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进行垄断嫌疑。
这招如果能通过,是妙招。
腾讯这是背后有高人指导啊。
主动共同富裕和被动共同富裕,这是天大差异。
腾讯现在市值是5倍的京东,也就是说派发相当于20%*15%大概3%左右的股息。
为什么减持?在这个时刻流动性这么差的情况下,大概率是监管层有要求或者至少有指导意见。
但是为什么以这种方式减持呢?大概是因为在这个阶段没有买家愿意直接整体接盘这个体量的中概(超过150亿美元)。
拿雅虎派发阿里来对比是不合理的,雅虎这么干是为了规避美国的资本利得税。但是腾讯没有这个问题,所以肯定是大宗整体交易最合算,谁也不会嫌手上现金多,实在想拉股价也是卖掉以后拿现金回购效果更好。看起来没有找到买家?
对京东来说,意味着短期股价有压力,因为很多人有卖出预期,因为散户不一定想拿着碎股而且很多券商只能卖不能买散股。
对于腾讯来说,如果下一步继续减持各类持股,其实是在释放价值。
作为一枚腾讯的纳米股东 ,对这种减持方式表示欢迎:
1、互联网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大背景下,腾讯减持京东,算是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很有眼力见。
2、减持的京东股票,是以分红的方式派发给了股东,将是否卖出的选择权留给了股东。
3、最大化了股东利益,这种分红方式免交了20%的红利税。
4、这个价位的京东,你说还要啥自行车?
5、拼多多、B站、美团的持股,要不要考虑也分下?~
但凡日子能过下去,谁会舍得卖生蛋的母鸡呢?
腾讯宣布以中期派息方式,将所持有约4.6亿股京东集团股权发放给股东。“分红式减持”,将股东分红与对外投资减持合并成一个动作,这种操作创造了历史,一举多得。其背后或许有几层深意。
1、应对反垄断监管压力
作为监管部门定义的超级平台,腾讯在反垄断领域的压力不小。之前虎牙和斗鱼的合并受阻,腾讯也应该能深切感受到反垄断的力度。减持头部电商京东股票,并且持股比例直接从17%下降到2.3%,退出董事会,也在主动释放自己拥抱监管的信息。
减持京东这或许是第一步。接下来腾讯持有的美团、拼多多等公司的股票,会不会也会逐步减持呢?
2、提振股东信心
截至2021年12月22日,京东A类普通股的收盘价为每股279.2港元。腾讯此次派发的4.6亿京东股的总价值约为1277亿港元(约合1042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中期股息率2.6%,应是历史最高,这次派息对股东来说多少有点“共同富裕”的意思。
腾讯对员工慷慨,这次对股东也非常慷慨。资本市场最欢迎这样的公司了。受此消息提振,腾讯股价盘中上涨超5%。
3、尽量减轻对京东的抛压
从17%到2.3%的减持力度难免不对京东股价造成大的波动。腾讯通过派息方式,相当于将一个大股东拆分成了N个小股东。不少看好京东的小股东不至于立马抛售,大大降低了京东面临的抛压。
另外,相对于多次小批减持,一次性减持到位或许对京东股价造成的冲击反而最小,长痛不如短痛。
4、为什么是京东?为什么是现在?
京东是今年以来最抗跌的中概股了。相对于中概股相对高点动辄60%、80%的跌幅,腾讯这一消息公布前,京东比最高点只跌了30%左右。此外,目前京东做为三大电商平台之一,已经进入稳定发展期,未来的增长空间也相对有限了。此时如果要选择一家腾讯持有的企业做减持,京东会是最优选择之一。
而且如果腾讯要对监管释放信号的话,减持京东,信号效果也完全达到。
5、腾讯生态布局的变局?
依托自己的社交流量,腾讯展开了自己对各个领域的生态布局。与阿里对外“吸血”式投资不同,腾讯的对外投资本质上是“输血”式投资,为投资标的提供流量,反哺投资对象。腾讯也确实在京东、拼多多的成长期发挥了重大和关键的作用。
但目前在互联流量见顶、互联互通和反垄断的大背景之下,腾讯对外投资布局的思路或许会发生变化。
在Q3财报中,腾讯也一直强调脱虚向实,预计腾讯将在的投资方向会更偏重产业互联网、硬核科技领域。
最近互联网行业不平静——而这是早已注定的事。
知友们经常说说:互联网行业要从增量市场转入存量市场。而在今年年初的甚至去年年末的时候,我也就此多次强调:在政策的引导下,互联网行业将进入“规则收缩”的状态,并逐渐向“规范化”发展。这并不是一件什么坏事。这是一个新兴行业发展所必然要经历的事情。
其实在最近一系列互联网企业的震荡中,哪怕以阿里系的电商受到了不小冲击(比如国家的进一步监管,以及昨天阿里自身也在加强规则的收缩:对刷单刷好评进行打击),相对而言,京东并未置身于漩涡中心。甚至就在中概股大跌的前提下,2020年选择回香港上市的京东的股票相对来说很稳定,在21日后还发生了上涨。
而在此次事件中,京东作为三大电商中的一家,无论在哪个层面都相对更有规则,在一种和同行比较而言的现状中,未来发展仍然值得看好——不至于唱衰。这一点在此次新闻原文中也有所体现:腾讯保留了一部分股份,而且马化腾个人并未减持。另外,尽管今天开盘不利,但后续的上涨也表明,投资者们也是有信心的。
如果从投资角度来分析的话,必须得先来说一下腾讯的投资逻辑:
如果你观察近几年来腾讯投资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腾讯在很多长期价值投资上,不仅选择“有所为”,还有很多时候选择的是“有所不为”。这在国内大企业的投资领域算是比较少见的。这种选择有一个好处:在被投企业势能过程不干预,也就可以让被投资企业拥有足够的自主选择和发展空间,也有足够的权利和时间去进行发展过程中的调整。
另从财务投资上来说,这是一个理性循环的好时机。原因在一些新闻中已经很明确了:自2014年双方开始近8年的战略合作后,如今的京东已做大。要注意的是,这次减持的方式并非是直接售卖股份,而是以中期派息的方式,发放给股东。股东有了灵活选择权:出售或者继续持有。股权分散至更多的利益共同者,而同时京东原有高层的决策权得到进一步加强,对于身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存量行业环境中的京东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
我看到在这个问题下有朋友说,京东的人力成本会拖垮京东,所以并不看好京东在接下来市场环境中的发展。但其实,如果掌握市场大方向的话,就会发现,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京东的高昂人力成本是建立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和政策引导下的行业规则收缩、规范化的方向一致,从短期的企业经济效益来看,的确会增加成本,甚至在原先的野蛮生长中的确是一种劣势。但是从社会效益所带来的长远影响来看,这其实是顺应了市场接下来发展的“规范化”大方向。
就像我前面所说,从今年开始,在政策的引导下,互联网行业将进入“规则收缩”的状态,并逐渐向“规范化”发展。
也因此,这一事件,还有除投资以外的另一解读方式。
政策敏感度是商业发展中极为重要的因素,而除了能认识到政策方向以外,在和自身经济效益和顺应政策中,能选择后者,其实就是一种非常具有长远目光的投资取舍。
不信你看,阿里多高调啊,一度以大体量试图和政策对抗,这几年有多嚣张,在规则收缩的时代就被砸得有多疼。
腾讯这几年的投资策略是有所变动的,从过去的互联网行业投资逐渐进入了“拥抱实体”,这和我国发展实体经济的方向也是一致的。
总得来说,这样的减持方式对京东的基本面不会造成影响,也并非是腾讯不看好京东而选择跑路,如果非说不利的话,可能会减少到仍然继续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对京东的资源扶持,但这种资源上的扶持可能会落在腾讯逐渐转向的实体产业投资中。
如果再将视野放大到整个互联网行业,过去的野蛮生长中,互联网行业一度发展至疯狂,不仅内部存在各种激烈甚至恶劣的竞争,类似于线上团购一度也对实体行业产生了挤压。在整体经济发展中,这中挤压都是存在隐患的,因此也受到了主流媒体的多次批评。所以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头部互联网企业发挥模范作用,在投资上能逐渐并重实体产业,让政策上对于互联网企业的规则收缩的好处落到整个经济环境的实处。
感觉京东会是第二个阿里,股价未来极大可能跳水式下跌。阿里在短短一年时间内股价从最高点319跌倒117,缩水近2/3。表面是马大师犯了忌讳,阿里被政治牵连而股价下跌。实际是,电商的护城河继拼多多之后,再次遭受社区团购,直播带货的冲击。阿里,首当其冲遭殃,京东也很难置身事外。原本的两大电商巨头活的很滋润,在拼多多崛起之后形势变得不太妙。当抖音,快手,B站,小红书都做起直播带货发力电商业务的时候,电商这个领域就变得空前内卷起来。别忘了,还有唯品会,蘑菇街,当当,国美等这些还在坚持的电商赛道老玩家。
而电商市场的增长几乎见顶,尤其是经济下行,消费萎缩。本来就没有增量甚至萎缩的市场,反而多出几个竞争对手来。内卷的程度简直不敢想象,对于参与这场游戏的玩家未来都难言乐观。尽管是出于当局反垄断政策的压力,腾讯不得不处理持有京东的股票,但当前脱手时机确实不错。尤其是通过派股代派现金的分红,间接将投资京东的收益套现出来。
反垄断之后,事实上的擂台赛已经结束。
其次,电商征税可能就在眼前。
腾讯本来作为京东的大股东,那么电商税开征之后,势必会影响京东的股价,从而影响腾讯明年的报表营收。
在此之前,二级市场或者一级市场减持是不太可能的,这样会造成市场的剧烈波动。
而这招分红派息式坚持大法 ,简直无懈可击。
只能说,腾讯牛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