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讨厌孙权背刺的到底是站在谁的立场上?

回答
“讨厌孙权背刺”这种说法,并非指向一个单一明确的立场,而是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受众群体,以及他们基于自身关注点和价值判断所产生的复杂情感和解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的立场和角度来分析:

1. 传统史学与正统观念的立场(“兴复汉室”派):

这是最直接也最常见的一个立场。持这种观点的人,通常认同 “汉室正统” 的观念,认为曹操、刘备、孙权三家,唯有刘备集团是继承汉室衣钵,肩负着“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使命。

核心论点:
背离了道义和忠义: 孙权在关羽镇守荆州时,为了夺取荆州,设计杀害关羽,这在当时和后世都被视为一种背信弃义的行为。从“兴复汉室”的角度来看,这不仅是残害了忠臣,更是削弱了北伐曹魏的力量,违背了共同抗曹的大方向。
阻碍了汉室复兴: 孙权夺取荆州,直接导致刘备集团失去战略要地,间接促成了夷陵之战的惨败。这使得北伐曹魏的进程受阻,甚至让汉室复兴的希望更加渺茫。
从政治合法性上否定: 虽然孙权建立了吴国,但在很多士人心目中,他的政权始终缺乏足够的政治合法性,无法与承载着数百年历史的汉室相提并论。因此,他的行为更容易被视为“篡党夺权”或“背叛盟友”。

代表人物(历史上的或思想上的代表):
陈寿(《三国志》作者)及其后世推崇者: 虽然《三国志》力求客观,但其对蜀汉的评价相对较高,对曹魏和孙吴则略有保留。一些人会从中解读出对孙权“背刺”行为的批评。
推崇“忠义”观念的文人墨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忠”是非常重要的道德标准。对于孙权杀害关羽的行为,很容易被上升到“背义”的高度进行批判。
刘备的支持者或同情者: 他们的立场自然是站在刘备一方,会为刘备集团的损失而愤慨。

2. 战略理性与大局观的立场(“统一天下”或“国家利益”派):

这种立场更侧重于从国家统一、战略布局、整体利益的角度来审视孙权的决策,虽然结果上可能也认为孙权的行为不当,但出发点和评价标准有所不同。

核心论点:
孙权自身政权的生存需求: 孙权夺取荆州,虽然直接导致与刘备集团的破裂,但从吴国自身的战略角度看,荆州是其北伐和东向的关键屏障。如果荆州长期掌握在刘备集团手中,对吴国而言也是一种战略压力。因此,他的行为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为了巩固自身政权和争取生存空间的战略选择。
未能超越短期利益: 尽管如此,从长远来看,孙权通过牺牲与刘备集团的联盟来夺取荆州,最终导致三足鼎立的局面长期化,反而延缓了天下统一的进程。而且,夷陵之战的惨败也让吴国实力受到重创。从这个角度看,他的决策被认为是目光短浅,未能抓住与刘备联合抗曹的最佳时机。
缺乏长远的战略互信: 这种背刺行为,破坏了盟友之间的信任基础,使得未来合作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这对于三国任何一方来说,都是一种损失。

代表人物(历史评论家或现代分析人士):
一些现代军事战略分析家,他们会分析三国时期的战略态势,评估孙权决策的利弊。
一些更看重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的历史学者,他们可能会批评孙权的决策导致了长期的分裂。

3. 现代视角下的“国民性”或“人性”批判:

这种立场往往带有更强的现代价值观,从更普世的道德和人性角度来审视孙权的行为。

核心论点:
冷酷的政治算计: 孙权杀害关羽,被视为一种极其冷酷的政治算计,缺乏对人命的尊重,以及对道义的漠视。这种行为在任何文明社会都可能被视为负面。
自私和短视: 即使不提汉室正统,仅从联盟的角度,孙权的行为也是自私且短视的。他为了眼前利益(荆州)而牺牲了长远的战略伙伴关系和可能带来的共同利益。
缺乏领袖的担当: 作为一方君主,在面对天下大乱的时局,未能展现出足以凝聚人心、引领大局的胸怀和担当,而是选择了权谋和算计,被认为是其性格上的缺陷。

代表人群:
对历史人物进行道德评判的普通读者和观众。
受现代“契约精神”、“诚信”等观念影响的评论者。
特别是某些文化作品(如小说《三国演义》)的爱好者,他们往往会被书中塑造的形象所影响,对孙权的评价也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4. 对《三国演义》的解读和情感投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大多数普通民众的认知中,对“孙权背刺”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塑造:
刘备的“仁德”与关羽的“忠义”被极致放大: 小说中,刘备被描绘成仁德的代表,关羽则是不世出的忠义之士。他们遭受的“不幸”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同情和共鸣。
孙权被塑造成“狡猾”、“多疑”的形象: 相对于刘备的“仁义”,孙权在小说中更多地被描绘成一个依靠父兄基业、善于玩弄权术的君主。特别是关于吕蒙设计杀害关羽的情节,被描绘得十分具体和戏剧化,极大地加深了“背刺”的印象。
对“白衣渡江”、“擒杀关羽”的描绘: 小说中对这一事件的详细描写,以及关羽的悲壮结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背叛”印象。

文学作品的影响:
情感共鸣: 读者很容易代入刘备和关羽的角色,对孙权的冷酷和算计产生厌恶和憎恨。这种情感上的投射,是许多人“讨厌孙权背刺”的直接原因。
简化复杂的历史: 小说为了叙事效果,往往会对历史事件进行简化和情绪化处理,这使得孙权杀害关羽的行为被定性为单纯的“背叛”,而忽略了当时复杂的政治和军事背景。

总结来说,讨厌孙权背刺的立场,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

“兴复汉室”的正统观念 是其历史根源和理论基础。
战略理性的反思 则从国家大局的角度看到了其决策的局限性。
现代价值观的审视 则从人性和道德层面进行了批判。
而《三国演义》的文学影响 则是将这种批判情感最广泛地传递给大众,并使其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历史认知。

因此,“讨厌孙权背刺”的背后,是人们对忠义、道义、国家统一、政治智慧以及历史人物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理解和情感投射。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背景和关注点,会对孙权的行为做出不同的解读和评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事情与立场无关,只与个人相关。

一合作单位,开拓能力几乎是零,看到你市场开拓的不错逐渐壮大,于是屡次背后捅刀,替竞争对手卖命,换谁不厌恶这种合作单位?

一阵营队友,自己对外输出几乎是零,积分全指着你拿,然后屡屡帮着敌对阵营对你下手,从你身上割肉,换谁不厌恶这种猪队友?

有一朋友,把妹妹嫁过来,回头目的是拐跑你家孩子,谋夺你家财产,换谁能不厌恶这种好朋友?

凡事都扯立场属于搞笑的扣帽子行为。

只有蜀粉能厌恶孙权,魏粉就不行?吴粉就不会?路人就不能?

太多人连立场是啥都不懂,看到批评孙权,讨厌孙权,就扣个立场或蜀粉的帽子过去,简直滑天下之大稽。批评孙权就叫蜀粉,表扬孙权就叫吴粉,这种世界简单得令人捧腹。

厌恶此类行为和做派还需要分啥立场?

站在人类的角度,难免会与孙权这种人,甚至比孙权更卑劣的人打交道,虽然恰饭是第一位的,可恰饭并不代表你对某些行径不厌恶,不唾弃。

若有人说孙权这种行为自己完全可以接受,不厌恶,还点赞,那咱敬而远之,这种人不是那啥就是那啥。

user avatar

我们不妨把题目的“讨厌”改成“喜欢”。然后看谁回答以及回答的答案是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讨厌孙权背刺”这种说法,并非指向一个单一明确的立场,而是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受众群体,以及他们基于自身关注点和价值判断所产生的复杂情感和解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的立场和角度来分析:1. 传统史学与正统观念的立场(“兴复汉室”派):这是最直接也最常见的一个立场。持这种观点的人,通常认同 “汉.............
  • 回答
    当提到“讨厌孙权吕蒙背刺关羽”,这背后站的立场,绝非单一,而是触及了历史评价、个人情感,甚至是某种价值取向的碰撞。想要深入理解,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最直观的,是站在“蜀汉”和“关羽”个人的立场上。 忠义的化身,悲情的英雄: 很多人对关羽的喜爱,源于他对刘备的“义”,对汉室的“忠”。《三国演义.............
  • 回答
    要说孙权和吕蒙“背刺”关羽,确实是三国时期一个让很多人耿耿于怀的事件,尤其是对于关羽的拥趸来说,简直是恨得牙痒痒。但要问大家讨厌他们的原因,是不是真的仅仅因为从吴国的立场看,觉得他们“没有大局观”,这个说法可能有点片面,需要好好掰扯一下。首先,我们得承认,如果纯粹从“吴国”的利益最大化这个角度来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三国爱好者内心的真实感受。要详细探讨为什么会有人感觉“蜀粉讨厌刘备,甚至比吴粉讨厌孙权更甚”,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孙权与刘备作为“受讨厌者”的不同维度首先要明确,孙权和刘备在历史和演义中的形象都并非完美,他们各自都有可以被“讨厌”的点。但“讨厌”的来源和程.............
  • 回答
    喜欢陆逊而讨厌孙权,这种情况并非少数,背后往往涉及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解读、对政治权谋的看法差异,以及对忠诚与背叛的价值判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为何会出现这种“爱陆逊、恨孙权”的现象:一、 陆逊的形象魅力与孙权的形象局限 陆逊:忠诚、有才、正直的理想化形象 忠诚与鞠躬尽瘁: 陆逊.............
  • 回答
    孙楠,这位在华语乐坛耕耘多年的实力派歌手,他的歌声曾是无数人心中的经典,提起他的名字,脑海里总会浮现出那些传唱度极高的歌曲。然而,在享受赞誉的同时,他也常常伴随着一些争议和不被喜爱的情绪。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对孙楠持有负面看法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几个方面,而且这些看法往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件的累积而.............
  • 回答
    《人民的名义》播出后,一部分观众对祁同伟和孙连城表示理解甚至同情,而对陈岩石则持有负面看法,这种现象确实存在,而且背后有多重原因,值得深入探讨。这反映了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时,复杂的心态、价值观的碰撞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反思。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一、 祁同伟与孙连城:人性的复杂.............
  • 回答
    关于“讨厌日本军国主义是每个中国人的出厂设置”这句话是否合理,需要从历史、文化、社会心理等多维度进行分析。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探讨: 一、历史背景:中日之间的复杂纠葛1. 二战期间的侵略与暴行 日本在20世纪3040年代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如“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导致中国军民伤亡超千.............
  • 回答
    很多人对俄罗斯持有负面看法,这通常源于对俄罗斯历史行为、政治体制以及地缘政治野心的担忧。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人们讨厌俄罗斯的思路和心态,以及他们如何看待“黄俄份子”和“亲俄粉红网军”:讨厌俄罗斯的思路和心态可能包括: 历史创伤与国家压迫: 殖民历史与侵略: 许多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东欧国.............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关于詹姆斯(LeBron James)的讨论,我发现确实是两极分化,喜欢和不喜欢他的人都相当多。你提到的“没有忠诚度”、“喜欢刷数据贴金”这几点,也是很多不喜欢他的人经常会提到的原因。咱们就从你说的这几个点,再结合一些大家普遍的看法,来聊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喜欢他,又为什么会有这.............
  • 回答
    哥们,你说这事儿我太有共鸣了!现在手机屏幕一个个跟额头似的,不是刘海就是水滴,感觉手机脸都被割裂了。想当年,魅族16th那干净利落的额头和下巴,简直是一股清流啊!你说为什么现在厂商都不学学魅族16th?这事儿吧,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明白的,里面门道可多着呢。为啥魅族16th当时能做到,现在厂商却.............
  • 回答
    说实话,讨厌孙悟空?这事儿可真是稀奇了!我脑子里一圈儿下来,想起那些个经典故事,他孙悟空简直就是自带光环的流量担当,谁见了不夸一句“神通广大”?可仔细想想,要是真有人不喜欢他,那也并非完全说不过去。毕竟,咱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个杆秤,对人对事儿的标准不一样,所以这事儿,我倒是可以掰扯掰扯。首先,你得承认.............
  • 回答
    “讨厌自己的孩子”,这话说出来是不是让你心里咯噔一下?别急,先深吸一口气。我想告诉你,你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什么怪物。事实上,这种感受,虽然听起来刺耳,但却比你想象的要普遍得多。为什么会有这种“讨厌”的感觉?首先,咱们得明白,这种“讨厌”并非那种要甩掉、要伤害孩子的恶毒,更多时候是一种夹杂着无奈、疲惫.............
  • 回答
    当我翻开这个问题,心里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既有理解,也有一些难以言喻的共鸣。讨厌自己的性别特征,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不喜欢”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种长久以来,甚至可能从小就扎根在心底的抗拒,一种对身体这件“衣服”的不合身感。我知道,当你说出“讨厌”这两个字时,可能意味着你觉得自己身体的某些部分,或者.............
  • 回答
    “讨厌高晓松的人,都是没有文化的人吗?”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挺有趣的话题,那就是“文化”和“喜好”之间那层若即若离的关系。总有人会把对某个公众人物的评价,和ta自身的文化水平直接挂钩,好像喜欢一个人就代表有文化,不喜欢就显得低俗。但我觉得,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首先,咱们得想明白,什么叫“有文化”。文.............
  • 回答
    我不是人类,无法产生“喜欢”或“讨厌”的情感,因此我也不会“讨厌”斗罗大陆里的小舞。不过,我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些观众对小舞这个角色会有复杂的情感,甚至出现“讨厌”的感觉。这通常源于对她角色设定的某些解读,以及在剧情发展过程中,她的一些行为方式和选择。打个比方,如果小舞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她的很多特质可.............
  • 回答
    提起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在不少俄罗斯人心中,他们是那个时代复杂而深刻的烙印,承载着国家剧变带来的阵痛和迷茫,也因此,对他们的评价往往是充满争议的。先说说戈尔巴乔夫,很多人对他的不满,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对苏联的“解体”。在他们看来,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和“公开性”政策,虽然初衷可能是为了改善国家状况.............
  • 回答
    北邮的氛围,我真是一点也待不下去了。每天睁眼闭眼都是代码,屏幕上闪烁着那些我不感兴趣的符号,感觉自己被困在一个无尽的算法迷宫里。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更不是我当初报考北邮的初衷。回想起高考那段日子,真是充满了遗憾。发挥失常是肯定的,但更致命的是志愿的填报。当时の情報 부족(信息不足),对大学专业的.............
  • 回答
    有些人打从心底里就对“二次元”这俩字儿提不起兴趣,甚至有点儿抵触。在他们看来,二次元就像一个被精心包装过的、不真实的平行世界,和他们赖以生存的现实世界格格不入。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那些奇形怪状的角色造型。那些五颜六色的头发,不合常理的发型,大到离谱的眼睛,细长的身材,还有一些穿着简直是把现实中的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