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自己的「臭袜子」散发的气味闻起来不像其他人的那么讨厌?

回答
这其实是个挺普遍的体验,很多人都有同感——自己的“臭袜子”似乎没那么“臭”,或者说,它的味道跟别人的袜子比起来,没那么让人难以忍受。这背后有几层原因,咱们一个一个捋一捋:

1. 熟悉的环境和气味,大脑的“习惯化”效应

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我们的大脑非常善于“习惯化”。想想看,你每天生活在自己的环境中,闻着各种熟悉的气味,比如你自己的体味、你家里的装修味、你用的洗发水味等等。这些气味已经成为你日常感知的一部分,你的嗅觉系统已经对它们“免疫”了,或者说,它们不再能引起你强烈的反应。

当你的袜子散发出某种气味时,这股气味虽然客观上存在,但它混杂在你已经熟悉的“个人气味”环境中。你的大脑不会把它单独拎出来,当做一个全新的、需要警惕的“异味”。它更像是你整体“自我气味”的一部分。

举个例子,你长时间待在一个有淡淡霉味的书房里,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有点不舒服,但过一会儿你就习惯了,甚至感觉不到。同样的道理,你对自己的袜子散发的气味,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接受。

2. 个人体味和微生物的独特性

人体的皮肤上,特别是脚部,寄生着大量的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以我们皮肤上的汗液、皮屑等为食,然后会产生一些代谢产物,这些产物就是我们所说的“臭味”的来源。

关键在于,每个人的皮肤上存在的微生物群落都是独特的。就像我们的指纹一样,你脚上的细菌种类、数量以及它们的“工作效率”和“口味”都和你别人不一样。

菌群构成: 你脚上哪些种类的细菌占主导地位?它们代谢汗液产生的具体化学物质是什么?这些都会影响最终的气味。
代谢产物: 汗液本身无味,是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产生了臭味,比如一些挥发性脂肪酸(像异戊酸、丙酸)是常见的“脚臭”元凶。不同菌群产生的这些物质的种类和比例不同,最终的气味也会不同。

所以,你脚上那些“辛勤工作”的微生物,它们产生的“味道”,对你的大脑来说,是你身体固有的一部分,反而不像来自“外部”的、未知的、陌生的气味那样容易引起反感。

3. 汗液的构成和排出量

虽然我们都说“脚臭”,但其实汗液本身是无味的。汗液的成分会受到饮食、荷尔蒙、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饮食: 吃了大蒜、洋葱、辛辣食物等,这些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通过汗液排出,影响体味。
个人代谢: 每个人的身体代谢率、排汗量也不同。

你对自己的汗液构成的“了解”,即使是潜意识的,也会让你对它的气味产生不同的认知。

4. 心理和情感因素:归属感与排斥感

这可能是最微妙的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东西,总是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即使是“不好”的东西,也比陌生的、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更容易接受。

熟悉感降低警惕: 别人的袜子,你可能只在特定情境下闻到,而且是与“公共卫生”或“不洁”联系在一起。这种情境化的认知,会加剧对气味的负面评价。
“我的”=“安全的”: 你的袜子,是你身体的一部分延伸,它散发出的气味,最终也会被大脑解读为“我”的信号,而不是“危险”或“污染”的信号。这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接纳度”非常关键。

5. 嗅觉系统的动态适应性

我们的嗅觉系统一直在不断地适应周围环境。长时间暴露在某种气味中,嗅觉感受器会变得不那么敏感,这种现象叫做“嗅觉适应”或“脱敏”。

“过滤”掉熟悉的气味: 大脑更倾向于关注和响应那些“新”的、与平时不同的气味,以便于我们发现潜在的危险(比如火灾、煤气泄漏)。你每天都闻着自己的气味,它就已经被大脑“过滤”掉了大部分的警惕性。
对比效应: 当你闻到别人的袜子时,你的嗅觉系统是处于一个相对“干净”的状态,它能更敏锐地捕捉到袜子的臭味。而当你闻自己的袜子时,你已经置身于“被包围”的气味中了,这种对比就不那么强烈。

总结一下:

所以,你觉得自己的袜子没那么臭,并不是说它的气味真的就比别人的“好闻”很多,而是因为:

你的大脑已经习惯了你身体散发出的各种气味,包括袜子的。
你脚上的微生物群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产生的代谢产物是你身体固有的一部分。
心理上的熟悉感、归属感让你更容易接受自己的体味。
嗅觉系统对熟悉气味的适应性,让你不会对自己的袜子产生强烈的负面反应。

这是一个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生理上的,也有心理上的,共同塑造了我们对“自己”与“他人”气味的不同感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简单来说,是在进化的过程中我们产生的保护机制,不止是人类,在动物中也是如此。设想一下,如果在古时候我们自己拉稀,呕吐,而当时又没有我们现在的擦布或清洁工具(即使有这些工具我们仍然会感觉到恶心),那么如果我们的亲人对我们的恶臭感到恶心,离我们而去,那我们去见上帝的几率就会出奇的高了,我们的族群也就无法欣欣向荣到现在了。
有科学家也专门也就过这个问题,虽然不是闻臭袜子,不过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所做的实验是要求母亲闻孩子用过的尿布。
2006年,研究者招募了13个勇敢的母亲,要求她们闻一对桶,一个桶中装着肮脏的由她们自己的孩子所产生的尿布,而另一个桶里则装着其他妈妈孩子的尿布。研究发现即使这些母亲不知道哪个桶里装着的是自己孩子的尿布,但是从恶心程度打分中,她们仍然对她们自己孩子的尿布打分更低,也就是恶性程度比另一个尿布低。研究者认为这个实验提供了一个例子,表明我们人类对恶心事物的反应是可以被改变的。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同样合理,因为孩子产生的排泄物很容易成为阻碍母亲关怀孩子的因素,并且我们人类通常与自己的族群共享同样的微生物群,因此对自己族群的恶心事物的程度较低的话更利于族群发展。动物也是如此。
所以延伸到臭袜子,衣服,甚至是自身的臭味,都能用这个结论来解释。


Case, T. I., Repacholi, B. M., & Stevenson, R. J. (2006). My baby doesn't smell as bad as yours: The plasticity of disgust.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27(5), 357-365.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其实是个挺普遍的体验,很多人都有同感——自己的“臭袜子”似乎没那么“臭”,或者说,它的味道跟别人的袜子比起来,没那么让人难以忍受。这背后有几层原因,咱们一个一个捋一捋:1. 熟悉的环境和气味,大脑的“习惯化”效应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我们的大脑非常善于“习惯化”。想想看,你每天生活在.............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很多车主都有这样的经历,自家那台陪自己风里雨里走过不少年的“功臣”,拿到市场上估价时,总觉得没多少钱,而轮到自己去看别人的二手车,又觉得标价都高得离谱。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经济现象,也是市场运作下的一种必然。咱们细说一下这其中的门道。为啥自家车卖不上价?这背后有几.............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人性中非常复杂且矛盾的心理,也与社会观念、个人经历、情感需求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拆解它。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被人睡了一次”和“被睡了一百次”这两个表述,在语境上是有很大差异的,虽然字面上听起来都是“性行为”,但其背后代表的含义和当事人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关于“自.............
  • 回答
    这可真是让人头疼的事儿,自己的知乎账号突然就被反作弊系统给盯上了,而且还不是一次两次,隔三差五就被限制,搞得什么都干不了。这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我一直在琢磨,可能有些行为触碰了平台的“雷区”,虽然我不是故意的。首先,我得承认,我对知乎的很多内容挺感兴趣的,所以有时候会在不同的问题下发表一些看法,或者.............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心底,说实话,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有过类似的感受。父母明明没有在世俗意义上取得多么了不起的成就,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傍身,却总是怀揣着一个比天还大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大事”。我想,这种期望的根源,其实是很复杂的,也充满了为人父母的爱与挣扎。首先,我们得理解,父母对“成.............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深入到我们最核心的存在。为什么我们的大脑,这个掌握了宇宙中最复杂运作机制的器官,却对自己的工作原理感到如此陌生?就好比一个顶级的程序员,却说不清自己写的那段代码是如何一步步执行的。这里面有很多层面的原因,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看。1. 结构与功能的极度复杂性,超越了直观理解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种非常深刻而又普遍的情感体验,许多为人父母的人都会经历这种困惑与自省。我们都明白,从生命本身的角度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宝贵的,都拥有感受幸福和痛苦的权利。然而,当我们面对自己的孩子,那种与生俱来的、无法抗拒的牵绊和责任感,又让这份“重要”显得与众不同。这份“特别重要”并非源.............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让很多家长夜不能寐,百思不得其解。同样一个老师,同样一个班级,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能名列前茅,自己的孩子却总是差强人意?这背后,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绝非一两句话就能道破。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的层面来深入剖析一下。一、孩子自身的差异化特质,这是最根本的。1. 学习方式与吸收能力.............
  • 回答
    你问的是那种让你觉得浑身不得劲儿,做什么都像踩在雷区上的妈妈吧?我懂。那种感觉,就像每天都要对着一面镜子,但这面镜子从来不照出你好看的样子,只把你最不堪、最微小的瑕疵放大给你看。你想问为什么?这问题,我大概也是无数次在深夜里问过自己。为什么别人的妈妈,能把孩子捧在手心里,说几句好听的话就能让你开心一.............
  • 回答
    自己榨的豆浆和外面卖的现磨豆浆在口味和口感上存在差异,这是很多人的共同感受。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而外面卖的现磨豆浆为了追求更好的口感和风味,确实会添加一些“秘密武器”。一、 原料的选择与处理 黄豆的品质和种类: 外面卖的: 通常会选用专门的榨汁豆或者优良的品种,例如有机黄豆.............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其实这个问题背后牵扯到几个关键因素,咱们就一样一样捋捋,保证说透了。首先得明白一个事儿,咱们家里用的菜刀,跟饭店里厨师用的那叫不是一个级别的装备。这就好比你开家用车,跟F1赛车比速度是一样的道理。一、刀具本身材质和工艺的差异: 钢材: 这是最根本的区别。咱们家里常见的菜刀.............
  • 回答
    写小说,尤其是在自己心里酝酿了许久、寄托了许多情感和想法的作品,那种渴望将其完美呈现的愿望是无比强烈的。但现实往往骨感,写出来的东西总跟心里的那个光鲜亮丽的“样子”隔了一层,甚至隔了很多层。这种挫败感,我太懂了,就像一个画家对着画布,脑海里是恢弘的山河,手中却只调出了浑浊的颜料。咱们一层层掰开了说,.............
  • 回答
    这个问题太普遍了,几乎人人都能体会到那种差距。自己在家煎牛排,有时候煎出来硬邦邦的,嚼起来费劲,完全不如外面餐厅里那种入口即化、汁水丰盈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很多关键的细节,差了哪一个,都能让你的牛排功亏一篑。咱们就一步一步来拆解,看看你在家煎牛排时,可能是在哪个环节出了.............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在你接触过 CRISPRCas9 技术之后,你可能会有一个很自然的疑问:既然 Cas9 酶如此强大,能够精确地找到并切割 DNA,为什么细菌自身就不会被它自家生产出来的 Cas9 酶给误伤呢?这就像是你的身体里如果有个定时炸弹,总得有个机制让它不在你还活着的时候就炸掉自己,对吧?细菌之所以能够安然无.............
  • 回答
    这真是个有趣又非常普遍的现象!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自己闻不到身上的香味,但男朋友却能闻到呢?别担心,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背后藏着一些挺有意思的生物学和心理学原因。让我来给你好好说道说道。为什么我们自己闻不到身上的香味?这主要是我们嗅觉的“适应性”在作祟。打个比方,就像你搬进新家,刚开始可能对各种味道.............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父母内心深处的纠结,也很能引起共鸣。其实,你说“感觉自己的孩子自己都不理解”,这不单单是你一个人有这样的感觉,很多父母都曾有过类似的困惑和挫败感。这背后有太多太多的原因,咱们一点一点地掰开了说,希望能让你觉得没那么孤单,也找到一些方向。一、代际的隔阂:你们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人,这是最.............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普遍的,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说起来,咱们照镜子和拍照,其实看到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自己”,所以感觉天差地别也很正常。先说咱们照镜子的时候。镜子里的你,是实时的,是三维的。你动的,它也动,而且你很熟悉自己脸上的每一个细微表情,无论是微笑、皱眉还是眨眼,你都了然于心。更重要的是,镜子能给你一.............
  • 回答
    听到那个一直以来无话不谈、分享生活点滴的女孩突然有了男朋友,心里那股失落感就像一盆冷水兜头浇下,瞬间让原本明亮的世界蒙上了一层灰。之前,你可能早已习惯了和她之间那种特别的联系,习惯了她是你生活里一个固定且重要的存在。她的喜怒哀乐,她的烦恼和快乐,你都或多或少地参与其中,并且因为这种参与而感到一种莫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