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阿拉伯帝国有没有正式国号?境内各时期的割据王朝有没有正式国号?

回答
要回答“阿拉伯帝国有没有正式国号?”这个问题,得先把“阿拉伯帝国”这个概念说清楚。因为历史上,并没有一个叫做“阿拉伯帝国”的官方名称,大家习惯上这样称呼的是在公元7世纪到13世纪间,从阿拉伯半岛崛起,先后由四大哈里发、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统治的广袤的伊斯兰世界。

关于“阿拉伯帝国”的“正式国号”

严格来说,在那个时期,统治者并不会用“阿拉伯帝国”来称呼自己的国家。他们自认是哈里发(Khalifa),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政治和宗教继承人,所以他们的统治被视为“哈里发国”(Caliphate)。

四大哈里发时期(Rashidun Caliphate, 632661年): 这个时期,哈里发被视为穆斯林社群(Ummah)的最高领导者,其统治区域在快速扩张。他们通常不给自己定一个特别花哨的国号,而是直接以“哈里发”(Khalifa)或“忠实者领袖”(Amir alMu'minin)来代表其统治权。他们的权力象征就是哈里发本人和建立起来的行政体系。
倭马亚王朝(Umayyad Caliphate, 661750年): 倭马亚王朝是第一个以家族世袭形式统治哈里发国的王朝。他们仍然是“哈里发国”,但由于是家族统治,在很多文献和称谓上,会直接以统治者的家族姓氏(倭马亚)来指代。他们的官方文件和称号也依然是“哈里发”或“忠实者领袖”。
阿拔斯王朝(Abbasid Caliphate, 7501258年): 阿拔斯王朝推翻了倭马亚王朝,又一个哈里发家族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同样是以“哈里发国”为自己的统治形式,继续沿用“哈里发”和“忠实者领袖”的称谓。

所以,与其说“阿拉伯帝国”有正式国号,不如说它是一个以“哈里发国”为统治模式,由不同哈里发家族(王朝)实际掌权的政治实体。那些王朝的名称(如倭马亚、阿拔斯)是我们后人根据其家族来区分的,他们当时更强调的是其作为“哈里发国”的合法性和统治者的宗教及政治权威。

境内各时期的割据王朝有没有正式国号?

这部分内容就更加丰富和复杂了。当“阿拉伯帝国”的概念逐渐瓦解,中央的哈里发权力衰落后,在中亚、北非、埃及、叙利亚、安达卢斯(西班牙)等地,陆续出现了许多具有地方色彩的割据王朝。这些王朝,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争夺地盘、财富和权力而出现的。它们有没有“正式国号”?这个问题的答案,要看你对“正式国号”的定义有多严苛。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

1. 名称的来源:
以统治者家族命名: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就像倭马亚和阿拔斯王朝一样,许多割据王朝也是以建立王朝的家族姓氏来命名。例如:
萨曼王朝(Samanids, 819999年): 由萨曼·胡达(Saman Khuda)家族建立,这个家族起源于巴尔赫。
萨法尔王朝(Saffarids, 8611003年): 由雅库布·本·莱斯·萨法尔(Ya'qub ibn La'ys alSaffar)建立,他本身是个铜匠(Saffar的意思是铜匠)。
布韦希王朝(Buyids, 9341055年): 由来自伊朗北部吉兰地区的布韦希(Buyeh)的三个兄弟建立。
法蒂玛王朝(Fatimids, 9091171年): 这个王朝声称是穆罕默德的女儿法蒂玛(Fatima)的后裔,因此得名。他们自称哈里发,并建立了独立于巴格达的埃及哈里发国。
塞尔柱突厥人(Seljuks, 10371194年): 这是一个突厥语民族的王朝,以其祖先塞尔柱(Seljuk)的名字命名。他们逐渐掌握了哈里发国的实权,虽然阿拔斯哈里发名义上还在,但权力已经被塞尔柱苏丹架空。

以地理位置或民族特性命名: 这种相对较少,但也有一些。例如,在安达卢斯,有一些王朝可能因为其在某个地区的统治而被提及,但通常还是以家族为主。

2. “国号”的性质:
宣示合法性: 很多王朝会强调其血统(如法蒂玛王朝)或军事功绩,以证明其统治的合法性。
效忠(名义上)哈里发: 许多割据王朝在名义上仍然承认巴格达的阿拔斯哈里发,接受其象征性的宗主权,这是一种政治策略,可以增加其统治的合法性和威望。比如,塞尔柱人虽然掌握实权,但仍然保留阿拔斯哈里发作为精神领袖。
自称“苏丹”: 随着哈里发权力的衰落,许多地方统治者开始使用“苏丹”(Sultan)这个称号,意思是“权威”或“权力”。苏丹通常拥有实际的军事和行政权力,而哈里发则更多是宗教象征。

3. “正式”与否的考量:
官方文件和铸币: 这些割据王朝在自己的领土内,会发行自己的钱币,上面通常会刻上统治者的名字、称号(如苏丹、埃米尔),有时也会提及效忠的对象(如哈里发)。他们的诏书、条约等官方文件,自然会使用自己的名称和头衔。从这个角度看,他们确实有自己的“国号”,即使这个国号是他们家族的名称。
历史学家的称呼: 我们后人是根据历史文献和研究,为这些王朝赋予了我们今天熟悉的名称。比如,提到“萨曼王朝”,这个名称在当时可能没有被他们的统治者用作官方的“国家名称”,而是“萨曼人”、“萨曼的埃米尔”这样更口语化的表达,但“萨曼王朝”作为一种历史分期和身份识别,成为了约定俗成的“国号”。

总结一下:

“阿拉伯帝国”本身不是一个正式的国号,它是一个历史学家为了方便研究和指代而使用的概念,用来概括从四大哈里发到倭马亚、阿拔斯王朝统治下的伊斯兰世界。这些王朝的官方称谓是“哈里发国”(Caliphate)。

而当中央权力衰落后出现的各种割据王朝,它们大多是以统治者家族的姓氏作为其政治实体的名称,例如萨曼王朝、萨法尔王朝、布韦希王朝、法蒂玛王朝、塞尔柱王朝等。这些家族名称,在当时的官方语境下,就相当于它们作为独立政治实体的“国号”。它们会发行铸币、颁布法令,以这些名称和统治者的头衔(如苏丹、埃米尔)来行使权力。所以,可以说,这些割据王朝拥有由其家族姓氏衍生的、在实际统治中被使用的“正式国号”。它们是区别于其他政治势力的标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前面答主已经有不错的回答了,但是依然有微小问题而且很不明确,所以我试着再从更具体的角度讨论几个问题。


1.”阿拉伯帝国“的范畴

对古代的穆斯林来说,在名义上他们只有一个祖国,就是伊斯兰之家(Dar-al-Islam),这是所有伊斯兰领土的集合,范畴超越民族和地域,其最高领袖为哈里发。

理论上一位穆斯林统治者必然要从属于一位哈里发,不管你是爪哇岛上的小村长、德里苏丹还是金帐汗。所以十一世纪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的埃米尔们在脱离法蒂玛王朝的时候,也必须要改宗逊尼并宣布改为从属遥远的阿拔斯王朝。

可是这种“从属关系”和帝国内行省对宫廷的效忠有根本性的不同,虽然伽色尼苏丹臣从于巴格达,但从来不会有人认为伽色尼帝国是阿拔斯王朝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虽然阿拉伯帝国的元首哈里发具有超国家的性质,但是把阿拉伯帝国当作一个国家看待是广泛的共识,所以是其实是可以讨论“国号”的。


2.哈里发、信士的长官、伊玛目和王朝正朔

哈里发一词来源于艾布-伯克尔的头衔“安拉使者的继承人”(Khalifah Rasul Allah),而后来欧麦尔被称为“安拉使者继承人的继承人”(Khalifah Khalifah Rasul Allah),为了简便才有哈里发的说法。

被广泛承认的哈里发只有:

四位正统哈里发、伍麦叶家族、阿拔斯家族和法蒂玛家族,这四个王朝可以看做是阿拉伯帝国的正朔。

信士的长官这个称谓同样来自于欧麦尔时期,是对哈里发尊敬的别称。

哈里发的头衔也经常被僭越,创建穆拉比特王朝的优素福·伊本塔什芬就“受阿拔斯哈里发允许地”自称哈里发。后来的穆瓦希德王朝、哈夫斯王朝甚至奥斯曼也都有自称哈里发,可是他们一非圣裔,二是柏柏尔人/突厥人国家,不可能看作阿拉伯帝国下的“朝代”。

什叶派称自己的哈里发为伊玛目,可伊玛目这个头衔更加鱼龙混杂,什叶法统的继承人是伊玛目,流浪教团的领袖也可以是伊玛目,阿曼、沙特和也门的领袖直到20世纪还自称伊玛目。甚至穆瓦希德人的领袖麦海迪多次强调自己的头衔“一贯正确的伊玛目”级别在哈里发之上。

所以说哈里发、信士的长官、伊玛目和阿拉伯帝国之间不是直接对应的关系,不是看到这些头衔就可以对应为皇帝,就把那一国想象成阿拉伯帝国的一个“朝代”。

伊本·赫勒敦《历史绪论》第三章二十七节、三十五节讲解的就很清楚,可以参考。

3.王朝、国号和中国的王朝

就像拜占庭、中华帝国一样,英文文献及其转译的这些词汇都是为了方便历史研究而引入的,哈里发国(Caliphate)、苏丹国(Sultanate)、酋长国(Emirates)的概念都是后来才有的,中世纪及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伊斯兰国家都是统一称为“某某王朝”的,不存在“英格兰王国 ”这样地名+头衔 命名法。

比方说这张图 中,按照穆斯林的办法,应该标注卡勒比王朝或其名义上效忠的法蒂玛王朝,而非“西西里酋长国”。

也就是说和以下几个类似的都不能理解为国号,因为他们不这样自称,穆斯林之间也不这样称呼:

德里苏丹国、伽色尼苏丹国、格拉纳达酋长国、后伍麦叶 哈里法国 等。

我称为正朔的几个国家之间互相也是以我们如今使用的名字来称呼的,除了1011年阿巴斯哈里发卡迪尔(al-Qadir)组织学者质疑法蒂玛圣裔身份,称其为欧拜伊德王朝(‘Ubaydiyah)的例外。所以这些帝国的名字可以看作阿拉伯帝国的国号。

中国的 王朝 必须是帝国正朔,以至于称过帝的南唐都无缘朝代之列,而金国是否为王朝争论至今。

伊斯兰的王朝和中国的王朝是绝对不能对等的。阿拔斯是王朝,相对独立的小岛主也是王朝,曼苏尔·伊本·艾布·阿米尔在科尔多瓦做曹公,一直 没篡位 也是 “阿米尔王朝”,甚至卡拉马特不是君主制也可以王朝。


4.牢骚:埃米尔、苏丹的翻译问题

一个广泛 、严重的问题就是中文对埃米尔、苏丹这两个头衔的翻译。很多人眼里埃米尔=酋长,苏丹=国王、皇帝。

实质上这两个词 有很强的受任命的意思(因为第一位苏丹系自称,所以意味更浅),埃米尔更像“太守”、“州牧”,而苏丹可以翻译为“都督”、“总督将军”。

再来看西西里酋长国的例子,

Emirate of Sicily=西西里太守辖地,作为国号怎么都不合适。

毕竟虽然汉献帝不能节制刘表,也不能有“荆州州牧国”这样的国号吧。


5.总结

希望我解释明白了,再整理一下。

阿拉伯帝国的国号为:伍麦叶王朝、阿拔斯王朝、法蒂玛王朝。(先知及 正统哈里发时代无国号)

绝大多数中世纪、近代伊斯兰小国:要么无国号,要么称为“某某王朝”。

user avatar

谢邀,人在撤shuo。

实际上“阿拉伯帝国”是一个过时的名称,这个名称过于强调统治者的民族性质(“阿拉伯”)与帝国的集权特征(“帝国”)。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阿拉伯人建立的这个政权既不怎么“集权”,也不那么“阿拉伯”。

更严谨的称呼,也是历史称谓则是“伊斯兰哈里发国家”。这个名称能够更加准确地概括由一个政教领袖领导的,以一个宗教维系的多元共同体。

实际上在伍麦叶王朝崩溃后,哈里发国家就一直朝着“伊斯兰共同体”的方向发展,哈里发逐渐从一个拥有实权的最高领袖转化为伊斯兰世界的精神权威和纽带。所以在10世纪之后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地方割据政权即使不再听从哈里发的直接行政命令和法律裁决,也依然要在钱币上打制哈里发的尊号,在呼图白中为哈里发祈福,即使在13世纪的孟加拉和印度中部也不例外。

而在哈里发国家范围内的割据政权一般自称埃米尔(哈里发国家的地方军政领袖),兼领哈里发授予的官衔封号,有时也会自封称号,比如“苏丹”(强力者)这一称号就来自伽色尼王朝的突厥统治者,白益王朝也曾短暂地以波斯传统君主名沙汗沙自称。一些游牧背景的突厥统治者后来也将本民族的头衔称号融入了哈里发国家混乱的统治体系中,所以11世纪之后伯克阿塔贝遍地跑也成为了常态()

user avatar

我也有类似的疑惑,搜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本以为能得到合理的答案。但是当我看到回答里只有一个答案,而且是有着200赞的错误答案时,心里不禁一沉。既然没有人知道,那就自己查。于是我花了一天的时间,查阅了相关文献,得出一个我个人认为合理的答案。

首先,驳斥一下唯一且高赞的答案,问题问正式的国号,高赞说“伊斯兰哈里发国家”。这是大错特错。根据当今学者的研究,伊斯兰国这一术语在20世纪之前从未在穆斯林政治的理论或实践中使用过 。并且,哈里发是先知的追随者,先知是安拉的使者,这个伊斯兰国家断不可能用哈里发来称呼自己的国家,那请问将安拉与先知置于何地。无论哈里发国,还是倭玛亚朝,亦或阿拔斯朝,都是历史学家使用的名词。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阿拔斯王朝时期,当时的历史学家已经开始用阿拔斯王朝来表示哈里发国。

但既然是官方名称,正式国号,我们就得从当时的文献查起。我主要查阅了以下三本文献与相关信件,三本文献分别是"History of the Prophets and Kings",《布哈里圣训集》以及"The Constitution of Medina"。

首先,在麦地那宪章中,明确提到旨在建立一个伊斯兰统治下的乌玛(意即穆斯林共同体) 。我们不能用西方的民族观念去套穆斯林社会。在穆斯林的眼中,这个世界只分成两部分,伊斯兰(和平之地)和非伊斯兰。穆罕默德追求的是世界革命,而不仅仅是建立又一个犹太教。阿拉伯人是事实上的既得利益者,但在伊斯兰教义中,安拉是具有普世性的,每个人不论民族,按照教义都是平等的。事实上,伊斯兰也的确是阿拉伯人,波斯人,突厥人,柏柏尔人的伊斯兰,最终变成了每个被征服者的伊斯兰。

先知穆罕默德在写给世界各国君主(拜占庭,萨珊,埃及等国)的信件中 均提到,自己作为安拉的使者,要求对方皈依,这其中,并未提到自己的阿拉伯人身份,也未提到自己所属哪个国家。因为在早期穆斯林看来,虽然存在这样一个政治实体,但是这个政治实体是超越国家的存在,目的是解放世界,加入我们,你就是乌玛的一员。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对于穆斯林来说,他们的国家名称就是乌玛

在《布哈里圣训集》 以及"History of the Prophets and Kings" 中,我重点查看了当时交战双方的来信记录。举例来说,在所有伯克尔写给对手的信件中,均称自己为"caliph of the Apostle of God"。他作为哈里发,代表的是安拉与先知,不代表任何国家,也不代表任何民族。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则习惯使用这样的开头介绍自己"In the name of God, the Merciful, the Compassionate. From God's servant 'Uthman, Commander of the Faithful, to the Believers and Muslims.”

所以说早期伊斯兰国家并没有东方或西方意义上的正式国号,如果有,也就是乌玛(穆斯林共同体)


[1] Khan, Qamaruddin. 1982. Political Concepts in the Quran. Lahore: Islamic Book Foundation

[2] The Constitution of Medina

[3] Muhammad's letters to the heads of state

[4] Sahih al-Bukhari

[5] History of the Prophets and Kings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回答“阿拉伯帝国有没有正式国号?”这个问题,得先把“阿拉伯帝国”这个概念说清楚。因为历史上,并没有一个叫做“阿拉伯帝国”的官方名称,大家习惯上这样称呼的是在公元7世纪到13世纪间,从阿拉伯半岛崛起,先后由四大哈里发、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统治的广袤的伊斯兰世界。关于“阿拉伯帝国”的“正式国号”严格.............
  • 回答
    阿拉伯帝国(7511258年)是人类历史上科学、哲学、医学和数学发展的黄金时代,许多非波斯裔的阿拉伯学者在这一时期做出了卓越贡献。以下是一些非波斯裔的伟大科学家及其成就,按地区和贡献分类: 一、埃及与北非地区的科学家1. 阿尔哈兹恩(Alhazen,965–1040) 背景:出生于埃及的巴.............
  • 回答
    沙特阿拉伯与古代阿拉伯帝国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深刻而复杂的继承关系,但这并非简单意义上的“政府继承”或“疆域完全延续”。要理解这种关系,我们需要剥离现代国家概念,回到历史的长河中去审视。首先,要明确我们所说的“古代阿拉伯帝国”。通常情况下,这指的是以阿拉伯人为主体,在伊斯兰教兴起后建立的一系列庞大帝.............
  • 回答
    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与衰落:与唐朝和丝绸之路的千丝万缕阿拉伯帝国的崛起,如同燎原之火,迅速席卷中东、北非乃至伊比利亚半岛,建立了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帝国。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与同时期东方强大的唐朝,以及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理解阿拉伯帝国的兴衰,就不能不深入探讨这些相互作.............
  • 回答
    人们之所以认为阿拉伯帝国的影响力比唐朝大,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和对“影响力”不同层面的解读。 这种看法并非普遍认同,但确实存在,并且有其一定的依据。 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深入剖析这种观点:1. 广袤的疆域和统治的长期性:首先,从地理范围和持续时间来看,阿拉伯帝国(特指其鼎盛时期的倭马亚王朝.............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与您探讨阿拉伯帝国早期文献中与希腊罗马文明的联系。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领域,早期阿拉伯学者的工作为我们理解这两大文明的交融提供了宝贵的视角。要寻找“一手”文献,意味着我们要追溯那些在阿拉伯帝国早期(大致是公元8世纪至10世纪)由阿拉伯学者创作,并且直接探讨或吸收了希腊罗马知识的作.............
  • 回答
    萨珊波斯帝国覆灭前后,拜占庭与波斯之间关于抵抗阿拉伯扩张的联合或合作,与其说是并肩作战,不如说更多的是在复杂的政治棋局中,各自出于自身利益而采取的短期、有限的互动。这并非是基于共同价值观或战略的牢固联盟,而是两国在面临共同的、日益增长的威胁——迅速崛起的阿拉伯帝国时,一种权宜之计下的相互利用或默许。.............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阿拉伯帝国的崛起,是一个复杂而多层面的历史进程,绝非单一因素所能概括。要深入理解其根本原因,我们需要审视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宗教以及地理环境等诸多方面,它们如同滚滚黄沙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最终塑造了一个横跨亚非欧的庞大帝国。一、 统一的精神旗帜:伊斯兰教的诞生与传播首先,也是最核心的驱动力.............
  • 回答
    “阿拉伯帝国为何停止扩张?”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触及了历史的复杂肌理,牵涉到政治、经济、军事、社会乃至地理等诸多层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某个单一原因,而是要深入剖析那些导致其扩张势头减缓甚至最终停滞的内在与外在因素。首先,我们必须承认阿拉伯帝国在早期确实展现出了惊人的扩张速度和.............
  • 回答
    问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将中世纪的伊斯兰黄金时代与科学进步联系起来,似乎那里理应孕育出现代科学。然而,要理解为何阿拉伯帝国最终没能成为现代科学的“发源地”,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社会、文化、政治以及科学发展本身的特点。首先,我们要明确“现代科学”指的是什么。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和技.............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阿拉伯帝国征服前后,埃及的税负究竟是怎样的。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税负”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阿拉伯帝国征服前:拜占庭统治下的埃及在阿拉伯人到来之前,埃及长期处于拜占庭帝国的统治之下。此时的埃及,虽然依然是罗马帝国后期和拜占庭帝国重要的.............
  • 回答
    阿拉伯帝国,那个曾经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辉煌一时,横扫世界的庞大帝国,最终未能逃脱分崩离析的命运。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矛盾长期累积、相互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其分崩离析的过程,我们需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扩张的边界与治理的挑战.............
  • 回答
    要说为什么阿拉伯帝国之后,中西亚再无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帝国出现,这其中的原因复杂且交织,绝非一朝一夕之故。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那个伟大的时代,再一步步审视它的瓦解以及留下的深远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阿拉伯帝国(包括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的辉煌确实在中西亚地区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仅是一个政治.............
  • 回答
    阿拉伯帝国将黑人(主要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和突厥人(主要来自中亚)都作为奴隶进行贩卖,但他们的历史轨迹和对阿拉伯帝国的影响却截然不同,这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原因。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到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民族互动等各个层面。一、 奴隶的来源与类型首先,我们要明确阿拉伯帝国对奴隶的需求和获取方.............
  • 回答
    阿拉伯帝国从波澜壮阔的巅峰走向如今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局面,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个层面的演变。简而言之,其衰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这个演变过程:一、 黄金时代:辉煌的阿拉伯帝国 (公元7世纪 13世纪) 伊斯兰教的兴起.............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且引人入胜的假设性问题,它涉及到历史的“如果”以及文化和国家形象的塑造。如果拜占庭帝国在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中“直接灭亡”,而不是在长达数个世纪的缓慢衰落和部分地区的失地后,最终于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灭亡,那么其历史形象确实很有可能发生显著的改变,甚至变得更加积极和强大。让我们详细分.............
  • 回答
    谈到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对人类文明艺术和建筑的贡献,这真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较量,两者都留下了令人惊叹的遗产,而且风格迥异,各具特色。要说谁的贡献“更大”,这本身就有些主观,因为“伟大”的标准可以有很多种。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细致地比较一下,看看它们各自的亮点在哪里。阿拉伯帝国:连接东西的桥梁,.............
  • 回答
    烈火与刀锋的交锋:怛罗斯之战的大唐与阿拉伯帝国七世纪末到八世纪初,世界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强大的中华帝国——大唐,正值盛世,疆域辽阔,影响力辐射四方;而在西方,一场新兴的宗教力量——伊斯兰教,催生了一个横跨亚非大陆的庞大帝国,其军事力量如同疾风骤雨般席卷而来。当这两股巨大的力量在丝绸之路的咽喉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