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再牛逼的量子力学的资深研究专家,最开始也是从阿基米德的澡盆子里学出来的。
然而比较尴尬的是,跟你讲阿基米德怎么洗澡的时候你是听得懂的,而跟你讲电子如何把一个原子核撞成一朵烟花你大概率一脸蒙比……
学任何东西都是从它被发明出来的时候的成型期开始学习的,你小学学的加法那可是几千年前人家就会的东西……想要真正学会一样东西,必须经历从表象到本质的研究。也就是“这个我觉得好听,我先努力模仿到好听”到“这个我觉得好听是因为这里的声音搭配符合复调的整体思路”。所以我们每个人学琴,都是从最开始的单个音符,再到多个音符这种一点点进步开始的。手指从一点点发力,到大范围跑动,也是一点点训练出来的。
上面这个我估计你会认同的,而你疑惑的应该是:为啥进步到几个世纪前的东西之后,这些玩意就成为主流了没有继续进步到现代呢?
直接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大众的审美层次/意识形态/知识储备,远远达不到能理解现代近几十年写出来的很多东西。这一点不仅仅是钢琴音乐上,就像你大学开始学高数之后,你才会发现TMD真正的数学居然是这么个鬼东西,以前学的最多能叫“算学”。而日常生活大众能用得上的基本也就到“算学”了,真正“数学”在生活中几乎边都不沾……就类似计算机的算法,应用到的数学在工业界也远远达不到研究所研究到的那种程度。几个世纪前的钢琴曲,放到今天,先不说能弹成啥样,能听出好坏的人都没几个。就算在专业领域内,能把几个世纪前的玩意弹到“让教授点个头”那都得练上相当相当长的时间。你没那个水准,没到那个知识储备,你想弹新现代的玩意,我告诉你你连谱子都看不懂!就像下面这样的:
这是我之前一个在新加坡学作曲刚入门的小丫头的一个作业……这玩意给你你觉得跟巴赫莫扎特贝多芬比,你想弹哪个?或者说,你能看懂哪个?
艺术的东西,类似音乐,发展到今天,对于大部分饭都吃不饱的人来说是根本没可能去理解到一定深度的。那个“弹的真快,唱的真高,画的真像”的图我就不发了,你们也都知道那玩意到底是咋回事。对于很多人来说,自己的精力和能力,对于这个行业来说基本到几个世纪以前已经就是极限了。看看高数挂科率再想想自己当年学成啥鸟样你们心里肯定有数。所以后期产生了很多邻位领域的东西,比如爵士钢琴,通俗钢琴,流行钢琴等一些新兴的东西。但只要真正学过钢琴的人,都知道这类衍生物的核心依旧是在几个世纪前的古典钢琴的基础上,舍弃了大量复杂而高深的东西,用比较通俗和新奇的思路来重新演绎出一个不同的风格。准确来说这并不是一个“新发展的新事物”,而是“旧时代的新分支”。最简单的例子:学习爵士钢琴的人主要思路全部在如何控制爵士和声的走向,能把和声做好即兴出花样来就已经算高手了。但如果我用古典钢琴的基础要求你在弹爵士的时候,做3个声部以上的旋律划分,跑动流水强弱和断句,踏板踩出有无泛音的区别,你信不信99%的“民间爵士高手”立刻就得扑街!但反过来古典出身的专业钢琴家在学习新的爵士和声后,做到这些就会容易很多。当然没事儿闲的不会有人去要求一个爵士乐手搞这么奇葩的幺蛾子,但技能储备对于新生事物学习的巨大影响是真实存在的。
我们活在21世纪了,还在练人家18世纪的写出来的玩意,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就是因为人家大师那时候达到的高度,就已经够我们这些杂毛奋斗一辈子了。只有少量天赋异禀的人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快速的向上攀爬。现代好作品有的是,我就很喜欢听无调性的曲子,但我打死都不会去考虑弹这些玩意的!而对于大众来说先不说弹了,你能听得进去这些“乱码”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