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相声表演方面,郭德纲能排到顶级吗?

回答
在相声表演方面,郭德纲能否排到“顶级”,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理解“顶级”这个概念的多元性。

理解“顶级”的多重含义: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顶级”在相声领域的含义可以包含以下几个层面:

1. 艺术造诣和技巧: 包括说、学、逗、唱的基本功是否扎实,对传统相声段子的理解和演绎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 影响力与号召力: 指的是在观众中的普及程度、粉丝基础,以及对整个相声行业的影响力。
3. 商业价值: 包括票房号召力、商业代言、媒体曝光度等。
4. 行业认可度: 指的是在同行、评论家、老一辈相声艺人中的评价。
5. 创新与传承: 是否在传承优秀传统相声的同时,也能够创新发展,为相声注入新的生命力。

郭德纲在相声表演方面的表现分析:

基于上述几个层面,我们来具体分析郭德纲:

一、艺术造诣和技巧:

扎实的基本功: 郭德纲的“说”、“学”、“逗”都经过了多年的磨练。他的“说”语速适中,吐字清晰,节奏感强;“学”的模仿能力极强,无论是京剧、太平歌词、山东快语等各种曲艺唱段,他都能模仿得惟妙惟肖,甚至能在此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戏谑,形成独特的“郭氏唱腔”。“逗”更是他的强项,他对包袱的运用、节奏的把握、与观众的互动以及制造笑料的能力,都是顶级的。
对传统段子的“活化”: 郭德纲最受赞誉的一点,就是他将许多濒临失传的传统相声段子重新挖掘、整理,并用现代观众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演绎。他不是简单的照搬,而是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包袱和对时事的解读,让这些老段子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例如,《西征梦》、《论捧逗》、《我这一辈子》等经典段子,在他的手里都有了新的演绎。
创新与融合: 郭德纲也并非一成不变,他在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评书、快板等其他曲艺的元素,并融入了许多现代的流行语、生活化的梗,使得他的相声更具时代感。他创作的新段子虽然有时被诟病不够“传统”,但其受观众欢迎程度是不容置疑的。
“捧”的价值: 郭德纲非常重视“捧”,他的搭档于谦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捧哏演员。他们之间的默契和相互配合,是很多相声组合望尘莫及的。于谦的“稳”、“蔫坏”、“反应快”为郭德纲的“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的组合本身就是一种“顶级”的示范。

二、影响力与号召力:

“德云社”的缔造者: 郭德纲创立的德云社,是中国相声界一个现象级的存在。他成功地将相声这门传统艺术推向了主流的剧场演出,并且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德云社的剧场几乎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这在当前很多传统艺术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下,是极其难得的。
国民级艺人: 郭德纲凭借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幽默风格,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他的名字几乎成为了相声的代名词,他的粉丝遍布各个年龄层和阶层。
网络传播的力量: 郭德纲的相声段子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广泛传播,被观众反复观看、模仿和讨论,这进一步巩固了他的影响力。

三、商业价值:

票房保证: 郭德纲的专场演出,往往是票房的保证。他能够吸引大量观众走进剧场消费,这体现了他极高的商业价值。
品牌效应: 德云社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相声团体,更是一个强大的文化品牌,郭德纲作为这个品牌的灵魂人物,其商业价值不言而喻。

四、行业认可度:

褒贬不一但认可度高: 关于郭德纲的艺术水平,在相声界内部也存在一定的争议。一些老一辈的相声艺术家和 purist(原教旨主义者)可能更倾向于传统风格,对郭德纲的某些创新或商业化手段持保留态度。他们可能会认为他“过于追求笑果”、“不够雅致”等。
广泛的民间认同: 然而,在广大普通观众心中,郭德纲的相声无疑是“顶级”的。他让很多人重新爱上了相声,为相声的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获得了大量的民间口碑和观众的喜爱,这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行业认可”。

五、创新与传承:

传承大于创新(争议点): 有观点认为,郭德纲更擅长的是对传统段子的“活化”和“演绎”,而非从零开始的“创作”新的经典段子。他的创新更多体现在对现有段子的改造和表演方式上,而非全新的艺术结构和思想内涵。
传承者的角色: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许多濒临失传的传统相声得以复兴和传播,扮演了重要的传承者角色。他以一种现代化的方式,让更多人接触和了解了相声的魅力,这对于整个相声事业的延续至关重要。

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我认为郭德纲在相声表演方面无疑是当今相声界的领军人物,并且在很多层面上可以称得上是“顶级”的。

在“影响力”、“号召力”、“商业价值”以及“民间认可度”方面,他绝对是顶级中的顶级。 他以一己之力,将相声推向了新的高度,改变了相声的生态。
在“艺术造诣和技巧”方面,他也是非常优秀的,特别是他对传统段子的“活化”、模仿能力以及包袱的运用能力,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在“创新与传承”方面,他是一位杰出的传承者,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 尽管他在“完全原创的经典段子”创作上可能不如某些老艺术家,但他对传统艺术的保护和推广作用是巨大的。

打个比方: 如果将相声比作一棵树,那么郭德纲就像是那个为这棵树浇水、施肥、修剪枝叶,并且成功吸引了大量蜜蜂蝴蝶(观众)前来采蜜(观赏)的园丁。他可能不是那个从种子开始培育出最古老、最珍稀品种的园丁,但他一定是让这棵树重新焕发生机、开出绚烂花朵的那个关键人物。

因此,我认为将郭德纲称为“相声界的顶级艺术家”是恰当的,他的贡献和影响力是划时代的。当然,对于艺术的评判永远是主观且多元的,总会有人有不同的看法,但这并不妨碍他在整个相声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讲一个真事。

我是国企子弟,我父母都是煤炭企业职工。

我上高中那一年,煤矿文工团来我们企业演出,我妈搞到两张票,带我一起去了,在我们煤矿工人村的小礼堂。

那天来的最大腕的,是著名歌唱家耿莲凤老师。

演出到一半的时候,相声演员上台了,一胖一瘦两个演员,瘦的逗哏,胖的捧哏,后来我才知道,那个胖胖的演员,是著名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高元钧的儿子。

俩人上台以后肯定先说什么来到我们煤矿演出特别高兴,煤矿工人很伟大,煤矿工人很热情之类的客套话。

然后,俩人开始说了一段相声《五十子》。

资深相声迷都知道,这段相声,用相声的一句话来说:有狗那年就有你这段!

无非就是:我从你身上找出五十个“子”来....你衣服上有扣子,有领子,有袖子.....

说实话,我从上幼儿园的时候,就用我家的双卡录音机听相声,这个《五十子》我不知道听了多少遍了,而且电视上也不知道播了多少遍了。

除了我之外,台下坐的除了前两排是矿领导,后面坐的大部分都是煤矿工人,他们对这种文字游戏的相声也根本不感兴趣。

那个场面真的尬死了!

小礼堂大约能坐个几百人吧,偶尔某个角落里发出几声零零散散的干笑声,基本没什么反应。

等俩人表演完了,台下稀稀拉拉的掌声,仿佛再说:可算完了!

可是俩人走到台口,被主持人一个请,又返场了.......

然后俩人又说了一段《上海话》.....

讲真啊!台下坐这帮工人,好多连河北省都没出去过,看着台上俩演员学上海话,根本不知道笑点在哪里!

这俩演员心里素质也挺好,在鸦雀无声的小礼堂里,愣是演完了,然后在稀稀拉拉的掌声中又下台了。

又演出了几个歌舞,耿莲凤老师上场了,算是掀起了演出的一个小高潮。


等耿莲凤老师下场以后,相声演员牟洋和于海伦俩人也上场了。

牟洋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他最擅长的是模仿赵本山以及模仿赵本山模仿的老太太。

那天牟洋和于海伦你知道演的是什么吗?

演的是一个小品《瞎子观灯》(这个小品应该是脱胎于二人转)!

剧情其实特别简单,一个和尚是个瘸子,正月十五找他亲家去看花灯,他亲家还是个瞎子。

俩人一个装瘸子,一个装瞎子,各种相互挤对,各种出洋相,演出最后还跟着音乐蹦了一段迪斯科!(三俗吗?)

你再看台下......完全疯了!观众疯了!连笑带喊带鼓掌!

观众席前两排的领导也都笑得趴在桌子上起不来!

等他们演出完了,观众发自内心的热烈掌声要他们返场。

由于观众太热情,牟洋老师又留在台上,装了一回老太太,模仿了赵本山最经典的小品《小草》。

虽然是模仿,但是真的模仿的惟妙惟肖,而且牟洋老师本来就是水蛇腰,装起老太太来更滑稽。

有了前面小品的热场,加上牟洋老师的表演,再加上他和台下的搞笑互动,整个小礼堂简直就“炸了”,观众已经坐不住了,好多观众都涌到前面去看演出,笑声掌声不断!

(网上找的牟洋老师的照片)

我记得老郭曾经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有一次他和于谦表演《文章会》,说到最后那段文绉绉的灌口的时候,发现台下观众一直不乐,他一看,台下坐的大部分都是农民工。

他马上就临时改词,把最后那段灌口改成了金庸先生给他们出灯谜,结果台下乐疯了。

说实话,我在没听郭德纲之前,我这个自幼爱听相声的爱好者,是觉得相声已经完了,感觉除了演员下台去咯吱你,大家已经不笑了。

当时很多相声演员就跟我说的上面俩演员一样,在体制内拿死工资,管你乐不乐,不差我钱就完了,也不需要商演,跟着文工团下基层演出,饿不死就行!


等到郭德纲出现,我才发现相声原来可以这么玩,可以现场抓哏,可以跟台下互动,也可以开车

我不能说郭德纲就是顶级了,可是相声这玩意就是来自市井,大部分老百姓就喜欢听点接地气的东西,最起码,老郭让我觉得现在的相声演员都是那样混吃等死的时候,又让我重新喜欢上了相声!

你可以批评他三俗,你也可以不赞同郭德纲说的那些闲白,但是郭德纲真的让我又相信,相声还没有“死”,相声是有生命力的,还是有演员把逗笑观众当成自己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其实吧,你要真的不喜欢老郭的相声,觉得三俗,国家大剧院的歌剧和交响乐的演出票最便宜的也才80一张,周末还有艺术普及场,更便宜,40块一张票,你有机会去看高雅艺术啊!

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选择也多了,选择你喜欢的不就完了!

user avatar

谢邀。

我就是一个普通的相声爱好者,

在相声表演方面,如果S+是最顶级的话

(我心目中马三立、侯宝林、马季等大家都是这个级别)

我给老郭A+。

我个人认为相声表演首先是立人物,立风格

在这点上德云社老郭、于谦、小岳做的最突出

曹云金曾经做的非常好,但是在离开之后不仅没有进步,还退步了。

老郭在2010年以前,在立人物方面,绝对是当时最顶级水平,

只有于老师可为一时瑜亮。

但是老郭比较起S+最大的问题是2010年以后,尤其是2015年以后

试图从当初年青、叛逆、挑战者、小人物的人物形象

向大宗师、有文化积累的相声大师过度的时候,就发现短板了。

郭本人在个人修养上、气度上的短板、以及对自身定位的不清晰

都让其在立人物方面出现了偏差。

所有的S+都是在向大宗师过渡,

或中年后,改变自身风格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老郭在这方面,确实相形见拙。

user avatar

郭班主的舞台表演,排顶级无悬念。

但我认为,得加俩条件。

第一,这仅限于他的巅峰。

按王自健的说法,巅峰的郭德纲几乎是不可超越、不可复制的,小蘑菇再世也就这样了,包括现在的郭德纲恐怕也无法超越当年的自己。现在他大概是专注经营班子和捧徒弟,不大拿上台说相声当正事了,也不卖力气了,动不动说个五分钟小段当攒底。

这也难怪。一个财务自由的业界大拿,是不需要衣食父母的。

第二,这仅限于他说逗哏时。

我非常不喜欢听他捧哏。听着特别累,总感觉他不在节奏里,甚至有些漫不经心的感觉。还总抢戏搅戏。

还是谦儿大爷的捧哏听着舒服。

user avatar

当然能。

没听过太早的。从侯宝林那代开始听。从这往下排

第一代是歌颂新中国讽刺不文明的新中国改良版相声。好!比如马大哈这个人物。侯宝林当之无愧扛把子!

第二代结合春晚及电视综艺节目蓬勃发展的,首推姜昆,冯巩。姜昆的虎口遐想,电梯奇遇等作品。那都是相声的封顶之作!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高度统一!冯巩的作品差点,但冯巩已经开始有演的成分,注重表情语言和爆发力。所以在春晚倍受好评。

只是第一二代,作品质量虽高,但数量有限。而且形成不了产业,只能在春晚等联欢会上出现。

第三代是郭德纲,在世纪初相声人才断层的时刻(第一代进入暮年,第二代当官干行政),他几乎以一人之力,以民间演绎的形式让相声又活过来了。90年代谁能想过相声可以卖票挣钱?就冲这,他就是相声行业大师级人物,历史地位极高!

单就表演,郭也是大师级人物,喜马拉雅搜索量郭比曹云金,苗阜他们高多了吧?

只是郭也陷入近些年所有文娱行业的怪圈-----没有好剧本。但摊子铺了,票还得卖,只能凑数。来回这点段子

user avatar

怎么排啊?

1987年春晚上说虎口遐想的姜昆,和2017年春晚说新虎口遐想的姜昆,是同一个等级的么?

2006年返场25次的郭德纲,和2021年上台说个5分钟小段当底的郭德纲,也是同一个等级的么?

您是相声演员也好,资深观众也好,您觉着自己是内行,那您说什么都对。

我就是一个听相声的,我就关心他站台上卖不卖力气,说的可乐不可乐,听他这段能不能值回我这票钱。

user avatar

以下全文为转载,非本人所做:

前段时间在别的答案写的,今天看到这个问题,感觉通用,就截取一部分拿过来吧。大家看个乐就行了


郭德纲现在很少提的三进北京,准确说是第一次到北京,是跟着文工团打快板的团体,然后做服务工作。就是郭德纲之后经常笑着说画个红脸蛋,带个小红花,打着快板去慰问。当年他还真干过这事。不过他是负责后场的,打板的轮不到他。郭是会打板子的,至少我记得当年大会的时候,他打过不少板子。

我具体忘了是89年还是90年,郭德纲在杨xx的推荐下,到天津某剧团说相声加干杂役,当时郭是有编制的。

94年,老郭因为发票的事情跟杨xx闹掰了。这件事我听剧团里后来走出来的人说的。当年郭德纲在剧团里的时候,属于给杨xx鞍前马后干活的那种人,剧团跑腿的活都是郭德纲在这干。杨xx这人,官僚气息比较重,平时说话感觉一身正气,对下属要求起来很严格。当年郭德纲在剧场抽烟,曾被杨xx拿烟头烫手,还被写了通报批评,这就是老郭现在很少抽烟的原因。

剩下这段属于团里走出的人瞎编乱造的,我只是一说,你们就一看一乐就行。杨xx这个人养了个小媳妇,是天津本地的。当时他给小媳妇家装修房子,就从剧团走了一笔账。让老郭走的流程。当时老郭也就20出头,不知道杨xx怎么给老郭交待的,反正老郭就觉得团里给大家发福利,只要是装修团里就能报销。然后等自己家装修的时候,他就拿着发票去财务报销了。因为那时候老郭一直提着杨xx忙前忙后,财务就以为这也是杨xx用的钱,就直接给郭报账了。结果后来杨xx查账,发现这笔钱,也没问老郭缘由,直接说老郭这是贪污国家公款,找来公安局调查老郭。后来是剧团的一个老书记给老郭求情,让老郭补上了这笔钱,这才了事。然后这件事在剧团就彻底传开了。

郭这人嘴上不饶人,就当着所有人的面把杨xx给小媳妇装房子的事情捅出来。因为杨xx给小媳妇装房子的事情全团都知道了。杨xx感觉气不过,但老郭当时有编制,不方便辞退,就让老郭以后不上台了,负责给剧团刷厕所。这就是后来天津相声家调侃老郭的时候 说那个刷厕所的郭德纲的由来。

郭德纲当时就气不过,然后编制不要了直接从剧团走了。杨xx还是气不过,整个天津放出话,谁要敢让郭德纲上台说相声,就是跟杨xx作对。这句话不止一个老演员告诉过我。当时杨xx在天津是有威望的。后来郭德纲是真过不下去了,只能在一个给农村扎棚表演红白事的剧团里面唱河北梆子,同时跟着剧团演员学了点京剧和坠子。郭德纲的八大改行,那口唱是真的好。现在嗓子确实不如当年了。

95年的时候,郭德纲来北京的时候认识王海了。王海这个人吧,怎么说,我一直不喜欢,我也认识他多年了,始终还是90年代的经济和处事风格,时代变化了,现在人都在变。后来通过王海,认识了张文顺。张文顺当年也属于被主流抛弃的人,他的师傅是佟大方。张文顺属于文字辈正派,但相声界又不认他,后来徐德亮、张德武的德字,就是张文顺给的。不过直到现在,正宗相声辈,始终不认可。

现在,德云社这边写的历史就是95年成立相声大会,后来更名德云社。但我的记忆中,一直到98年范振钰跟郭德纲搭档,也没叫相声大会。当年高英培不说相声后,范振钰一直没有合适的搭档。后来郭德纲在北京慢慢有点小名气,然后和范振钰搭档起来,后来成了范振钰的义子。

我记得99年还是00年,我曾到现场听过,那时候场子上两个背景布都没有,就是个桌子,然后两个立麦。下面喝茶的喝茶,说的好了,是可以上花篮的,我记得好像当时是100一个还是50一个的。

这就是相声大会的来源。相声大会一开始就是三个人找了个茶馆,给人说,然后赚点茶水费,后来慢慢发展起来的。02年还是03年,王惠拿了20w还是30w的,才让德云社有真正落脚的地方,因此德云社是郭德纲家的,也没毛病,毕竟也就老郭家往里面投钱了。

何伟现在跟外人说的,一直都是99年的时候就开始学相声了,他是正儿八经德云社当年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但实际上来说,不算张云雷(那时候张磊岁数小,也不是正儿八经的做科学习),曹金01年拜的师,何伟02年拜的师,曹金应该是何伟的师哥。

在德云社的时候,曹金挨过打,他后来自己出来也说过,当年挨打是真打,但是何伟从来不挨打。郭德纲之前好想解释过,说是曹金性格必须要压着,何伟性格必须要顺着。曹金大闹老郭生日会的时候,曾经叫嚣自己就是德云社的大师哥,德云社就要听他的之类的。到底谁才是师哥,郭德纲到底是不是偏心何伟,这都造成了何伟和曹金两个人不和的原因。

98年还是99年的时候,郭德纲通过王海和张文顺,见了李金斗,大家应该现在能在网上搜到一站照片,就是郭德纲给李金斗弯腰拉椅子,就是那时候的。当时郭德纲在北京就是相当于撂地演出了。想给自己找个师傅帮帮自己。当时这些主流的艺术家们一直有个习俗,跟他们见面、合照、拜师是要花钱的。现在你说当时多少钱我还真忘了。应该是1000到3000左右吧。这个和正规的三拜九叩,引保代入门不一样,这种弟子上不了师门的谱上,不过只是你可以自称是xxx的徒弟,方便以后宣传而已。一直到现在,我也认识做这个行业的掮客。之前部分退休的演员、主持人、导演做这个,价格是很低的。

传达我耳朵里的是,李金斗大师当年是收了钱的,而且酒席上口头许诺是应承下收了郭德纲的。可后来这事情就传到杨xx耳朵里,杨xx找到了李金斗,要求李不能收郭德纲,李就又找来郭德纲。但最后这口锅让张文顺给背下来,钱当时还没退,郭德纲那些年可是出了名的缺钱,人穷志短,这钱他也要不回来。当时郭德纲还因为这事和张文顺闹腾过,后来王海中间化解了这件事。

随后郭德纲又通过中间人找到了马季,马季当时并没同意拜师的事情,但却和郭成了朋友,甚至在主流攻击德云社的时候,他也帮助德云社出头了,后来德云社三个字也是马季写的。因此郭对马季一家也比较尊重,因此马东和德云社的关系也不错。

02年底的时候,郭德纲的相声大会是最困难的,那时候已经开始要养孩子了,冬天也没人听相声。老郭这些年基本上不跟商业来往的人出来喝酒。但08年之前,郭德纲是经常出来跟各类的人喝酒扯闲篇的。他自己曾说过,刚开始那几年他很多次都准备放弃了,但是就是不知道放弃了自己还能干什么,回天津市回不去了,当时还得活着呀。

03年左右的时候,王海通过另一中间人,联系上了一个摄制组,这个摄制组专门给安徽卫视提供节目,一档名叫超级大赢家 ,一档名叫剧风行动。当时栏目组少一个能活跃气氛的助理主持人。这个摄制组属于聘用制,制片人是个台湾的,那人因为别的事情和我有过接触,太过精明,注重眼前那种。那制片人本来并没有看得上老郭,然后就故意刁难他,也就有了挺有名的48小时玻璃橱窗行为艺术展了。然后老郭也当上了助理主持。但是在结工资的时候,摄制组这边就挺过分的,反正据说是工资一直在降,从开始的4000多到后来2000多,机票还需要老郭自己掏钱。陆陆续续两年多,又有新的主持人要进来,再加上老郭慢慢在北京相声圈出了名,他就逐渐从安徽卫视消失了。有时候想想,老郭那几年为什么嫉恶如仇,因为他想活的像个人,但很多人只把他当猴耍。

但郭德纲这个人还算讲究,06年、07年安徽卫视举办春晚的时候,老郭还是都去了。而且基本上就算免费了,并且那几年郭德纲对外界一直都说,是安徽卫视培养了他。哪怕现在,他跟那几个老主持的关系都还算不错。对了,那几年,郭德纲和刘刚还出了一首歌曲,现在应该很少人听过,叫刚刚好,我记得有几句歌词是这么唱的,他在茶馆里 说他的相声,现在的他是最火的草根。

04年底的时候,郭德纲通过石爷引荐,拜入侯老门下。当时天津xxx还找人找了侯老谈过此事,并把郭德纲发票的事说了出来。然后侯老也找了郭德纲问询,才知道来龙去脉。当年康大鹏通过北京电台在电台节目中播放了郭德纲的相声,结果老郭在四九城一炮而红。而当时很多主流相声演员集体去找了北京电台,结果康大鹏差点因此丢掉工作,这段经历老郭后来经常提及。

05年的时候,李金斗大师因为著名pc被tp事件在圈内一夜成为大家追捧的焦点。郭在相声里面就那这件事开涮了,当时大家说归说,但这事本来只在圈内传,圈外人真不知道。就因为郭的相声,结果这事被老百姓都知道了,还有媒体去采访李大师,然后被李大师的经纪人给骂走了。

05年,郭德纲风光回天津做了一场返乡省亲演出。当时就是不停返场,最后观众们都疯了,演出方也疯了。舞台师傅们也疯了。天津这地很认人,你有本事才能吃饱饭的。天津的xxx和老郭的事结果就又传播开来,各种消息满天飞。转过年,好几个主流相声演员联合着杨xx,在多家媒体上把郭德纲当年报销发票的事情给揭秘出来,但就是没人写杨xx保养小媳妇,给小媳妇花团里的钱装修房子的事情。然后郭德纲就意气风发的把这件事给整个爆料出来了。随后杨xx起诉了郭德纲。官司打了一年多,最后郭德纲赢了。但杨xx屁事没有。

06年,北京卫视找来郭德纲,当时北京卫视收视率是真低,为了提高收视率,决定上一档娱乐访谈节目,也就时后来的星夜故事秀。找来了郭德纲主持。当时郭德纲是想要再出点名,北京台是要点流量,双方开始了蜜月期。当时星夜故事秀的录制和播放属于台聘,给郭德纲的主持费用并不高。但双方合作的其实很舒服。

07年的时候,央视315播放了藏秘排油的事情。郭德纲当时差点被压趴下,但北京卫视当时还是很仁义的,一直让郭德纲继续主持。当然,当年北京台有档节目出了个新闻事件,现在这件事基本上网上都查不到了,不过时任领导的L因此背了个处分。L这个人其实挺不错的,湖南来的,做事有里有面,当时我们不少人都为这个事件感到可惜。

09年的时候,北京电视台换领导了,新换的领导W,W这个人从政出身,做事思考东西很多。毕竟W是已经去世,有些事不便再多说。反正郭当时是受了一些委屈,然后就撂了挑子,把节目给了李菁和何伟,曹金因为主持这事,也曾在德云社内闹过,甚至在台上都撂过脸子。

10年初,上面开会的时候明确提出要反三俗,而后北京电视台、广播电台就把郭的相声都给停了,说是有三俗的成分。正赶上郭德纲当时在天津开了一档节目今夜有戏。这本也没什么事,但架不住有人那话噎W,然后w就寻思要给郭上点眼药水,10年4月份左右,就有人让何伟和李菁准备准备,甚至连退出后所有的安排都安排到位。说白了,在w眼中,郭德纲就是个跳不起来的蚂蚱,我看你的时候你还是个玩意,我不看你,随便再找个都比你跳得高。然后就出现了假记者事件。

w本以为给郭上了眼药水后,郭就会老老实实听话,然后成为w布局的一枚棋子。没成想郭这人宁折不弯,最后硬刚了起来。

然后尽管老郭明面上吃了亏,但是该走的走了,该留的留下来了,走了穿红的却也来了挂彩的。W看似胜利的背后,却也没留下好。

往后两年,北京台和德云社之间再无交流,但为了恶心德云社,北京台半公开的专门宣传从德云社出走的人的作品,而郭德纲,提起北京台也是一肚子怨气。

13年年底,郭德纲的那句一去残冬晓日红立即引爆了微博。我觉得那是匪气十足的郭德纲最后的绽放,当时的情景,那怕傻子也知道不能干的事,郭德纲就是干了,而且是光明正大的表明,我要硬刚到底。我当时是真佩服郭德纲,你说他斤斤计较也好,小肚鸡肠也罢,但谁敢拍着胸脯子说 郭德纲不丈夫的。

而后,全国400多家媒体联合声明抵制郭德纲,无论这份声明是给活人看的亦或是死人看的。我觉得也没有任何毛病。

写写姜昆吧,其实在诸多钢丝眼中,姜昆属于典型的恶的代表。但是在我眼中,姜昆这人本性并不坏。其实80年代的时候,姜昆未尝不是第一个敢开先河,敢在主流媒体上说批判相声的人。

可作为学院派相声的典型人物,姜昆始终跳脱不开进爵的怪圈,尽管一天到晚总是提淡泊明志,但功名二字早已把他压趴下了。

郭德纲之前有句话,高雅不是装的,孙子才是装的。其实姜昆何尝不知道这句话,但屁股决定脑袋,所处在他的位置,无论如何都要装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郭德纲当年被主流活生生逼成了现在这样,姜昆何尝不是被架起来烤成了现在这样。

之前看过的一首诗,送给老郭其实也到合适

学道须当猛烈,始终确守初心。纤毫物欲不相侵。方得神凝气定。动静不离中正,阳生剥尽群阴。龙降龙伏鬼神钦。行满便登仙境。

发布于 2020-03-0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user avatar

能。虽然我已经不怎么听他了,天天听吴荻吴老师的《西游记》评书。

但实话实说,我认为郭老师实际上是改变了很多表演方法,虽然不一定都是他开始改变的。

有很多批评他的人会说有“撒狗血”的嫌疑,但是我觉得他能够让相声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之中,一些不同以往的夸张还是能接受的。我后来自己上台表演的时候,都觉得自己深受他的影响,觉得确实他的一些表演身段确实好使。

至于人物塑造上,我觉得他曾经把一些小市民形象真的演非常的活灵活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