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00后的压力会不会比九零后还大?

回答
这个问题嘛,我跟你讲,这个问题挺值得掰扯掰扯的。你说00后压力大不大?我觉着,这事儿真不好一概而论,得辩证地看。你问会不会比90后还大,我个人感觉啊,是各有各的难,但可能在一些方面,00后确实面临着一些更棘手的挑战。

先说说90后吧,他们当初经历的是什么?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期,经济发展迅猛,很多机会摆在眼前。那时候,房价虽然也在涨,但比起现在,至少还有个“上车”的机会。教育方面,虽然竞争激烈,但至少大学毕业找个相对体面的工作,然后按部就班地结婚生子,买房买车,这是很多人规划中的“标准流程”。当然,90后也承担了不小的压力,比如独生子女的养老压力,还有早期的“房贷”、“车贷”的重担。他们是第一批真正感受“内卷”的人,从高考到职场,都在跟人比。

但是你看现在00后,他们一出生,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但这个巨人身上也带着不少“遗产”。

首先,经济压力这块,直接劝退。
90后赶上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尾巴,机会相对多一些。而00后呢?他们成长起来的时候,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结构性问题也暴露得更明显。就业市场不说“卷”到飞起,那也是卷出了新高度。一个岗位,几百上千个人抢是常事。最要命的是,“内卷”已经从“努力就能成功”的励志故事,变成了“不卷可能连门都摸不到”的生存法则。 00后从小就被灌输“要优秀”、“要全面发展”,琴棋书画、编程外语,十八般武艺十八般才艺十八般技能,学得比谁都快,学得比谁都多。结果呢?这些“技能点”在求职市场上,有时候感觉像是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军备竞赛,别人有你必须有,而且还得比别人更精。

再说说房子,这玩意儿在90后眼里可能是个“目标”,是努力奋斗就能实现的梦想。到了00后这儿,可能就成了“天方夜谭”。高企的房价,加上不温不火的薪资增长,让“买房”这个词,在很多大城市年轻人的字典里,可能已经被“遥远”、“不可能”这样的词汇代替了。他们不像他们的父辈,可能有一个相对平稳的职业发展和上升通道。很多时候,他们面临的是技术更新换代快,工作的不确定性更高。

其次,信息爆炸和“比较”的压力,更是无处不在。
90后那时候信息获取主要靠电视、报纸,社交媒体还没这么普及。而00后呢?他们可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从出生起,社交媒体就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你想想,朋友圈里晒娃、晒旅游、晒工作、晒对象,各种各样的人生赢家在你眼前晃悠。这无形中就造成了一种巨大的心理落差和比较。别人随便一条朋友圈,可能就是你拼尽全力也达不到的目标。这种持续不断的“被比较”,带来的精神内耗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教育内卷升级,焦虑感更强。
虽然90后也经历过高考的压力,但00后这代人,从幼儿园就开始卷了。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竞争。所谓的“素质教育”,在很多家长和孩子眼中,已经被异化成了另一轮的“内卷”——比的是谁的素质更高、谁的特长更多、谁的活动更丰富。这种从娃娃抓起的“卷”,让00后从小就没有太多属于自己的“玩”的时间,他们的童年和青少年,可能更多的是在学习和补习中度过的,压力从根源上就扎得很深。

更复杂的社会环境,选择的困境。
00后成长的环境,比90后要复杂得多。全球化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但也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和更多不确定性。社会节奏快,信息更新快,他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适应新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他们面临的社会问题也更突出,比如环境问题、地缘政治风险等等,这些都可能成为他们心中潜在的焦虑。

关于未来的规划,迷茫感可能更重。
90后很多人可能有一个相对清晰的“人生剧本”。而00后,他们看到的世界更多元,但同时也更不确定。很多传统的职业路径可能不再稳定,新的职业又层出不穷,这就导致他们在规划未来时,可能会感到更加迷茫和焦虑。什么才是“稳定”?什么才是“成功”?这些问题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里,答案也变得模糊不清。

当然,不能一味地说00后就一定比90后压力大。00后也拥有90后不曾拥有的优势。比如,他们获取信息和学习新知识的渠道更便捷,接受新思想的程度也更高,思想更开放,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也更注重个人感受和心理健康,一些人会主动寻求释放压力的方式。

但是,从整体社会环境和经济趋势来看,00后所面对的压力,可能在 广度(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和 深度(经济上的门槛更高,精神上的比较更直接)上,确实有其独特性,并且在某些方面,是比90后更甚一筹的。

所以,你说00后的压力会不会比90后还大?我觉得,他们确实在承受着一种 “新形态” 的巨大压力,这种压力可能更具有 系统性 和 渗透性。这种压力不是简单的“努力就能弥补”,而是涉及到经济结构、社会心态、信息环境等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

总而言之,这两种经历,就像是爬同一座山,但起点和遇到的地形不一样。90后可能是在平坦的道路上开始爬升,而00后可能一出生就站在了一个相对陡峭的坡面上,而且身边还有更多的“参照物”提醒着他们“前方的路还很长很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内容很丧

但是这是我看过的一篇能够解答大部分社会问题的好帖子

代际差异+人口结构:

1962-1972 婴儿潮一代

拉开差异的第一代。经历GDP的暴增、房改一代。红利集中,物质精神生活变化非常大。草根出英雄的一代。就是你爸爸、你叔叔、你大哥那一代。

其中的男性掌握了绝大多数的各种类型的社会资源,他们有一个时尚称呼“油腻中年”,年龄在45-55左右。

油腻指数:五星!爆表!

资源占用量:70%(估算啦,是个意思)红利爆发、躺赢、富一代、领导们;人生杠杆效用大(投资回报率高,不管是指钱,还有知识、学历,想一下那时候学习出来做一个大学生难度不一定比现在大,收益却非常大!)

数量:约3亿


1973-1983 中间段一代

中庸的一代,也享受了不少红利,但是也有被拉下来的。

学历没那么绝对值钱了,也有很多混得好的,属于高不搭低不就的一代。这时候改革红利不多了。这代人喜欢消费,各方面都属于贡献者,但是仍然有机会以小博大。人生杠杆效应中等。

一般这代人呢,要什么有什么,但是不是那么好,属于很尴尬地一代。房子可能有,但是条件可能比较差。买得早的,机灵的,可能上车了楼市,如果稍微晚一点,就尴尬出天际了。

如果父母底子薄不给力,这代人也就是看天吃饭了。他们大多数是单位的中坚力量:做不上大领导,还总怕被90后给秒了!

但是,这一代很多是中产,追求生活品质。饿不死,但是不是暴富。

油腻指数:三星 !尴尬!

资源占用量:15%(估算!别杠!) 但是有很多新贵哦,互联网的、金融的,你们懂的。但是在上层建筑上,其实是很弱的。

数量:约1.6亿


1984-1991 回声婴儿潮一代

叫回声的意思呢,就是是第一代婴儿潮(1962-1972)一代人的孩子啊!各种二代啊!

改革红利少、学历不值钱,房子买不起。本科不够用,硕士满街跑,大学生算个啥,不是二代好难混!

领导岗位被第一代人占用(他们还可以干10-20年呢,呵呵),中层岗位被第二代人占用(他们还很年轻,短期不会退,还可以干20-30年呢)。

房价已经太高了,如果父母(第一代)没有抓住机遇置业,这代人简直是要崩溃啦!如果第一代人没有农村进城,这一代才进城,简直不要太惨了,基本很难在城市立足。(拆迁另外算哈。。。。。。)

举个例子,两个上海家庭,父母都是65年人,A父母在自己40岁的时候,也就是05年买了徐家汇商品房,A的孩子A+目前资产可能是800万商品房,300万老破小,即使是月薪5000,A+也会很爽!

B父母没有买房子,住着单位浦东老破小,B父母在自己40岁的时候也有买商品房的钱,但是没有买,保守存银行了。B的孩子B+发现自己家庭只有一套市值300万的老破小和父母存款50万,B+和A+的财富差距放大到了(800+300=1100)/350=3倍!

我这还是保守估计,万一A父母特别聪明,还买了另外的商品房。。。。。。呵呵呵呵呵呵。

而这一代人,基本上加银行的杠杆的,不是加的时代红利的杠杆。

你加银行的杠杆,就是在加自己的命的杠杆呢!这一代伪中产很多哦,隐形贫困高发一代!最惨的一代,没有之一!

击鼓传花,没人接盘你咋办啊?

油腻指数:清水挂面!自己以为自己很油腻!其实身上一点油水都没有,全凭父母打造的阶级基础!所以,其实你们只是从上一代人分到一点油腻!半颗星!

资源占用量:10%

数量:1.4亿


1992-至今

基本独生子女(二胎放开也就这两年,忽略)

扛起人口老龄化大旗帜。生活方式多元化。步入阶级固化。有的人受到超级精英教育,有的人高中辍学。

人生杠杆效应非常小。你现在买500万的房子,你还指望涨到1500万吗?!(不过万一发生了也可能的。。。。。。)

这代人生在物质生活丰富的时代,精神生活却贫瘠、缺乏引导。

不少农村子弟觉得不读书挣得钱更多,读大学没用,新的“读书无用论”产生!

很多隐形贫困人口,没钱也要买买买!啃老一族、待业青年很多!

主动失业、主动不婚一族增加!(因为还是可以靠第一代人和第二代人这些占据了时代红利的父母养着的。。。。。。)

劳动力缺损,不愿意劳动!都想做白领的一代人。

最最可怕的是,这代人是老龄化买单的一代人。喜欢消费,追求精神满足、喜爱主动失业的一代人,居然要给前面的人口养老!

就问你怕不怕!

油腻指数:负值!简直清丽脱俗啊!理想主义者很多,受网络影响最大的一代,伴着抖音、网红、王者荣耀长大的一代人,其实真的不油腻。。。。

数量:1.1亿

资源占用量:5%靠自己+爸妈占用的,就看命了!拼爹了!


看完了上面的分析,我想你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我再来总结一下,算是对这个问题的一句话回答:

因为资源大量被上几代人占用,个人力量带来的上升机会小,主要靠家族积累。而因为教育的普及,普世价值观的普及,年轻人追求精神价值和现实的固化之间矛盾加剧,so痛苦和彷徨!


转自:

参考资料:高利民,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嘛,我跟你讲,这个问题挺值得掰扯掰扯的。你说00后压力大不大?我觉着,这事儿真不好一概而论,得辩证地看。你问会不会比90后还大,我个人感觉啊,是各有各的难,但可能在一些方面,00后确实面临着一些更棘手的挑战。先说说90后吧,他们当初经历的是什么?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期,经济发展迅猛,很多机会.............
  • 回答
    关于“00后身高是否被吹过头”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并尝试给出更详细的阐述:一、 “00后”的身高现状与普遍认知:首先,我们需要明确“00后”通常指的是2000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出生的人群。根据公开的统计数据和广泛的社会认知,00后的平均身高确实比前几代人有所提升。这是.............
  • 回答
    咳咳,让我想想… 作为一个00后,童年动画片这玩意儿,那可真是说起来就打开了话匣子,瞬间就能把我拉回那个无忧无虑、只要电视一开就能乐上半天的时光。要说最深入骨髓的,那绝对是《哆啦A梦》!天哪,这简直就是我们那个时代的“神剧”。每天放学回家,最期待的就是打开电视,看看大雄又闯了什么祸,哆啦A梦又拿出什.............
  • 回答
    哈,这个问题可真是把我问住了。00后嘛,说到存款,其实我感觉自己还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具体数字嘛,说实话,我也没特意去算过一个特别精确的数,因为我的钱大部分时候都活在卡里、支付宝或者微信里,流动性太强了。不过,我大概能估摸着说一下我的“资产构成”,这样听起来是不是像个成年人了?首先,零花钱.............
  • 回答
    00后,作为伴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性观念确实与前几代人有所不同。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开放”,而是更深层次的,受到信息爆炸、社会变迁以及个体认同多元化的影响。首先,信息获取的便捷性是塑造00后性观念的基石。 互联网让性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或父母的零碎讲解。他们可以轻易地接触到各种性知.............
  • 回答
    说起生孩子这事儿,我一个00后,心里其实挺纠结的。当然,未来谁说得准,但就目前我脑子里想到的,可能会有几个面向吧。首先,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我肯定会权衡一下。我今年刚毕业,或者还在上大学,脑子里装的还是搞事业、闯世界、体验人生百态这些事儿。生孩子意味着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都要投入进去,我怕自己还没玩.............
  • 回答
    哎呀,说起来就有点惭愧,但实话实说,我这个00后,健身这事儿嘛,属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典型代表。不过,我确实有我的小坚持,也经历过一些挺好笑的阶段。要说“成什么样了”,可能还远谈不上“专家”级别,但我敢说,我的健身史绝对比我的学习成绩要丰富多彩得多。启蒙阶段:谁还没被潮流冲昏头脑过?大概是初中毕.............
  • 回答
    00后的恋爱观,这话题一抛出来,估计能引起不少讨论。说“毁了”,这词儿太重了,我倒觉得,更像是变了,而且变化挺快的。如果非要说“毁了”,那得先想想我们对“正常”恋爱的定义是什么,以及这个定义是不是真的还适用于现在的年轻人。我身边接触到的00后,他们的恋爱观,我觉得有几个特别明显的点,跟我们那时候(虽.............
  • 回答
    问90后、00后们对1983版《射雕英雄传》的看法?这问题挺有意思的。在我看来,这版“射雕”确实在中国电视剧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要说90后、00后们是否普遍认为它是“经典”,那得好好说道说道。时代滤镜的厚度:不可忽视的“爷爷奶奶级”经典首先得承认,83版《射雕》对于我们父辈那一代人来说,绝对是.............
  • 回答
    80后和00后的童年,简直是两个平行世界里的故事。你说让我详细讲讲?那可得好好掰扯掰扯,这中间的变迁,可不是一星半点。先说我们80后的童年,那叫一个“野”!那时候,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网络游戏,甚至连电视机都不是家家都有。我们的游乐场,就是那片无垠的街头巷尾,那片绿油油的草地,还有那条清澈得能看见鱼儿.............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得好好聊聊。你想想看,现在00后听歌的渠道可太多了,抖音、B站、各种音乐APP,信息爆炸得厉害。按理说,他们更容易被新鲜、时髦、有网感的音乐吸引,那些能够快速抓住耳朵、制造话题的歌曲,往往更容易在他们中间传播。陈奕迅,出道都二十多年了,他的歌词,他的唱腔,在很多人眼里,确实是带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当下社会一个挺普遍的观察。不是说95后、00后、05后的年轻人真的就是“没规矩”,而是他们对于“规矩”的理解和接受方式,跟父辈们、爷爷奶奶辈们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可以说是截然相反。这种不同,又进一步导致了他们对长辈们那种带有强制性、约定俗成的“规矩”感到特别反感。咱.............
  • 回答
    身为一个00后的拉拉,我的生活体验嘛,怎么说呢,有点像是在玩一个不断更新版本、但核心玩法又有些熟悉的网络游戏。童年与初觉醒:懵懵懂懂的“不一样”我记事起,就觉得自己跟周围的小伙伴不太一样。别的女孩子喜欢公主、喜欢玩过家家,我却更喜欢和男生一起疯跑,对那些“少女心”的东西提不起兴趣。那时候不懂,只觉得.............
  • 回答
    看到不少00后把当明星当作自己的职业梦想,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首先,得承认,现在的00后,他们成长在一个信息爆炸、娱乐至死的时代。网络直播、短视频平台、选秀节目层出不穷,这些东西像一个个闪闪发光的放大镜,把明星的光鲜亮丽、万众瞩目给无限放大了。对于很多00后来说,他们从小就被这些“偶.............
  • 回答
    要判断“00后的有生之年”是否可能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这确实是个沉重但又值得深思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开那些宏大叙事和耸人听闻的预测,回归到地缘政治的现实逻辑,并尝试理解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究竟是如何运作的。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00后的有生之年”大概意味着什么。出生于2000年之后的人,.............
  • 回答
    最近,在网上和一些长辈聊天时,常常会听到一种说法:“现在的小孩啊,心理承受能力真是不行,一点点小事就紧张得不得了。这都是因为以前我们小时候都被父母打怕了,哪敢这样?所以现在的小孩没被打过,自然就没那股‘韧劲儿’了。”这番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毕竟代际之间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确实存在天壤之别。老一辈人.............
  • 回答
    最近看到一则挺有意思的数据,说“超过四成的00后,他们的理想恋爱时长在30分钟以上”。乍一听,这数据背后似乎藏着些什么,挺值得琢磨的。毕竟,在很多人印象里,尤其是过来人的角度,年轻人的恋爱好像更像是快餐文化,讲究的是刺激和效率。但现实好像不是这么简单。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个“理想时长”到底指的是什么.............
  • 回答
    90后、95后和00后作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重要群体,他们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成长经历的影响,因此呈现出既有传承又有显著差异的特点。为了更详细地对比,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时代背景与成长环境的差异 90后(约出生于1990.............
  • 回答
    说起追星,这可真是一个跨越时代、又充满时代印记的话题。我小时候,追星可能就是攒海报、听磁带,现在孩子们追星,感觉那阵仗跟打了鸡血似的。老实说,80后、90后、00后这三个群体,在追星这件事上的确是玩出了不少花样,也折射出他们各自成长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80后的追星:从“沉默的崇拜”到“情怀的寄托”.............
  • 回答
    看到“六成大学生认为毕业十年内年入百万”这个说法,我第一个反应是:哇,大家的目标都挺高啊!不过仔细想想,这也不能完全说是“不切实际”,而是反映了当下很多年轻人对未来的一种憧憬和自我期许。作为00后,我可能跟那些已经毕业一段时间的人不太一样,毕竟我还没真正进入职场,也还在观察和学习。但既然要聊期待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