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papi 酱获 1200 万元投资?

回答
papi酱拿到1200万投资,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

首先,得承认这笔钱对papi酱来说,绝对是一剂强心针。你想想,她一个人,凭着脑洞、段子和一台相机,就把自己的生活活成了别人羡慕的样子。这1200万,意味着她不再是孤军奋战的小宇宙,而有了更坚实的后盾。这钱可以用在很多地方:

内容升级和团队扩张: 以前她一个人对着镜头吐槽,现在有了钱,可以招募专业的编剧、拍摄和后期团队,把内容做得更精良。不光是吐槽,还可以尝试更多形式的视频,比如情景剧、纪录片,甚至跨界合作。她可以请专业的演员来演她故事里的角色,让她的内容更加饱满和有层次感。
品牌孵化和商业变现: 除了广告植入,有了钱,她可以开始孵化自己的品牌,比如周边产品、线下活动、甚至是自己的MCN机构。想想她那些标志性的金句和表情包,完全可以做成商品,而且粉丝们肯定愿意买账。
平台和技术投入: 比如更好的拍摄设备,更专业的后期剪辑软件,甚至搭建自己的内容发布平台,减少对现有视频平台的依赖,把控更多的主动权。
市场推广和用户拓展: 花钱做广告,增加曝光度,触达更多潜在粉丝。

但这1200万,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它代表着一种内容创作新模式的崛起和被认可。

papi酱的火爆,不是凭空出现的。她抓住了互联网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对碎片化、快节奏、有共鸣的内容的需求。她的视频,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吐槽了我们生活中遇到过的各种奇葩事,那些小心思、小情绪,都能在她身上找到影子,所以大家爱看,爱转发,爱评论。

这1200万,说白了,是对她这种“个体IP”价值的认可。她证明了,在如今这个时代,一个有创意、有想法、有个人魅力的个体,完全可以绕过传统媒体的壁垒,直接与海量用户建立连接,并从中获得巨大的商业价值。她不是靠脸吃饭,也不是靠什么神秘的技巧,而是靠真实和有趣。

所以,这笔投资,对于整个互联网内容创作行业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风向标。

对其他内容创作者的激励: 像papi酱这样的“草根”或“半草根”创作者,看到她成功,会更有动力去探索自己的内容领域,去挖掘自己的独特之处。这会激发更多优质内容的涌现。
对资本市场对新兴内容形式的信心: 过去,大家可能更看好电影、电视剧、甚至是游戏。papi酱的成功,让资本看到了短视频、UGC(用户生成内容)的巨大潜力,会吸引更多资本涌入这个领域,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和挑战: 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模式相对庞大和僵化,papi酱这种灵活、快速、直接触达用户的模式,无疑是对传统媒体的一种颠覆。

当然,钱也不是万能的。1200万也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

如何保持内容的持续创新和高质量: 一开始的新鲜感过去后,观众的口味会变,对内容的期待也会更高。如何不断地产出既有趣又有深度的内容,是她需要面对的难题。
商业化和内容本身的平衡: 拿到投资后,变现的压力会增大。如何在不损害内容质量和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实现有效的商业变现,是关键。太商业化了容易招人反感,内容质量下降了粉丝会流失。
团队管理和公司化运营: 从一个人单打独斗到建立团队,管理经验和公司运营能力也需要跟上。如何组建一支高效的团队,如何合理分配资源,都会考验她的能力。
“人设”的维护和风险控制: 她之所以吸引人,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她真实的“人设”。但一旦过度商业化或者出现负面新闻,都会对她个人品牌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总的来说,papi酱获得1200万投资,不仅仅是她个人的成功,更是互联网内容创作领域一次重要的事件。它证明了个人IP的巨大能量,也预示着内容创作模式的更多可能性。这笔钱,给了她更大的舞台,但能否继续精彩地表演下去,还得看她自己如何把握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要眼红,请各位作个见证,这是一项几乎注定要亏本的买卖。

绝大多数的网红,在她声名最火的时候,基本上就意味着下坡路的开始了。

一直以来,微博上的草根网红,都是以搞笑段子成名的。

各领风骚三五天,今日你红,明日她火,一阵风过后,热点就转移了。为什么?因为段子是没有门槛的,谁都能灵机一闪编几个冷笑话。人们图的只是新鲜感,偏偏群众们又很喜新厌旧。

papi酱之所以大火,遵循的也是这个逻辑。只不过,她是第一个以视频搞笑段子成名的网红而已。视频比文字、图片的冲击力更大,自然火的范围更广。

或许你会说,papi酱很不同哦,她有独特的创意,有精湛的视频剪辑技术,有受过训练的表演专业能力。她的门槛要比文字段子高很多吧?

我要说的是,你想多了。不管是文字段子,还是视频段子,终究只是一系列段子而已。可以称之为戏骨的演员有无数,然而他们大多都不红,就像文字优美的作者很多,想靠这些来建立门槛是不够的。

同样的,请记住一点,创意并不是内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模仿者的涌入,群众们很快就会厌倦。

比如手游行业,早期流行的小游戏,玩的就是创意,然而三五年过后,几乎全部都被淘汰了,只有那些剧情化的重度游戏,才能让人长期沉浸其中。

漫画界,能够长红的都是连载十年的民工漫,而不是单格内涵图片。

影视界,发展到成熟阶段,就成了季播美剧和续集电影的天下,因为创作者都不能保证新的创意能否被社会接受。

网文界,红的时间最久的起点大神,都是下笔万言,连载动辄数年的讲故事高手,而不是十万个冷笑话。

看明白了吗?

讲一个受欢迎的可持续发展的长篇故事才是不可复制的竞争力。讲个短笑话很容易,但是讲一个持续数年的宏篇大作,其涉及到的对人心的洞察,对架构呕心沥血的铺陈,预先挖坑埋坑的技术,其综合门槛之高就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并参与竞争的了。

其它的,创意带来的新鲜感也好,特效带来的视听震撼也罢,都不过是一时的感官刺激。只要投资者有钱,随时都可以复制一个类似的,很快就分摊了群众的注意力。

内容创业的重度化,一般来说来自两个方向——

1,对于大众艺术内容,就是独特的人物故事命运,让人哭让人笑让人牵肠挂肚不能自拔。

2,对于小众科学内容(包括脱口秀),就是独到的知识和见解,让人深思让人拍案。

只有这些东西,才是具有高粘性的,不可取代的。

罗胖子感叹自己三年的努力,不如papi酱四个月收获的粉丝多。罗胖子真是谦虚了,作为一个小众的,以知识输出为竞争力的自媒体而言,逻辑思维已经做到了极致,他的生命力比起那些各领风骚一两年的段子手来说,门槛要高得多,粉丝忠诚度也要牢固的多。至少,目前为止,他还没有竞争对手。

最后,我想吐槽的一点是,

这个项目的领投团队是真格基金,我实在很怀疑他们的投资眼光,

还记得那个豪言要“拿出一个亿利润分给员工”的霸道总裁余佳文吗?还有“90后营销天才”马佳佳?这些火一把就死的网红,曾经都得到过真格基金的千万级投资背书。

即使是真格基金曾经最成功的投资项目,已经上市的聚美优品、世纪佳缘、兰亭集势,如今的股价也已经只剩下上市时的一个零头了。

真格基金对投资项目的内部评估,我不知道是怎样的,但是他们似乎非常看重炒作和营销能力,而对技术和产品的独特性看得很淡。

这绝对是个大坑。

————————

说打我脸的各位,请看这个回答:

papi酱第一个广告拍卖落槌2200万,值吗? - 君临的回答
user avatar

听说VC届盛传一个段子,2015年闭着眼睛投二次元都能赚钱,2016年,闭着眼睛投网红就能赚钱。所以需要造出一个网红,网红这么多,之前的胡戈时代混的脸熟的龚格尔,杨英鹏,暴走的王尼玛,张全蛋赵铁柱等,不知道算不算网红啊,为什么偏偏选了papi酱?还搞出一份网红排行榜,papi酱就排第二,之前还放风签约Angelababy工作室,然后否认,然后就有了现在被投资的新闻,这不是赤裸裸的炒作是神马?加上各大媒体开始分析为什么她会红,朋友圈各种刷屏,不觉得这一切都是巧合?估计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团队前期就已经开始推动这个项目了,炒红,继续融资,拉高估值,套现离场!继续寻找新热点!

user avatar

自从拿了1200w,我才发现这个网红不叫papa酱,而叫papi酱.因为我想找一下视频找不到....

user avatar

我和做广告的朋友聊了聊最近的网红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1. PAPI酱们根本没打算再融下一轮

2. 投资人也没打算通过投资的股份增值赚钱。

3. 整个公司即使是商业化运作,也至多像一个房地产或影视的项目公司,赚钱后就地分钱。

4. 以前开公司是通过做业绩来圈投资人的钱,现在是通过炒作投资事件来圈广告主的钱

5. 毕竟以前PAPI酱并没有吸引到握有决策权的广告主内部decision maker的注意力,但因为被真格投了,现在她做到了…(马上开始广告招商即是例证)

BTW,投资人也不傻,真格、光源做的是天使/种子期等早期投资,而早期投资毫无疑问是marketing-driven品牌驱动的领域。所以他们必须想法设法来吸引好的潜在项目来主动找他们,否则挖掘好项目的deal sourcing成本太高。投资Papi酱本身对于他们也是一个大的brand campaign~

粉丝本身确实有价值,而粉丝的实质是“注意力",但“注意力”这种稍纵即逝的“资产”毕竟不能按传统的折现率来算NPV和资产价格啊。所以同意

@庄明浩(rosicky311) @Yiqin Fu

等的观点,综合下来看:

网红投资价值
=内容体系稳定
(影响折现期数,视频>文字)

+变现模式(影响单期营收规模,线下靠近消费场景的品牌变现>粉丝/用户打赏变现>贴片或植入广告变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