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全世界只有中日两个国家弹幕视频网站成为流行?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为什么弹幕视频网站在全球范围内,就跟咱们中国和日本这两地最火。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得从文化、技术、用户习惯,还有一些历史的巧合说起。

首先,得说说弹幕这玩意儿的“出身”。 弹幕,这词儿本身就带着点日系动漫的痕迹。最早这股风刮起来,就是在日本的Niconico动画(ニコニコ動画)上。你想想,日本动漫产业发达,粉丝群体庞大,而且这帮粉丝通常都挺活跃,喜欢在看作品的时候表达自己的情绪、想法。这时候,一种能够实时在视频画面上滚动文字的功能,就应运而生了。它不光是字幕,更像是一种集体的“呐喊”或者“评论”,让一个人看视频变成了一种多人参与的体验。

然后,这种模式是怎么传到中国的呢? 这就得感谢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和咱们中国网民的创造力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动漫、游戏等亚文化在中国也越来越受欢迎,特别是日本的这些流行文化。很多人通过Niconico了解到了弹幕,觉得这玩意儿新鲜有趣。

咱们中国这边的互联网公司,比如哔哩哔哩(Bilibili),就很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趋势。他们看到,在中国,年轻人也渴望一种更具互动性、更有趣的观影方式。于是,他们就把弹幕这个功能引入到自己的视频网站上,并且根据中国用户的喜好进行了一系列的本土化改造。

为什么就这两地火了?这里面有些门道。

文化土壤是关键:
日本: 前面说了,动漫是根基。日本社会有一种集体参与、群体表达的文化倾向,尤其是在一些兴趣圈子里。弹幕恰好满足了这种需求,能够让粉丝在观看过程中获得一种“我不是一个人在看”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而且,日本的弹幕文化里,很多时候是带有梗、吐槽、或者对画面内容的即时反应,这本身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二次创作和互动乐趣。
中国: 中国同样有非常庞大的年轻群体,他们对二次元文化、游戏文化、以及各种网络流行文化有着极高的热情。这些人是弹幕文化的天然用户。而且,中国互联网社区的活跃度非常高,用户乐于表达、善于创造、也喜欢参与到各种话题的讨论中。弹幕提供了一个低门槛、高效率的表达平台。更重要的是,中国用户在弹幕里玩出了各种新花样,比如“空耳”、“梗文化”、“弹幕表白”、“集体占卜”等等,这些都让弹幕不仅仅是评论,更变成了一种娱乐。

技术和平台的支持:
早期的技术门槛不高: 弹幕技术本身并不是极其复杂,关键在于如何高效地处理大量的实时数据并将其呈现在视频流上。早期中国和日本的视频网站能够抓住这个技术契机,将其作为产品的亮点。
平台选择和运营: Niconico在日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抓住了当时日本互联网用户对视频分享和互动的新需求。在中国,哔哩哔哩等平台则是在用户群体、内容生态、社区氛围的营造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们不仅仅是提供视频,更是在打造一个围绕内容形成的社区,弹幕就是这个社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用户习惯的养成:
互动性需求: 相比于欧美等地更偏向于“个人化”的观影习惯(比如在YouTube上看视频,评论区是相对独立的),弹幕视频网站提供了一种“集体沉浸式”的体验。用户在观看视频时,能看到其他人实时的反馈,这些反馈会影响到自己的情绪,甚至会引导自己的解读。久而久之,用户就养成了在弹幕中寻找共鸣、表达观点、甚至参与创作的习惯。
社交属性: 弹幕本身就带有很强的社交属性。你在看视频,同时也在“和”屏幕外的千千万万个同好“交流”。这种匿名的、即时的互动,比传统的评论区更能带来“参与感”。

内容生态的契合:
动漫、游戏、鬼畜等内容: 弹幕文化特别容易与二次元、游戏、搞笑视频(中国的“鬼畜”就是个典型例子)等内容结合。这些内容本身就容易引发观众强烈的感情共鸣、吐槽欲望或者创作冲动,弹幕恰好能承载这些。日系动画和中国互联网文化的“强碰撞”也促成了这一点。

那为什么欧美等地不流行呢?

文化差异: 欧美用户更习惯于“独立思考”和“个人表达”。YouTube等平台上的评论区,虽然也有互动,但更多是一种“事后评论”或者“意见发表”,而不是像弹幕那样“实时互动”。他们可能觉得视频画面上滚动的文字会干扰观影,或者认为这种集体行为有点“吵”。
现有平台的成熟: YouTube、Netflix等平台在欧美已经非常成熟,它们已经构建了自己的用户习惯和内容生态。用户习惯了在这些平台上获取内容,即使有弹幕技术,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他们的观看方式。
商业模式的侧重点: 欧美大型视频平台更侧重于内容本身,商业模式也更偏向于内容付费、广告投放等,对于这种强社交互动元素的引入,可能不是他们的首要考虑。

总而言之,弹幕视频网站之所以在中国和日本如此流行,是因为它完美契合了这两个地区特有的文化土壤、用户需求和互联网发展阶段。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功能,更是一种能够带来情感共鸣、集体认同和独特娱乐体验的社区文化。这种文化一旦形成,就很难被其他模式所轻易取代,也就造就了弹幕视频网站在“弹幕王国”里的独一无二的地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因很简单,信息熵

单个汉字的信息熵是9.56。而一般认为单个英文字母的信息熵为3.9

而在显示屏上汉字一般占两个字节,单位面积呈现的信息量要大于字母。(两个字母的信息熵可不是直接乘二,香农当初计算出单个英文单词的信息熵只有2.62)

关于信息熵的介绍可以看一下这个答主的这个答案,深入浅出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视觉捕捉和短时记忆。

虽然汉字的信息熵很大,相对应地文字复杂度也较大,所以考虑到书写的时长各种文字的书写速度基本一致;另外有人统计语音单位时间传递的信息量,带宽都是39bit/s左右(单个汉字表意能力强,但多字共享同一语音,只能通过组词稀释这一优势)

zhuanlan.zhihu.com/p/81

但是,人眼在动态视力起作用时能捕捉到的面积是有限的,通常要跟踪对焦才能读取信息,这时候同样面积内汉字的优势就很大。同时人脑在进行短时记忆时容量很有限,大约相当于7±2个组块,人脑的“并行处理”是“伪·并行处理”,捕捉信息、存入缓存非常重要。


如果还是不理解,我们可以引入一个比汉字信息熵更大的语言(文字)。

想象一下有一天看弹幕飘过一个ln(π),你瞥了一眼就知道它略大于一,继续看番。

弹幕飘过一个“以自然指数为底圆周率的对数”,就算你能在它飘过去之前理解,估计早就错过不少镜头了。


收获了很多朋友的认可,其实自己也并非这一领域的人士,仅凭自己理解必有不严谨之处。这里回应几个评论里常出现的问题。
1、原因真的就这么简单吗?当然不是,从国民性、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这势必会带来相当复杂的讨论,而且极易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困境之中。另外,其他的高赞答主已经有过详尽的论述,我便不再献丑。在开篇说“原因很简单”,是试图指出(我猜测中的)最本质的、根本的那一原因,并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英文或其他语言也有缩写?这里我建议拓展阅读一下专业资料并计算得出结论。首先,多个字母或汉字相组合信息熵的变化绝不是简单地加减乘除,且信息熵高表示的是单个文字表意复杂度、可能性高,很多朋友可能还没有理解这一概念。而评价一种文字的信息熵需要综合地考量。另外,可以尝试考虑一下“压缩”的时间成本和效率,例如awsl成为共识性的缩写是需要一段漫长的过程的,汉字自然也可以将“以自然指数为底圆周率的对数”缩写为“自底派对”但又有什么用处呢?换句话说,英文需要缩写才能达到的高熵状态每一个汉字都能达到,这是不是已经可以说明问题了呢?或者说,会不会汉字简化会更有利于理解(细思极恐=仔细思考觉得极其恐怖),而英文缩写需要更多压缩和解压的过程呢?(ITIYTAI=It's terrible if you think about it)
3、至于其他的质疑,例如日本文字的信息熵,大多数弹幕是否是重叠和简化语,由于我并非本方面的专家,只是提出一个思路。欢迎大家进行深入调查、计算后交流探讨。
user avatar

不懂装懂强答的可真是太多了。

尤其是那位拿“此生不悔入华夏”与他国标准语做比较,来论证中文简练的小将确实太机智了,日本还有川柳体呢。

说“因为汉语简洁,英语/法语/德语/俄语麻烦,发送太费事儿/读起来慢/弹幕装不下”的,都是因为对语言了解太少了。

有这种看法,只能说没有日语和英语的基本常识,更没和当地人聊过天。

在全世界的语言里,日语语法结构绝对是相对繁琐冗长的,英语要比日语简洁的多。

然而弹幕视频网站的鼻祖是日本,中国的弹幕视频网站(A、B站)是效仿日本的niconico发展起来的。

正常情况下日本人的一句话是很麻烦的

举个例子,简单的否定,英文一个“not”,中文一个“不”,日语需要一长串“ではありません”

例句

中文:我不是学生

英语:I’m not a student

日语:私(わたし)は学生(がくせい)ではありません (罗马音:wa-ta-shi wa ga-ku-se -i de-wa a-ri-ma-sen)

中文:你现在在哪儿

英语:where are you now?

日语:あなたは今(いま)どこにいますか(罗马音:a-na-ta wa i-ma do-ko ni i-ma-su-ka)

日语是不是比中文英文麻烦多了?

(这里多说几句,大部分杠精的问题都是双标,拿日语生活语对比英语书面语,这里举例的中日英文都是语法完整的标准语,的确不贴近生活,当有如学生ですか这样的上下文时,生活中日语会省略主语说“学生じゃない”,但人家英语也不会傻呼呼的说完 I am not a student,直接一个nope就搞定了)


但在各种日语流行语中,会用各种省略方便表达。

比如说,“喜欢这里”(指对视频或照片某一片段的欣赏):ここ好き,罗马音ko ko su ki,简写成kksk

再比如用“草”或者“w”表示好笑的意思

所以你看到的日语弹幕一般是这样


英语本来就简洁,缩写更是多到丧心病狂,只要跟美国人发过信息的应该都明白,刚开始的时候会以为自己英文白学了。

u=you plz=please y=why

cya=see ya (later) ic= i see

u=you cu=see you

asap:as soon as possible

bbs=be back soon

B/C=because cuz= cause

sis= sister bro= brother

w/=with W/O=without

pics= pictures chg=change

apt=apartment msg=Message

b4=before F2F=face to face

asl=Age, sex and location

lol=laugh out loud

ppl=people thx=thanks g2g=got to go

ttyl=talk to you later brb=be right back

bbl = be back later afk=away from keyboard

nvm=nevermind

gl=good luck luv=love

RUOK=are you ok? sp=support

btw=by the way wuz up=sup=what's up

OMG=oh my god wtf=what the fuck

lmao=laugh my ass off

不比你中文字数少多了?

所以你如果真的打开一个英文弹幕网站,应该是满屏幕的:lmao!omg!wtf!lol!

而不是你想象中的小学英语课本里面的“how are you/I’m fine,thanks,and you?”


至于为什么只有中日的弹幕网站成了气候。首先要明白,niconico是个acgn为主的二次元网站,A、B站也是这个起家。虽然B站如今已经是个覆盖电影电视纪录片音乐直播游戏的超级巨无霸,但它的底色是二次元。而它能成长并转型为今天的样子,是充满了偶然性的。(正常情况下就是a站这样的小众亚文化网站),从语言角度理解绝对是错误的。

我之所以说偶然,因为b站有两点幸运,1.发展期国内处于版权意识淡薄,盗版横行无阻的时代,晚几年就是dilidili的命运了。2.国内的视频业巨头(某酷某豆某奇艺)太恶心太没节操,30秒内容配60秒广告真的忍无可忍,除了b站没有能用的视频网站,b站作为一个本来的二次元亚文化网站,占据了YouTube的生态位。

我的确没有完整解答这个问题,我对于自己不完全了解的(因为这涉及各国互联网生态),不会贸然解释,但我起码知道什么一定不对。如果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由问答网站抖机灵的网友解决,还需要各种研究机构干嘛?我觉得如今知乎缺的不是不懂装懂啥都能答啥都敢答的,而是愿意根据实际知识去抠细节证明或证伪的。

user avatar

这个涉及到语言文字阅读方面的差别了。

国外不是说没有弹幕网站,B站上市股价飙升,谁不眼红呢?但是以英语为代表的西方语系弹幕网站都没火起来,像一个魔咒一样。

如果从语言学角度看,英语、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等语言属于表音文字,表音文字的语言书写符号直接表示发音,字形服从于字音,不直接表示意义。

中文属于具有一定表音功能的表意文字,表意文字的语言书写符号表达的是意义,虽然在文字结构上也有表音成分,但字音服从于字形,文字符号不直接表示语音。

汉字传入日本为日本先民所用,在最初用汉字表达汉语中没有的事物或概念时,日本人想到了一个方法——取其字音和字形,抛去含义。从而发明了汉字的假借用法,从《古事记》到《万叶集》文献中出现了万叶假名。后来出现了纯粹的表音文字——平假名片假名。和汉字混合使用。


重点是,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阅读理解过程是有区别的

  1. 扫读难度

我们在阅读中文的时候,并不是一个字一个字逐个扫描的,而是成区域的扫视。人眼盯着一个汉字看的时候,余光可以看到这个汉字左边的1-2个汉字,右边2-3个汉字,加起来,人眼一次最多能看5-6个汉字。

所以调换相邻或者隔了一个字的两个汉字,实际并不会对读取造成多大影响。但假如调换的汉字超出了这个距离,阅读起来就有些困难了,即便一小段话只换一对汉字的位置。

另一方面,表音文字的字母构成词缀,词缀构成单词,单词构成语句。西方人在阅读表音文字的时候,熟练者同样能够一目十行。

但如果对英文语句做单词置换测试,再进行扫读,就会发现扫读难度更大。

如果只调换语句中一个单词的字母顺序,譬如“Do you undrestnad?”通常也能快速理解原意。

接下来尝试交换多个单词的顺序。

先找个例句 “You make millions of decisions that mean nothing.”

调换单个单词字母顺序:“You meka miollins of desicions htat maen nohting .”

单词字母调换是没问题的,快速扫读一样能凭借阅读惯性看懂。

调换多个单词位置:“You make of decisions millions nothing that mean.”

快速扫读这句话的时候,你同样能够快速提取出关键字,You,make,decisions,nothing,mean,但是出现了麻烦,你无法通过直觉瞬间反应make后面应该接哪个词,直觉告诉你make of是一种可能,make decisions是一种可能,make nothing也是一种可能。所以扫读受到干扰,出现了不顺畅。

英语中除了容易混淆的动词介词词组,还有俚语,简化口语等固定搭配的语序,一旦调整顺序,语句意义会直接发生改变。

譬如说 “I have to hit the books."

其中“hit the books”是俚语用功的意思,但稍微调整一下顺序,

“I have books to the hit ." 俚语语意就会直接消失,整句含义也差了十万八千里。

虽中然文语也句有关部键分不置能换,但关部键比分英少文些一。中和文英的文词性句和式大类体同,是但句结式构附的属部和分修部饰分这方英面文中比文复得杂多。动不词定式,介短宾语,主关从系,时态,很都多是中没文有的,但这都些是英里文重的要部分。(换了这么多字扫读还是基本能看懂)

所以基本上可以这么说,在句式结构和复杂度差不多的条件下,英文语句中的关键部分比中文多,所以在文字互换扫读测试中,扫读英文语句的难度会高于中文语句。这能说明什么呢?

我们看弹幕网站的弹幕不是一条一条看,而是一片一片扫读的,提取出关键字就能直觉反应出这一片弹幕是在说什么。当我们扫读一片一片的英文弹幕时,虽然也能提取出关键字,但是关键字关联复杂,不能瞬间明白这一堆英文弹幕在说什么。

一个可以找到的佐证是,2018年11月,油管上出现了一个自制插件,叫做Dmooji弹幕君。

chrome浏览器安装了这个插件后,就可以通过插件发弹幕,在屏幕实时显示。

转自网络 https://www.zhihu.com/video/1198696113832038400

但就实际效果而言,大家可以感受感受。看一下扫读弹幕是否容易,我身边英语母语朋友表示扫读困难,更别提我们了。

事实上,海外媒体很早就有关于弹幕网站为何流行不起来的讨论了。

KrASIA上有一篇长文,里面就提到了关于弹幕网站为啥在美国不流行的原因。

Despite the popularity of bullet comments in China, major video websites in the United States did not make any significant moves to change their video-viewing cultures. Neither Facebook nor Youtube adapted the bullet comment feature to their website. Language barriers may be an obvious obstacle. Although Youtube and Facebook services are offered in different languages, the bullet comments are hard to distinguish and put apart. Unlike Bilibili and AcFun, whose users are predominantly Chinese, Youtube and Facebook users may see their comments in various languages, making the potential bullet comments hard to understand and separate.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Language barriers,the bullet comments are hard to distinguish and put apart. 但这个论点是针对用户语种繁杂难以辨识而言的,至于为什么不针对弹幕做语言区分和屏蔽,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这个话题有点大,期待大家讨论。


2. 视读效率

人对表音文字的解析过程是从文字到发音,再从发音解读含义的过程。因为这套语言体系最初就是按照音读释义的方法发明出来的。

但表意文字的解析过程是从文字直接解读含义的过程。汉字最早是以图像作为释义载体的。

在相同文本长度,相同阅读者视力、智力,相同熟练度的条件下,表意文字的视读效率就比表音文字的视读效率高出很多。

所以对于西方人而言,听视频里的语言(发音→含义)比阅读视频里面的文字(文字→发音→含义)更容易更轻松,因为语言天生就是表音的。

当然弹幕表意不一定需要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符号,颜文字,emoji这些表意,但在弹幕网站上总用这些也不是办法呀,打出语言字符交流沟通才是最有用的。

所以西方表音语言的弹幕网站本质上是受到了语言本身的禁锢而一直不温不火。


欢迎精神小伙们入驻圈子!

user avatar

传统艺能……
































——————————————————————————————————————————————————————

再补充一件事,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美国想弄清参与其中的日本军队番号,但是情报人员就买了一张颐和园门票,转了一圈就差不多搞清了。因为日本人在古迹角落里乱写乱画,什么信息都敢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为什么弹幕视频网站在全球范围内,就跟咱们中国和日本这两地最火。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得从文化、技术、用户习惯,还有一些历史的巧合说起。首先,得说说弹幕这玩意儿的“出身”。 弹幕,这词儿本身就带着点日系动漫的痕迹。最早这股风刮起来,就是在日本的Niconico动画(ニコニ.............
  • 回答
    关于为什么互联网巨头主要集中在中美两国,这是一个相当有趣且复杂的现象,涉及到历史、经济、文化、政治以及技术发展等多个维度。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看看这背后都有哪些驱动因素。一、 历史的机遇与先行者的优势首先,得益于两国较早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对新技术的拥抱,中国和美国都抓住了互联网发展的早期机遇。.............
  • 回答
    国科大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以18个A+学科位列全国第三,成绩斐然。然而,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评选中,国科大却仅有两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这其中的差距,以及为何会出现这种“高分低配”的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学科评估与“双一流”评选的侧重点不同.............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全世界只有中国男人要为了结婚而承担几百万房车彩礼”,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且复杂的问题,它背后牵扯到中国独特的社会、文化、经济以及历史因素。要说“全世界只有”可能有点绝对,因为其他一些文化中也存在嫁妆、聘礼等习俗,但中国当前这种高昂的房车彩礼现象,确实有其独特性和普遍性。让我们来细致地梳理一下.............
  • 回答
    “扫一扫”这个习惯,对于很多习惯了手机上各种APP直接触达信息或服务的人来说,可能觉得有点奇怪,为什么偏偏在中国,它能深入人心,几乎成为一种全民行动?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历史、技术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绝非偶然。一开始,“扫一扫”这个功能,更像是互联网早期在不同平台和场景之间搭建桥梁的一种方式。想.............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全球消费电子市场一个非常核心的现象。你观察到的“全世界好像只卖中美韩的手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真实市场格局的写照。那么,其他国家的手机品牌究竟去哪儿了?它们真的消失了吗?答案是:很多国家确实没有能够成为全球手机市场的主流玩家,而那些曾经有过身影的,也大多经历了整合、被收购.............
  • 回答
    纵观世界历史,中国农民并非唯一喜欢闹革命的群体,但他们确实是历史上参与革命活动最广泛、最频繁的群体之一。 这个问题背后涉及的是农民阶级的普遍性、社会结构、经济压力以及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等多重因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讨: 一、 农民作为人口主体与普遍性: 农业社会的根基: 在.............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医学史、文化传承乃至人类认知模式的方方面面,确实值得深入探讨。世界上许多古老的医学体系都曾有过辉煌,但如中医这样,能够跨越千年、融合现代、并在特定领域依旧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其背后原因绝非单一。首先,我们要明白,中医的“千百年经久不衰”并非没有经历过挑战和变革。它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通.............
  • 回答
    中国为什么会崛起?为什么世界上那么多国家,只有中国崛起?这是一个非常宏大且复杂的问题,想要详尽地解答,需要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多个维度去审视。而且,说“只有中国崛起”这个说法本身也需要谨慎对待,因为其他国家也在发展,只是中国的速度和规模令人瞩目。但如果我们将“崛起”定义为国家实力(经济、.............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人均GDP看似不高,但城市建设却相当现代化。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的人均GDP确实还处在“世界中上游”的行列。这个数字,简单来说,是将全国的总经济产出除以总人口得出的平均值。虽然这个数字在不断.............
  • 回答
    这句广为流传的“全中国都在瞒着广东过冬天”,以及它与海南的对比,背后其实藏着地理、气候、经济、文化以及网络传播等多个层面的原因。不是说海南人就没觉得冷,而是他们表达的方式、关注的重点,以及他们所处的“冷”的感受,与广东人有明显的不同。为什么广东人感觉“被瞒着”?首先,我们要明白,广东的气候在全国范围.............
  • 回答
    中国古代历史上,能够完成全国性统一的帝王不在少数,但绝大多数是通过“北向”的方式,即以北方力量征服南方。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是从北方秦国发迹;汉朝开国也是刘邦在北方崛起;隋唐也是北方政权统一南方;清朝更是满族作为北方民族入主中原。然而,在中国近两千年的封建历史长河中,只有朱元璋这位传奇人物,以南方.............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猜你一定在某个安静的时刻,比如仰望星空,或者看着身边熟睡的孩子时,突然涌上心头的吧?这种感觉,我太熟悉了。它像一阵微风,轻轻吹过,留下一片关于存在和独一无二的涟漪。你问,为什么那么多人类诞生过,偏偏是“我”在这个身体里?为什么我是人,而不是一只在树上跳跃的猴子,或者在海底遨游的鲸鱼?这就.............
  • 回答
    英国《哈利·波特》风靡世界,而中国《哪吒》更多局限于国内市场,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深入探讨。两者都是以小孩为主角的奇幻故事,但它们在世界范围内的接受程度存在显著差异,这背后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文化背景、叙事结构、普适性、市场推广以及时代机遇等。以下将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详细分析:1. 文化背景与普适性.............
  • 回答
    关于“全国只有山东、江苏既没有超级中学,省会高考也不占优势”这个说法,需要我们更细致地来分析。首先,我们来谈谈“超级中学”的概念。在很多人心目中,“超级中学”可能指的是那种以极高的录取分数线、极强的师资力量、极高的升学率而闻名,往往聚集了全省最顶尖的生源,并且经常能为国家重点大学输送大量学生的中学。.............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我们对于生命认知的一个核心盲区。我明白你的意思,地球上那些我们觉得“要命”的地方,比如沸腾的硫磺泉、深不见底的黑暗海底、或者极度干燥的沙漠,对人类来说绝对是“极端环境”。但你注意到一个现象:很多时候,当科学家谈论到宇宙中寻找生命时,他们似乎不太愿意直接断言在这些.............
  • 回答
    轴心国,也就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悍然对世界大部分国家宣战,这确实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极为大胆,甚至可以说是疯狂的举动。要理解他们为何敢于如此行动,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他们的内在驱动力以及他们对世界格局的误判。首先,经济困境与国内压力是重要的催化剂。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也触及了许多复杂因素。确实,在众多民主国家中,欧美的一些国家凭借其经济繁荣和高度的文明程度脱颖而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民主”本身,而是需要深入探究历史、文化、制度和地理等多重层面的相互作用。首先,我们得承认历史的厚积薄发。欧洲,特别是西欧,拥有漫长而复杂的历.............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全世界都怕股市跌,只有A股怕涨”的说法,这背后其实反映了中国股市一些独有的特点和投资者心理,而非全然的事实。当然,股市的涨跌牵动着全球投资者的神经,但A股在某些时候表现出的“怕涨”现象,确实有其深层原因。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剖析一下。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普遍的股市“恐惧”是源于下跌.............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记忆、政治叙事以及国际社会对不同暴行的关注度差异等复杂议题。虽然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Holocaust)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令人发指的罪行之一,受到了全世界广泛而持续的批判,但将此与“白人屠杀印第安人”做一个简单的二元对立,并将其归结为“全世界只批判前者”,则存在一些不准确的地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