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三国演义读者这么多,魏蜀吴三家,吴粉是最少的,而且远远少于另两家?
是东吴内政差吗?没有。疆域国祚比不过季汉吗?不是。军事垃圾吗?非也。孙权能力不如曹操刘备吗?也未必。——东吴真正让人粉不起来的,就是割据。
大一统是我们这个文化中的最高政治正确,锐意进取就能吸粉,任何缺乏问鼎天下之心的政权都自动低人一等。曹操距离一统天下就差一个赤壁,他的子孙也坚持南征;刘备到死前都在坚持隆中对策略,他死后诸葛亮也坚持北伐。虽然曹魏蜀汉都没有一统天下,但作为合格的征服者,很容易拿到好感。
而在东吴的战略中,你看不到任何问鼎天下的战略规划。它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保证割据的安全和生存空间。特别是背刺这回事,其实从自身安全的角度出发,攻占荆州没什么问题,解决了季汉顺流东下对自己门户的直接威胁,但它破坏了季汉的大一统希望,又拿不出任何值得称道的北伐战略,一直处于战略守势直至亡国,这背刺就是最典型的割据做派。整个政权一副暮气沉沉的偏安损样,谁会喜欢它?
没人喜欢它就没人替它辩解,就算为它说话的也大半是蜀黑,讨厌它背刺能少嘛?
只要不站魏国,怎么看孙权这一波就智障
然而不知道为什么,一说孙权这波智障就好像戳到了某些人的顶门
非得指着别人脑袋说人家是蜀粉
然后把着刘备的视角唧唧歪歪,闻之不似人言望之可笑
最近蜀粉变多,有些人是要担责任的
这时候取荆州,从战略上是毫无意义的自我消耗——任何一州都做不到让人迅速膨胀,汉末荆州的出产最多算中等,也不够富庶
你要说奔着大一统去的
孙刘联盟基础是什么?联弱抗强
这一波背刺会让自己变成最强那个么?
不会
刘备势力把魏国削的足够弱了么?
没有
襄阳、樊城还是现在进行时呢!虽然于禁倒了,但徐晃、张辽尚在,魏国的底子也还在啊!
一手背刺,断送了问鼎的可能性
就非得有人唧唧歪歪,啊,这时候不动手到底是给谁创造机会
不动手还有机会,动手就一丁点机会都没有了
白衣渡江之后再用可不可以啊
收编北方士卒强化训练可不可以啊
非得把自己的刀砍了,这不就是大傻逼么
如果那些抨击孙权背刺的人自己在现实中真的是那些光明磊落、正直坦荡之人的话,那倒还好,你不能去和嫉恶如仇的价值观去作斗争,这样反而把自己的level拉的很低。
但是网络就是一层画皮,千人千面,每个人都可以躲在一个面孔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知人知面尚且不知心,更何况谁也做不到整天去审核监管一个人,所以,很多声音,也仅仅只是表态,毕竟扛起红旗反红旗,在很多时候也是司空见惯的操作。
孙权背刺刘备,谴责并没有什么,但最多也只能停留在谴责的层面上,你不服气他也已经是固化下来的历史,历史的运行从来都没有因果报应的规律,也从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有事在人为、水到渠成。正如刘备图谋益州,刘邦背弃鸿沟之约一样,手段不光明,结果却确确实实的是正向激励着自己,也不需要去抨击这些人双标,只需要明白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盟约就是用来背弃的,古往今来的案例屡见不鲜,成王败寇之下,逐利才是这种行为的本质。
我记得我们的教材上是教过烛之武退秦师的课文的,学过烛之武退秦师的人也应该了解,秦晋这样的堂堂之师,更是一度有着秦晋之好的模范盟友关系,也会因烛之武切中利害的离间而动摇,秦晋之间之前也有晋惠公背弃秦好,恩将仇报的故事,两国关系最终导致秦晋交恶,出现了另一篇收录自《古文观止》的《吕相绝秦》一文。
晋文公何尝不知道秦穆公为利所动解围而去?子犯请求制裁秦国背盟,晋文公的回答可谓是鞭辟入里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依靠别人的力量,然后去伤害他,这是不仁义;(因为微小的分歧而)失去强有力的盟友,这是不明智;以变乱的关系去更改协同的态势,这并不威风。
人皆有立场,但,最怕的就是立场代替思考,这样的立场除了针对问题表态以外一无是处。
无论是春秋战国还是秦并天下,列国难道不是靠着反复无常、尔虞我诈所行的兼并之实?
汉高祖刘邦夺取天下,何曾少过波诡云谲,逢场作戏?更别说还是张良、陈平这种后世极为推崇的谋士促成了刘邦的背盟,最终得以剿灭项羽。这又要作何评价呢?
刘备对益州逆取顺守,对刘璋而言终归是负乘致寇,怎么不见以成功者的思路反思自己的经历,要把孙权当做可靠可信的盟友呢?刘璋又有哪里亏待过刘备?亦或是存在过什么过节?
孙权既有背刺故事,对蜀汉可谓刻骨铭心,那么蜀汉为何不引以为戒,还要深与邦交协同北伐?那么曹丕讨不讨厌孙权的“背刺”?对于孙权的降而复叛,既然孙权残害民物,朕以寇不可长,如何在吊民伐罪时要以缓成死之禽,期待孙权痛改前非,以效归仁呢?
蜀汉的建立本身也是建立在兼并同宗,图取益州的“劣迹”之上,只不过曾经怎么对待别人的,等到被别人以同样的手段算计的时候,自己还没有做好被同样对待的准备罢了。当然这也是人之常情,孙大帝曾经在称臣的问题上作弄曹丕,轮到自己称帝了又被猪油蒙了心信了公孙渊的邪。
但是谴责刘备不义有什么意义么?正如谴责东吴袭取荆州破坏同盟一样,吕蒙在此间表现出的攻心怀柔的计策堪称模范之作,这种约束部众,收服人心的操作,在整个三国时代都是难能可贵的。反问一句,倘若兼并战争都能如吕蒙一样兵不血刃,不战屈兵,即便违约背盟又如何呢?
舍本逐末,也是鄙乎常态了。
我都不认为这算内战。
题主是站在汉族的立场上认为这是内战、还是站在吴族的立场上认为这是内战?
反对蒋介石发动四一二,还他妈的必须先当个果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