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有点太大了,三言两语很难完全回答。
根据Parvaneh Pourshariati的观点,萨珊帝国灭亡的推动因素大致概括起来可能有这样的几点:
最主要的因素是众王之王的中央集权倾向与诸多地方自治贵族的离心倾向之间矛盾不断激化,直至不可调和。在中央王权与地方贵族权力经过长达三百余年的掣肘与竞争之后,霍斯劳一世的一系列集权改革尝试更加激化了贵族与中央的矛盾,最终导致萨珊王朝中央权威逐渐崩塌,国王与地方贵族共同协调统治的政治体制崩溃。
其二,很可能以帕提亚贵族为主的地方贵族势力与起家波斯的萨珊王族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这种矛盾在萨珊王朝末年以宗教起义和夺取正统的形式集中爆发。比如著名的巴赫拉姆•楚宾起义就打着米赫尔神的旗号,有着浓厚的末世论色彩。霍斯劳二世统治期间的叛乱领袖,比如塔巴里斯坦的维斯塔赫姆,或晚期的沙赫尔瓦拉兹,也对萨珊的正统统治地位发起挑战。
其三是萨珊王朝对于贵族军力的过度依赖和自身人力不足的情况,霍斯劳一世的集权改革尽管短期内看似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四方军区改革也撕裂了各大贵族与本家故土的联系,激化了贵族之间的矛盾,反而不利于萨珊中央借助制衡权力实行统治。我们可以看到萨珊末期各地大贵族抱团内斗,挟持权威互相杀戮的情况比比皆是,可以说是这种粗暴权力划分的后遗症。
其四是军事与外交上的挫败。关于这个没啥可多说的,霍尔木兹四世对莫里斯失败的战争,对突厥的战争失利,以及霍斯劳二世西征的惨败一次又一次激怒了伊朗国内的大贵族,这几场战争的失利也都直接导致了大叛乱的爆发。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希拉克略击败霍斯劳二世前后,他很可能同镇守西部战线的伊朗大贵族进行过多次通信,并达成了某种和议。亚美尼亚编年史与锡尔特编年史中曾记载过希拉克略与西线元帅沙赫尔瓦拉兹之间的合作,而镇守阿塞拜疆的法罗赫父子似乎也协助了希拉克略对米底和两河北部的入侵。
霍斯劳二世于628年被贵族推翻杀死后,萨珊王朝便彻底陷入了贵族捉对厮杀的混乱内战中,短短四年时间里有20余位国王先后被拥立和废黜,除少数贪心不足的野心家外,几乎全都是年幼无能之辈。直到632年,法罗赫之子鲁斯坦拥立伊嗣俟三世,各地贵族暂时妥协,萨珊王朝才迎来短暂的稳定。
但这时的两河流域已经遭到阿拉伯穆斯林的频繁劫掠,对于这样一个诸多贵族与国王离心离德的萨珊王朝而言,阿拉伯穆斯林的入侵几乎只是摧毁帝国的临门一脚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