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萨珊波斯帝国覆灭前后,拜占庭有和波斯帝国的势力联合/合作抵御阿拉伯帝国的经历吗?

回答
萨珊波斯帝国覆灭前后,拜占庭与波斯之间关于抵抗阿拉伯扩张的联合或合作,与其说是并肩作战,不如说更多的是在复杂的政治棋局中,各自出于自身利益而采取的短期、有限的互动。这并非是基于共同价值观或战略的牢固联盟,而是两国在面临共同的、日益增长的威胁——迅速崛起的阿拉伯帝国时,一种权宜之计下的相互利用或默许。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回顾一下当时的大背景。萨珊波斯与拜占庭帝国长达几个世纪的战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双方的国力,但也塑造了彼此的认知和关系模式。长期以来,它们是地中海东部和西亚地区的两大势力,彼此争夺霸权,但也对来自东方和北方的其他威胁保持着警惕。

萨珊波斯覆灭前:一种隐晦的“共同敌人”意识

在阿拉伯人兴起之初,尤其是到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并开始向外扩张的阶段,拜占庭和萨珊波斯都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彼此身上。然而,随着哈里发国势力的扩张,特别是对叙利亚和埃及的征服,两国都开始意识到来自南方的新兴力量的威胁。

萨珊波斯,在经历了与拜占庭的最后一场也门之战(约公元602628年)以及之后的内乱后,国力已大不如前。尤其是在霍斯劳二世之后,波斯经历了短暂而混乱的权力更迭。而阿拉伯军队的崛起,恰好发生在波斯帝国的这个虚弱时期。

拜占庭帝国,在赫拉克利乌斯皇帝(Heraclius)的领导下,刚刚与萨珊波斯进行了一场惨烈的长期战争,虽然最终取得了胜利,收复了失地,但国力同样受到重创,特别是其东方领土的防线变得脆弱。赫拉克利乌斯本人对新的阿拉伯威胁其实是有所警觉的,他曾试图加强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防御。

尽管如此,在这个阶段,我们很难说拜占庭与萨珊波斯之间存在明确的“联合抵御”阿拉伯的军事行动。原因有很多:

1. 根深蒂固的敌对关系: 长期的战争使得双方的互信荡然无存。萨珊波斯即便在面临阿拉伯威胁时,也未必相信拜占庭会真心与之合作,反之亦然。
2. 地缘政治的复杂性: 叙利亚和埃及曾是拜占庭的领土,被萨珊波斯占领后,拜占庭急切地想要收复。这使得拜占庭在与萨珊波斯的长期冲突中,更多的是优先考虑自身利益,而非与波斯结盟对抗“第三者”。
3. 阿拉伯扩张的初期阶段: 最初,阿拉伯人的扩张主要集中在阿拉伯半岛及其周边地区,以及对拜占庭的叙利亚和埃及的征服。波斯帝国虽然也受到一些骚扰,但其核心地区尚未受到大规模入侵。这种“威胁的渐进性”使得两国未能形成迫切的共同战线。

萨珊波斯覆灭之后:拜占庭有限的反应与一丝“警惕的合作”

萨珊波斯帝国的覆灭(公元651年)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伊斯兰哈里发国迅速吞并了整个萨珊帝国,这无疑极大地改变了拜占庭帝国的战略环境。原本在北方和东方有两个强大但相对可预测的对手,现在突然面对一个统一、充满活力的、拥有庞大资源和强大军事机器的新兴帝国。

在萨珊帝国覆灭前后及之后,拜占庭与波斯残余势力之间,以及拜占庭与波斯故地的一些地方势力之间,确实出现了一些短暂的、松散的互动,但这些互动更多是出于拜占庭对新威胁的反应,而非与波斯“联合”的战略构想。

对波斯残余势力的利用: 当阿拉伯征服波斯时,一些波斯贵族和军事领导人逃往拜占庭帝国,或在帝国境内寻求解散的波斯军队的残余。拜占庭皇帝,尤其是君士坦丁四世(Constantine IV)和查士丁尼二世(Justinian II)时期,有时会试图利用这些波斯贵族及其拥有的军事经验来巩固边境,或者训练自己的军队,以应对阿拉伯的威胁。这些波斯人本身也希望获得拜占庭的庇护,并伺机反攻或复兴波斯旧日荣光。这是一种基于共同敌人的“短期合作”,并非真正的战略联盟。
信息和情报的交换(非官方): 虽然没有官方的、公开的联盟协议,但拜占庭与生活在被阿拉伯占领地区的波斯人(包括基督徒和一些对阿拉伯统治不满的旧贵族)之间,可能会有一些非官方的信息传递和情报交流。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拜占庭了解阿拉伯人的动向、兵力部署以及内部的动荡。
边境冲突中的“借力打力”: 拜占庭在与阿拉伯帝国进行长期边境冲突的过程中,偶尔会遇到一些波斯人残余或地方部落的抵抗。拜占庭可能会在某些时候对这些抵抗力量施加有限的支持,以分散阿拉伯人的注意力或消耗其兵力。但这更多的是一种“机会主义”的利用,而非有组织的联合行动。
对波斯文化和军事传统的借鉴: 萨珊波斯作为一个古老的军事强国,其军事组织、战术以及工程技术对拜占庭帝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在面对强大的阿拉伯军队时,拜占庭的军事领导者可能会回顾和借鉴波斯过去的成功经验,甚至招募一些波斯裔的将领或士兵。

真实情况的复杂性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所谓的“联合”或“合作”是非常有限和零散的,更多的是在政治和军事的夹缝中发生的短期互动。主要原因如下:

1. 萨珊帝国的消失: 萨珊波斯作为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消失后,其“前盟友”身份也随之消失。拜占庭面对的是一个统一且强大的哈里发国,而波斯帝国已经分裂成许多个抵抗群体或被征服的地区。
2. 拜占庭的生存危机: 萨珊帝国覆灭后,拜占庭自身也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阿拉伯人的战火一度烧到了君士坦丁堡城下(例如公元674678年的第一次围城战)。在这样的绝境下,拜占庭的首要任务是自保,而非积极地去构建什么“跨帝国联盟”。
3. 宗教和文化差异: 尽管拜占庭和萨珊波斯都曾是基督教世界和袄教世界的代表,但两国在宗教和文化上的差异仍然显著。而阿拉伯帝国崛起时,其宗教号召力(伊斯兰教)和文化凝聚力是其扩张的重要动力,这使得任何基于宗教的天然盟友关系变得复杂。

总结

总而言之,萨珊波斯帝国覆灭前后,拜占庭与波斯之间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有组织的、战略性的联合或合作来抵御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这种关系更像是:

在阿拉伯扩张初期,两国仍是主要的对手,各自忙于与对方的冲突,对新崛起的阿拉伯力量的联合抵御尚未提上议程。
在萨珊帝国覆灭后,拜占庭帝国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主要且几乎是唯一的强大对手。拜占庭曾试图利用一些波斯残余力量来巩固边境、获取情报或分散阿拉伯人的注意力,但这是一种机会主义的利用和短暂的互助,而非深思熟虑的联盟。

历史的洪流并未提供一个“拜占庭波斯联合阵线”来对抗伊斯兰征服的场景。相反,这两个曾经的伟大帝国,在各自的衰落与被征服过程中,其残余的联系更多的是在新的地缘政治格局下,为了各自的生存和利益而进行的零星互动。拜占庭帝国的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萨珊帝国覆灭后,就与“抵抗阿拉伯”这一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而波斯,则已成为这场抵抗叙事中的一个被征服的背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七世纪三十年代初,哈立德北上两河流域的过程中就曾经遇到过数次拜占庭军队与萨珊军队以及部分阿拉伯部落合作抵抗穆斯林军的事例,不过都被轻松击败。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攻占边境市镇费拉兹(Firaz)的战役,据《征服记》(Futuh)作者赛义夫记载,拜占庭与萨珊守军都“同仇敌忾,互相鼓舞保卫自己的主权”。学界一般认为这场战役发生在633/634年。但也有较新的考据观点认为这场战役不晚于630年,也就是说这支拜占庭军队很可能是希拉克略支援沙赫尔瓦拉兹政变篡位的那支部队。

user avatar

狄奥斐卢斯接纳过来自波斯故地的军队和难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萨珊波斯帝国覆灭前后,拜占庭与波斯之间关于抵抗阿拉伯扩张的联合或合作,与其说是并肩作战,不如说更多的是在复杂的政治棋局中,各自出于自身利益而采取的短期、有限的互动。这并非是基于共同价值观或战略的牢固联盟,而是两国在面临共同的、日益增长的威胁——迅速崛起的阿拉伯帝国时,一种权宜之计下的相互利用或默许。.............
  • 回答
    关于B站UP主“沧浪一壶周楚山”在视频中诋毁和污蔑萨珊波斯帝国这一话题,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审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诋毁”和“污蔑”这两个词的含义。在历史的探讨中,对一个历史时期或文明进行批判性分析是正常的,甚至是有必要的,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的复杂性。然而,如果这种分析脱离了基本的史实,.............
  • 回答
    萨珊波斯,一个辉煌而又神秘的古老帝国,其历史跨度近五百年,对世界文明,尤其是西亚和中亚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果你想一窥这个强大帝国的究竟,开启一段穿越时空的探索之旅,那么选择一本好的入门读物至关重要。我为你精心挑选了几本兼具学术严谨性和可读性的书籍,希望能帮助你打下坚实的了解基础。 经典之选:打下坚.............
  • 回答
    萨珊波斯时期的波斯人对亚历山大的看法,并非铁板一块,而是随着时间和政治现实的变化,以及叙事者的立场而呈现出复杂而矛盾的面貌。总体而言,亚历山大在萨珊时期的波斯人眼中,是一个集征服者、暴君、以及某种程度上象征着希腊化文化侵蚀的复杂形象。一、 征服与破坏:最初的创伤毫无疑问,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帝国(阿契美.............
  • 回答
    唐朝与波斯萨珊王朝之间的关系,可谓是那个时代东西方文明碰撞与交融的生动写照。这种关系复杂而多面,既有官方层面的外交与贸易,也有民间层面的文化交流与军事冲突,贯穿了从唐朝初年到萨珊王朝灭亡的近一个半世纪。一、 早期接触与初步往来:相互的尊称与好奇唐朝建立之初,萨珊王朝已是西方世界的一个重要力量,拥有悠.............
  • 回答
    “萨珊亡后无波斯”这句话,乍一听,带着一种历史的沉重与苍凉,似乎宣告了一个伟大文明的彻底终结。然而,细究之下,这句话是否完全正确,需要我们深入历史的长河,去理解“波斯”这个概念在不同时期的含义,以及萨珊王朝覆灭后,这片土地上究竟发生了什么。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波斯”(Persia)这个词本身就有着.............
  • 回答
    萨珊王朝时期,琐罗亚斯德教的影响力可谓是根深蒂固,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整个波斯乃至周边地区的文化、政治和宗教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将其形容为“影响很大”或许还不足以概括其在那个时代的地位。首先,在政治层面,琐罗亚斯德教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信仰体系,它与萨珊王朝的合法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萨珊王.............
  • 回答
    萨珊王朝,这个在波斯土地上闪耀了四百多年的辉煌帝国,其灭亡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内外多种因素交织、恶性循环的结果。想要深入了解其终结,我们得从它最后的日子里,看一看它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亡的。表面上的辉煌,内里的裂痕:到了七世纪初,萨珊王朝的国力虽然表面上依然强大,但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内部权力斗争和对外.............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查士丁尼和萨珊库斯老(通常指萨珊王朝的国王,此处我们假设是与查士丁尼同时代且发生冲突的某位国王,由于历史记载中萨珊王朝与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的冲突持续了数百年,而且有多位萨珊国王与查士丁尼的父祖辈或同时代人发生过战争,我们在此以“萨珊老”泛指当时萨珊王朝的强力统治.............
  • 回答
    “萨德”反导系统部署在韩国,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国家主权、国际关系以及国家安全等多个敏感层面,理解起来需要一些细致的梳理。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力求全面且贴近实际情况的解读。首先,我们来看“萨德”部署在韩国的性质。从韩国自身的角度出发,其政府认为在自身领土部署防御性武器,是为了应对来自朝鲜.............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深度,也触及到了很多中国民众在面对“萨德”事件时的复杂情绪和行为模式。确实,从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宏观角度看,美国是部署“萨德”的始作俑者,并且从中获得了战略利益。但大众情绪的指向,往往比这个更复杂,也更微妙。要理解为什么大家不去抵制沃尔玛、好莱坞,却把矛头指向乐天和韩剧,我们可以.............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萨德”这事儿,为什么在中国和韩国那里,都会有人觉得不舒服。其实这事儿吧,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得把来龙去脉捋一捋。在中国这边,反感是挺普遍的,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安全上的担忧是核心。 “雷达的眼睛”太近了: 萨德(THAAD,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的.............
  • 回答
    彼得·萨甘,这位自行车界的“闪电”,以其惊人的爆发力、无与伦比的冲刺技巧以及在古典赛中的统治级表现,早已奠定了他在自行车历史上的传奇地位。然而,当谈及他能否冲击顶级大环赛总成绩(GC),这却是一个截然不同的议题,也因此引发了许多车迷和专家的讨论。要成为一名顶级GC车手,需要具备一系列与萨甘擅长的领域.............
  • 回答
    说起萨基(Arrigo Sacchi),他的足球风格,绝非三言两语能概括。那是一种革命性的、颠覆性的理念,是将足球从一项战术较为松散的运动,推向一个高度组织化、系统化的新时代。要说萨基的风格,我们得从几个核心要素聊起。首先,压迫(Pressing)是萨基足球哲学的基石。在他之前的足球,防守往往是被动.............
  • 回答
    萨德官方宣布哈维将离任,转投巴塞罗那执教,这消息在足球圈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作为一名曾经的传奇中场,哈维在球员时代的成就无需多言,他在中场的统治力、视野和对比赛的理解,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那么,卸下球员战袍,穿上教练的指挥服,哈维在巴萨的执教前景,究竟是光明一片,还是充满荆棘?情怀的召唤与现实的挑战.............
  • 回答
    萨鲁法尔大王,这位曾几何时在艾泽拉斯叱咤风云的老兵,他的行为确实让许多人感到困惑,甚至可以说是“搞不懂”。这背后牵涉到他漫长的一生、对部落的忠诚、对和平的渴望,以及那根深蒂固的荣耀观。要理解他,我们得一点一点地剥开层层叠叠的复杂性。首先,我们要明白萨鲁法尔大王的立场变化。他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角色。早.............
  • 回答
    萨德系统,这个名字在东亚的地缘政治版图中可谓是如雷贯耳,它一旦被部署,其引发的连锁反应,尤其是对中国而言,其潜在的危害绝不容小觑。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它军事技术的表层,去看看它背后隐藏的战略意图和可能带来的实际影响。首先,我们得明白萨德(THAAD)的本质。它是一种末段高空区域防御导弹系统.............
  • 回答
    萨德系统,全称“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这个听起来就带着几分金属质感和威慑力的名字,自从被部署在韩国之后,就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也带来了持续至今的波澜。它是否会导致中美韩之间的战争?这个问题,与其说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不如说是一幅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图景的描绘。首.............
  • 回答
    萨德(THAAD)系统的威力及其引发的中俄两国的高度关切,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其一系列复杂的技术特性、战略定位以及潜在的地缘政治影响。要理解为何萨德部署会引起如此大的波澜,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强”在哪里,以及这种“强”如何触碰到中俄两国最为敏感的神经。萨德系统的“强”:从技术到战略的叠加首先,我们.............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