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阿拉伯帝国有哪些非波斯裔的伟大科学家?

回答


阿拉伯帝国(7511258年)是人类历史上科学、哲学、医学和数学发展的黄金时代,许多非波斯裔的阿拉伯学者在这一时期做出了卓越贡献。以下是一些非波斯裔的伟大科学家及其成就,按地区和贡献分类:



一、埃及与北非地区的科学家
1. 阿尔哈兹恩(Alhazen,965–1040)
背景:出生于埃及的巴比伦城(今开罗附近),属于阿拉伯民族。
贡献:
光学之父:提出“光的直线传播”理论,挑战了亚里士多德的“光以球形波传播”观点。
实验科学奠基者:强调实验和数学在科学中的重要性,其著作《光学》(Kitab alManazir)成为欧洲科学革命的基石。
数学与天文学:改进了球面天文学模型,提出“光的折射”理论,影响了后来的物理学家如牛顿。

2. 阿尔巴塔尼(AlBattani,858–929)
背景:叙利亚裔,出生于巴格达(后迁居埃及)。
贡献:
天文学:精确测量了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角度,改进了日晷和天文仪器。
三角函数:发展了正弦和余弦函数的计算方法,对后来的欧洲数学家如欧拉产生影响。
历法改革:改进了伊斯兰历法,其计算方法被欧洲学者引用。



二、叙利亚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科学家
3. 阿尔马格尼(AlMaghní,1058–1131)
背景:出生于摩洛哥,属于阿拉伯民族。
贡献:
医学与哲学:著有《医学大全》(AlTasrif),系统整理了医学知识,影响了欧洲的《希波克拉底文集》。
科学方法论:强调观察和实验,推动了医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

4. 阿尔图西(AlTusi,1201–1274)
背景:波斯裔,但其家族在巴格达有重要地位,可能受阿拉伯文化影响。
贡献:
天文学:提出“太阳中心说”(地心说的修正),推动了哥白尼革命的前奏。
数学:改进了三角函数,发展了“正弦定理”,影响了后来的欧洲数学家。



三、西班牙与安达卢西亚地区的科学家
5. 伊本·鲁世德(Averroes,1126–1198)
背景:犹太裔,出生于西班牙格拉纳达,后移居科尔多瓦。
贡献:
哲学与科学:注释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著作,推动了伊斯兰哲学与中世纪欧洲哲学的交流。
医学:著有《医学原理》,影响了欧洲的医学教育。
科学方法论:强调理性与实证,为文艺复兴的科学革命奠定基础。

6. 阿尔阿扎里(AlAzari,1203–1283)
背景:犹太裔,出生于西班牙,后移居巴格达。
贡献:
光学与数学:著有《光学原理》(Kitab alManazir),详细讨论了光的折射与反射,影响了后来的物理学家。



四、其他非波斯裔的阿拉伯学者
7. 阿尔贾比里(AlJabir,721–815)
背景:阿拉伯裔,出生于巴格达,但家族可能有叙利亚或埃及背景。
贡献:
化学之父:提出了“炼金术”的科学方法,区分了化学与哲学,其著作《化学原理》影响了欧洲化学发展。
实验方法:强调实验与理论结合,推动了化学的实证化。

8. 阿尔卡希(AlKashi,1380–1429)
背景:波斯裔,但其家族在巴格达有重要地位,属于阿拉伯文化圈。
贡献:
数学:改进了十进制小数计算,发展了“圆周率”算法,影响了后来的欧洲数学家如帕斯卡。



五、希腊与犹太裔学者的贡献
9. 亚里士多德的注释者
背景:希腊裔,但被阿拉伯学者翻译和注释,如阿维森纳(伊本·西那)虽为波斯裔,但其注释工作影响了阿拉伯学者。
贡献:
哲学与科学:阿拉伯学者如伊本·西那(波斯裔)和伊本·鲁世德(犹太裔)对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注释,成为中世纪欧洲学术的基石。

10. 犹太学者的医学与数学贡献
伊本·西那(Avicenna):虽为波斯裔,但其医学著作《医典》(AlQanun fi alTibb)被阿拉伯和欧洲学者广泛引用,影响了欧洲的医学体系。
伊本·赫勒敦(Ibn Khaldun):虽然主要活动在14世纪,但其历史学和经济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属于阿拉伯文化圈。



总结
阿拉伯帝国时期,非波斯裔的科学家主要来自埃及、叙利亚、西班牙等地,他们的贡献涵盖了光学、天文学、化学、医学、数学等多个领域。这些学者通过翻译、注释和创新,将希腊、印度和波斯的科学知识传播到欧洲,为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奠定了基础。尽管波斯文化在阿拉伯帝国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非波斯裔的阿拉伯学者同样在科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伊斯兰黄金时代的科学成就确实主要来自伊朗语族群(范围大于波斯人,花拉子米、伊本西那等中亚学者,都属于伊朗语的族群),但是并不能说阿拉伯人就没什么成就。其实,非伊朗裔学者还是不少的。

另外,阿拉伯帝国维持统一、强大的时间并不很长(严格的说,从9世纪末开始,阿拉伯帝国就失去了对大部分伊斯兰世界的统治)。把范围扩大到奥斯曼、莫卧儿等伊斯兰世界的古代强国,那么应该可以举出更多非伊朗裔学者的例子。比如帖木儿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不少就是中亚的突厥人。

非伊朗裔学者的分类

帝国境内的阿拉伯人:阿拉伯帝国初创之时,半岛的阿拉伯人,文化水平自然比不上历史悠久的波斯和东罗马。但是随着百年翻译等学术译介活动的进行,一大批学术著作被翻译成阿拉伯语,许多阿拉伯人也很快成为博学的学者。伊斯兰黄金时代的西班牙、埃及也是重要的学术中心,这里离伊朗比较远,诞生在这里的学者,大多是可以排除伊朗裔属性的。

叙利亚、伊拉克、埃及等地的基督教徒:他们是这片土地古老居民的后代,从萨珊时代起,便进行着文化经典的翻译引进工作。作为百年翻译运动的主要翻译人员以及古老文明的后人,出现一些学者,很正常。当然,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这里的基督教徒大多逐渐改信伊斯兰教,由于语言相近,如今大多也被同化为阿拉伯人(其实各地还是保留着非常不同的认同)。

西班牙的犹太教徒:后倭马亚王朝统治下的西班牙奉行比较宽容的宗教文化政策。西班牙原先就定居着不少富足的犹太人,他们了解希腊罗马的文化,语言又和阿拉伯人相近,成为文化译介和研究的重要力量。不过这些犹太人后来遭到穆瓦希德等王朝统治者的歧视,再征服运动之后,更是被大量驱逐出西班牙。

中亚的突厥-蒙古人:中亚自古就生活着许多游牧民族。早期,这里的游牧民族大多说东伊朗语,不过从萨珊时期开始,陆续有突厥系游牧民族在此建立政权。从此直到伊斯兰征服以后,中亚经历了漫长的突厥化过程,以至于如今整个中亚,几乎都是突厥语族群的天下。不过中亚离伊朗很近,在比较早期的伊斯兰黄金时代,如法拉比等中亚学者,并不容易确定其族裔属性。

接下来分别举例,为了全面起见,学者的活跃时间不限于阿拉伯帝国时期。

阿拉伯人

肯迪(Abu Yūsuf Yaʻqūb ibn ʼIsḥāq aṣ-Ṣabbāḥ al-Kindī,801-873)

出生于伊拉克库法,来自阿拉伯半岛Kindah部落贵族家庭。肯迪是伊斯兰早期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涉猎哲学、数学、天文、物理、医学、音乐等领域。肯迪和伊朗裔数学家花拉子米一同将印度数字引入阿拉伯帝国,撰写了首部关于频谱分析的著作,被认为是密码学之父。他是托勒密之后首批系统研究光学的学者,其光学著作对欧洲的光学研究产生了一定影响。在哲学和天文学方面,他积极引入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托勒密等希腊学者的学说。

宰赫拉威(Abū al-Qāsim Khalaf ibn al-'Abbās al-Zahrāwī al-Ansari,936-1013)

出生于西班牙科尔多瓦附近,祖先来自阿拉伯半岛的麦地那,他被誉为现代外科之父。宰赫拉威编写了30卷的《医学宝鉴》,后来被翻译为拉丁语,成为欧洲医学的教科书之一。他在外科手术和医疗器械方面有许多开创性成就,发明或描述了200多种手术器械,开发了用于剖腹产和白内障手术的外科手术设备,其发明的一些手术工具,至今仍被使用。

宰赫拉威率先将肠线用于内缝合,首先发现了血友病遗传特性、描述了腹部妊娠,也是第一个发现瘫痪根本原因的学者。他还开创了神经外科和神经系统诊断的的先河,首次对脑积水手术进行了临床描述。

伊本·海赛姆(Ḥasan Ibn al-Haytham,965-1040)

出生于伊拉克巴士拉,也许是最著名、对近代科学影响最大的伊斯兰学者。海赛姆被誉为光学之父,他可能是阿拉伯人、也可能是波斯人,不过大部分时间活跃于法蒂玛王朝的开罗,和波斯文化的中心比较远。

海赛姆是控制变量法等现代科学方法的先驱,他是第一个以实验和理论结合,解释视觉发生于大脑而不是眼睛的科学家。他通过实验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使用透镜和反光镜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正确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理。他在力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也有所贡献,首先提出兰伯特四边形构想(未来将引向非欧几何的出现)、使用威尔逊定理解决同余问题,提出了求抛物面面积的公式。对西方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Abū Isḥāq Ibrāhīm al-Zarqālī(1029-1087)

出生于西班牙托莱多,被认为是伊斯兰世界西部最重要的天文学家和仪器制作者。他改进了伊斯兰世界广泛使用的天文观测仪器星盘,受到了海员们的热烈欢迎,风行航海届数百年。通过精确测量,他修正了托勒密和花拉子米对地中海宽度的估算,编写了一份准确的天文年历,并改进了托勒密的地心说体系,以椭圆形轨道取代复杂的本轮均轮系统。

伊本·巴哲(Abū Bakr Muḥammad ibn Yaḥyà ibn aṣ-Ṣā’igh at-Tūjībī ibn Bājja,1085-1138)

出生于西班牙萨拉戈萨,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哲学理论影响了伊本路西德、大阿尔伯特等著名学者,是当时与伊本西那并立的西部伊斯兰世界哲学大师,不过由于逝世较早,很多著作都没有完成,只是通过伊本路西德、迈蒙尼德等人的著作才流传下来。

伊本·巴哲构想了一种没有本轮均轮的地心说模型,提出凡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的观点,他提出一种新的速度理论,以取代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他观测到了金星和水星凌日,认为银河可能是由很多恒星的星光构成的,撰写了Kitab al-nabat(植物之书),对植物进行分类,区分了无花果和棕榈果实的性别。据说今天西班牙的国歌和伊本·巴哲谱写的某个乐曲非常相近。

Ibn al-Awwam(?-1158)

生于西班牙塞维利亚,伊斯兰农业学家。编著有农业全书《农书》Kitāb al-Filāḥa,是中世纪伊斯兰世界篇幅最大、最全面的农业著作。《农书》的内容主要汇编自前人的著作,他引用了112位作者的内容,包括希腊、西班牙和中东的阿拉伯学者,当然,Awwam自己也对农业进行了大量实践。《农书》共34章,涵盖了土壤、施肥、灌溉、种植、畜牧、果树栽培、食物储存、病虫害等各方面的内容。

伊德里西(Abu Abdullah Muhammad al-Idrisi al-Qurtubi al-Hasani as-Sabti,1100-1165)

出生于北非休达(今属西班牙)的地理学家,据说是伊德里斯王室的后人。伊德里西是中世纪最伟大的地理学者之一,在西西里国王罗杰二世的支持下,他绘制了中世纪最准确的世界地图之一。他也是最早在文献中提到新罗等东方国家的学者。伊德里斯同时还撰写过一部医学词典,包括一些药物在各种语言中的名称(梵语、希腊语、拉丁语、阿拉伯语、柏柏尔语、西班牙语等) 。

伊本·图斐利(Abu Bakr Muhammad ibn Abd al-Malik ibn Muhammad ibn Tufail al-Qaisi al-Andalusi,1105-1185)

出生于西班牙瓜迪斯,祖先来自阿拉伯Qays部落,他曾受教于伊本巴哲,是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撰写了哲学寓言小说Hayy ibn Yaqdhan(自修的哲学家),其哲学思想对洛克、霍布斯等启蒙时代经验主义哲学家产生了一定影响。伊本·图斐利鼓励解剖学和尸体解剖(当时伊斯兰教一般不鼓励人体解剖),在推翻托勒密日心说方面,伊本·图斐利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学生Al-Bitruji更提出了托勒密日心说的替代版本,得到了哥白尼的引用。

伊本·路西德(Abū l-Walīd Muḥammad Ibn ʾAḥmad Ibn Rušd,1126-1198)

出生于西班牙科尔多瓦的伊斯兰法官家庭。在西方,以其对亚里士多德理论的阐发而闻名,其思想在基督教世界兴起了所谓“阿威罗伊主义”,对阿奎那、大阿尔伯特等著名学者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也许是对西方影响最为深远的伊斯兰哲学家之一。

伊本·路西德的著作涉及哲学、神学、医学、自然科学、语言学、伊斯兰教法等领域。他通过其哲学观点批评了托勒密的宇宙学说,试图建立与亚里士多德理论统一的宇宙模型。他可能是第一个意识到视网膜是负责眼睛感光部分的学者,描述了因心脏和大脑之间动脉阻塞而引起的中风,也是第一个描述帕金森氏症的学者。

伊本·纳菲斯(Ala-al-Din abu al-Hasan Ali ibn Abi-Hazm al-Qarshi al-Dimashqi,1213-1288)

生于叙利亚大马士革附近的阿拉伯家庭,曾任萨拉丁创办的al-Naseri医院首席医生。伊本·纳菲斯对人体解剖和生理学方面进行了很多研究,向盖伦、伊本西那等医学权威的理论发起挑战。他是最早准确描述肺部循环和血液循环的学者,要比英国医生哈维早三百多年,还阐述了毛细血管在血液循环的作用,认为大脑是负责思考的器官,是第一批提出代谢概念的学者。(不过这些成就很多是上世纪才被重新发现的)

根据实地调查,纳菲斯分析了大马士革传染病的爆发原因,并以此绘制了疫情地图,数百年后,英国医生斯诺也根据类似的思路,绘制了著名的霍乱地图。生前,纳菲斯计划编写一部300卷的医学百科,写了80多卷,但并没有完成。

伊本·赫勒敦(Abū Zayd ʿAbdu r-Raḥmān bin Muḥammad bin Khaldūn Al-Ḥaḍrami,1332-1406)

出生于突尼斯的阿拉伯大户,伊本赫勒敦大半生漂泊于伊斯兰世界的宫廷和政坛之中,被认为是历史哲学、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的先驱。他被汤因比等学者认为是同时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是超越时代的学者。17世纪后,他的著作受到了奥斯曼帝国和欧洲学者的注意,并对孔德、熊彼得、凯恩斯等近现代社会学、经济学者产生了一定影响。

伊本·赫勒敦生活于黑死病和伊斯兰世界动乱衰弱的年代。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历史绪论》(Muqaddimah)。除了对所知世界历史的记述之外,在书中,伊本·赫勒敦详细阐释了自己的史学理论,试图从实践出发,用科学的手段,对文明兴衰,社会发展做出理性解释。他认为社会的民族的区别是由生物和地理因素造就的;注意到了劳动分工,并从中推断出了交换和供需的关系,还试图从生产方式角度理解社会性质,认为社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除了史学和社会科学,历史绪论还体现了作者的生物学、生态学、心理学思想(比如某种雏形状态的进化思想)。

Taqi ad-Din Muhammad ibn Ma'ruf(1526-1585)

生于大马士革,自称是阿尤布王室后裔。Taqi ad-Din也许是奥斯曼帝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和机械学家,涉猎自然科学、机械和哲学等领域,是这一时期伊斯兰世界为数不多的百科全书式学者。Taqi ad-Din精确测定了恒星的坐标,比同时代第谷布拉赫和哥白尼的数据更加准确。他是第一个以小数点而不是分数来记录观测结果的天文学家,精确测定了黄赤交角,与当前数据误差不到2′。在同时代欧洲机械钟和苏丹所藏机械钟的基础上,Taqi ad-Din制作了一台带有三个表盘(用以显示时分秒)的机械钟,用以进行准确的天文观测。他还研究过蒸汽机的原理,探讨过汽轮机等机械结构。

中东基督徒

Hunayn ibn Ishaq(809-873)

叙利亚的基督教聂斯托利派(景教)教徒,是百年翻译运动期间最高产,最重要的译者之一,也是他所在的时代最重要的翻译家。他精通阿拉伯语、叙利亚语、希腊语和波斯语,创立了沿用后世的翻译方法,将大量希腊语、波斯语的哲学、医学书籍翻译为阿拉伯语、叙利亚语。他自己也写了36本书,其中21本是医学领域的。

Qusta ibn Luqa(820-912)

叙利亚基督教徒,哲学家、医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及翻译。他翻译了丢番图、阿里斯塔克、盖伦等学者的著作,并撰写了60多篇论文,主要是关于医学方面的。

犹太人

Abu al-Tayyib Sanad ibn Ali al-Yahudi(?-864)

伊拉克犹太人,天文学家、翻译家、数学家、工程师。他翻译并编辑了来自印度的天文著作Zij al-Sindhind,和花拉子米等学者有过合作,参与了花拉子米书中一些理论的证明。

迈蒙尼德(Moses ben Maimon,1138-1204)

出生于西班牙科尔多瓦的塞法迪犹太人家庭,是那个年代最高产的犹太学者,精通哲学、神学、天文和医学,曾任萨拉丁的私人医生。迈蒙尼德将犹太教信仰总结为13信条,提倡新柏拉图主义,认为需要以理性认识信仰,他的思想在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世界都产生了一定影响。迈蒙尼德否认占星术的科学性,认为这将会让人成为命运的奴隶,他尊重患者的自主权,提出了作为医生行为规范的迈蒙尼德誓言,在其医学著作中描述了哮喘、糖尿病、肝炎、肺炎等疾病。

突厥-蒙古人

*.法拉比(Abu Nasr Al-Farabi,872-951)

来自中亚的讹答剌或呼罗珊,被誉为伊斯兰世界继亚里士多德之后的第二导师,关于其身份,有突厥人或伊朗人之说。法拉比的研究领域横跨哲学、医学、心理学、音乐等,他整理了中亚和西域的医学,为伊本西那的《医典》奠定了基础,被认为是维吾尔医学之父。

马哈茂德·喀什噶里(Mahmud al-Kashgari,1005-1102)

生于新疆喀什,祖上来自今吉尔吉斯一带。喀什噶里编写了第一本综合性的突厥语词典,即《突厥语大词典》(Dīwān Lughāt al-Turk)。这是本百科全书性质的巨著,记载了突厥人及其祖先的历史,他们的史诗、诗歌和文学作品,他们的政权结构、文化、习俗、手工业,还介绍了不少天文和历法方面的知识。书中附有一张世界地图,代表了当时突厥人认知中的世界和世界观。

兀鲁伯(Ulugh Beg,1394-1449)

著名征服者帖木儿的孙子,曾短暂统治帖木儿帝国,但其作为学者的名声,更大于统治者。据说兀鲁伯能说突厥语、蒙古语、波斯语、阿拉伯语和汉语,热衷于研究天文和数学。在其统治时期,撒马尔罕修建了当时世界规模最大的兀鲁伯天文台,根据天文台的观测结果,兀鲁伯测定了恒星年和回归年和黄赤交角的精确数值,编制了当时最精确的兀鲁伯星表以及8位有效数字的正切表和正弦表。在之后的数百年中,兀鲁伯星表都是伊斯兰世界编制历法的重要依据。

Ali Qushji(1403-1474)

生于撒马尔罕,逝于科斯坦丁尼耶,祖上是为帖木儿皇室驯鹰的家族,他可能是突厥人,也可能是伊朗人。Ali Qushji拒绝亚里士多德理论对天文学的干涉,将天文学与自然哲学区分开,成为纯粹的经验和数理科学。他认为太阳系天体不必如亚里士多德断言的那样依圆周均匀运行,提出地球自转的概念,可能还构建了类似日心说的宇宙模型。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伊本·路世德(Ibn Rushd(拉丁化) ,1126年4月14日—1198年12月10日) 。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生活于中世纪时期的阿拉伯哲学家、教法学家、医学家及自然科学家。拉丁名阿威罗伊。生于西班牙科尔多瓦的一个伊斯兰教法官世家。早年受过良好的传统教育,精通医学、天文学和数学,在伊斯兰教法、伊斯兰哲学、希腊哲学、阿拉伯文学、逻辑学等方面均有较深造诣。曾被聘任为地方教法官和宫廷御医。期间曾奉哈里发之命翻译并注释了亚里士多德的全部哲学著作,他将伊斯兰的传说与希腊哲学,特别是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融合并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体系,是中世纪阿拉伯-伊斯兰哲学的集大成者,对西方世界的影响极大,仅流传后世的哲学、宗教方面的著作就多达118本

user avatar

根据题目“阿拉伯帝国”的限定,只找生活在委马亚、阿巴斯、法蒂玛哈里发统治地区的人。

犹大·伊本-库里什(יהודה אבן קריש),生活于9世纪的北非委马亚王朝统治区,具体生卒年不详,职业:哲学家、语言学家,宗教信仰:犹太教,母语、族裔:西西里-马耳他系阿拉伯语、柏柏尔-阿拉伯人,科学贡献:首次论证希伯来语、亚拉姆语、阿拉伯语在词汇和语法上源于同一个祖语言,并首次猜想拉丁语和波斯语在词汇和语法上源于同一个祖语言。

哈西德·本-萨布鲁多(חסדאי אבן שפרוט),生卒年:约915 -970,职业:医生、哲学家、后委马亚王朝副维齐尔,宗教信仰:犹太教,母语、族裔:拉迪诺语、塞法迪-安达卢西亚人,科学贡献:首创通过蒸馏和油萃取提纯植物药物有效成分,将希伯来语、亚拉姆语、希腊语、拉丁语医学和哲学文献翻译至阿拉伯文。

阿布·阿尔-法德尔·伊本-约瑟夫-哈西德(אבו אל-פאדל בן יוסף חסדאי),生卒年:约1050生于安达卢西亚萨拉戈萨泰法国,因受到伊斯兰教极端主义的宗教迫害,逃亡至法蒂玛王朝,约1093去世于开罗,职业:数学家、医生、作曲家、法官,宗教信仰:犹太教,母语、族裔:拉迪诺语、塞法迪-安达卢西亚人,科学贡献:发展方程式和几何平铺学,广泛翻译并编写阿拉伯语和拉丁语的数学和医学教材。

把范围稍微扩大一点,包括泰法国家一类的哈里发封臣直接衍生政权还可以补充上亚伯拉罕·巴尔-哈亚(אברהם בר חייא,目前最早记录了二次方程的因式分解定理的人,对很多希伯来语、阿拉伯语和拉丁语数学著作进行互译,影响了此后欧洲的数学家们)、前面的答案提到过的摩西-本·迈蒙尼德(משה בן מימון)等等十几个科学家。

user avatar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波斯裔”的含义。

受伊朗语族和波斯语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影响,我个人认为,伊朗的概念大于波斯。花拉子米和阿维森纳两位学者是中亚的塔吉克人,我们可以说他们是伊朗人,但不是波斯裔。

阿拉伯帝国的概念也值得商榷。因为统一的阿拉伯帝国存在的时间很短。在大多数时候,阿拉伯世界是存在多个帝国的。

我举两个非洲、欧洲的中世纪穆斯林科学家为例:

为埃及马穆鲁克王朝服务的伊本•赫勒敦,出生于今天的突尼斯,是一位社会科学家。他的《历史绪论》主要在理论上对历史科学进行了阐述,涉及历史科学的作用和历史观点的调查以及历史学家错误溯源和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

西班牙的伊本•路世德。他的著作,据传共有70多部,包括哲学、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医学、教义学、教法学和文学等。据阿拉伯史籍载,他曾对《古兰经》、圣训作过注释。现存的主要著作有《哲学家矛盾的矛盾》,是对安萨里《哲学家的矛盾》一书的答辨和反驳,《哲学和宗教联系的论断》,是对宗教与哲学关系的论证,《宗教信仰中例证方法揭示》,是对苏菲派、穆尔太齐赖派和艾什尔里派学说的分析和评价,《医学通则》是他医学理论的代表作,用哲学观点系统地论述了病理、生理、临床、诊断、治疗、药物及心理疗法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对阿拉伯著名医学家的贡献作了评价。

关于伊斯兰黄金时代的科学家们,请参考:

user avatar

谢邀

那肯定是法拉比老人家咯,阿拉伯帝国最著名的人物,文学家、化学家、医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和音乐学家。

维哈乌土等中亚几族的传统民族医学一大半都是他老人家给整合形成的,很多科类都是按照他整理的那几本维吾尔医学典籍(注:《大医典》里就叫维吾尔医学,不是我们伪造的)延伸而来的。阿拉伯传说里的医学师祖Loqman hekim和法拉比是维吾尔民医的药学师祖和医学师祖,大夫看病之前会先给他们两人做个祷告。他血统的归属无所谓了,但他对中东和中亚的医学形成的影响是数一数二的。

古人确实很牛,但是不管是维哈还是蒙藏,东方各族的传统医学理论上千年来基本根本性发展,都是根据好几百年前的认知形成的,几百年来都是在原地踏步和补补修修而已,千万不要迷信这些古董能碾压现代科学的结果。

所以 我十分支持把维医当做调理慢性病的铺助工具,希望吹到我家那边的忽悠老人的歪风在星星峡转个方向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阿拉伯帝国(7511258年)是人类历史上科学、哲学、医学和数学发展的黄金时代,许多非波斯裔的阿拉伯学者在这一时期做出了卓越贡献。以下是一些非波斯裔的伟大科学家及其成就,按地区和贡献分类: 一、埃及与北非地区的科学家1. 阿尔哈兹恩(Alhazen,965–1040) 背景:出生于埃及的巴.............
  • 回答
    提到大唐与阿拉伯帝国的直接冲突,人们脑海中最先浮现的,往往是那场决定东西方力量格局的关键战役——怛罗斯之战。然而,这并非两者间唯一的军事交锋,尽管它最为人所知,也最为深入人心。要讲述这两大强权之间的直接冲突,我们得将目光拉回到唐朝开元盛世的后期,当阿拉伯帝国(此时主要是后继的倭马亚王朝)的势力,如同.............
  • 回答
    谈到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对人类文明艺术和建筑的贡献,这真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较量,两者都留下了令人惊叹的遗产,而且风格迥异,各具特色。要说谁的贡献“更大”,这本身就有些主观,因为“伟大”的标准可以有很多种。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细致地比较一下,看看它们各自的亮点在哪里。阿拉伯帝国:连接东西的桥梁,.............
  • 回答
    沙特阿拉伯与古代阿拉伯帝国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深刻而复杂的继承关系,但这并非简单意义上的“政府继承”或“疆域完全延续”。要理解这种关系,我们需要剥离现代国家概念,回到历史的长河中去审视。首先,要明确我们所说的“古代阿拉伯帝国”。通常情况下,这指的是以阿拉伯人为主体,在伊斯兰教兴起后建立的一系列庞大帝.............
  • 回答
    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与衰落:与唐朝和丝绸之路的千丝万缕阿拉伯帝国的崛起,如同燎原之火,迅速席卷中东、北非乃至伊比利亚半岛,建立了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帝国。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与同时期东方强大的唐朝,以及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理解阿拉伯帝国的兴衰,就不能不深入探讨这些相互作.............
  • 回答
    萨珊波斯帝国覆灭前后,拜占庭与波斯之间关于抵抗阿拉伯扩张的联合或合作,与其说是并肩作战,不如说更多的是在复杂的政治棋局中,各自出于自身利益而采取的短期、有限的互动。这并非是基于共同价值观或战略的牢固联盟,而是两国在面临共同的、日益增长的威胁——迅速崛起的阿拉伯帝国时,一种权宜之计下的相互利用或默许。.............
  • 回答
    .......
  • 回答
    阿拉伯帝国的崛起,是一个复杂而多层面的历史进程,绝非单一因素所能概括。要深入理解其根本原因,我们需要审视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宗教以及地理环境等诸多方面,它们如同滚滚黄沙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最终塑造了一个横跨亚非欧的庞大帝国。一、 统一的精神旗帜:伊斯兰教的诞生与传播首先,也是最核心的驱动力.............
  • 回答
    要回答“阿拉伯帝国有没有正式国号?”这个问题,得先把“阿拉伯帝国”这个概念说清楚。因为历史上,并没有一个叫做“阿拉伯帝国”的官方名称,大家习惯上这样称呼的是在公元7世纪到13世纪间,从阿拉伯半岛崛起,先后由四大哈里发、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统治的广袤的伊斯兰世界。关于“阿拉伯帝国”的“正式国号”严格.............
  • 回答
    “阿拉伯帝国为何停止扩张?”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触及了历史的复杂肌理,牵涉到政治、经济、军事、社会乃至地理等诸多层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某个单一原因,而是要深入剖析那些导致其扩张势头减缓甚至最终停滞的内在与外在因素。首先,我们必须承认阿拉伯帝国在早期确实展现出了惊人的扩张速度和.............
  • 回答
    问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将中世纪的伊斯兰黄金时代与科学进步联系起来,似乎那里理应孕育出现代科学。然而,要理解为何阿拉伯帝国最终没能成为现代科学的“发源地”,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社会、文化、政治以及科学发展本身的特点。首先,我们要明确“现代科学”指的是什么。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和技.............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阿拉伯帝国征服前后,埃及的税负究竟是怎样的。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税负”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阿拉伯帝国征服前:拜占庭统治下的埃及在阿拉伯人到来之前,埃及长期处于拜占庭帝国的统治之下。此时的埃及,虽然依然是罗马帝国后期和拜占庭帝国重要的.............
  • 回答
    阿拉伯帝国,那个曾经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辉煌一时,横扫世界的庞大帝国,最终未能逃脱分崩离析的命运。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矛盾长期累积、相互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其分崩离析的过程,我们需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扩张的边界与治理的挑战.............
  • 回答
    要说为什么阿拉伯帝国之后,中西亚再无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帝国出现,这其中的原因复杂且交织,绝非一朝一夕之故。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那个伟大的时代,再一步步审视它的瓦解以及留下的深远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阿拉伯帝国(包括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的辉煌确实在中西亚地区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仅是一个政治.............
  • 回答
    阿拉伯帝国将黑人(主要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和突厥人(主要来自中亚)都作为奴隶进行贩卖,但他们的历史轨迹和对阿拉伯帝国的影响却截然不同,这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原因。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到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民族互动等各个层面。一、 奴隶的来源与类型首先,我们要明确阿拉伯帝国对奴隶的需求和获取方.............
  • 回答
    关于波斯、阿拉伯和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中东是否比现代中东“更好”,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答案取决于你从哪个角度去看,以及你如何定义“好”。这三个帝国都是在中东地区留下了深刻印记的强大文明,它们各自的统治时期都充满了辉煌与挑战,同时也塑造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中东。波斯帝国(尤其是阿契美尼德王朝):文明的.............
  • 回答
    阿拉伯帝国从波澜壮阔的巅峰走向如今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局面,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个层面的演变。简而言之,其衰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这个演变过程:一、 黄金时代:辉煌的阿拉伯帝国 (公元7世纪 13世纪) 伊斯兰教的兴起.............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且引人入胜的假设性问题,它涉及到历史的“如果”以及文化和国家形象的塑造。如果拜占庭帝国在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中“直接灭亡”,而不是在长达数个世纪的缓慢衰落和部分地区的失地后,最终于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灭亡,那么其历史形象确实很有可能发生显著的改变,甚至变得更加积极和强大。让我们详细分.............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与您探讨阿拉伯帝国早期文献中与希腊罗马文明的联系。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领域,早期阿拉伯学者的工作为我们理解这两大文明的交融提供了宝贵的视角。要寻找“一手”文献,意味着我们要追溯那些在阿拉伯帝国早期(大致是公元8世纪至10世纪)由阿拉伯学者创作,并且直接探讨或吸收了希腊罗马知识的作.............
  • 回答
    阿拉伯帝国奴隶贸易的历史是一个复杂且令人不安的篇章,其中涉及到对非洲和突厥人民的奴役。为了深入理解,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审视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阿拉伯帝国作为一个庞大的跨区域帝国,其经济和军事需求驱动了奴隶贸易的兴盛。在伊斯兰教兴起初期,战俘可以被收为奴隶,这是当时一种普遍的现象,并非阿拉伯帝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