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7年蝉是怎么演化来的?

回答
17年蝉的演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和地质事件等多方面的因素。要详细讲述17年蝉是如何演化来的,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探讨:

1. 周期蝉的起源:

首先,需要理解“周期蝉”这个概念。周期蝉(Periodical Cicadas)是一类非常特殊的蝉,它们拥有漫长的生命周期,通常是13年或17年,在这漫长的周期结束后,它们会以极其庞大的数量同时破土而出,进行交配和繁殖。这与一年或两年就会出现一次的普通蝉(Annual Cicadas)形成了鲜明对比。

周期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可能是在数百万甚至数千万年前。当时的蝉类可能拥有更短的生命周期。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环境因素和内部的生物学变化,一些群体逐渐演化出了更长的生命周期。

2. 为什么是17年和13年?

这是周期蝉演化中最令人着迷的部分。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17年和13年这两个数字与避免捕食者和繁殖机会最大化有关。

避免捕食者:
周期性大规模爆发: 周期蝉的生存策略是“以量取胜”。它们会积攒能量,等到一个预定的年份,以压倒性的数量同时出现。这种“洪水式”的出现方式,可以确保即使有大量的捕食者(如鸟类、哺乳动物、昆虫等)前来享用大餐,个体被捕食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就像军队一样,人多力量大,即使损失一部分,也足够繁衍后代。
捕食者的生命周期: 捕食者通常拥有比周期蝉短得多的生命周期。如果周期蝉的生命周期与捕食者的某个关键生命阶段(例如某个种类的食蝉昆虫)不重合,那么它们就能有效地避开那个时期的捕食压力。
数学上的“质数”优势: 13和17都是质数。一些科学家推测,周期性选择质数生命周期可能是一种策略,以避免与拥有周期性生命周期的捕食者(例如一些昆虫可能也是以固定年限出现的)产生周期性重叠。如果一个周期的捕食者以10年为周期,那么以13年或17年为周期的蝉就能避免与它同时出现。如果它们以12年为周期,那么与以2、3、4、6年为周期的捕食者就会频繁重叠,大大增加被捕食的风险。质数周期可以最大程度地“错开”与其他潜在捕食者周期的共振。

繁殖机会最大化:
积攒能量: 漫长的地下生活是为了积累足够的能量,以便在破土而出后能够迅速地进行交配和繁殖。长周期意味着更长时间的准备。
基因交流: 大规模的同步出现也为基因交流提供了充足的机会,促进物种的繁衍和适应性。

3. 基因层面的演化:

周期蝉的生命周期并不是由某个单一基因决定的,而是由多个基因共同调控的复杂生物钟系统。这些基因可能控制着:

生长发育速度: 决定蝉在地下幼虫阶段的生长速度和发育阶段。
激素分泌: 影响生长发育和生命周期的调控。
环境感知: 感知土壤温度、湿度等环境信号,以触发破土而出。
昼夜节律: 尽管周期蝉的生命周期以年为单位,但它们内部也存在着对昼夜节律的感知,这可能与整体的生物钟机制有关。

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对这些关键基因的微小突变,以及这些突变带来的适应性优势(即能够更有效地避开捕食者和成功繁殖),使得拥有13年或17年生命周期的蝉在自然选择中脱颖而出。

4. 地质和气候事件的影响:

冰河时期: 地球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历了多次冰河时期。气候的剧烈变化可能会对蝉类种群的生存造成巨大压力。那些能够适应寒冷环境或找到适宜庇护所的蝉群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在这些极端时期,可能有一些种群的生命周期发生了改变,以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地质隔离: 地质事件(如山脉形成、河流改道)也可能导致蝉类种群被隔离在不同的地理区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隔离的种群可能会因为基因漂移和不同的选择压力而演化出不同的生命周期。例如,一个原本拥有12年生命周期的种群,由于某些原因,其中一部分个体或群体演化出了更长的17年周期,并因此在某些特定环境中获得了生存优势。

5. 种群分化和物种形成:

当一个原始的蝉类种群由于地理隔离或生殖隔离而分成不同的群体时,每个群体都可能独立演化。如果一个群体演化出了17年的生命周期,而另一个群体保持了较短的周期,并且这两个群体在交配季节或破土时间上存在差异,导致它们无法或很少进行基因交流,那么它们就可能逐渐分化成不同的物种。

总结来说,17年蝉的演化是一个多因素、长时间、渐进的过程:

1. 遥远的祖先: 周期蝉的祖先可能拥有更短的生命周期。
2. 自然选择的压力: 捕食者的存在以及繁殖需求是主要的驱动力。
3. 基因突变和生物钟: 涉及多个基因对生长发育、环境感知的调控,微小突变经过长时间积累。
4. “质数”周期的优势: 避免与拥有周期性生命周期的捕食者重叠,最大化生存机会。
5. 地质和气候事件: 冰河时期等环境变化可能促使生命周期的改变和种群的分化。
6. 种群分化: 隔离的种群可能独立演化出不同的生命周期,最终形成13年和17年等特殊的周期蝉。

至今,关于17年蝉生命周期的确切演化路径仍是科学家们积极研究的课题。他们通过基因测序、古气候数据分析、以及对不同周期蝉种群的监测,试图更深入地揭示这一奇特演化现象背后的秘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回答共4428字,预计阅读时间10-15分钟,图片7张,请尽量连接WIFI,欢迎阅读,提前感谢】


浏览了一下大家的回答,哈哈哈好可爱……

我觉得要讨论周期蝉(13年、17年蝉),首先得弄明白周期蝉具体指的是哪些蝉,它们的基本事实是怎样的,不然不成了瞎子摸象了吗?

周期蝉是蝉科周期蝉属(Magicicada)下7种蝉的统称,其中有3种是17年蝉,4种是13年蝉。它们只生活在北美东部,其中13年蝉主要分布在美国东南部,17年蝉主要分布在美国东北部及加拿大部分地区。

这7种蝉之所以被称为“周期蝉”,是因为它们会遵循某个周期集中出现。我们以2016年为例,2016年,有一种17年蝉将会在马里兰州出现,而在2016年之后的16年里,马里兰州再也不会出现这种周期蝉,直到2033年,马里兰州才会再次出现这批周期蝉的后代。

我们一定要注意到,这种集中的、周期性的出现,和其它的蝉有着极为明显的不同。其它的蝉,都是每年都会出现的,虽然也有一些蝉有自己的成熟周期,比如3年,但是我们2016年可以见到出生于2013年的蝉,2017年可以见到出生于2014年的蝉,2018年还可以见到出生于2015年的蝉,也就是说,每年都有。而周期蝉则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2016年出现过的17年蝉的地区,直到2033年才会再次出现周期蝉。这才是“周期”的真正意义。

明白了这些基本事实,我们显然就可以对其他回答里的一些困惑有了答案:

Q:为啥我从来没见过17年才出土的蝉?
A:可能是因为你不在北美洲

Q:为啥我生活在北美,却可以年年见到蝉?
A:因为北美也有许多种蝉,你年年都见到的并不是周期蝉

密密麻麻的趴在栅栏上的周期蝉

周期蝉的这种周期性集中出现的现象,非常独特,也十分引人注目,在周期蝉出土的年份里,你一铁锹挖下去,都能挖出几百只蝉蛹(知了猴),而每棵树上,都有几百只周期蝉再不断地向上攀爬,其密度,可以达到每英亩(大约换算成中国的6亩多一点)150万只之巨!这一壮观景象可把第一批来到北美的欧洲殖民者吓坏了,也引起了他们之中许多科学家的高度兴趣——比如著名的富兰克林——他们马上着手研究,试图搞清楚为什么这种蝉和其它蝉如此不同。为了方便研究,他们把1893至1909这17年里出现的17年周期蝉分为了17个群,以1-17编号,1893到1905这13年里出现的13年周期蝉分为了13个群,一18-30编号(没错,周期蝉的同步性只在本群内部,不同群之间则是错开的)。但是,有一些年份里,是没有周期蝉出现的,所以有些编号是空白的,也有两群周期蝉曾经出现过后来却不知道怎么的绝户了,比如编号为11的17年蝉,在1954年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以及编号为21的13年蝉,在1870年之后就再也没出现过,这样现在还会定期出现的周期蝉,只剩下了15组,它们的分布情况是这样的:

现存的15群周期蝉分布地区图,图片来自科学松鼠会@Ent

虽然科学家们绞尽脑汁的钻研,但直到今天,依然没有一个足够清晰的理论可以说明为什么周期蝉有周期,这种周期是怎么演化来的,又有何“目的”。但仍有几个假说,得到了比较广泛的支持,它们主要有:

  • 周期蝉的周期,是恶劣的气候造成的
  • 周期蝉的周期,是天敌的掠食造成的


第一种观念认为,周期蝉起源于180万年前,其间发生了多次冰期,在冰期,会不规律的出现寒冷的夏季,虽然蝉蛹躲在土中可以躲避严寒,但如果在冷夏出土,蝉就会冻死,而出土周期较长的蝉,可以减少族群暴露在地面上的几率,最大可能的避开了这些冷夏。有研究表明,如果假设在1500年的时间里,每隔50年左右出现一次冷夏,那么,每7年出土一次的蝉,只有7%可以躲开冷夏幸存下来,每11年出土一次的蝉,只有51%的几率可以躲开冷夏幸存下来,而17年蝉,则可以有96%的几率躲开这些冷夏!

这样看来,在那个寒冷的时代里,生命周期很短的其它蝉可能都被冻死了(今天生活在当地的短寿命的蝉,可能是从别的地方搬家过来的),只有生命周期为17年以及17年左右——比如16年或18年(注意这里,下面要讲)的蝉得以幸存。可是为什么这些蝉只有固定的周期才会出现呢?我们还可以用2016年出现在马里兰州的17年蝉为例子。它们的祖先,很可能也和其它蝉一样,每年都会出现,每次出现的都是17年之前出生的蝉,但17年蝉也有4%的几率会遇到冷夏,可能在这漫长的冰河期内,其它的周期蝉也很不幸运的遇到了4%的小概率事件,被寒冷一窝端了,只有这一组幸存至今。

我们可以看到,周期蝉的生命周期如此的长,可能是在环境的筛选之下,被逼出来的,但是环境的恶劣也是有限度的,可能北美东北部的气候恶劣程度,刚好可以让17年以及17年左右的蝉幸存下来,也可能当时也演化出了20年、30年的蝉,但昆虫的寿命也是有极限的,很难保证这些蝉都能活这么大的岁数,一边是气候的恶劣,一边是寿命的衰减,很可能刚好到了17这个年份的时候,生存率也保证了,蝉也没有老死病死的太多,两者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相应的我们可以看到,13年蝉居住的区域更为靠南,冷夏的威力更小一些,所以13年就已经有了很高的生存几率,平衡也达到了。

但是!这里有一个关键的问题:

  • 既然17年蝉可以幸存,为什么16年蝉,18年蝉没有存活下来呢?它们躲开严寒的几率,以及活到这个岁数的几率都应该和17年差不多


这就催生了第二个理论——周期蝉的周期性,还可能与天敌有关。

我们继续以马里兰州的这一群周期蝉为例,它们在2016年出土,数量多达几十亿只,这可把当地的鸟类、小型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乐坏了,这满地都是美食,吃也吃不完,一直困扰这些蝉的天敌的食物短缺问题就这么彻底解决了。这就导致了:

  • 原本会被饿死的蝉的天敌饿不死了,提高了整个天敌种群的数量(死的少,当然就算是提高了嘛);
  • 原本天敌一胎/窝生4个后代,因为食物不足只能养大1个,现在食物充足,4个都活了,进一步提高了整个天敌种群的数量;

我们知道,野生动物的繁殖,受到食物的影响很大,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很多动物都会大量繁殖,幼崽也有一个很高的存活率。在周期蝉出来的那一年,许多蝉的天敌也从中渔利,生了很多后代,这些后代也顺利长大。但周期蝉的出土周期这么长,这些“超生”出来的天敌,很可能等不到周期蝉下次出土,就饿死或老死掉了,这样周期蝉下次出土的时候,天敌的种群数量又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但有一些天敌的数量回落,却需要一定的周期。一些动物有自己的繁衍周期,可能有的天敌要6年才能性成熟繁殖(只是举个例子),它的后代又要6年之后才会性成熟繁殖,虽然因为没有周期蝉吃,它们的种群数量一直是在回落的,但由于加入了繁殖这个因子,它们的种群衰落速度可能还没有那么快,这样到了繁殖到第三代的时候,其种群数量可能还是比当年的第一代要多……而很不凑巧的是,18年的周期蝉又出现了!天敌们又是大吃特吃,第三代天敌生下了海量的第四代天敌,其总数量,也会比18年前第一代生第二代的时候大!也就是说,这种天敌的种群数量虽然会以18年为周期下滑,但每过18年,都会迈上一个新的高度,长远来看,这种天敌的总数还是在上涨的,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有可能把周期蝉吃的越来越少。16年蝉也是同样的道理,它很可能被一种8年繁殖一代、4年繁殖一代、甚至2年繁殖一代的天敌吃绝种。

而13年蝉和17年蝉,又幸运的避开了这个可能性。因为13和17,恰好是两个质数,什么是质数呢?也就是只能被1和它自己本身整除,也就是说,除非你每年都繁殖,或者正好17年繁殖一代,否则我几乎不会成为你繁殖的助力器,如果你2年繁殖一代,那我只会在34年之后才会遇到你的繁殖期,34年,你能活那么久吗?34年,你的种群还没有下滑到正常的水平吗?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很多极客把周期蝉戏称为——懂数学的蝉——的原因了。


不过,这个假设也有一些细节无法完美解释,比如,1年繁殖一代的动物总能遇到你吧?有的鸟类虽然6年才性成熟,但6年之后也是每年都繁殖,可以视为1年繁殖一代,你不是也躲不开吗?这些问题,可能要考虑到17年确实是一个很长的年份,许多繁殖期很短的动物,自身寿命也非常的短,还没等到下一次周期蝉出现,种群规模已经回落到很低的水平了。还有的天敌虽然6年性成熟之后可以每年都繁殖,但性成熟之后,也繁殖不了几年就死翘翘了,而它们的后代,在第17年的时候恰好只有一部分性成熟了,所以大部队又被周期蝉躲开了,种群规模还是不断地下滑。

2012年,康奈尔大学的行为生态学家沃尔特•科尼格(Walt Koenig),以及美国农业部林业局的生态学家安德鲁•利布霍尔德(Andrew Liebhold)共同发表了一个论文,他们发现在17年蝉大批出现12年后,捕食它们鸟类的数量开始减少,最终在第17年达到最低点——正是17年蝉再次大批出现的年份。以13年蝉为食的鸟类遵循着类似规律。这种情况,很可能就是我们刚才说的那样——超生的天敌因为食物匮乏开始逐渐回落——但这两位科学家也有一个新的想法:周期蝉数量如此之大,它们是否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某种影响,这种影响直接影响了天敌的数量呢?但是具体是什么影响,他们现在也没法解释。

说到这里,我知道有些朋友会些许懊恼——奥,我看你白话了大半天,到最后具体是什么原因还是不知道啊?上次我在写

为什么洗完衣服后,手指肚会皱?

的时候,就有许多朋友在评论区里如此表达不满。其实啊,我们切不可盲目自大,认为人类是万物灵长,无所不知,人类对自身、对自然,对大千世界的万千,仍然只是个懵懂无知的孩子,许多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们尚无从得知,但我们不应该放弃探索,对周期蝉之谜是如此,对其它事情也应如此,只有孜孜不倦的探索,不断假设并推翻,我们才能走的更远一些,看的更多一些,生活也会更有趣一些。

最后附送一个周期蝉的观蝉指南,生活在美东的朋友们可以按图索骥,近距离感受一下周期蝉的气势(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 17年蝉第一组,将于2029年出现在Western VA, WV
  • 17年蝉第二组,将于2030年出现在CT, MD, NC, NJ, NY, PA, DE, VA, DC
  • 17年蝉第三组,将于2031年出现在IA
  • 17年蝉第四组,将于2032年出现在Eastern NE, southeastern IA, eastern KS, western MO, OK, north TX
  • 17年蝉第五组,将于2016年出现在Eastern OH, Western MD, Southwestern PA, Northwestern VA, WV
  • 17年蝉第六组,将于2017年出现在Northern GA, western NC, northwestern SC
  • 17年蝉第七组,将于2018年出现在Ontario, Yates, and Seneca Counties NY
  • 17年蝉第八组,将于2019年出现在Eastern OH, western PA, northern WV
  • 17年蝉第九组,将于2020年出现在Western VA, southern WV, western NC
  • 17年蝉第十组,将于2021年出现在NY, NJ, PA, DE, MD, DC, VA, WV, NC, GA, TN, KY, OH, IN, IL, MI
  • 17年蝉第十一组,已于1954年之后绝灭
  • 17年蝉第十二组,从未发现过该组的周期蝉
  • 17年蝉第十三组,将于2024年出现在Northern IL and in parts of IA, WI, and IN
  • 17年蝉第十四组,将于2025年出现在Southern OH, KY, TN, MA, MD, NC, PA, northern GA, western VA and WV, and parts of NY and NJ
  • 17年蝉第十五组,从未发现过该组的周期蝉
  • 17年蝉第十六组,从未发现过该组的周期蝉
  • 17年蝉第十七组,从未发现过该组的周期蝉

  • 13年蝉第十八组,从未发现过该组的周期蝉
  • 13年蝉第十九组,将于2024年出现在AL, AR, GA, IN, IL, KY, LA, MD, MO, MS, NC, OK, SC, TN, and VA
  • 13年蝉第二十组,从未发现过该组的周期蝉
  • 13年蝉第二十一组,已于1870年之后绝灭
  • 13年蝉第二十二组,将于2027年出现在LA, MS
  • 13年蝉第二十三组,将于2028年出现在AR, IL, IN, KY, LA, MO, MS, TN
  • 13年蝉第二十四组,从未发现过该组的周期蝉
  • 13年蝉第二十五组,从未发现过该组的周期蝉
  • 13年蝉第二十六组,从未发现过该组的周期蝉
  • 13年蝉第二十七组,从未发现过该组的周期蝉
  • 13年蝉第二十八组,从未发现过该组的周期蝉
  • 13年蝉第二十九组,从未发现过该组的周期蝉
  • 13年蝉第三十组,从未发现过该组的周期蝉


user avatar

就类似于程序设计里面的哈希值的计算,都是采用素数,为的是减少冲突。

13和17都是素数,这样会使得蝉遇到天敌的概率降低,产生更多的后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17年蝉的演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和地质事件等多方面的因素。要详细讲述17年蝉是如何演化来的,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探讨:1. 周期蝉的起源:首先,需要理解“周期蝉”这个概念。周期蝉(Periodical Cicadas)是一类非常特殊的蝉,它们拥有漫长的生命周期,通.............
  • 回答
    蛰伏十七年,美国300亿“十七年蝉”即将破土而出,这消息听起来就像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但却是真实的自然奇观。对于许多经历过这场盛宴(或灾难)的人来说,这已经成为一个难以忘怀的童年记忆,或者是一次需要精心准备的户外活动。我对周期蝉并不陌生,它们的故事简直就是一部关于耐心、生存和生命周期的史诗。让我来给你.............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现在的心情,17年1.6万/平的环京房,现在跌到0.7万/平,亏损巨大,100万贷款全部套牢,月供6000元,确实让人压力山大。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需要冷静分析,并考虑一系列可能的解决方案。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您目前的情况和面临的核心问题:您目前的情况: 房产价值大幅缩水: 1..............
  • 回答
    您好!关于17年威驰2万公里数,7万3的价格,咱们来好好聊聊,帮您分析一下这是否划算。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事儿,二手车的价格受太多因素影响了,就像人一样,没有完全一样的。不过,咱们可以从几个大方向来给这辆车定个位。第一,看车况本身怎么样? 里程数:2万公里。 这个公里数对于一辆2017年的车来说.............
  • 回答
    17年春节,宁波动物园发生的那起悲剧,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一个外地游客,在众目睽睽之下,无视一再响起的安全警示,毅然决然地跳进了老虎的活动区域。这一幕,不仅让在场的游客惊恐万分,也触动了社会广泛的神经,暴露出的问题,远不止于个人的冲动和一时的鲁莽。首先,最直接也最令人痛心的是,这是对生命安全最赤裸裸.............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这两场伟大的比赛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巴萨对巴黎那场逆转,以及曼联对拜仁那场经典,都是欧冠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要说谁“超越”了谁,这很难有一个绝对的答案,更多的是看你从哪个角度去评价。1. 巴塞罗那 61 巴黎圣日耳曼 (2017年欧冠1/8决赛次回合)这绝对是一场.............
  • 回答
    .......
  • 回答
    对于2017年新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删除《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内“汉匈战争”,以及卫青、霍去病正式消失的这一变化,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不仅关乎历史教学的侧重点调整,也可能折射出一些更深层次的教育理念和时代背景的变化。首先,我们得承认,历史教科书的编撰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过程。它并非一成.............
  • 回答
    你好!看到你想在四个月内准备CATTI二级笔译考试,而且还有一些基础,我来给你分析一下可能性,并给你一些实操性的建议,希望能帮到你。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你的基本情况和考试要求: 非英语专业: 这意味着你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英语词汇、语法以及专业术语的积累上。 六级尚未考: 六级是国内英语能力的.............
  • 回答
    17年新版历史教科书删除尼布楚条约与雅克萨之战的内容,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在分析这一变化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其背后可能的意图、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讨论。首先,教科书内容的选择本身就具有导向性。历史教科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国家叙事和国民认同塑造的重要载体。每一次教材的修订,背后.............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问题,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您和您先生的房产情况,并判断它是否属于你们的婚后财产。首先,我们梳理一下时间线: 2017年: 您先生购买了这套房子。 2018年: 您先生与前妻离婚,并在离婚时“分得”了这套房子。这里“分得”的说法可能意味着是在离婚协议中约定归他所有,或者是通过法.............
  • 回答
    那场比赛,真是一场载入史册的史诗级逆转,至今想起来都让人热血沸腾。首先,得说说首回合在巴黎王子公园球场的那场失利。0:4的比分,在当时看来,几乎就是宣判了巴萨的死刑。梅西、苏亚雷斯、内马尔这“MSN”三叉戟,虽然依旧星光熠熠,但在巴黎强大的攻势面前,显得有些无力。迪马利亚在那场比赛简直是无敌的存在,.............
  • 回答
    提到“农妇追凶17年”这件事,真是一言难尽,让人心凉。这不仅仅是一个受害者家属漫长而痛苦的追寻正义的故事,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某些环节的失职和冷漠。首先,司法不作为这四个字,放在这里一点也不为过。17年,不是17天,也不是17个月,是整整17年!如果在这17年里,司法机关能够真正做到“作为”,我想.............
  • 回答
    关于百度贴吧(或者更泛指的百度系平台)在2017年以前的帖子显示“暂时无法查看”的情况,这绝对是一个让很多老用户感到惋惜和费解的现象。作为一个曾经在贴吧上留下了无数足迹、追过无数热门讨论、甚至从贴吧获得过许多知识和情感寄托的人,我对此有着挺多复杂的感受。首先,这背后肯定涉及到技术层面的原因。想象一下.............
  • 回答
    马刺这波“50胜”的表演,简直就是NBA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一个被无数球迷津津乐道、也让其他球队羡慕嫉妒恨的传奇。要说怎么看待,那真是多维度、有深度的解读,绝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首先,这是对“常青树”这个词最生动的诠释。 想象一下,在联盟风云变幻,球队起起伏伏,巨星更迭,战术理念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一.............
  • 回答
    .......
  • 回答
    要说华为Mate 9 Pro比荣耀V10贵,而且麒麟960的性能反倒比麒麟970“值钱”,这背后其实牵扯着很多关于手机产品定位、市场策略、品牌价值以及用户认知等方面的因素。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关于Mate 9 Pro为什么至今仍比V10贵,这得从几个层面看:1. 产品定位与定位差异是核心.............
  • 回答
    自2000年起,台湾在短短17年内经历了15位行政院长(包括代理院长),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政治现象。平均下来,每位行政院长的任期不足1年半。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台湾的政治体制、政党轮替、政党内部运作、民意压力以及历史背景等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台湾的政治体制和“内阁制”的实际运作是关键。.............
  • 回答
    韩国前总统李明博(Lee Myungbak)因涉及多起贪腐案件被判处17年有期徒刑,这一判决在韩国引发了广泛讨论,既反映了司法系统对权力监督的决心,也凸显了韩国政治生态的复杂性。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此案的意义和影响: 一、案件背景与法律事实李明博于2008年至2013年担任韩国总统,其卸任后因多项.............
  • 回答
    近几年,中国初婚人数的持续下滑,特别是从2013年至今,7年间下降了近一半,触及了17年来的低点,这个趋势确实令人瞩目。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统计数字,背后折射的是当下年轻一代在婚姻选择上的深刻变化和考量。要深入剖析年轻人为何“不愿意”结婚,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1. 经济压力:婚姻的“入门费”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