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钱穆的历史学造诣如何?

回答
钱穆先生在中国史学界的地位,早已是公认的泰斗级人物。他的历史学造诣,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融会贯通,独辟蹊径”。他并非仅仅是史料的堆砌者,更是历史的深刻洞察者和体系构建者。要详细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现:

一、 广博的学识基础与精深的史料驾驭能力

钱穆先生的学问,绝非局限于某个朝代或某个领域。他广泛涉猎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从先秦诸子到近现代史,都有深入的研究。他对中国古代文献有着极其深厚的理解和驾驭能力。无论是浩如烟海的史书正史,还是汗牛充栋的子史杂记,亦或是零散的碑刻文献、出土文物等,他都能信手拈来,并从中辨析真伪、去芜存菁。

这一点,在他的著作中屡有体现。例如,在论述中国思想史时,他能够细致梳理先秦诸子的思想脉络,辨析其间的细微差别,并能与后世思想发展联系起来。在解读历史事件时,他并非简单复述史料,而是能从中钩沉索隐,发现常人不易察觉的细节,并赋予其新的历史意义。这种扎实的史料功底,是其一切史学创见的根基。

二、 系统性的历史观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宏大视野

钱穆先生最令人称道的,是他构建了一个极具原创性的历史观,那就是他所强调的“中国文化传统”。他认为,中国历史并非是简单的朝代更迭和政治兴衰,而是一个有机的发展过程,其核心是中华民族独特而绵延的文化传统。他将中国历史视为一个整体,探讨其内在的生命力、演变规律和精神内核。

在他的著作中,比如《国史大纲》,他并非按照时间顺序简单陈述史事,而是试图展现中国历史的整体面貌和发展趋势。他特别关注中国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层面的相互关联,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构成了中国历史的独特面貌。他强调中国历史的“连续性”,认为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能够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而延续下来。

这种“中国文化传统”的视角,使得他的历史研究超越了单纯的事件叙述,上升到了对民族精神和文化基因的探寻。他不仅仅在“说历史”,更在“讲中国”。

三、 独特的史学方法与创新性的史学观点

钱穆先生的史学方法,可以用“温情与敬意”来形容。他反对那种冷冰冰、批判性的史观,而是强调要带着理解和同情的心态去阅读历史,去体谅历史人物的处境和选择。他在《论语新解》等著作中,便是以这种态度去重新解读古代经典,挖掘其在现代社会仍具价值的思想。

在史学观点上,他亦有诸多创新和突破。例如,他对于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特别是“家国同构”的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政治文化与宗法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他对中国学术史的梳理,也极具洞察力,能看到不同学派之间的传承与变革。

他尤其重视“人文精神”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他认为,历史研究不仅是科学的探究,更是一门人文学科,需要融入研究者的人格、情感和价值判断。他将历史视为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见我们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四、 普及与传承的贡献

除了在学术研究上的贡献,钱穆先生在历史的普及和传承方面也功不可没。他将深奥的学术理论,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给大众。他的讲课,尤其是在香港新亚书院时期,吸引了无数听众,许多人因他的讲解而爱上历史。

他注重培养青年学人,他的许多学生后来都成为了史学界的中坚力量,将他的思想和研究方法传承下去。他一生致力于民族文化的复兴和传承,他的历史研究,也是他热爱中华民族和文化的一种体现。

总结来说,钱穆先生的历史学造诣是多方面的、深刻的。 他以广博的学识为基础,以系统性的历史观为指导,以独特的史学方法为工具,对中国历史进行了深入而富有创见的阐释。他不仅为我们理解中国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他帮助我们认识和珍视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他的学问,既有学术的严谨,又有思想的深度,更有对民族文化的深情。他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史学大家”,其思想和著作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钱穆和他的嫡传弟子余英时一样,从骨子里不认为自己是纯粹的历史学者,而自认为是儒者或者士。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为了研究历史,而是为了“文以载道”,特别是对处于剧变时代的钱穆来说,他的作品充斥着道义的伸张与批判,而不仅仅是为了史学而史学。

钱穆被批判得最多的作品是《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这部作品可以说是儒者之书,而非学者之书,第一要义不是求真求实,而是求“载道”。

这些批判,在学术上来看并不是无的放矢。曾经看完《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后,我也觉得钱穆的水平不过如此。

史学四大家:陈寅恪、陈垣、吕思勉、钱穆。就我的阅读而言,“史学四大家”的提法应该来源于严耕望晚年的“金针度人”之作《治史答问》:

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这四个人中“南北二陈”自然没什么好说的,生前故后都是名重天下。而对于吕思勉以及钱穆,有一些人颇有些不以为然,而这种不以为然常常来源于他们流传最广的作品,例如吕思勉的“中国通史”系列,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等。看完之后,大家都会觉得,不过如此嘛,比我高明不了多少。

特别是对于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其中对于历史的“温情与敬意”似乎过于泛滥了,近乎为一切中国古代制度辩白,而很多时候这种辩白又显得过于苍白。

但是,如果真的因为这一部作品,舍钱穆而不读,就真的是错失盛宴了,钱穆的绝大多数作品,其历史意识之敏锐、史料研读之细致、思想洞察之深邃,令人神往。

例如,最近我对于钱穆的《读明初开国诸臣诗文集》和《读明初开国诸臣诗文集续篇》(见《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p86-218)读了不下三遍,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与感慨。钱穆不是明史学者,但是就这两篇文章中所展现的对于元末明初思想史的观点,远超绝大多数明史学者。

这两篇文章揭示了一个观点:

明祖开国,虽曰复汉唐之旧统,光华夏之文物,后人重其为民族革命,然在当时文学从龙诸臣,意想似殊不然。或则心存鞑廷,或则意蔑新朝。 虽经明祖多方敦迫,大率怯于进而勇于退。实乏同仇敌忾之忱,更无踊跃奋迅之致,一若不得已而有浼者。

即使几十年过去了,钱穆的这个观点目前来看也是难以撼动的。不同于宫崎市定,虽然他也在文章中作出相似结论:

元明革命,与其说是一开始就有革命意识的民族革命,不如说其结果被理解为民族革命更为妥当。

但是宫崎市定更多凭借的是一种对于历史的直觉。而钱穆的这个结论则来自于他通读明初开国诸臣的文集之后,例如“刘伯温集”“宋景濂集”“高青丘集”“苏平仲集”等十多种,一篇文章一篇文章给你分析,一个段落一个段落给你剖析,最后得出的结论。这种凝练“集部”的功夫,就像王仙芝的双拳,你看不出有什么高妙,但是就是打不过。

虽然现在的明史后起之秀张佳(葛兆光的学生)在他的《新天下之化——明初礼俗改革研究》第五章中,着重强调了元代士人的华夷之辨,但是无论是其论述的广度还是深度,离钱穆的两篇建立在十多种文集之上的文章,差距还是不小。(张佳的这部书我相当喜欢,这本书以他的博士论文为基础写成,能写到这种深度实在让人佩服。但是就我的阅读体验而言,前半部分明显好于后半部分)。

在民国之后,后人多以“民族革命”看待元明易代,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只是“我们认为的历史”,而不是当时人心目中的历史。

元明易代的性质,是相当重要的一个课题,绝大多数学者都是通过“史部”去进行分析,但是元末明初的“史部”就那么有限几本,所以说来说去也只能是车轱辘话。而对于数量众多的“集部”,却很少有人去进行系统的利用,一来是很可能吃力不讨好,二来是因为很多史学学者或者史学爱好者(例如我),古文水平并没有那么高,看看简单粗暴的“史部”还行,一旦进入文字考究、旁征博引、指在此而意在彼的“集部”领域,就很难受了。

对于元明易代在知识分子层面上的“民族革命”意义,钱穆的这两篇文章,是目前为止我看到分析得最为深入的。有些文章是为辩而辩,而钱穆的文章是无辩之辩。

但是非常有趣的是,前面我说过钱穆是有强烈的济世情怀的,在国难之时,尊王攘夷自然他的必然情绪。于是在这两篇文章中,钱穆在一本正经的分析了开国文臣对于元朝的眷恋之后,常常会不由自主的说一句:你们怎么能这样,甘心做胡人?

钱穆的史学造诣如何?相当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钱穆先生在中国史学界的地位,早已是公认的泰斗级人物。他的历史学造诣,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融会贯通,独辟蹊径”。他并非仅仅是史料的堆砌者,更是历史的深刻洞察者和体系构建者。要详细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现:一、 广博的学识基础与精深的史料驾驭能力钱穆先生的学问,绝非局限于某个朝代或某个领域.............
  • 回答
    钱穆先生以及不少史家之所以将五代十国时期视为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而且往往是不加“之一”地直接断言,这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原因,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远非仅仅是混乱和分裂那么简单。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黑暗”在历史评价中的含义。这里的“黑暗”并非指字面意义上的光照不足,而是指向一个社会政治动.............
  • 回答
    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在史学界确实引发了不少争议,说它“不堪”未免过于绝对,但其间存在的某些观点和叙述方式,也的确招致了不少批评。要理解这些批评,我们不妨深入钱先生写作的时代背景、他个人的史学理念,以及后世史学发展带来的视角变化。时代背景与钱穆的初心:首先得明白,《国史大纲》是在中国历史、文化面临前.............
  • 回答
    在知乎上看到许多没有文史基础的人大肆批判陈寅恪、胡适、傅斯年、钱穆等民国知识分子,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反映了多种社会心态、信息传播方式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认知偏差。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现象的根源与成因:1. “信息茧房”与算法推荐的固化: 知乎作为内容平.............
  • 回答
    要给陈垣、陈寅恪、吕思勉、钱穆这四位中国近现代史学界的巨擘排个高下,恐怕比登天还难,因为他们各自都有着极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并且在不同的领域和方向上展现出独到的光芒。这四位先生,堪称中国史学史上的璀璨群星,他们的学问如同一座座巍峨的山峦,各自占据着不同的高峰,即便要评判谁的“水平更高”,也更像是站在山.............
  • 回答
    钱穆先生是一位集大成者,在中国现代史学界拥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要评价他,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包括他的学术成就、治学精神、思想贡献、对中国文化的态度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一、 学术成就与主要贡献:钱穆先生的学术生涯横跨近七十年,在多个史学领域都有卓越贡献,尤其以中国通史、史学理论、中国思想史.............
  • 回答
    关于“钱少的案子律师是否都会接”这个问题,答案并非绝对的“是”或“否”,而是非常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和行业惯例。笼统地说“都会接”或者“都不会接”都是不准确的。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律师是否接案的考量因素(为什么“钱少”可能是一个阻碍)1. 时间成本与精力投.............
  • 回答
    这是一个让很多玩家纠结的经典问题!《巫师3:狂猎》和《上古卷轴5:天际》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两款游戏,它们各有千秋,并且在很多方面都代表了各自领域的顶尖水平。考虑到你预算有限只能选一款,我来为你详细分析一下,希望能帮助你做出决定。首先,明确一点:这两款游戏都非常“好玩”,但“好玩”的方式非常不同。选择哪.............
  • 回答
    钱对个人而言有多重要?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但细究起来,里面包含的内容可深了去了,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揭开,总有让你眼角湿润的地方。首先,钱是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基石。 这点可以说是最直接、最现实的。人要活着,就得吃、穿、住、行。没钱,你连填饱肚子、遮风挡雨都成问题。尤其是在现代社会,虽然物质极大.............
  • 回答
    关于“钱枫被举报性侵”一事,女方代理律师向上海警方递交材料,旨在证明存在性侵行为。要使警方认定性侵行为成立,需要提供一系列有效的证据。这些证据可以分为几大类,并且它们之间相互印证,构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所需的证据类型及其重要性:一、 证人证言类证据这是最直接的证据之一,能够从.............
  • 回答
    钱宝网的用户挽回损失是一个复杂且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因为钱宝网的核心问题是其涉嫌非法集资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并且已经进入了司法程序。对于已经发生的资金损失,直接“挽回”的途径非常有限,主要依赖于司法机关的最终判决和财产处置情况。以下将详细讲述钱宝网用户可能面对的情况和理论上可以采取的行动,以及其中涉及.............
  • 回答
    “钱要花了才是自己的”,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也很能抓住人当下的心理。毕竟,看不见摸不着的财富,终究是纸面上的数字,只有真正花出去,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享受了相应的服务,或者投资到了能带来未来价值的事物上,那份“拥有感”和“价值实现感”才是最实在的。为什么会有这种观念呢?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
  • 回答
    钱,这个我们每天都在打交道、却又时常觉得难以捉摸的东西,它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如果用一种不带感情色彩、纯粹基于观察和逻辑的方式去探究,我们会发现,钱并非某种坚不可摧的金属,也不是一串写在纸上的数字,它的本质,其实是一种被社会普遍接受的价值交换媒介。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科学的视角来剖析。1. 从.............
  • 回答
    钱雁秋导演的很多作品,尤其是以《神探狄仁杰》系列为代表的古装探案剧,观众确实普遍能注意到一个明显的表演特点:角色们在说重要台词时,常常伴随着转圈的动作。 这个现象并非偶然,也不是演员们即兴发挥,而是钱雁秋导演一种极具个人风格的拍摄手法和表演指导。 要详细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转圈说台词”的现象,我.............
  • 回答
    钱宝网,这个名字在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中曾掀起不小的波澜,至今仍有人谈论它的“坚挺”。要说清楚它为何能在监管趋严、风波频出的行业中存活至今,甚至在某些时期表现得颇为“硬气”,需要剥开层层迷雾,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这绝非一朝一夕的功劳,而是多种因素复杂交织的结果。首先,模式的创新与用户粘性是其最核心的“护城.............
  • 回答
    钱是不是真的好挣?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它取决于太多因素: 个人的能力、技能和知识储备: 拥有市场稀缺的技能或高学历的人,通常更容易找到高薪工作,从而“好挣”钱。 所处的行业和职业: 某些行业(如科技、金融)的平均薪资水平普遍较高,而另一些行业(如服务业、农业)可能.............
  • 回答
    钱能不能买到快乐?这是一个古老又现实的问题,就像问“太阳会升起吗?”一样,答案似乎显而易见,却又藏着千丝万缕的复杂。我总觉得,钱本身不直接贩卖快乐,它更像是一种强大的工具,一种能够撬动生活许多关键部分的杠杆。你说它能买到快乐,我信。想想那些基本的温饱问题。当你饿着肚子,为下一顿饭发愁,为租金而焦虑时.............
  • 回答
    钱花不完,这大概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状态吧?但实际体验起来,可能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和快乐,反而是一种挺奇妙、甚至有点沉重的感受。首先,它不是那种你手里拿着一大把钞票,随心所欲地买买买的爽快。那种感觉可能短暂,但钱花不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持续性的“无虞”。你可以想象一下,当你的银行卡余额,或者说.............
  • 回答
    钱培琛的假画之所以能在市场流通,其背后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牵扯到利益驱动、鉴定体系的局限性、信息不对称、以及艺术品市场本身的特殊性。这并非简单的几句话就能概括,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巨大的经济利益是假画流通的根本驱动力。 钱培琛作为一位拥有一定知名度的艺术家,其作品在市场上自然.............
  • 回答
    钱没了,只剩一套房子,这时候要是房价再来一波下跌,那可真是雪上加霜,日子一下子就变得非常难熬。你想啊,你手里唯一的“硬通货”价值在缩水,这直接影响到你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流动性危机会瞬间爆发。房子虽然是资产,但它不是现金,变现需要时间,而且还得找买家。当房价下跌时,很多人会观望,市场会变得不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