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疫苗接种率远低于英美国家,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

回答


关于中国疫苗接种率与英美国家的比较问题,需要先明确一个前提:根据官方数据及权威机构统计(如世界卫生组织、中国疾控中心等),中国的疫苗接种率实际上在全球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在新冠疫苗接种方面。例如,截至2023年底,中国已为超过90%的18岁以上人群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并在老年人群中实现了较高的覆盖率。因此,“中国疫苗接种率远低于英美国家”的说法可能基于误解或过时信息。

不过,如果假设存在某种特殊情况(如某些地区、特定疫苗类型或特定时间段),需要分析“疫苗接种率较低”可能带来的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详细讨论:



一、公共卫生领域的潜在风险
1. 疫情反弹与传播风险增加
如果接种率不足,可能导致对病毒的免疫力屏障较弱,一旦出现变异株或疫情输入,可能引发局部甚至大规模感染暴发。
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而言,未接种疫苗者感染后重症和死亡风险显著升高。

2. 医疗系统压力
疫情爆发可能导致医院床位紧张、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甚至影响其他疾病的诊疗服务。
若出现大规模住院需求,可能引发“医疗资源挤兑”现象。

3. 免疫屏障不稳固
疫苗接种率不足可能削弱群体免疫效果,导致病毒持续传播,增加变异风险(如出现更具传染性或致病性的变异株)。



二、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1. 经济活动受限
为应对疫情反弹,政府可能加强防疫措施(如封控、核酸检测等),影响企业运营、供应链稳定性及居民消费信心。
对外贸和旅游业的冲击尤为明显,例如国际旅行限制可能导致跨境贸易和人员往来减少。

2. 社会心理与信任危机
疫情反复可能加剧民众对政府防疫政策的质疑,甚至引发“疫苗犹豫”(Vaccine Hesitancy)现象。
部分人可能因信息不对称或虚假谣言而拒绝接种,进一步恶化公共卫生环境。

3. 教育与就业受阻
学校停课、企业停工等措施可能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和劳动力市场波动,尤其对低收入群体影响更大。



三、国际关系与全球合作
1. 国际交流受限
疫情反复可能使中国在国际旅行、贸易合作中面临更多限制(如部分国家对中国人员实施入境管控)。
长期接种率差异可能导致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防疫能力产生负面印象。

2. 全球卫生治理中的角色弱化
如果疫苗接种不足导致国内疫情波动,可能削弱中国在全球公共卫生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合作意愿(如疫苗援助、技术共享等)。



四、特定群体的脆弱性
1. 老年人与慢性病患者风险加剧
若未接种疫苗或接种不完全,老年人感染后重症率高,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
慢性疾病患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可能因免疫力低下而面临更高风险。

2. 农村及偏远地区医疗资源匮乏
一些地区可能存在疫苗供应不足或接种服务覆盖不全的问题,导致人群免疫缺口扩大。



五、政策与治理挑战
1. 防疫政策调整压力
如果疫情反复,可能需要频繁调整防控措施(如动态清零、精准防控),增加政府管理成本。
需平衡“科学防疫”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避免过度依赖严格管控。

2. 公众沟通与信息透明度需求
若存在接种率低的问题,需通过科普宣传、数据公开等方式增强民众对疫苗的信任,减少恐慌情绪。



六、可能的解决方案与应对措施
1. 提高疫苗覆盖率
针对未接种人群(如老年人、特殊职业群体)开展针对性动员和接种服务。
优化疫苗供应分配,确保偏远地区和弱势群体公平获得疫苗。

2. 加强监测与预警系统
建立更完善的疫情监测体系,及时发现输入性病例并采取防控措施。
利用大数据分析接种率分布,精准识别高风险区域。

3. 推动国际合作与技术共享
通过全球疫苗合作计划(如COVAX)加强疫苗供应,同时输出中国防疫经验(如疫苗研发、社区管理等)。

4. 提升公众健康素养
通过媒体、科普教育等方式普及疫苗知识,消除“疫苗阴谋论”等错误认知。



总结
如果现实中存在疫苗接种率较低的情况,其影响将涉及公共卫生安全、经济稳定、社会信任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但需明确的是,中国在新冠疫苗接种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并非“远低于英美国家”。未来应继续巩固免疫屏障,同时加强针对特殊群体的精准防控,以应对全球疫情复杂形势。对于任何国家而言,科学制定防疫策略、确保公平可及的疫苗服务,都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疫苗问题在中国是个意愿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

因此解决起来既简单也麻烦。简单的地方在于全民接种的客观条件是充足的,麻烦在于如果不使用强制力,除非遇到突发情况,否则意愿很难大规模改善。

什么叫突发情况,就比如这几天六安出现本土病例,然后合肥也发现了。之前门可罗雀的疫苗接种点瞬间爆满,比明星演唱会的队还长。

因此出现了一个很尴尬的状况:中国防疫越好,疫苗接种意愿越低。但是国家总不能为了让人打疫苗故意放毒进来吧。

不过从长远看,不需要太担心。原因有三点,第一前面说了,客观条件具备,不用像有的国家考虑有没有疫苗的问题。第二,从长远看来,类似安徽以及之前云南那种小规模本土病例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多来几次配合舆论宣导可以有效的提高大部分人的意愿。第三,中国的疫苗目前看副作用相对较小(我打了两针一点感觉都没,我都怀疑我是不是对照组,我打的盐水。以前公司几个人打也都没啥影响,第二天照常上班),因此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可以做到提高意愿的。比如湖北现在的金框健康码(当初我在知乎就看到过有人说给打疫苗的人健康码来个土豪金)。还有国企,事业单位,政府等可以进行的强制或半强制措施也可以提高接种率。

因此虽然目前我国的疫苗接种率较低,但是从未来应该不需要太担心。


顺道说一下有人担心中国疫苗接种率低影响开放,最终阻碍经济发展。这个其实不需要担心的,因为国外的疫情依然非常严重,虽然部分国家疫苗接种率很高,并且有选择地开始解封。但是就以欧洲国家为例,他们即将解封的效果也就是达到我们去年的水平。就比如说欧洲的足球比赛最近开始允许球迷入场了,欧冠决赛允许10000人入场了,很厉害吧?但是我们的中超早就允许球迷入场了。

而且即便欧美国家疫情控制住(话说美国现在每天2,3万,英国2000多,放到中国也叫控制住了?),第三世界怎么办?巴西,印度这些第三世界里不错的国家都已经一团乱了,其他更不要说了。

在全球疫情没有得到总体控制之前,没有哪个国家敢全面开放的(破罐子破摔不算),所以哪怕中国继续严格管控,也不会有产生多少负面影响。

user avatar
Over 167 million doses of COVID-19 vaccines were administered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December 14, 2020, through April 5, 2021. During this time, VAERS received 2,794 reports of death (0.00167%) among people who received a COVID-19 vaccine.


10万分之二,说多不多,第二针不良反应概率大概是第一针的三倍,所以打两针大概10万分之5~8的几率死掉。疫苗死个大概1~2万人,美国人就全接种疫苗了。(不过不等于免疫,到时候病毒自然会变异,与时俱进。不过能减少个一半也是好的,毕竟疫情已经死了57万人了)

对中国的影响就是可以安全地等到这个数字从10万分之5~8降到10万分之1左右,可以拯救大概10万条生命。

user avatar

可能会让中国在Covid这场国际比赛中把之前的辛苦汗水和牺牲付之一炬。

对于covid这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它会长期和人类共存。而中国不可能闭关锁国。现在这种对国际人员物资流通限制对中国这种出口型国家来说是极大的伤害。退一步讲,只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百密一疏,总不能每出现几个covid案例就封街封城的。

现在局势十分明朗,那个国家先建立起群体免疫就可以恢复正常生产和物资人员流通,就可以占有先机。

而且大家不要心存侥幸,觉得别人打就好了,自己就不会有事了。除非建立起群体免疫,要不然就是谁不打谁更倒霉。没有群体免疫大家都不好过,但是没打疫苗的更不好过。现在疫苗的已知功效是防止轻症或者重症,也就是接种疫苗后仍可以是covid的携带者。没有一家疫苗公司敢说自己的疫苗能马上杀死covid,而且能够防止covid传染。直白点说就是接种疫苗后会让接种人更好地对抗covid,但是作为covid的携带者仍旧可能传染他人。而且很有可能是无症状感染者。所以那些不想打疫苗的,除非你一辈子都像现在每天担惊受怕的,否则被感染就是个时间问题。自己看着办吧

还tm等什么,趁着现在sb多,还不赶快把疫苗打了。等着sb们反应过来,你就sb了。

user avatar

西方有些媒体吧,一说中国威胁论就谈中国的经济总量如何如何强大,不说你人均可支配收入确实不高,还需要发展空间;一说疫情防控成果绝不说中国接种总数全球最高,非得说你接种率太低。反正全靠一张嘴,双标玩的贼溜。

但疫情防控和群体免疫就是要看接种率,不完全看你的接种总数。要想用疫苗为全体国民建立起防火墙,就得把接种率提高上去。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无论别人怎么说,这件事都应该认真做好。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想出一份力就去主动报名打疫苗。

那么目前我们的接种率在世界上属于一个什么水平呢?

先放一张图给大家建立一个直观印象:

这是一张新冠疫苗接种率的地图,颜色越深接种率越高。不同的颜色深度分别代表(每百人接种剂数):0;不足1到12人;12到39;39到77;77到181;181。中国目前的数据是10,即每百人注射了十剂疫苗,美国是50,印度是6,以色列最高,目前是117。当然了,考虑到中国人口基数特别大,依旧是接种总量最大的国家,南亚“好”邻居印度接种总数其实比我们落后不了太多(并不像综合国力的差距)。所以随着我们的疫苗产能一再扩增,基层注射疫苗的服务越来越便利,大家有条件的还是尽快注射吧,为什么要尽可能接种,原因我会在后面继续展开说。

请大家注意,这个数据是接种剂数而不是接种人数。除了腺病毒重组疫苗,如陈薇院士团队“克威莎”(Ad5-nCoV)和强生的类似产品只需要打一针之外,灭活疫苗和mRNA疫苗都需要两次注射,并且两针之间必须间隔14天以上才能有效训练免疫系统、产生足够多的抗体,形成有效的抵抗力(而且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两针以后完全避免感染,大多数都是只能避免发展为重症)。而仅接种一剂疫苗则产生抗体总量可能会不够:

接种新冠灭活疫苗第一剂后14-28天抗体阳性率约60%-90%,接种第二剂28天后抗体阳性率均达90%以上,并形成持续保护

ps,不同疫苗类型的科普请移步:

根据一项尚未正式发布的研究(先发表在论文预印本网站medRxiv)发现,已得过COVID-19的人仅接种一剂疫苗的抗体阳性率高过未感染者,接近按照标准接种两针的人群[1]

上图纵坐标是抗体滴度(可以理解为浓度或抗体量),横坐标是接种后日期。橙色点代表接种疫苗前血清阳性(即已感染),蓝色则是接种前血清阴性(未感染)。可见接种一剂疫苗后,感染过的个体体内抗体浓度明显高得多。而且请注意,纵坐标不是等差数列,是等比数列,所以纵坐标上看上去好像没差很多但实际上差的还是蛮多的。

对论文全文感兴趣的可以点击链接:

所以说,根据注射剂数的数据我们可以估算出有足够抵抗力的人群差不多是将上述数据除以二。而考虑到中国以外的很多国家,不少人已经得过COVID-19,所以这些人要么注射一剂就可以保持充足的抵抗力,注射两剂以后更扎实,要么就算是压根不注射,甚至有一批人的基础抗体水平也能达到甚至超过一般未感染人群注射一剂疫苗

所以,我总结下来,注射疫苗这件事大家要记住两条:

1,感染过的人是有一定的抵抗力的,但国内感染人数太少了,况且疫苗相对充足,大家有条件的话还是要积极去打疫苗,保护自己,保护周围的人。

2,未感染人群一定要规范接种,即两针,且前后间隔开14天。这样才有靠谱的抵抗力。

为什么大家要尽一份力,积极注射疫苗

首先是国际环境。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大家经历过2020都懂,我这里不多说。早晚国际贸易人货交流还是要恢复的,就算我们严防死守,加强进出口出入境检疫检验,严格执行货物消毒和人员隔离制度,还是有漏网之鱼。比如去年六月北京,十月的青岛、大连,甚至是最近的云南疫情。如果我们不尽早通过疫苗接种建立起中国人的群体免疫,等国际贸易恢复,其他国家的群体防御力比咱们强,最后吃亏的就是我们。

其次是病毒太厉害了。SARS、流感还有其他多种经飞沫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疾病在夏季传染力都会降很多,甚至SARS-CoV与SARS-CoV-2近似度非常高,前者在2003年夏天几乎是一夕之间销声匿迹。然而SARS-CoV-2呢?人家六月,十月,四月这种紫外线相对更强,而且气温也很高的时间段照样能兴风作浪。不要以为国内现在风平浪静而且天气转暖没有打疫苗的必要。要知道,万一疫情大规模反扑,我们这么多未免疫人口,紧急补救性接种是很有可能来不及的。虽然我们的政府在疫情管控上很坚决,结果也是让人民满意的,但全社会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很多地区的经济活动陷于停滞。

最后,从全球视野看,如果不尽早通过大规模接种建立起全人类的群体免疫,变种病毒可能让一切努力付之东流。只要病毒不断传播,不断复制,就会不断变异。在数以亿计的变异中绝大多数都是无意义的基因变异,但假如有一种变异可以逃避现有的抗体识别,就有可能让感染后免疫和接种后免疫近乎失效。虽然这种概率很低,但后果一定会让全人类买单(其中就包括我们)。“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概念真的是有远见卓识

参考

  1. ^ Robust spike antibody responses and increased reactogenicity in seropositive individuals after a single dose of SARS-CoV-2 mRNA vaccine . Krammer F et al. medRxiv. 2021 Feb 1.
user avatar

回答问题之前,先来看几组图片吧。

图片数据来源于Our World in Date.有很多图形数据化的信息。

先来看第一组数据。就是各国的疫苗接种综述,美国以1.67亿名列第一,中国现在是1.4亿在第二位。这说明我国的接种数字已经非常庞大了。

然后在来看下每日增速,

美国每天能打900万,英国500万,中国现在是300万左右,但按着官方给的增速,这个速度将最后增加到1000万的峰值。

这是不是看起来都很好?但是看下边一个数字,把人口因素加上去

每百人接种疫苗数字,以色列有117,美国有50,而中国只有10。这里要注意一点是,每百人接种数字并不是完成接种率。比如考虑2针疫苗的话,每百人接种如果能达到100%这里的数字应该是200,3针疫苗要达到300,也就是说这里是把所有的接种针数平摊到每一个人身上了。

从这里看,我们的疫苗接种进度远远的落后了,基本跟巴西和俄罗斯差不多。

那么领先的国家现在接种率如何了呢?

这是完全完成接种的人口比例,以色列最高,有56%。但是能群体免疫了吗?还不行。距离我们预估的70%还有不少的差距。所以暂时也没办法看到一个国家能完成群体免疫的情况。

但这里边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虽然现在接种率在快速增加,但是有些国家,比如以色列和英国,可能已经触及到天花板了。

从这个图能看出来,以以色列为例,接种率在前期快速提升后,在60%这个阶段基本水平了。从3月23到现在才勉强的增加了1%。那么以色列的瓶颈在哪里呢?

根据《以色列蓝皮书:以色列发展报告(2020)》数据显示,以色列被称为“人口年轻”的国度。以色列0~4岁儿童将近95万人,0~14岁人口约占国民总人口的28%,而经合组织国家(OECD)的平均比例约为18%。

也就是说,以色列即便把能打的人全大上,都可能够不上70%的群体免疫数字。下一步必须把疫苗接种年龄向下探。

那么接种率紧随其后的英国呢?英国从今年的1月10日的3%到3月10日,2个月的时间完成了33%的接种。然而进入4月以后,也能看到明显的接种速度放缓。

这就回到了原来的问题了。即便疫苗免费接种,国家鼓励接种,又有多少人能接种呢?

以前我们分析过以色列能快速接种的原因,人少,钱多,懂科学。那么英国可能会给我们作出第二个样例。就是在欧美国家,能基本充足的提供疫苗之下,最高的接种率能到达多少。

那么返回来看咱们国内,我们的接种数字很高,接种率很低,周围人也有很多不太想接种的人群。那么我们最高的接种率能到达多少呢?

我所在的地区刚好给全国做了个示范。北京大兴新冠疫苗接种覆盖率达80%,从道理上讲,我这边都达到群体免疫的程度了。

为什么大兴区能做到这么高的接种率呢?这里边有3个因素:疫苗产能,民众意愿和政府接种效率。

大兴区因为年初的疫情,大家对疫苗的接种热情比全国的其他地区高很多,而政府也优先供给了大兴疫苗,设立了非常多的接种点,效率非常高。以我家这边为例,只要出门在小区门口进行简单的登记,就可以去到路对面的接种点直接接种,全程下来不到1小时。

而且后期政府为了鼓励民众接种疫苗,在疫苗免费接种的前提下还开展了接种疫苗送鸡蛋,送蔬菜,数据线,甚至还有直接发钱的奖励措施(我打的太早啥都没赶上)。

那么在全国范围之内,我们同样面临这3个问题。从产能来看,我们公布的数字是年底会达到50亿的疫苗产能,这已经足够全国使用,而且还能输出到国际上了。所以我们的产能不是问题。

政府的接种效率也是逐步的提升,从每日300万到600万,甚至最高能提高到1000万。所以接种效率也不是问题。

那么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民众的接种意愿。

加入我们不能在短时间之内建立起免疫屏障,那么我们去年到今年辛苦建立起来的优势,就会成为劣势。全世界都开放的时候,除非中国自己闭关锁国,不然就会成为一块免疫洼地。

上边这个图是全球各地的接种比例,颜色越浅,越是洼地,目前看中国还处在第二队列里,但如果在年底之前不能进入第一队列,那么我们就会成为那个大洼地。

所以还是那句话,趁着国内现在疫苗充足,打疫苗还免费,干嘛不打呢?

我觉得应该弄一个“一人接种,全家光荣”的横批贴在门上。

user avatar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人诚不欺我。

国外把疫苗当做宝贝似的,没有生产能力的国家拼命的求支援。好嘛,自己的国家有这个能力,反而挑三拣四挑肥拣瘦的。

看到有个评论说“政府应该开放选择,有进口的有国产的,老百姓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我想接种率马上就上去了。”

看,国内疫情缓解了,国外的月亮就又圆了,皿煮自由的空气就又来了。

国外都把疫苗当宝贝似的,连盟友都不给,能出口给你?

一年多了还不知道国际现在啥形势?还等着灯塔给指路呢?这么长时间活狗身上了?

user avatar

我个人不觉得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首先,不少人严重低估了中国疫苗产能。二月的时候中国疫苗产能确实不高,但搭建生产线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难,现在新的生产线已经搭起来了,产能也已经上来了,接下来还会继续升高,而且重组蛋白疫苗也量产了现在。灭活疫苗的储运难度也不大,技术端不成问题。

至于很多人观望,不愿意打疫苗的这个问题,其实采取点半强制措施,弄个什么疫苗绿码之类的东西,不绿不让进饭店,然后社区和单位再集中组织一下,整个科室的人都去打,只有你死活不去,这种人当然有,但其实也不多,中国老百姓远远没有那么反智,绝大多数还是讲理的。

user avatar

前两天学校组织打疫苗,以为大家都打了,晚上同学聚餐,结果发现除了我们少数几个其实没多少打的,问了一圈都说不想打。

第二天不知道什么原因,打疫苗的工作推进顺利,没到截止时间当天准备的疫苗就打完了,卡点去的那几个发pyq吐槽了这件事。

结果听说疫苗可能不够打,那些不想打的都想去打疫苗了,第三天队伍卷了起来。

这不是疫苗问题,也不是防疫问题,是人性问题。

user avatar

中国目前的接种比例确实是比较低的,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计算接种的比例大概是9.7%,在全球处于相对比较低的水平。

接种进度比较慢,对于我国而言可能主要还是人口基数的问题,如果从总量来看,中国的总接种数量是除美国之外最高的。

从上图可以看出,中美是两国的注射量是遥遥领先的。拜登在上任初期,就明确提出要管控新冠肺炎疫情,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要抓紧施打疫苗,刚开始的进度比较慢,后来逐步加速,目前更是达到了300万剂/天,拜登给出的在4月底前达到1亿剂以上的注射量的目标,已经提前完成。

我国的疫苗注射速度刚开始也比较快,总量是领先全球的,不过中间2月份到3月中这一段时间的注射速度有所下降,被美国超越,一方面可能是处于过年期间,疫苗施打不方便组织,另外应该也是因为初期主要是针对特定人群,近期才面向大众全面施打,中间有一个接续的过程。

不过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接种速度已经明显在加快,其实大家从自己的身边也可以感受到,社康已经开始放开预约,很多社康在周末有大量的人在排队打疫苗,工作日社康也会提前关闭其它接诊 ,全力在下班之后注射疫苗。


上图是每百人的每日注射人数,我把中国曲线进行了高亮,可以看出,中国的注射速度在近期快速走高,但是由于前几天的清明假期,数据有所下行,不过整体处于全球第二梯队。

目前全球接种比例最高的是以色列,除了人口比较少以外,疫苗比较容易获得(前期配合进行了大量疫苗实验)、收入水平高、组织能力强以及新冠疫情失控等原因也是促使以色列能够快速接种的原因。

以色列目前也是观察疫苗效果的最佳样本。在以色列疫苗注射完成比例达到60%以后,新增感染人数就开始快速下行,随后政府放开管制,经济快速回暖。

综上,虽然我国的疫情控制比较好,但是疫苗施打也是一件非常紧急的事情,一方面是要争取在21年冬季能够不让疫情防控对经济再次产生影响,扰乱大家正常的生活秩序,另外一方面,就是发达经济体三季度基本都能够达到群体免疫,慢一点的能够在四季度完成,届时国际间开放可能会以国家是否达到群体免疫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如果我国注射进度明显偏慢的话,可能也会对外界交往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也希望大家都尽快去接种疫苗,既是保护自己,也给国家做出了一份贡献,何乐而不为。

user avatar

影响有限:

1.新冠抗体有效期预计较短。

2021年1月18日,Nature杂志提前上线了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一项题为:Evolution of antibody immunity to SARS-CoV-2的研究成果。该研究表明,感染新冠病毒(SARS-CoV-2)后的免疫力或至少维持6个月。这说明当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个体再次暴露在新冠病毒中时,或能迅速作出有效反应。[1]

2020年8月24日,香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的研发人员报告发现世界上首个确认被新冠病毒重复感染的病例。[2]

注射疫苗后,实际免疫期限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查统计。


2.我国已经消灭本土大规模流行,最近爆发可能性低。

实践证明,依靠隔离手段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完全阻止疫情流行,只要管好输入就可以避免疫情流行。


3.从经济数据上看,我国打开国门并不紧迫。

西方国家产业链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征。在部分国家间断性停工、国际航运不畅的条件下,工业生产效率大打折扣,长期下去部分工厂会倒闭。如果产业链的某些环节崩溃,可能导致全产业链无法运行。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只有产业链完整的国家才能全力生产,并形成马太效应,对其他国家的工业资本产生虹吸效应。

去年秋天以来,我国经济恢复情况远远好于其他国家,主要工业生产国的地位被进一步巩固。

2021 年1-2 月,我国外贸再创佳绩,顺差再创新高。出口同比增长50.1%,前值为10.9%。虽然由于去年疫情冲击所造成的低基数影响,今年数据高增已在预期之内,但实际表现仍然超出市场预期。但即使与疫情前2018 或2019 的同期基数相比,增速也在26%左右,也是创下了近几年新高,说明了出口增长的实强。[3]


4.人群在接种疫苗,病毒也在进化,结果难以判断。

新冠病毒是正链RNA病毒,自然突变概率高,达到0.0001~0.000001之间。

病毒的种群越大(感染人数越多)、单次感染持续的时间越长,病毒突变的概率就越大。

选择压是进化生态学中的概念,指外界环境施加给物种演化方向的压力,不同的外在的压力导致物种向不同方向演化。

假如:一个基因的选择压为0.001,那么一个频率为0.00001的显性基因只要23400个世代就可增加到0.99的频率。

在自然界,当选择压高的时候,在短时期中就可以形成新的品种。

例如在青霉素发明的时候,细菌普遍没有耐药性,在普遍使用抗生素的环境中,少数可以耐药的细菌被筛选出来,成为主流。

高选择压下的种群变化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果某病毒具备能适应环境的特征,传播速度就会显著加快,从而占据主要比例。

普遍接种疫苗后,不具备耐药性的病毒很快会被消灭,如果恰好有耐药突变毒株的病人不在隔离环境,这样的突变病毒大概率传播出来,并成为主流的毒株。

如果有毒株可以逃避疫苗的影响,很可能在隔离不严的国家再次爆发,由于突变的随机性,新病毒的传染性、致死性变化都不确定。

在毒株突变后,只能研发新的疫苗。

5.国外防疫前景不明,境外疫情还有继续大流行的可能,短期内打开国门是不现实的。

总结:

1.疫苗应该普及,但不能高估疫苗效果,还是应当配合隔离和流行病学调查措施。

2.目前的政策是可以理解的。由于我国国内已经消灭大规模疫情,在疫苗有效期内开国门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所以疫苗接种没有迫切性。所以我国首先接种的是医院、隔离点、海关等高危群体。

3.市场上疫苗进行试验的时间短,部分副作用没有充分暴露,我国相对安全的形势允许将医疗试验做得更充分一些。

参考

  1. ^ https://www.sohu.com/a/445418564_682259
  2. ^ https://med.sina.com/article_detail_103_2_87901.html
  3. ^ http://stock.finance.sina.com.cn/stock/go.php/vReport_Show/kind/lastest/rptid/668703264309/index.phtml
user avatar

美国现在天天还是确诊8万,隔壁印度日均10万,还要搞几千万人集会的大壶节。国外这种养蛊的情况,变异毒株的数量越来越多,变异情况也越来越复杂,英国南非等等各国发现的各种变异都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

目前疫苗虽然能抵挡普通新冠,但面对各种变异毒株,到底起多少效果还是个未知数。

在这种情况下,想靠打疫苗来实现群体免疫很不现实,就是个自我安慰。

即使全国100%接种率,也回不到两年前的生活了,还是得严防死守,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有变异病毒突破疫苗的效果,进入国内后,引起新一轮的传播。

补充,7号发布的回答,到现在还有人觉得我是在胡说八道,正好17号新华社发布的一个关于新冠变异问题对疫苗影响的视频。建议去好好看看。

不想看的,我复述一下里面的话,里面明确提到了“病毒长期传播可能会产生多个突变的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影响疫苗保护力的风险”。

后面还提到了“要积极开展新一代疫苗的研发,一旦出现病毒变异引起疫苗免疫消失,或者出现大幅度下降的情况,可以最短时间研发出又针对性的疫苗”

user avatar

“别等外国免疫了,中国反而危险了”——钟南山

“我只能说,不接种疫苗就会吃亏!”——张文宏

“战胜新冠病毒,只能靠疫苗!”——吴尊友

“打疫苗是个体获益,也是为群体负责!”——高福

疫苗接种先年轻人,后老年人

中国有十四亿人口,形成免疫屏障需要接种10亿人左右。

不同于一些欧美国家,中国是不久前才将60岁以上人群纳入接种人群。对于目前国内新冠疫情的状态,我们主要任务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其中最大风险是社会活动特别活跃的,且容易与病毒有接触的人群,比如医生、海关、国外货物输入清理等人员。以及社会活跃人群,这些都是内防的主要目标。

为什么年轻人疫苗接种率低

但是现在新冠疫苗可以免费接种了,大部分人却犹豫了,怕有副作用。一些人觉得只要继续做好防护就不用打了,也有的人调侃说:如果大家都打了,那自己就可以不用打了。

人民日报转发了张文宏的一段采访,也聊到了大家不愿意打疫苗的心理。

“害怕打疫苗,不是疫苗的问题,而是人性的问题。
很多东西你得不到的时候,就会一直非常盼望;
当你可以得到,特别是免费时,你突然又觉得:为什么要给我?”

接种疫苗以应对输入性风险

虽说现在的影响还看不大出来,但是,世界终将重新打开,我们迫切需要完成接种以应对输入性风险。中国接种疫苗和防控一样要走在前面,才能赢得这场战争。

数据显示,领跑全球疫苗接种的以色列,在3月底已经接种将近1000万剂疫苗,而以色列的人口只有865万。以色列在每百人接种疫苗达到50剂时,就迎来了疫情的拐点,从1月中的每日新增近12000例回落到500多例

以色列新增病例,图源:谷歌

毋庸置疑,新冠疫苗是我们现在所能找到的最好武器。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尽快地提高全民接种率,是势在必行的。没理由全民抗疫付出了这么多,最后却因为疫苗普及率不够再次遭受疫情的打击。要知道,疫情从来不顾及什么“人之常情”,只有迅速建立防疫屏障,我们大家才能尽快“摘掉口罩”。

user avatar

主要影响当然是没法随意重开国门。


高、中、低华都没法回国吃喝玩乐和探亲,来做买卖、旅游的洋人也没法回国——额,来中国。当然,非洲等地可能还卡着一些华人,自从疫情爆发就一直回不去,这些人眼睛估计都等绿了。


有人说不就隔离14天么多大点事?郭杰瑞也乖乖地窝着14天,人还是纯种洋人,你一个假洋鬼子倒在乎?


话不能这么说。真鬼子杰瑞·郭是吃中国这碗饭的,他不隔离就没钱赚,就是下飞机被打一顿杀威棒他也得回来;但回国耍只是我旅行众多选择之一,要是浪费14天,我就不回去了,世界那么大哪里不能去啊。


再说,高华回不了国是怕14天,低华回不了国是因为航班不够价格太高。各有各的苦。


不要以为岁月静好,国内疫苗是跟时间赛跑啊,少年们。加州已经定下来6月15日全面开放了。


作为一个4000万人口、GDP跟法国差不多的加利福尼亚共和国,因为35%人口打疫苗和天热的双重作用,每天新增只有1000多。美国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重开。


有人说1000多还不多?美国一天还是好几万呢。但确诊已经是年轻人为主了,恰恰是疫苗最早覆盖的老年人确诊在下降,而没打、少打的年轻人中招多,死亡一直在下降。而一旦重开、群免,就面临着一轮巨大的报复性消费。


其实中国的封城、清零跟疫苗思路上是矛盾的。封城清零就是零容忍,而疫苗就是你面对阳性携带者都不怕。


我不是乐观,我觉得就是到第三季度,美国每天可能还新增几千、上万,日死亡可能还有几百;到了第四季度冬天加上感恩圣诞,可能又要飙升一波甚至重新lock down。但是那又如何?新冠前说美国流感一年死8.8万人,换算到每一天,差不多也200人。新冠要是每天才死几百,那不就是流感?以前2017、2018、2019年美国每天也有200人死于流感,有人关注过么?还不是到处浪。


所以思路需要转换,不能有几个阳性就吓得封城、隔离。而是要借此机会不断推进疫苗,如果还是沉醉在2020年的成功中,则疫苗很难推广下去。


其实我倒认为,可以这样做:比如一旦发现阳性携带者,则强制整个区域打疫苗同时隔离; 打过疫苗的人,则可以自由行动——其实就是变相鼓励人们去打疫苗了。


疫情问题短时间不会结束,尽管有大量、有效的疫苗,因为接种疫苗也需要时间和能力,也许几年时间才能把疫苗打到全球每个人。


美英守着巨大的疫苗库,相对发达的交通和设施(我打疫苗一共花费了一个小时,包括路上的时间)都有一些人不去打,别说那些亚非拉莫名其妙的国家了。某个非洲国家说不定看不懂说明书,打的辉瑞是零上10度保存的;某个非洲国家说不定贪官把疫苗偷偷转卖给邻国,自己老百姓没的用打了生理盐水。


这会导致,可能到2025年,还有10亿人、20亿人根本没打过任何新冠疫苗。这些人全球乱窜很容易让新冠死灰复燃。


但我认为疫苗是公平的——我是说,打过的人受保护,没打的人不受。而不是传染和隔离过程——被传染是走着就躺枪了,隔离是别人染病,自己遭殃。


对于中国来说,能否跟着21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大规模重开国门,是另一个挑战。如果2022年第一季度,我大摇大摆地回国吃喝玩乐,我会内心中非常佩服中国的,从封城,到群免,步步完美。


如果不能,我就大摇大摆地去夏威夷、迈阿密、百慕大、英国玩,内心中想:欧美虽然抗疫拉胯,但人疫苗好使,还得靠科学啊,怪不得有人说辉瑞疫苗的出现,是当代的“中途岛战役”呢!


最后感慨一句:我也不劝退生化环材了。真正拯救世界的,还是学生物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中国疫苗接种率与英美国家的比较问题,需要先明确一个前提:根据官方数据及权威机构统计(如世界卫生组织、中国疾控中心等),中国的疫苗接种率实际上在全球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在新冠疫苗接种方面。例如,截至2023年底,中国已为超过90%的18岁以上人群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并在老年人群中实现了较高的覆.............
  • 回答
    CNN 的这件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简单来说,就是 CNN 在报道中国疫苗接种数据的时候,被一些人扣上了“为中国共产党做宣传”的帽子,言下之意是 CNN 成了中共的喉舌。这事儿怎么看,得从几个层面来拆解:第一层:数据本身与报道的立场CNN 作为一个国际知名媒体,报道各国的重要数据是很正.............
  • 回答
    中国疫苗全程接种覆盖率超过85%,这是一个非常亮眼的数字,表明中国在通过疫苗接种来构建群体免疫屏障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这背后牵涉到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防疫信息,绝非一个简单的数字可以概括。首先,疫苗接种的背后是庞大而复杂的动员和组织体系。 全民动员的决心与能力: 达到85%以上的全程接种率,意味着.............
  • 回答
    中国新冠疫苗接种已突破2亿剂次,这一数字标志着我国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取得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项庞大的接种工作,不仅仅是一个统计数字的增长,更将对国内的疫情防控态势产生多方面、深远的影响。首先,显著提高人群免疫屏障的稳固性。新冠病毒的传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群的易感性。随着接种剂次的不断增加,尤其是已.............
  • 回答
    巴西小镇对中国疫苗的集体接种实验,以及其公布的“成绩单”,无疑是一场引人注目的公共卫生事件,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我们要如何看待这件事呢?这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分析,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带来的影响。巴西小镇的实验——背景与意义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个实验的背景。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巴西,作为拉丁.............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挪威老人接种辉瑞疫苗死亡事件以及日本专家提出的相关建议。挪威 23 名老人接种辉瑞疫苗后死亡事件:这起事件发生在2021年初,当时挪威报告了数起在接种辉瑞/BioNTech新冠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并死亡的案例,其中多为高龄老年人。起初,公众和媒体对此高度关注,也引起了一些关于疫苗安.............
  • 回答
    当世卫组织(WHO)的科学家们站出来,公开表示中国的 COVID19 疫苗“已被证明有效”,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对于全球抗击疫情的进程来说,无疑是投下了一颗强心剂。这不仅仅是科学上的一个节点,更是心理上的一个巨大鼓舞,因为它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我们离通过大规模疫苗接种来遏制疫情,真的越来越.............
  • 回答
    中国新冠疫苗接种剂次突破10亿,这绝对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用“中国速度”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要理解这背后的意义,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深入看看。首先,这10亿剂次的背后是巨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执行力。想象一下,要在一周内给一个省份的人口接种疫苗,你需要多少医护人员?多少接种点?多少疫苗的运输和储存能力?.............
  • 回答
    在中国,儿童疫苗接种的政策一直备受关注,其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中国小孩免费接种的疫苗是否过量了?这个问题其实牵扯到很多方面,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中国儿童免费接种的疫苗是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简称“免疫规划疫苗”)。这些疫苗是根据国家对传.............
  • 回答
    近日,网上流传着关于中国新冠疫苗被走私到日本,并高价出售给富人的消息。这一传闻一旦属实,无疑将引发巨大的社会震动,无论是对于走私者还是对于整个疫苗管理体系,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不妨从法律责任和管制措施两个层面,来深入剖析这个问题。走私者将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如果中国新冠疫苗被走私到日本并被用于接.............
  • 回答
    中国在新冠疫苗接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截至目前,已累计接种了超过21.4亿剂次新冠疫苗。这个数字庞大而令人鼓舞,它代表着我国在构建免疫屏障上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阶段性胜利。然而,要实现“群体免疫”,我们还需要继续前进,并且理解群体免疫的概念及其实现过程的复杂性。首先,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什么是“群.............
  • 回答
    关于从七月起,接种了中国国药或科兴疫苗的人员入境韩国可以免除隔离的消息,这无疑是许多计划前往韩国的中国公民非常关心的一件大事。消息一出,大家的反应也挺复杂,既有期待,也有一些疑问和观望。首先,我们得承认,这项政策的出台,对于中韩两国之间的交流,特别是人员往来,无疑是注入了一剂强心剂。疫情两年多以来,.............
  • 回答
    高福院士在一次公开场合透露自己接种了“实验型新冠病毒疫苗”,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消息,尤其是在他作为中国疾控中心主任,承担着引领国家疫情防控科研方向的重任时。如何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首先,从科学研究和个人责任的角度来说,高福院士的做法是专业且值得肯定的。 以身作则,验证安全性与有.............
  • 回答
    中疾控专家说得对,大部分儿童接种新冠疫苗后的不良反应都属于轻微的、暂时的“一般反应”,比如发烧、红肿、疼痛等等,这些都是身体在产生免疫力的正常表现。所以,家长们大可不必过于担心。但即使如此,为了让孩子更安全顺利地接种,一些注意事项还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就给大家详细说说,力求讲得明明白白,让您心里有数.............
  • 回答
    香港疫情病亡46人中仅6人接种疫苗的数据,反映了多个层面的公共卫生问题,涉及疫苗接种率、疫情发展时间线、疫苗有效性、政策执行以及数据统计口径等复杂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 数据背景与统计口径的准确性 数据来源与时间点:香港的疫情病亡数据需结合具体时间点分析。例如,若该数据来自2.............
  • 回答
    中疾控主任三点回应“西安确诊病例接种疫苗后仍感染”,个案能否动摇疫苗再研发与普及的根基?近期,围绕西安疫情中出现的“接种疫苗后仍感染”病例,公众的关注度很高。对此,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的公开回应,以及他提出的三种可能原因,无疑为这场讨论注入了专业视角。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这些回应,并探讨其对疫苗研发和普.............
  • 回答
    河南即将开展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这对于咱们老百姓来说是个好消息,毕竟能多一层保护,心里更踏实。那么,这个加强针到底有多大用处?尤其是它对咱们体内的“中和抗体”水平能提升多少,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什么是中和抗体?为啥这么重要?首先,得明白什么是中和抗体。简单来说,当病毒入侵咱们身体时,免疫系统就会“启.............
  • 回答
    印度在新冠疫苗接种方面取得了惊人的速度,成为全球最快完成1.7亿剂接种的国家,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与中国和美国这些疫苗研发和生产大国相比,印度的这一成绩显得尤为突出,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这背后涉及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并非简单的“比谁快”那么简单。首先,让我们理解一下这个“最快”的含义。 .............
  • 回答
    2 月 25 日,陈薇院士团队与康希诺生物合作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和国药中生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双双获批附条件上市。这两款疫苗的获批,无疑为我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其积极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解读。首先,最直.............
  • 回答
    关于“中国疫苗免费,那生产者不就亏了吗?”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一个相当复杂的体系,不能简单地用“亏了”或“赚了”来概括。这背后是中国特有的医疗卫生体系、国家政策以及经济发展模式的综合体现。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绝大多数情况下,中国公民接种的绝大多数疫苗是免费的,这指的是国家承担了疫苗的采购和接种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