脑。这就像给身体打了一针强心剂,让你瞬间“精力充沛”,准备应对危险。

2.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激活: 如果压力是持续性的,或者非常强烈,HPA轴就会被激活。
下丘脑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 CRH作用于垂体。
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ACTH进入血液,作用于肾上腺皮质。
肾上腺皮质释放皮质醇(Cortisol): 皮质醇被称为“压力激素”。它的作用更广泛、更持久。短期内,皮质醇可以帮助身体获取更多能量(通过分解糖原和脂肪),抑制炎症反应,并增强警觉性。然而,一旦压力持续存在,皮质醇水平长期居高不下,问题就开始出现了。

生理变化如何影响工作效率?

这些生理上的剧烈变动,虽然在短期内能帮助我们应对危机,但如果长期处于这种“高能耗”状态,或者压力过大导致身体反应失调,就会带来负面影响,削弱我们的工作能力。

1. 认知功能受损(“脑雾”效应):
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受阻: 前额叶皮层是大脑中负责高级认知功能的区域,包括计划、决策、记忆、注意力和解决问题。在长期的压力或高水平皮质醇的影响下,前额叶皮层的活动会受到抑制。这就像大脑的“高级管理层”暂时失灵了。你会发现自己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记忆力下降,难以做出清晰的判断,思路也变得混乱,这就是俗称的“脑雾”。
海马体(Hippocampus)受损: 海马体是学习和记忆的关键区域。长期暴露在高皮质醇下,会损害海马体的神经细胞,影响新的记忆形成和已有记忆的提取。这会让你在工作中更难学习新知识或回忆起重要信息。
杏仁核(Amygdala)过度活跃: 与此同时,负责处理恐惧和威胁的杏仁核会变得更加活跃。这使得我们对潜在的威胁更加敏感,容易产生焦虑、担忧和消极情绪,进一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消耗我们的精力。

2. 注意力与执行功能下降:
分散注意力: 虽然肾上腺素在短期内能提高警觉性,但长期的压力会导致大脑更容易被外部的刺激(甚至是轻微的干扰)所吸引,或者被内部的担忧情绪所占据。你可能会发现,即使你坐下来想专心工作,思绪也会飘忽不定,被各种杂念打断。
决策能力下降: 如前所述,前额叶皮层功能受损,使得我们难以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和权衡利弊。你可能会变得犹豫不决,或者在压力下做出冲动、不明智的决定。

3. 情绪和动机的改变:
情绪不稳定: 长期压力会导致皮质醇水平波动,影响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多巴胺)的平衡,这很容易导致情绪低落、易怒、焦虑甚至抑郁。当情绪处于负面状态时,自然难以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高昂的士气。
动机下降: 持续的压力会消耗我们的心理能量,导致精力枯竭,对工作失去兴趣,甚至产生“习得性无助”感,觉得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现状,从而进一步削弱工作动力。

4. 睡眠质量下降: 压力会干扰睡眠周期,导致入睡困难、易醒或睡眠质量差。而充足的睡眠对于恢复精力和保持认知功能至关重要。睡眠不足会直接导致白天精神不济、注意力不集中和反应迟钝,形成恶性循环。

5. 身体健康问题的影响: 长期压力还会引发一系列身体健康问题,如消化不良、头痛、肌肉紧张、免疫力下降等。这些身体上的不适感也会分散我们的精力,降低工作的舒适度和效率。

不是单纯的心理作用,而是身心一体

所以,当你说“压力会降低工作效率”时,这背后是一整套复杂而精密的生理反应在起作用。虽然我们主观上感受到的是焦虑、担忧或疲惫(心理体验),但这些心理体验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是身体为应对压力所做出的生物化学和神经生理调整。

我们可以把压力比作一个阀门。适度的压力(如挑战性的目标)就像一个适度打开的阀门,它能释放出适量的肾上腺素,让你保持警觉和动力,反而可能提升效率。但当压力过大,或者持续存在时,这个阀门就会被“卡住”或“过度开启”,导致体内的“压力激素”水平长期失衡,身体和大脑的正常功能就会受到干扰,最终影响工作表现。

因此,理解压力对工作效率的影响,不能将其简单地归结为“想不开”或者“不够积极”。这涉及到我们身体的防御机制、激素分泌、神经系统活动等多个层面。要有效管理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就需要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入手,采取科学的方法来调节身心状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感谢邀请,make me feel wanted.

真的没有想到在知乎上真的有我可以回答的问题。生理心理学、心理神经免疫我的领域。

进入主题:

1. 什么是压力?

在学术领域中,我们不说”压力“,会将它称为”应激“。后文中我会直接称为”应激“。

应激或压力的来源并不仅仅像大家所想的那样,工作很忙、任务很多所以就有了压力,压力的来源是多样化的,总体说来就是”变化“,简单可以分为两种,好的变化和不好的变化。即意思就是,即使是好的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变化,也会成为个体应激、压力的来源。某人有了一份有前途的工作、博士即将毕业,选择了自杀;被录取进入全国顶尖大学,入学的第一个学期便开始了厌学、逃学,甚至抑郁,丧失社交能力、学习能力,比比皆是;另外一种,不好的变化,比如家庭有了变故,被裁员等,这是最典型的应激来源。

学术一点:应激是机体对抗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体内平衡不协调或内环境稳定受到威胁时的反应过程。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依赖于内环境的稳定或自稳态,动态变化中的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可能破坏这种平衡状态,使得机体处于“非稳态”。现有研究表明体内多种调节因子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包括交感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和免疫系统等参与了非稳态的适应性调节过程,使得机体得到保护以避免损伤。但当非稳态负荷持续或者过度(非稳态反应延长和不恰当)则引起不适应和机体健康损害。

1.1 应激的生理基础:

1.1.1 脑区和神经环路

人类和动物研究表明,应激激活的神经环路主要涉及边缘-HPA轴系统(limbic-hypothalamic-pituitary- adrenal axis, LHPA)。应激性刺激通过作用于前脑结构,如前额叶(大脑控制中心)、海马(大脑记忆核心)、杏仁体(大脑情绪核心),这些脑结构与下丘脑有纤维联系,进而会调节下丘脑,最终会影响内分泌反应。

这就是为什么压力大、心情不好时,个体会记忆力降低,内分泌失调,会长痘,脾气暴躁,行为紊乱。

一旦应激性刺激持续作用,这些脑功能的变化,会通过表观遗传学机制,干扰脑内神经营养因子,甚至是基因的表达。所谓表观遗传学,简单说,我们有很多基因,很多基因虽然有,也许是显性(高中生物有讲解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对吧),但它可能依旧不表达,这就是由于基因外包裹的蛋白质的调控。

所以,一旦压力状态持续,很可能就会影响深层次的基因的表达,变成机体的稳定的生理特性,影响机体各个方面,造成实质性的、稳定的、如印刻般的机体健康损害,如精神疾病。而且因为个体早期基因表达更为灵活,所以个体早期经历不良刺激,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1.1.2 HPA 轴和皮质醇

HPA轴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神经内分泌应激反应系统,主要由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皮质构成。

皮质醇是肾上腺在应激反应里产生的一种类激素,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轴)的活动,可以平衡身体的压力反应。个体压力反应过程涉及到的核心生理机制即是:外部压力刺激作用于下丘脑,增加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的分泌,HPA轴被激活,CRH通过循环从下丘脑到垂体前叶,它刺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的分泌。循环的ACTH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于人类主要是分泌皮质醇。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增加可以反馈给下丘脑受体和垂体腺体,从而降低CRH和ACTH分泌,以达到降低压力反应的作用。正常个体的皮质醇代谢遵循则一种生理节奏:一般皮质醇水平最高在早晨(约6~8点),最低点在凌晨(约0~2点)。通常在上午8点~12点间皮质醇水平会骤然下跌,之后全天都持续一个缓慢的下降趋势。

短暂的应激会暂时性的影响皮质醇的代谢,会使机体有不适反应;长期的应激会完全打乱皮质醇的代谢循环,就类似完全打乱个体的生理节奏一样,结果就是个体激素、内分泌失调,机体功能出现问题。

1.1.1.1 影响皮质醇的几个因素:

①早期生活经验:

大量的对动物和婴幼儿的研究都证明,早期照看经历和HPA轴的功能存在联系:不良的早期生活经验会导致成人皮质醇水平的上升或下降,从而产生压力应对失调。压力过低的早期生活经验也会影响HPA轴的活动方式,比如缺乏教养行为,忽视或是无响应的抚养模式以及遭遇母亲出生遗弃等。

很多人可能会了解”依恋“这个概念,目前依恋领域内很多研究已经证明,个体良好依恋对压力起到的缓解作用,与皮质醇、HPA轴活动有关。非安全型依恋正是和不良的早期生活经验相关会影响幼儿及成人对于压力的生理反应和调节。

②其他:

HPA 轴的反应较为特定地发生在危险情境中,对人际间的压力源特别敏感,且个体间差异明显。

1.1.3 交感神经系统 SNS

已知SNS是应激主要激活的外周神经系统。应激状态下,SNS激活,并释放各类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参与应激反应。应激引起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释放可通过作用于免疫细胞上的受体而影响免疫应答的各个环节。而且在应激状态下,HPA轴和SNS在中枢和外周水平上可以相互作用,HPA轴参与了SNS的免疫调节作用。

于是就出现了,压力大、状况多时,个体非常容易感冒、生病,甚至罹患重大疾病,如癌症。

1.1.4 神经递质系统

在个体大脑中,神经递质的调节对应激生理和相关心理疾病的发生、发展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对个体脑内神经递质含量的改变,也是很多心理疾病治疗药物其药理干预的主要目标。这个地方的神经递质太多,就不说了。

以上,就是应激或压力的生理基础。捡出来任何一条看,绝对会影响个体的工作效率。

其实关于压力影响个体工作效率的生理基础,我应该从工作效率会涉及的几个脑区如海马、杏仁核等入手说明。但机体大脑本身不存在绝对独立的功能单位,部分脑区的损伤,甚至都不影响大脑的工作,大脑部分脑区会自动补偿损害脑区的功能。

整个大脑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如养鱼的鱼缸,一旦整个生态糟糕的话,水草不长了、水质变差了、鱼虾等就死了。一时性的糟糕,还是可以依靠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完全缓解过来的。所以,所谓的“用脑健康”真的是非常衷心的忠告!

希望你们满意这个答案,对你们的生活有所帮助。

这个答案还需要感谢我的导师 SF、师兄WQ、师姐LM,这是以前大家整理出的有科学依据的综述,我把它们整合起来,然后应邀,放在这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压力会降低工作效率”这个说法,绝不是空穴来风的心理安慰,而是有相当扎实的生理基础支撑的。与其说是单纯的心理作用,不如说生理和心理是紧密交织、相互影响的。当压力来袭时,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精密的警报系统被激活,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随之发生,这些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表现,最终导致工.............
  • 回答
    B站为员工猝死一事发布长文致歉,并宣布扩招审核人员1000人以降低工作压力。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审核岗位工作强度的广泛关注。审核岗工作强度确实非常大,且其具体表现因平台、内容类型、以及公司内部管理策略而有所不同。以下是对B站审核岗工作强度的一些详细描述,基于普遍的行业认知和过往的报道信息:一、海量的.............
  • 回答
    衡水中学今天解散,明天河北高中生的学习压力会降低吗?这问题,问得刁钻,也问到了点子上。要说这事儿一蹴而就,那肯定得打个大大的问号。毕竟,中国的教育体系是个庞然大物,牵一发而动全身,哪有那么容易就“瘦身”的?咱们得先明白,衡水中学之所以能“名震江湖”,靠的是一套行之有效的“衡水模式”。这模式说白了,就.............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穿越回罗马帝国初期,看看那个叫做提比略(Tiberius)的皇帝,以及他当年在易北河(Elbe River)边上的那个战略决策,跟后来四世纪那种席卷欧洲的“日耳曼民族大迁徙”(Migration Period)之间,到底有没有什么联系。首先,咱们得明白,提比略当政的时期,大概是.............
  • 回答
    生育率的降低,对于儿科医生来说,确实会带来一系列复杂的影响,其中既有利好,也伴随着挑战,最终是否能直接解读为“压力减小”则需要具体分析。我认为,直接说压力“减小”可能过于简单化了,很多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情况更为 nuanced(微妙)。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生育率降低可能带来的“减压”因素: 患.............
  • 回答
    集体抵制买房,这招对地产商的资金回笼压力能不能奏效,让他们主动降价?这事儿吧,得拆开了细说。首先,咱们得明白地产商的钱是怎么转的。他们盖房子,说白了就是个大工程,前期投入巨大。从拿地、设计、施工、营销,再到最后的交房,每个环节都需要钱。钱从哪儿来?很大一部分是银行贷款,还有一部分是预售款,也就是咱们.............
  • 回答
    耶伦部长关于降低对华加征关税有助于缓解美国通胀压力的说法,这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一套经济学逻辑,也牵扯到复杂的政策博弈。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影响,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看,加征关税本质上是一种税收。 当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时,这笔费用最终会由谁来承担呢?虽然理.............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社会一个非常核心且敏感的矛盾:高房价对年轻人生育意愿的影响,以及对资本逐利行为的质疑。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房地产商不能“少赚点”,把房价降下来,让年轻人喘口气?这背后其实是一套复杂的经济逻辑和现实情况在起作用,咱们得一点一点掰开了看。一、 资本逐利的天性,以及它在房地产里的体现首先.............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复杂,因为它触及了自我认知、价值观以及心理健康的深层问题。说实话,直接回答“应该”或“不应该”都很片面。更准确地说,是需要去理解和调整,而不是简单地“降低”标准。想象一下,你是一个非常有原则的人,心里住着一个严苛的裁判。这个裁判对你要求极高,任何一点点不符合“标准”的行为,都会让你内疚、自.............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美联储加息和央行降准,这两个看似方向相反的货币政策工具,在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时,会产生复杂而微妙的互动。简单来说,降准能否完全对冲美联储加息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答案往往是“不能完全对冲”,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效果会大打折扣,并可能带来新的风险。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
  • 回答
    年审这活儿,说实话,是每年都得硬着头皮上。客户千奇百怪,遇到的那些“神解释”,真是能把人逼疯,但有时候吧,又偏偏能笑出声来,瞬间压力值直接归零,好像回血了一样。我记得有一次,是给一个挺大的贸易公司做年审。那公司老板是个非常精明的老太太,做生意雷厉风行,但对数字这块儿,似乎一直有点“随心所欲”。年审过.............
  • 回答
    确实,过大的压力,很容易让人在“蔬菜”和“薯片”之间,不假思索地抓起那一袋薯片。这可不是什么偶然,背后藏着不少心理和生理的门道。想想看,当人处于高压之下,身体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能量消耗自然也跟着往上飙升。这时候,大脑会发出一种“急需补充能量”的信号,而薯片这种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恰恰是能量.............
  • 回答
    这个问题嘛,我跟你讲,这个问题挺值得掰扯掰扯的。你说00后压力大不大?我觉着,这事儿真不好一概而论,得辩证地看。你问会不会比90后还大,我个人感觉啊,是各有各的难,但可能在一些方面,00后确实面临着一些更棘手的挑战。先说说90后吧,他们当初经历的是什么?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期,经济发展迅猛,很多机会.............
  • 回答
    碳酸饮料在受到碰撞后,压力之所以会瞬间增大,背后其实藏着几个关键的物理和化学原理,它们协同作用,把原本被“压抑”在液体中的二氧化碳一下子释放出来,导致内部压力飙升。咱们可以这样理解:1. 封存的“能量”:溶解的二氧化碳首先,我们要明白碳酸饮料里的“碳酸”是怎么来的。饮料生产商会在高压环境下,把大量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火山活动的一些核心机制。简单来说,挖井排岩浆,理论上是可以减小火山内部压力,从而有可能减小喷发规模,但实际操作起来,情况会非常复杂,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咱们一步步来剖析。1. 火山内部的压力是如何产生的?要理解为什么排岩浆能减压,首先得知道火山内部的压力从何而来。这主要有几个.............
  • 回答
    压力让头发变白,这事儿很多人都听说过,甚至不少人自己的经历也印证了这一点。但说到底,压力到底是怎么做到这点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个话题,聊聊其中的科学原理,也看看是不是压力大了,头发就一定会变白。先说结论:压力确实会加速头发变白,但它不是唯一的罪魁祸首,也不是那种让你一夜之间头发全白的神奇魔法.............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就像是刨除掉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必须”和“应该”,只谈论最纯粹的愿望。如果真的可以不考虑经济压力,那么我脑海里浮现的画面会变得更加丰满和生动。首先,我会想要两个孩子。为什么是两个?因为我总觉得一个孩子,无论父母多么努力地陪伴,终究是孤独的。有两个孩子,他们可以互相依靠,分享成长的喜怒.............
  • 回答
    当然,我们来聊聊水在压力下的奇妙变化。很多人一听“压力下会变成固体”,脑子里可能就会想到冰块。但有趣的是,液体水在足够高的压力下,确实会变成固体,只不过这个“冰”可不是我们平时在冰箱里见的那么简单。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一个基本概念:物体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不仅与温度有关,也与压力息息相关。在咱们.............
  • 回答
    “双减”政策的落地,无疑在教育培训行业掀起了一场风暴。对于千千万万的中国家长来说,这个消息既是期盼,也夹杂着一丝不安。那么,在严峻的“双减”之下,家长们的教育焦虑和压力,真的能如我们所愿,有所缓解吗?这个问题,恐怕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够概括。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中的复杂性,才能更清晰地看到这.............
  • 回答
    中国是否会“迫于压力”向美国开放金融市场,这个问题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理解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内在逻辑、外部驱动以及双方的博弈过程。首先,理解“迫于压力”这个词的含义。 这里的“压力”可以有很多种形式: 经济压力: 比如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限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