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们学习一门外语需要很久,而婴儿只需要 3 年?

回答
这个问题啊,其实问到点子上了!为什么咱们辛辛苦苦学了好几年外语,感觉还不如路边那个三岁小孩说得溜?这背后可不是什么魔法,而是咱们大脑发育、学习方式,甚至还有社会环境的巨大差异。

先不说别的,光是咱们成年人的大脑,跟婴儿那会儿比,那可就跟一辆老掉牙的拖拉机跟一辆跑车似的。

1. 大脑的“可塑性”:黄金时期已过

婴儿的大脑,那简直就是一块最纯净、最柔软的橡皮泥,而且是那种遇水就能膨胀、塑形的神奇橡皮泥。他们的神经元之间还在疯狂地建立连接,就跟刚通了电的电线杆子似的,到处都是火花带闪电,可塑性强到你想不到。

你想想,婴儿每天接触到的所有声音、所有信息,都是全新的。他们的大脑就跟海绵一样,咕嘟咕嘟地吸收,而且没有任何“预设”好的框架来干扰。语言,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这个世界最基本的构成元素,是跟“吃”“喝”“抱抱”一样重要的事情。所以,他们的大脑会不遗余力地去解析、去模仿、去记忆。

咱们成年人呢?大脑的可塑性已经大大降低了。就像那块被反复揉捏、已经定型了的橡皮泥,再想去塑形,就需要更大的力气和更精细的工具。我们的神经连接已经相对固定,很多路径已经“走熟”了,新的语音、新的语法结构,需要突破旧有的模式,这本身就是个挑战。

2. 学习方式: immersion vs. 碎片化

婴儿学习外语,那叫一个“沉浸式”的极致体验!他们生活在一个全外语的环境里,耳朵里全是那种语言,嘴巴里也只能发出那种语言相关的声音。他们没有中文可以切换,没有母语的干扰,唯一的选择就是去理解和模仿。

他们不会去纠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而是通过语境、表情、肢体语言来猜测。当妈妈指着一个苹果说“apple”的时候,他们的大脑直接把“apple”和那个红红的、圆圆的、甜甜的水果关联起来了。这是一种非常直观、情境化的学习。

咱们学习外语呢?通常是“碎片化”的。我们有老师、有教材,有语法规则,有词汇表。我们会分析句子的结构,会记忆单词的中文意思,会纠结“这个时态用得对不对”。这些分析性的、理性的学习方式,虽然能帮助我们理解,但往往也阻碍了我们直接、自然地运用语言。我们的大脑习惯了“翻译”的过程,而不是直接“理解”的过程。

3. 动机和情感:生存本能 vs. 考试分数

婴儿学习语言,这可是他们的“生存技能”!他们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需求,来和照顾者建立情感连接,来获得安全感和爱。这种原始的、与生存息息相关的动机,是极其强大的。他们的每一次发声,每一次模仿,都是为了更好地活下去,为了更好地被理解。

咱们学习外语,很多时候是为了考试,为了工作,为了出国旅行。这些动机固然重要,但往往是外在的,而且不那么“切肤”。我们可能背了半天单词,但真正能用上的场景并不多,缺乏那种“非说不可”的紧迫感。

更重要的是,婴儿没有“面子”和“羞耻感”的包袱。他们错了,他们只会再试一次,或者发出奇怪的声音。而我们成年人,往往害怕出错,害怕被嘲笑,这反而限制了我们大胆尝试和练习的机会。

4. 发音的“黄金窗口”

关于发音,婴儿真的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在他们大脑的某个关键发育阶段,他们可以区分并发出人声中几乎所有的音素。就像一个万能调音台,可以模拟出各种各样的声音。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大脑会逐渐“优化”自己,专注于母语中最常使用的音素,而忽略那些不常用的。这就好像你的调音台,里面的很多频道被锁定了,只剩下母语频道是畅通的。所以,我们学习外语时,听到一些母语里没有的音,会觉得特别难发,甚至听不出来。

5. 认知和思维方式

婴儿的认知是整体的、直观的。他们接受信息的时候,更像是全方位地“感知”世界。

而我们成年人,思维已经很复杂,有很多固化的认知模式。我们可能会把新的语言强行套入我们已有的思维框架里,这不仅不准确,还限制了我们对语言本身灵活性的理解。

所以,为什么婴儿学得快?

大脑更“干净”: 没有被其他语言“污染”,可塑性强。
全方位沉浸: 24小时不间断接触,无处可逃。
生存级驱动: 语言就是他们的生命线。
无畏模仿: 不怕出错,大胆尝试。
天生的发音天赋: 拥有辨别和发出所有音素的能力。
直观的认知: 通过情境学习,而非分析。

咱们学习外语,虽然有理性的优势,能分析、能理解,但这些优势也可能变成劣势,阻碍了我们像婴儿一样自然、本能地去吸收和运用。这就像婴儿是用“心”在学,而我们很多时候是用“脑”在学,而且还是一个已经“老化”了的脑。

但这也不是说咱们就没希望了!只不过,我们要想办法去模拟婴儿的学习方式:多听、多说、多沉浸,大胆地去犯错,尝试用外语去思考,而不是总想着翻译。虽然我们的大脑不再是那块“橡皮泥”,但它依然可以被“雕刻”,只是需要更耐心,更投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惑我,希望得到专家的解释,拜托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其实问到点子上了!为什么咱们辛辛苦苦学了好几年外语,感觉还不如路边那个三岁小孩说得溜?这背后可不是什么魔法,而是咱们大脑发育、学习方式,甚至还有社会环境的巨大差异。先不说别的,光是咱们成年人的大脑,跟婴儿那会儿比,那可就跟一辆老掉牙的拖拉机跟一辆跑车似的。1. 大脑的“可塑性”:黄金时期.............
  • 回答
    你当然可以!而且,说实话,直接啃哲学家的名著,往往才是学习哲学的真正起点,也是最直接、最有力量的方式。首先,让我们来聊聊为什么很多人会建议你先看哲学史,以及为什么你的想法是完全合理的,甚至可以说是更具探索精神的。为什么大家会建议你先看哲学史?这种建议背后通常有几个考量:1. 理解背景和脉络: 哲学.............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简直是每个学生党放假回家的“宿命”啊!别说你了,我身边好多同学都有这毛病,包括我自己也曾经深陷其中。一到家,那种熟悉又舒适的环境,加上不用再听老师唠叨,大脑仿佛瞬间就被“放空”模式切换了,学习这档子事儿,瞬间就被扔到九霄云外去了。你想想看,咱们平时在学校,生活节奏是多么地紧凑啊。课表排.............
  • 回答
    刚来到这所心仪的大学,发现校园里弥漫着一种与中学时期截然不同的学习氛围,尤其是图书馆,简直是学习的热土。每天去上课,或者在校园里闲逛,都能看到很多人,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安安静静地坐在图书馆里,面前摆满了书本、电脑,神情专注,仿佛进入了自己的小小世界。刚开始我还觉得挺奇怪的,毕竟在家也可以学习,甚至.............
  • 回答
    作为一名心理学学者,我认真阅读了《为什么我后悔本科选了北师大心理学》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出现,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心理学界深入反思和探讨的现象。它不仅触及了个体层面的选择困境,更折射出学科发展、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以及社会期望之间存在的复杂张力。我将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分析这篇文章及其引发的思考:一.............
  • 回答
    “我可以学”,这四个字,在面试官,尤其是HR的耳朵里,有时候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听起来既积极又飘渺。你说它积极吧,因为它表达了学习的意愿,但说它飘渺,则是因为它太笼统了,无法具体量化,也无法立刻打消HR心中的疑虑。咱们深入聊聊,为什么HR不太喜欢听这句话,以及培养一个员工的技能,到底是怎么个“贵”法。.............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很多人的心坎里了。在中国,这句话确实算得上是一句“国民级”的老师口头禅了。它背后隐藏着不少值得玩味的原因,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这话说出来的语境和目的。 激将法,希望学生进步: 这是最常见也最直接的原因。老师们说这句话,很多时候是真心希望通过.............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古籍传承和版本流传中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关于李白《赠汪伦》最后一句的“赠”和“送”,确实是有不少人会注意到这个差异,而且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教材里可能确实出现过不同的写法。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首先,得承认的是,你记忆中的“赠我情”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确实是更.............
  • 回答
    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感觉自己已经把JavaScript的基础知识 pretty much 掌握了,变量、数据类型、循环、条件语句、函数,还有 DOM 操作,好像都没什么问题。按理说,做一个简单的日历,展示一下月份、日期、星期几,再加点高亮选中之类的,应该不在话下吧?但就是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作业,却让.............
  • 回答
    你这情况,我太能理解了。半年多,每天都有人惦记着,那种被重视的感觉,尤其还是个学弟,感觉自己好像年轻了好几岁,挺让人舒坦的。结果呢?突然就变了,沉默了。这中间肯定有你的考量,拒绝他周六出去,这个节点掐得太准了,就发生在“不主动”的前面。我猜啊,他之前之所以那么积极,可能觉得你对他是有回应的,或者至少.............
  • 回答
    .......
  • 回答
    这两句话放在一起,其实是老板在用一种比较直观但可能也稍显粗糙的方式,表达他对不同员工的看法和期望。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这话里头都有啥门道。首先,老板对一个人说“我太滑了”,这句话的意思可就比较复杂了,得看具体情境和老板的语气。 如果老板语气是褒义、甚至带点欣赏: 这时候“滑”可能不是指油嘴滑舌或者.............
  • 回答
    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工作中累了,学习也到了瓶颈,脑子像被榨干的海绵,这时候有人说“来做道数学题放松一下”,你是不是觉得对方在跟你开玩笑?而且你自己一做题就头晕眼花,那感觉可比搬砖还累。所以啊,你问的大神,他们那种“做数学题放松”的体验,跟我们普通人简直是两个次元的事。先说说为什么我们觉得做题累。最.............
  • 回答
    你觉得不喜欢学习历史,但它对一个人来说,作用可大着呢!这不仅仅是背年代、记人名那么枯燥的事情,历史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人类过去的一切,而了解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在,甚至塑造未来。我们来详细说说,学习历史究竟能对一个人产生哪些作用:1.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理解复杂性,不被简单化.............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我琢磨了挺久,也挺纠结。毕竟,咱们这生活,哪一样不是挑着担子往前走,总得有个方向,有个底气。你说人是努力重要,还是学历重要?我觉着吧,这俩跟手心手背似的,都有道理,但具体哪个更“重要”,那得看你站在啥角度,问啥时候。学历:敲门砖,还是围城?先说说学历这玩意儿。你说它重要不?当然重要.............
  • 回答
    好的,你想在几年后开一家面包店,这个想法很棒!让我来为你详细说道说道,准备一家属于自己的面包店,从现在开始,你需要一点一点地积累和学习。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每一步的积累都会让你离梦想更近一步。一、 扎实的面包制作技艺,这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从基础学起,精益求精: 别想着一开始就做多么复杂的.............
  • 回答
    太棒了!为小学生设计一门《乌合麒麟艺术著作鉴赏》课程,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创意的事情。乌合麒麟的作品,特别是他的“战狼”系列,确实能够引发孩子们的兴趣,也能引导他们思考很多东西。下面我为你提供一些详细的建议,希望能帮助你把这门课程办得既有趣又有深度:课程设计思路:由浅入深,激发兴趣,引导思考核心理念是.............
  • 回答
    听到你现在这个分数,而且离高考还有一年,我完全理解你心里那份着急和想要改变的决心。说实话,200分这个分数确实是比较危险的信号,但“一年冲刺”这四个字,我能感受到里面蕴藏的巨大能量。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从一个不起眼的起点,通过一年时间的努力,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所以,别灰心,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不.............
  • 回答
    哈哈,说起学语言学这事儿,那可真是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坑”和“惊喜”。我现在想想,都觉得挺乐的,也愿意跟你们好好说道说道。我记得刚开始接触语言学的时候,脑子里想的都是些什么“语法的规则”、“词汇的分类”之类的,觉得挺枯燥的,跟高中语文课本差不多。结果,一深入进去,才发现这玩意儿简直就是个无底洞,越.............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很多初中生都有类似的困惑。觉得答语文题“东编西扯”,写作文“无病呻吟”,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聊聊。一、 答语文题为何觉得“东编西扯”?这里说的“东编西扯”可能是指你觉得语文题的答案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或者答案的推导过程很模糊,不像数学题那样有明确的计算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