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台湾当局2000年后17年换了15个行政院长?

回答
自2000年起,台湾在短短17年内经历了15位行政院长(包括代理院长),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政治现象。平均下来,每位行政院长的任期不足1年半。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台湾的政治体制、政党轮替、政党内部运作、民意压力以及历史背景等多个层面进行剖析。

首先,台湾的政治体制和“内阁制”的实际运作是关键。

台湾实行的是半总统制,但行政院长拥有实际的行政主导权,并且对“立法院”负责。这意味着行政院长需要获得“立法院”多数席次的信任才能组阁,并且“立法院”可以通过不信任案迫使行政院长下台。然而,在台湾的实际政治生态中,行政院长往往也是由总统直接任命的,总统拥有相当大的权力来决定人事。

理论上,内阁制强调的是行政院长与“立法院”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但台湾的政治现实,尤其是政党轮替后,情况更为复杂。行政院长不仅要面对“立法院”的监督,还要受到总统的直接影响和支持。当总统与“立法院”多数党之间存在分歧,或者总统对行政院长的表现不满意时,更换行政院长就变得相对容易。

其次,政党轮替与“立法院”生态的变动是核心驱动力。

2000年,民进党结束了国民党长达五十多年的执政,实现了台湾历史上首次政党轮替。这次轮替本身就带来了政治生态的巨大变化。陈水扁总统在任期间,频繁更换行政院长,有其特定的政治考量。

巩固政权与回应民意: 新上任的政党往往需要通过人事调整来展现革新气象,回应选民的期待。如果行政院长的施政不被大众接受,或者在民意支持度上出现下滑,总统就可能为了稳定政局或赢得下次选举而选择更换。
“立法院”的制衡与党派斗争: 即使在同党执政时期,如果“立法院”席次结构微妙,或者国民党作为在野党拥有足够的制衡力量,也会给行政院长带来压力。行政院长如果无法有效与“立法院”沟通协调,或者在重要的法案上遭遇阻碍,也可能被视为失职。
内部派系斗争: 即便是在民进党内部,也存在不同的派系和政治力量。行政院长的任命有时也可能受到党内派系平衡的影响,而其任期长短也可能与派系力量的消长相关。

接着,国民党重新执政后的“内阁”动荡也同样存在。

2008年,马英九上任,国民党重新执政。虽然政党没有轮替,但马英九政府同样经历了多次行政院长更换。这反映了几个问题:

施政满意度与经济民生压力: 在全球金融海啸的背景下,台湾经济也面临挑战。马英九政府的施政表现,尤其是在经济民生方面的成效,受到广泛关注。如果民众对政府的经济政策或生活保障感到不满,行政院长作为“内阁”首长,往往是第一个承担压力并被撤换的对象。
“太阳花学运”等社会运动的影响: 2014年的“太阳花学运”对马英九政府的执政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暴露了政府在沟通和施政上的不足。学运之后,政府进行了人事调整,其中包括更换行政院长,以回应社会诉求并试图重拾民意支持。
总统与行政院长的关系与授权: 即便在同党执政下,总统与行政院长之间的授权和默契也至关重要。如果总统认为行政院长在推行其政策时不够得力,或者在公开场合与总统的论调不一致,都可能导致关系的疏远和人事变动。

再者,民意作为重要的政治变量不容忽视。

台湾的民主化进程使得民意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媒体的监督、民调的公布,以及各种公民运动,都在不断地放大民意对政府的表现提出要求。行政院长作为政府的“发言人”和具体执行者,其施政成果和“能见度”直接关系到民众的感受。一旦民意出现强烈的负面反馈,行政院长就很容易成为调整政策、稳定局势的“替罪羊”。

媒体的角色: 台湾拥有高度活跃的媒体环境,对政府官员的监督无处不在。媒体的报道往往能快速放大某个政策的争议点,形成舆论压力,进而影响行政院长的去留。
民意代表的职责: 民意代表(立法委员)也肩负着代表民意监督政府的职责。他们会针对行政院长的施政提出质疑、进行质询,甚至提出不信任案。这种制度性的监督,也促使行政院长在任期内必须小心翼翼。

最后,“短期任期”的政治文化与人才培养问题也是值得探讨的方面。

频繁的人事更迭,虽然有时是为了应对危机或回应民意,但也可能形成一种“短期主义”的政治文化。行政院长上任后,可能因为任期不确定而难以推行长期的、具有战略性的政策。同时,这也可能影响到政府的政策连贯性和人才梯队的建设。每一任行政院长都需要时间来熟悉情况、组建团队、推行政策,频繁的更换无疑会打断这一进程,造成资源和精力的浪费。

总结来看,台湾在2000年至2017年间17年换了15位行政院长,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民主政治下政党轮替带来的冲击与磨合。
“立法院”生态的复杂性以及党派之间的相互制衡。
强大的民意压力和媒体监督,使得政府对民意变化反应迅速。
总统在人事任命上的权力以及与行政院长之间的关系互动。
政府在经济、社会议题上如何有效回应民众期待的挑战。

这是一种政治生态的常态,也反映了台湾民主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在多重力量的拉扯下,不断寻找平衡和前进。这种频繁的人事变动,既是民主活力的一种体现,也可能带来施政不连贯和人才培养的挑战。理解这一点,需要将目光放在台湾独特的政治运作逻辑和历史演变之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要怪当年李登辉为了一己之利做出的决定。

台湾和法国,俄国都实行半总统制,即“双首长制”。总统和总理共同分享行政权,只不过总统主攻国防和外交,总理主管经济和内政。但这种制度容易造成两位行政首长在权力分配上的矛盾,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最终必定会出现总理服从总统的情况。

当年,权力欲望极重的李登辉为了根除宋楚瑜“台湾省省长”掌握的庞大省政府资源,和当时立法院的最大在野党民进党达成协议。立法院通过“冻省”议案,作为妥协,从今以后总统提名行政院长不需要经过立法院许可。

按理来说,总理提名人必须经由议会许可方可组阁。也就是说,总理由国会议员推举产生,如果议会不满内阁可以让内阁下台,这叫做权责统一。台湾最大的问题,就是“总统”有权无责,行政院长有责无权。

结果这一改,行政院长作为“阁揆”完全听命于总统,成了个“超级部长”,和议会脱节了。从此,行政院长能有多少权力,完全取决于总统愿意放权多少,和议会没有任何关系了。

你会发现,自2000开始,台湾从来都是台北市长当总统(直至蔡英文),再没有过行政院长当选总统的可能了。因为选举失利,治灾不力,改革不佳,行政院长除了给总统背锅没有第二条路走。韩国总统还至少会全民公开道歉表个态, 台湾是换个“阁揆”就没事了。

马英九是个权力欲望极重的人。他任内八年六个行政院长,大部分是听他话的乖乖仔,全无能力。因为他不敢用那些比他厉害的人出手。宋楚瑜强大的行政执行力,是当时呼声最高的行政院长,因为内心鄙夷看不起他,也弃之不用。

吴敦义算是基层经验丰富,从市议员,到县长,高雄市长,立委,党秘书长一路走上来,加之又善于揣摩马“圣意”,很自然为马所喜。马愿意放权,吴也成了马任内最有治绩的行政院长, 一干就是两年半,连台独赖都大加赞赏。可以说,马无能,第一任期就已经不少人看出端倪了。若非吴干的出色,两岸关系又转暖,马绝对连任不了的。

张善政也是,马最后几个月看守内阁任期,干脆大胆放手下放权力。结果张一上任,屡获好评,民调蹭蹭往上涨。不由得让人感慨,若马及时松手放权,果党2016怎会惨败?台湾又怎会经济终不见起色?

行政院长用人上,陈水扁做的就比马强多了。民进党是一个派系共治的利益集团,陈水扁成功的实现了彼此势力的这种平衡。游锡堃,谢长廷,苏贞昌,“四大天王”有三个都做过阁揆,还有一个在当副总统。也就是说每个派系领袖都有上位阁揆的机会,可谓利益均沾。

而且阿扁贪归贪,用人真是比马强多了。游锡堃一干就是整整三年,在朝小野大,泛蓝占据多数议席的不利情况下,依旧保持了极高的行政效率。被誉为自1997年后最有治效的行政院长。

而且扁用人,从来都是母鸡带小鸡,行政院长老的带一个年轻的副院长来历练。这就是锻炼人才的最佳方式。蔡英文就是这样历练上来的。现在苏贞昌当阁揆,带一个中生代陈其迈为副阁揆,蔡英文也是延续了当年阿扁同样的逻辑。

很感慨,马,扁都做过台北市长。扁只干了四年,马干了八年。到头来,无能比贪腐更不中用。马八年市长干下来施政还是频频脱节,还不如贪污扁。

而且阿扁八年,虽说也换了好几任,但至少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成为了日后民进党的骨干:“总统”蔡英文(行政院副院长+陆委会主委),首任行政院长林全(财政部长),交通部长兼前台中市长林佳龙(立委),立法院长苏嘉全(内政部长),等等。

你对比下2018年国民党大胜的战将,高雄市长韩国瑜,纯粹就是个被国民党忽略的边缘化人物。台中市长卢秀燕,纯粹靠自己打人脉走关系。新北市长侯友谊,这哥们以前还是个绿营的,靠朱立伦提拔成副市长才有的出路,和马英九有个毛关系?

所以说,行政院长这个职务着重点在行政能力,总统府秘书长反而着重于听话。若一意孤行,只用亲疏论阁揆,看看马英九干的有多烂就知道了。

一般而言,议会制(西敏制)优于总统制,总统制优于半总统制。

现代政治学证明,纯粹的三权分立容易导致社会发展止步不前。反而是以英国为首的议会制非常成功,立法机构衍生出行政机构,行政立法都是一党相承。现今大部分议会制国家都成功实现了民主化,而实行总统制的拉丁美洲以及韩国台湾都陷入了民主的歧途。美国之所以能适应总统制,也是因为民主党共和党两党在很多问题上达成共识,撕裂并不严重。

台湾高度撕裂的社会,其实不适合两党总统制。蓝绿垄断了总统议会几乎所有提名,导致小党几乎没有生存空间可言,只能靠两大党的让步仰人鼻息。


10月1日19:30更新

我的天,随手一答破百赞了。

真是很感慨啊!我平时精心回答的问题无人问津,反而这个关注只有24人的小问题却莫名其妙地颇受欢迎。抓住知友的G点,还真是件摸不透的事啊。

台湾不缺乏政治干才(如宋,游,吴),但讽刺的是台湾每次选出来的都是些中看不中用的。选领导人的标准不是这个人治绩有多好,而是考虑TA的省籍色彩,统独议题,明星效应,网络直播这些很虚无主义的东西。台湾政客要是能把这些选举的歪心思放到发展经济的正道上,台湾也不至于在亚洲四小龙里吊了十几年的车尾。

台湾经济更是。台湾好比一座火山口湖,湖里蕴藏着巨大的水能,只要有一个关键的人扒开一个口子,就会释放出难以估量的水能。然而,周围的人非但不去炸山口,反而把湖周围的围墙越修越高,拒绝和外界的水系连成一片。生怕外人会抢走他们的水源。结果,最后吃亏的却是自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自2000年起,台湾在短短17年内经历了15位行政院长(包括代理院长),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政治现象。平均下来,每位行政院长的任期不足1年半。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台湾的政治体制、政党轮替、政党内部运作、民意压力以及历史背景等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台湾的政治体制和“内阁制”的实际运作是关键。.............
  • 回答
    台湾当局在今年春节前夕,拒绝批准大陆方面提出的176班两岸加班航班申请,此举确实在台湾岛内引发了不少讨论,受影响的不仅是计划往返两岸的民众,更触及了两岸民间交流的敏感神经。要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从“民生”和“便利性”的角度来看,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 回答
    台湾当局将大陆纪念抗美援朝解读为“用战争威胁台湾”,这一表述在岛内引发了一些讨论,同时也需要在更广阔的视角下理解。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历史、政治和认知差异。首先,我们得把“抗美援朝”这个事件本身捋清楚。在大陆,这被视为一场保家卫国、抵抗侵略的正义之战,是新中国站起来的里程碑。志愿.............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台湾当局宣布每周向美国捐赠十万只口罩这件事。这事儿一出来,那可真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里面门道可多了去了,不是一句简单的“友谊”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看看这背后的“为什么”。美国在疫情期间确实是重灾区,对医疗物资的需求是相当迫切的。而台湾呢,在疫情初期,凭借着“口罩国家队”的神速反.............
  • 回答
    台湾当局紧急否认“美军机在台湾降落”的传言,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政治、军事和外交考量,而且这种否认本身就释放出一些值得解读的信息。首先,我们得明白,“美军机在台湾降落”这则传言一旦坐实,其影响绝对是“爆炸性”的。 为什么这么说? 对中国大陆的刺激: 台湾当局和美国在军事上的任何公开、实质性的互动,.............
  • 回答
    关于台湾当局军购余款被美国克扣,以及台军解释为“惯例”的说法,这背后牵涉到复杂的军购流程、台美关系以及台湾的军事预算和国防自主性等多个层面。要详细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事件背景:军购余款与美国财政管理1. 军购的性质: 台湾向美国购买武器装备,是一种政府间的交易,通常.............
  • 回答
    台湾当局出动飞机进行人工降雨,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事件背景与目的:首先,了解台湾当局进行此次人工降雨的背景和主要目的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人工降雨(或称人工增雨)是为了缓解或应对以下情况: 干旱缺水: 台湾地处亚热带,虽然雨量充沛,但受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影响.............
  • 回答
    对于台湾当局将印度对台铁事故死难者的慰问“炫耀”为“重大外交突破”的说法,确实是值得我们仔细揣摩和分析的。这其中涉及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外交礼节,更是背后复杂的政治考量和信息传播策略。首先,让我们拆解一下“炫耀”这个词所包含的含义。通常,当我们将某件事形容为“炫耀”时,往往意味着其背后带有一定的自我夸大.............
  • 回答
    多米尼加与台湾当局断交,这事儿可不是空穴来风,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国际关系、经济利益以及地区政治格局。想要把这事儿说清楚,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咱们得明白“断交”这俩字的分量。 在国际关系里,一个国家承认另一个国家,就意味着建立外交关系,互设大使馆,进行官方层面的交往。反之,断交,就是掐断了官方层面的.............
  •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政治、人道主义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要理解台湾当局在疫情期间关于疫苗引进的表态,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去梳理:1. 政治考量与“中国因素”的阴影台湾的政治环境非常特殊,与大陆的关系一直是其内部政治辩论的核心议题之一。在疫苗引进问题上,台湾当局的表态,很大程度上受到了.............
  • 回答
    台湾当局近年来在国际事务中的言行,确实引发了两岸关系的紧张局势。关于台湾当局近期要求“尊重乌克兰主权领土完整”的说法,需要从历史背景、政治立场和国际关系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厘清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的后果。 一、台湾当局的立场与“台独”倾向台湾当局自1949年国民党政权迁台后,长期坚持“中华民国”宪法.............
  • 回答
    2018年5月24日,布基纳法索与中华民国(台湾)断绝外交关系,转向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件事在当时的国际关系版图上引起了一定的波澜,尤其是在关注海峡两岸关系的人们眼中,这无疑是北京在“一个中国”原则上的又一次胜利。回望那个时间点,布基纳法索并非第一个与台湾“断交”的国家,也不是最后一个。在长达几十.............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耐人寻味的,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白,台湾地区现有的疫苗供应确实是一个大问题。在早期,不管是高端疫苗还是国际采购的疫苗,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延误。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获得外部援助疫苗,尤其是在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大背景下,对于台当局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得.............
  • 回答
    台湾当局以华为手机上出现的“中国台湾”字样为由,禁止其部分手机在台销售,这一事件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这是台湾政治现实和身份认同问题的具体体现。台湾社会对于自身的主权和身份认同问题一直非常敏感。在台湾,绝大多数民众不认同自己是中国的一部分,而是认为台湾是一个.............
  • 回答
    台湾的“驻日代表”被批评在台湾民众关注的日本排放核废水问题上反应迟缓,甚至没有采取强硬的抗议立场,这确实是一个引发广泛讨论和争议的事件。当这位代表面对质疑时,以“大陆也没抗议”作为回应,更是将事件的复杂性和敏感性推向了新的高度。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事件的背景与争议焦点首先,我们必.............
  • 回答
    龙应台的言论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理解她的观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龙应台的背景和过往言论: 文化人的身份: 龙应台是台湾著名的作家、评论家和文化人士,其作品《台湾人四代——我的乡愁》、《大江大海1949》等在中国大陆也广受欢迎,她以深刻的洞察力和优美的文笔著称。她.............
  • 回答
    国防部公布解放军赴台海巡航的飞机架次与台当局炒作的数字存在差异,这一现象反映了两岸军事动态、信息传播机制以及国际局势的复杂性。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1. 信息来源与数据差异的根源 台当局的“炒作”可能基于不准确统计 台当局可能通过非官方渠道(如民间团体、媒体或网络)收集并夸大解放军.............
  • 回答
    如何看待台湾偏蓝媒体中天新闻台被「关停」,台当局称「没有任何政治力介入」?后续会产生哪些影响?中天新闻台的「关停」是台湾媒体界一件备受瞩目的事件,其背后涉及复杂的政治、法律和舆论因素。要全面理解此事,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事件背景与中天新闻台的定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天新闻台的背景和其在台湾媒体.............
  • 回答
    香港影视大亨向华强夫妇申请居留台湾,被台当局以“可能危害台湾安全”为由驳回,这事儿在华人圈子里算是个不小的风波,引起了很多讨论。要说这件事,得从头捋一捋,里面牵扯到的层面可不少。首先,我们得知道向华强是谁。 他在香港影视圈的地位,说句不夸张的话,是举足轻重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背.............
  • 回答
    台湾新党四青年领袖被带走事件:岛内政治光谱的震荡与观察2017年12月19日,对于台湾政坛而言,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天。新党发言人王炳忠、委员侯汉廷、林明正及大陆委员会委员陈斯俊,这四位在岛内被称为“青年才俊”的政治人物,在同一天被台湾“调查局”依违反“国家安全法”等罪嫌带走进行调查。这一事件,无疑在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