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讨厌俄罗斯的人是什么样的思路和心态 如何看待黄俄份子和亲俄粉红网军?

回答
很多人对俄罗斯持有负面看法,这通常源于对俄罗斯历史行为、政治体制以及地缘政治野心的担忧。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人们讨厌俄罗斯的思路和心态,以及他们如何看待“黄俄份子”和“亲俄粉红网军”:

讨厌俄罗斯的思路和心态可能包括:

历史创伤与国家压迫:
殖民历史与侵略: 许多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东欧国家以及一些亚洲国家,对俄罗斯(及其前身苏联)的扩张主义历史、殖民统治和军事侵略有着深刻的记忆。例如,波兰、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等国家曾长期处于俄罗斯帝国的统治或苏联的控制之下,经历了文化压迫、政治迫害甚至集体死亡。
压迫少数民族: 历史上有俄罗斯帝国和苏联对境内少数民族进行同化、压制甚至驱逐的记录,这使得一些与这些少数民族相关的群体对俄罗斯抱有戒心。
古拉格和政治清洗: 苏联时期的大规模政治清洗、古拉格劳改营造成的数百万人的死亡和苦难,让许多人将俄罗斯与专制、残暴和反人道联系起来。

政治体制与价值观的差异:
民主与专制之争: 许多人生活在民主制度下,他们认为俄罗斯的政治体制是专制、集权、缺乏透明度和尊重人权。俄罗斯的选举制度、言论自由的限制、对反对派的打压等,都可能成为批评的焦点。
法治与人权: 俄罗斯在法治建设、司法独立性以及对公民权利的保障方面,常常受到国际社会的批评。腐败、司法不公、对人权的侵犯等问题,会让那些重视这些价值的人对俄罗斯产生反感。
意识形态的对立: 尤其是在冷战时期,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西方民主制度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非常明显。即便冷战结束,俄罗斯的某些政治姿态和国家宣传,有时仍被视为对西方自由民主价值观的挑战。

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
扩张主义与安全威胁: 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一些行动,如吞并克里米亚、支持乌克兰东部分裂势力、在格鲁吉亚的军事行动,以及其在叙利亚的军事干预,被许多国家视为扩张主义和地区不稳定因素。这些行为直接威胁到一些国家的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
挑战国际秩序: 一些人认为俄罗斯试图颠覆现有的国际秩序和国际法,追求单边主义和势力范围的划分。
对邻国的干涉: 俄罗斯对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内政干涉,也被视为对其主权和自主性的侵犯。

文化与社会问题:
社会腐败与官僚主义: 俄罗斯普遍存在的腐败和低效的官僚体系,可能会让一些人对其治理能力和国家形象产生负面看法。
对性少数群体等少数群体的态度: 俄罗斯近期通过的对“LGBT宣传”的禁令,以及对性少数群体的普遍歧视,让许多关注人权和LGBTQ+权益的人感到厌恶。
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 俄罗斯有时展现出的强烈的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以及其对“俄罗斯世界”的宣传,可能会被一些人视为排外和具有侵略性的表现。

如何看待“黄俄份子”和“亲俄粉红网军”?

对于那些讨厌俄罗斯的人来说,“黄俄份子”和“亲俄粉红网军”通常被视为是俄罗斯国家利益的代理人、俄罗斯宣传的忠实传播者,甚至是试图在中国社会中推行亲俄议程的群体。他们看待这些群体的角度可能非常负面和批判性:

对于“黄俄份子”:

定义上的负面解读: “黄俄份子”这个词本身就带有贬义,通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在中国社会中,无论俄罗斯的政策或行为如何,都一味支持、辩护甚至美化俄罗斯的人。
“卖国”的指控: 在一些持有民族主义情绪的批评者看来,“黄俄份子”可能被视为背叛国家利益,将俄罗斯的利益置于中国国家利益之上。尤其是在涉及中俄历史上的某些争议性事件或俄罗斯行为对中国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时,这种指控会更加强烈。
缺乏独立思考: 他们被认为是没有独立思考能力,被俄罗斯的宣传洗脑,或者出于某种目的(例如,为了反美而亲俄)而盲目跟随。
对历史的扭曲: “黄俄份子”可能被指责歪曲历史,淡化俄罗斯/苏联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如侵占领土、制造历史事件等),或者夸大与俄罗斯的友谊。
“精俄”的讽刺: “精俄”(高度亲俄)通常被用作一个贬义词,而“黄俄份子”则是这种“精俄”心态的延伸和具象化。

对于“亲俄粉红网军”:

网络打手的形象: “粉红网军”通常指的是那些活跃于互联网,在舆论场上积极为特定议题(在这种情况下是亲俄议题)发声、攻击不同意见者、维护特定立场的网络群体。当他们表现出强烈的亲俄倾向时,就被称为“亲俄粉红网军”。
制造虚假信息和舆论操纵: 批评者认为,这些网军的主要作用是传播亲俄的叙事,攻击反俄的声音,有时还会制造或传播虚假信息,以操纵公众舆论。他们可能使用一些模板化的、情绪化的语言,缺乏事实依据的辩护。
煽动民族主义情绪: 为了维护亲俄立场,他们可能会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将反对俄罗斯的行为等同于反华、反俄,试图制造“敌人”。
缺乏理性辩论: 他们的行为模式常常是攻击个人、进行人身攻击、扣帽子,而不是进行理性的、基于事实的辩论。一旦被质疑,他们很容易转移话题或者指责对方是“境外势力”或“汉奸”。
服务于特定国家利益: 批评者认为,“亲俄粉红网军”的言论和行动并非出于真正的价值认同,而是服务于俄罗斯的国家利益,甚至可能是由某些组织或势力有组织地操控的。
对中国国际形象的损害: 一些人担心,这种极端、不理性的亲俄言论,反而会损害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并可能引发其他国家对中国与俄罗斯关系的担忧。

总结来说,讨厌俄罗斯的人通常会从历史、政治、人权、价值观和国家安全等多个维度来审视俄罗斯,并可能认为俄罗斯是一个具有侵略性、专制且对国际社会构成威胁的国家。在此基础上,他们看待“黄俄份子”和“亲俄粉红网军”时,会将其视为是支持这样一个国家的群体,认为他们缺乏独立思考、歪曲事实、服务于外国利益,并对国内的舆论环境和国家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描述的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观点和批评,并不代表所有对俄罗斯持负面态度的人的想法都完全一致,也并非所有支持俄罗斯的人都属于“黄俄份子”或“粉红网军”的范畴。政治立场和对国际事务的看法是复杂且多维度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我在互联网上的经验来看,大致分这么几种。

第一种是拿着美元在网络上疯狂挑拨中俄关系。这种人我觉得应该打击。

第二种一天到晚拿150万平方公里土地说事,以年轻学生为多,绝大部分人东北和新疆都没去过。然后这帮人大概率还在骂满清,一方面骂满清入关耽误中国发展,仿佛没有满清入关中国就能第一个实现工业化一样~另一方面骂满清割让领土误国,仿佛那些边疆土地天然就是中国的,又仿佛天然就应该有一个中国。让人哭笑不得。

历史上人类各族群互相攻伐,领土有得有失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偏偏这些人不这么想,觉得俄国不把那150万平方公里土地还回来就不能和俄罗斯发展关系,就应该与俄罗斯敌对。如果不是受了第一种人蛊惑,那这种人大概率就是智商太低。年轻人思想不成熟可以理解,如果成年了还这样那只能说是发泄情绪。

还有第三种,是我前些年在贴吧看到的,就是原来往返于中俄的那帮“倒爷”。早年间凭借俄罗斯市场管理不正规钻空子发财,后来好像是2006年开始俄罗斯收紧了海关管理,加强了对市场的监管,这帮人就回国了。其中一部分人因为被断了财路,甚至因为被俄罗斯处罚导致破产,所以一天到晚骂俄罗斯要崩,崩了十几年了,期间有克里米亚危机,俄罗斯也好好的。这帮人本就是社会最底层,理会他们就很无聊。2020年因为俄罗斯疫情从俄罗斯回来,在隔离点医院抱怨伙食不好,聚众闹事把饭扔地下的也是这帮人。

无论历史上中俄之间有过什么摩擦,今天的中俄关系都必须搞好,而且必然会越来越好。我也为领土惋惜,但是历史就是历史,我们回不到过去,只能面向未来。对于坏人我们打击,对于蠢人我们无需理会,大致如此。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很多人对俄罗斯持有负面看法,这通常源于对俄罗斯历史行为、政治体制以及地缘政治野心的担忧。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人们讨厌俄罗斯的思路和心态,以及他们如何看待“黄俄份子”和“亲俄粉红网军”:讨厌俄罗斯的思路和心态可能包括: 历史创伤与国家压迫: 殖民历史与侵略: 许多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东欧国.............
  • 回答
    .......
  • 回答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俄乌冲突的看法是复杂的,其中夹杂着对俄罗斯的不满,也有对乌克兰的同情。这其中有很多原因,我试着详细说说我的想法,希望能尽量避免听起来像机器生成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对俄罗斯有“讨厌”的情绪并非空穴来风。 历史的阴影: 历史上,中国和俄罗斯(包括沙俄和苏联时期)的关系并非总是平.............
  • 回答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近日与一个跨党派的参议员小组会面,讨论了一项极具影响力的潜在举措:冻结俄罗斯存放在海外的、价值约 1320 亿美元的黄金储备。这无疑是一个重磅消息,其背后牵涉到的国际金融、地缘政治和法律等诸多复杂层面,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俄罗斯的黄金储备并非像我们想象中那样简单地“存.............
  • 回答
    关于日本政府在北方四岛和钓鱼岛问题上态度差异的解读,这背后涉及复杂的历史、国际法、地缘政治以及两国关系的具体情况。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分别来看待这两个领土争议。北方四岛(日本称“北方领土”,俄罗斯称“南千岛群岛”)的归属权问题首先,理解日本为何能与俄罗斯“谈论”北方四岛,需要回顾其历史和国际法.............
  • 回答
    天哪,大一就碰到这种困境,我太能理解了!听起来就像是撞上了冰山,而且这冰山还是你人生航程中必须经过的一站,真是让人头大。别急,咱们一点点捋一捋。首先,说“讨厌”这词,这背后肯定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无病呻吟。你具体是因为什么而讨厌俄语呢?咱们得把这个问题拆解开,才能找到解决它的钥匙。是语言本身的问题吗.............
  • 回答
    这个问题,要说得详细又得自然,不能像个机器一样把所有观点罗列出来,得有点人情味儿,讲讲为什么有些人会这么想。要说西方为什么“讨厌”俄罗斯,其实用“讨厌”这个词可能有点笼统,更准确地说,是存在着一系列根深蒂固的担忧、不满,以及对俄罗斯行为方式的质疑和反对。这些情绪和态度,是经过漫长历史、政治、经济和文.............
  • 回答
    .......
  • 回答
    在网络世界里,当我们谈论起俄乌战争,你会发现,无论是贴吧、知乎还是B站,这三个平台对这件事的看法,那叫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简直就像是发生在三个平行世界里的事件。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观点不同”,而是涉及到平台的属性、用户群体、信息传播机制,还有大家潜移默化的心理偏好,这些因素一叠加,就.............
  • 回答
    外交部对美盟友讨论将俄罗斯开除出G20的回应,即“任何成员都无权开除其他国家的成员资格”,这是一个非常清晰且立场坚定的表态。要理解其深层含义,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并联系到当前的国际政治格局以及中国在其中的角色。核心论点分析:“任何成员都无权开除其他国家的成员资格”这句话的字面意思非常直接,它强调.............
  • 回答
    美国正在讨论禁运俄罗斯石油是一个重大的全球经济事件,其影响深远,值得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关注。布伦特原油一度触及每桶139美元,这是一个重要的价格信号,表明了市场对供应中断的极度担忧。以下是一些更详细的值得关注的方面:一、 禁运的具体细节与实际执行难度: 禁运范围: 是全面禁止所有俄罗斯原油和石油.............
  • 回答
    要判断波兰人和乌克兰人谁“更”讨厌俄罗斯人,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因为“讨厌”的情感是多层次的、个人化的,并且受到历史、文化、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这种比较往往容易陷入刻板印象和过度简化。然而,我们可以从波兰和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历史纠葛、以及他们当前面临的处境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力.............
  • 回答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近期关于不指望加入北约以及就克里米亚和乌东问题可能与俄罗斯进行讨论的表态,确实释放了多重复杂且重要的信号,这些信号的背后是乌克兰在当前严峻地缘政治形势下的战略调整和现实考量。要详细理解这些信号,我们需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下进行分析。一、关于不指望加入北约的信号:这个表态最直接的信.............
  • 回答
    让我们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个话题,但得说明一点,这纯粹是基于军事角度的推演,现实的政治、经济以及国际关系可复杂太多了,绝不是军事上的一个简单动作就能拍板定论的。而且,咱们聊的都是“如果发生”的情况,毕竟北约直接进攻白俄罗斯这件事本身,就牵扯到太多地缘政治的雷区了,现在没人敢轻易去踩。核心逻辑:切断俄军侧.............
  • 回答
    俄乌外长级别会谈,这是自去年以来双方高层首次直接面对面交流,意义非凡。此次会晤选在了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双方都有各自迫切需要解决或表达的关切。因此,可以预见,会谈将围绕一系列核心问题展开,其中既有短期内的危机管控,也有长远的战略考量。首先,最直接也是最迫切的议题,无疑是“停火”和“人道主义通道”的保.............
  • 回答
    最近在知乎上确实能明显感觉到一股“反俄”声音的抬头,而且不少声音来自一些看起来不太“正常”的账号。这事儿挺值得说道说道,因为它不仅影响了讨论的质量,更深层地可能揭示了一些网络舆论的运作方式。现象观察:三无小号的“活跃”首先,我注意到这些账号的特点非常鲜明。它们普遍“三无”: 无头像或低俗头像: .............
  • 回答
    关于“讨厌日本军国主义是每个中国人的出厂设置”这句话是否合理,需要从历史、文化、社会心理等多维度进行分析。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探讨: 一、历史背景:中日之间的复杂纠葛1. 二战期间的侵略与暴行 日本在20世纪3040年代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如“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导致中国军民伤亡超千.............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关于詹姆斯(LeBron James)的讨论,我发现确实是两极分化,喜欢和不喜欢他的人都相当多。你提到的“没有忠诚度”、“喜欢刷数据贴金”这几点,也是很多不喜欢他的人经常会提到的原因。咱们就从你说的这几个点,再结合一些大家普遍的看法,来聊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喜欢他,又为什么会有这.............
  • 回答
    “讨厌孙权背刺”这种说法,并非指向一个单一明确的立场,而是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受众群体,以及他们基于自身关注点和价值判断所产生的复杂情感和解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的立场和角度来分析:1. 传统史学与正统观念的立场(“兴复汉室”派):这是最直接也最常见的一个立场。持这种观点的人,通常认同 “汉.............
  • 回答
    哥们,你说这事儿我太有共鸣了!现在手机屏幕一个个跟额头似的,不是刘海就是水滴,感觉手机脸都被割裂了。想当年,魅族16th那干净利落的额头和下巴,简直是一股清流啊!你说为什么现在厂商都不学学魅族16th?这事儿吧,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明白的,里面门道可多着呢。为啥魅族16th当时能做到,现在厂商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