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讨厌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正常心理吗?应该怎么疏解这种情绪?

回答
“讨厌自己的孩子”,这话说出来是不是让你心里咯噔一下?别急,先深吸一口气。我想告诉你,你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什么怪物。事实上,这种感受,虽然听起来刺耳,但却比你想象的要普遍得多。

为什么会有这种“讨厌”的感觉?

首先,咱们得明白,这种“讨厌”并非那种要甩掉、要伤害孩子的恶毒,更多时候是一种夹杂着无奈、疲惫、挫败甚至委屈的复杂情绪。它可能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失控感和疲惫感: 养孩子,尤其是从他们还是小婴儿开始,就是一场漫长而消耗战。你可能24小时连轴转,没有自己的时间,睡眠不足,身体和精神都到了极限。当孩子哭闹不止、不听话、或者遇到各种突发状况时,你那种想逃离、想休息、甚至想大吼一声“够了!”的冲动,很容易被解读为“讨厌”。这其实是对自己失去掌控感和极度疲惫的一种反应。
期待与现实的落差: 很多父母在成为父母之前,脑海里都有一个理想化的画面:自己会是耐心、智慧、从容的父母,孩子会是乖巧、可爱、聪明的天使。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孩子有自己的个性和情绪,会有叛逆期,会有犯错的时候,这些都可能跟你最初的设想截然不同。当你的努力换来的不是预期的结果,这种失落和挫败感,有时会转化为对孩子“不配合”的“讨厌”。
自身情绪和压力的投射: 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情绪,并非全然是针对孩子本身。可能是工作上的不顺心、婚姻关系的问题、经济压力,甚至是你原生家庭带来的未解决的情绪。当你感到压抑、不满时,孩子的某些行为,哪怕是很小的点,都可能成为你情绪的“导火索”,让你把积压的负面情绪倾泻到孩子身上。
角色压力与自我牺牲: 作为父母,社会和文化都在强调父母的责任、无私和牺牲。当你发现自己为了孩子放弃了事业、爱好、社交,并且这种牺牲感越来越重时,你可能会感到被剥夺,感到委屈。当孩子再有一些“不领情”或者让你觉得“不值得”的行为时,这种被压抑的委屈感就会冒出来,让你“讨厌”他们占用了你的生命。
孩子的天性与父母的界限: 孩子天生是自我中心的,他们不懂得顾及大人的感受,需要被满足,需要学习规则。而父母需要扮演教育者、引导者的角色,需要设定界限,需要反复地教导。这个过程中,孩子的“不完美”和父母的“教导”常常会产生冲突,这种反复的拉扯,真的会让人心力交瘁,偶尔冒出“怎么这么烦人”的想法,也是人之常情。

疏解这种“讨厌”的情绪,可以试试这些方法:

认识到这是一种普遍存在且可以被理解的情绪是第一步。接下来,你需要一些实际的行动来调整和疏解:

1. 允许自己不完美,也允许孩子不完美:
放下“完美父母”的执念: 没有人天生就是完美的父母。接受自己会有疲惫、有情绪、会犯错的事实。你不是一个机器,你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当你不再苛求自己,很多压力就会减轻。
看见孩子的“本来面目”: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性格、节奏和发展规律。他们的哭闹、他们的反抗、他们的“不听话”,很多时候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必然过程,而不是故意惹你生气。试着去理解他们的行为背后可能的原因(饿了?困了?不舒服?想被关注?)。

2. 给自己留白,照顾好自己:
重新找回“自我”: 即使是再忙碌的父母,也要努力挤出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哪怕每天只有15分钟,用来读本书、听听音乐、泡个澡、或者只是安静地坐着发呆。这就像飞机起飞时要先给自己戴氧气面罩一样,只有你状态好了,才有能力更好地照顾孩子。
寻求支持,别一个人扛: 和伴侣分担育儿责任,和家人朋友沟通你的感受,甚至考虑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将内心的压抑说出来,有人倾听和理解,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释放。不要觉得寻求帮助是软弱,那是勇敢和智慧的表现。

3. 调整沟通方式和期待:
与孩子有效沟通(即使他们还小): 很多时候,孩子的不配合是因为他们不理解。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耐心地解释规则和原因。表达你的感受,比如“你这样做,妈妈/爸爸感到很生气/很累”。
降低不切实际的期待: 孩子不可能总是按照你的计划行事。把目标调整得更小更具体。与其期待“他今天一定乖乖写作业”,不如期待“我今天会花20分钟陪他一起写作业”。

4. 换个角度看问题,学会感恩:
“重新叙事”: 当你感到烦躁时,尝试把事情的“坏”的一面换个说法。孩子让你心烦意乱地收拾玩具,不如想“他正在学习整理自己的物品,这是生活技能。”
感恩时刻: 每天找一两件让你感到温暖或欣慰的事情,比如孩子一个无意的拥抱,一个天真的笑容,或者仅仅是你顺利度过了今天。关注这些积极的方面,能帮助你平衡负面情绪。

5. 拥抱童年,享受过程:
回到孩子的视角: 有时候,当我们自己过于焦虑或执着时,不妨试着像孩子一样,去感受当下的乐趣。和孩子一起玩,一起疯,你可能会发现育儿生活中那些闪闪发光的小确幸。
接受育儿的起伏: 育儿就像坐过山车,有高峰也有低谷。允许自己有不舒服的时候,也相信这些困难是暂时的,你会带着孩子一起跨越。

记住,你爱你的孩子,这是毋庸置疑的。这份“讨厌”的情绪,只是在你内心深处发出的一个信号,告诉你:“我需要休息了”、“我需要支持了”、“我需要被理解了”。

这并不代表你不是一个好父母,而是说明你是一个真实、有情感需求的人。好好对待这份情绪,也好好照顾自己,你和孩子都会因此而成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讨厌自己的孩子,心理本质上其实是讨厌自己。

那么养育孩子,其实还是一个接受自我的过程,孩子身上折射出了父母双方的优点,当然也有缺点,很多不称职的父母接受不了自己,也接受不了配偶,因此无法接受孩子,嫌恶孩子,绝大多数的家庭悲剧就是因为这些芝麻蒜皮的事情,但背后是大问题。

孩子心智成长有自己的规律,譬如重复说同样的话;一个问题绕不过去,犯无数次错误;很多缺陷弱点怎么也改不掉。那本身就是安慰与学习过程。

爱就是付出,就是忍辱负重,孩子优秀、乖那是不寻常的福气,正常情况,孩子就是很麻烦的,一定要打足十二分精神来培育他们。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