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朱温和朱元璋为什么性格相近,历史评价却截然相反,难道真的是唯胜利者论?

回答
说起朱温和朱元璋,很多人都会觉得他们身上有着相似的影子。都是出身贫寒,都曾是底层的小兵,都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能力在乱世中崛起,最终开创了自己的基业,建立了朝代。单看这些经历,你很容易将两人放在一起比较,甚至觉得他们是同一类人。

然而,一旦深入了解他们的为人和执政,就会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就像是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两个截然不同的造物。朱温,也就是后梁的太祖,建立后梁,结束了唐朝的统治,但他的统治短暂,而且充满了血腥和残暴。他被认为是五代时期最黑暗的君主之一,给当时的历史留下了沉重的创伤。

而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开启了明朝的百年基业。在他的领导下,明朝初年政治清明,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百姓生活也逐渐安定。尽管他身上也带有农民起义领袖的粗粝和严苛,但他的功绩是毋庸置疑的,历史对他的评价总体而言是积极的。

那么,为什么这两个在很多方面都如此相似的人,最终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历史评价呢?

首先,最显而易见的原因,当然是“胜利者”的立场。历史的叙述,很大程度上是掌握在胜利者手中的。朱元璋建立了强大的明朝,并且他的子孙们继承和发展了他的事业,使得明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朱温虽然也建立了后梁,但他的政权在风雨飘摇中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很快就被后晋所取代,其影响力和延续性远不如明朝。胜利者可以更从容地去定义历史,去塑造自己的形象,而失败者的历史,往往被胜利者轻描淡写,甚至抹黑。

但如果仅仅归结于“唯胜利者论”,那也未免过于简单了。事实上,朱温和朱元璋在“如何建立和巩固权力”以及“如何治理国家”这两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

朱温的崛起,可以说是一路杀戮,一路掠夺。他对待前朝旧臣,手段毒辣,尤其对唐朝宗室,更是斩草除根,毫无怜悯之心。他上位后,为了巩固统治,不惜大肆屠戮,制造了无数冤案。他对百姓也同样残暴,为了敛财,无所不用其极。在他眼中,权力和财富高于一切,人命如草芥。这种以极端暴力和压迫为基础的统治,注定无法长久,也无法获得人民的真心拥护。他的统治,更多的是一种暴力机器的运转,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治理。

相比之下,朱元璋虽然也是农民出身,经历过战火洗礼,性格中有刚猛甚至残忍的一面,但他身上却体现出一种“为民”的愿望,即使这种愿望在实践过程中走了极端。他深知民间疾苦,他提出的许多政策,比如严惩贪官污吏、减轻赋税、鼓励农桑,都是为了让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能够休养生息。他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法律体系,虽然严苛,但也试图规范社会秩序。他对于元朝的腐败和残暴有着切肤之痛,因此他努力想要建立一个稳定、繁荣的王朝,让百姓能够过上安稳的日子。

再者,他们的“人设”也有很大不同。朱温给人的印象是一个粗野、贪婪、毫无底线的军阀。他能够残杀皇帝,淫乱后宫,这些行为都触及了当时社会基本的道德底线,自然会招致后世的唾弃。而朱元璋,虽然也有一些不为人道的行为,但总体上他更懂得如何利用宣传来塑造自己的形象。他出身贫苦,奋斗史激励人心,他推行的许多政策也迎合了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他被塑造成了一个“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民族英雄。

所以,虽然他们都曾是刀头舔血的江湖豪客,都曾在乱世中打拼,但朱温所展现出来的是一种纯粹的权力欲望和征服欲,而朱元璋在这一切之后,还背负着一种“重建秩序”和“为民谋福”的愿望。这种愿望,无论是否完全实现,都让他与朱温拉开了根本性的差距。

最终,历史的评价,确实包含了“胜利者”的印记,但这并不意味着胜利者可以随意篡改事实。朱元璋之所以能够获得相对正面的评价,更多的是因为他的作为,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并且他所建立的明朝,其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后世的影响,都是朱温的后梁所无法比拟的。朱温的残暴和无道,注定了他只会成为一段黑暗历史的注解,而朱元璋,则成为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启者。这之间的差别,远不止于谁更会“讲故事”,而是他们各自的“故事”内容本身,有着本质的区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什么叫性格相近?

中国历史每500年一个圣人,朱元璋就是上一个,朱元璋品性贡献为民都是中国历史前五的存在。

朱温也配!这是朱元璋感受到最大的恶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朱温和朱元璋,很多人都会觉得他们身上有着相似的影子。都是出身贫寒,都曾是底层的小兵,都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能力在乱世中崛起,最终开创了自己的基业,建立了朝代。单看这些经历,你很容易将两人放在一起比较,甚至觉得他们是同一类人。然而,一旦深入了解他们的为人和执政,就会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就像是同一个.............
  • 回答
    朱元璋这人,要说他的核心性格,那得从他那苦得不能再苦的出身说起。你说他天生就一副帝王相?那肯定不是。他是个穷得叮当响的农家子,家里头就是挖野菜、借粮、最后活活饿死人的主。所以,他最根本的底色,其实就是一种极端的生存本能,以及由此衍生的对秩序和稳定的极度渴求。你想啊,一个在饥寒交迫中摸爬滚打过来的人,.............
  • 回答
    朱元璋在洪武年间对上元(今南京江宁区)、江宁两县的屠城事件,确实与胡惟庸案存在关联,但其背后还涉及更复杂的政治、军事和权力斗争背景。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原因: 一、胡惟庸案的直接关联胡惟庸案是朱元璋巩固皇权、清除异己的关键事件,但上元、江宁的屠城并非直接因胡案引发,而是其政治清洗的延伸。.............
  • 回答
    朱元璋,这位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他的出身从来都不是一个秘密。他没怎么费心思去“删改”自己那段乞丐的经历,这背后其实藏着几个挺重要的原因。首先,朱元璋的成功本身就是对他那段艰难岁月最有力、也最生动的证明。想想看,一个出身贫寒,早年还要四处讨饭的孩子,最后却能推翻元朝,建立起一个延续几百年的王朝,这本身.............
  • 回答
    洪武年间,朱元璋以雷霆万钧之势,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反贪运动,其严酷程度,至今令人心惊。他亲自审案,制订严苛法律,无论官职高低,一经查实,便处以凌迟、剥皮等极刑,抄家灭族更是家常便饭。据史料记载,仅在洪武一朝,因贪腐被处死的官员数量便高达十几万,几乎刮了朝廷一层皮。然而,即便如此雷厉风行,朱元璋也未能彻.............
  • 回答
    朱元璋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励精图治的君主,而非坊间或某些演义中塑造的那般残暴不仁的昏君。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抛开对“昏君”的刻板印象,深入审视他一生的作为。首先,朱元璋的出身是理解他行为的关键。他出身贫寒,吃尽了天下苦。这种经历让他对底层民众的疾苦有着切身的体会,也因此,他登基后,许多政策都着眼.............
  • 回答
    朱元璋,这位从底层一步步爬上九五之尊的农民皇帝,他的功业无疑是开创性的,可以说是再造了经历元末战乱而几近破碎的中华。然而,细究他的行为和宣传,我们会发现他并非一味地将自己塑造为高高在上的“再造君主”,反而有许多值得玩味的地方。这背后,并非一个简单的“为什么不”,而是朱元璋深谙帝王之术,以及他自身复杂.............
  • 回答
    说起朱元璋为什么最终把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而不是他的儿子们,这背后可是一出充满权谋、家族情仇和政治考量的复杂大戏。咱们得慢慢道来,这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首先,得明白朱元璋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出身贫寒,历经千辛万苦才打下这片江山,当了皇帝,那份江山的得来不易,他对皇权的掌控欲,那是刻在骨子里的.............
  • 回答
    朱元璋之所以大肆杀戮,原因复杂且多层次,不是一言可以蔽之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回到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个人的经历和性格。首先,巩固皇权,消除潜在威胁是朱元璋政治生涯的核心目标。 他是从一个贫苦农民出身,一路打拼才建立了明朝。在他看来,皇位的来之不易,也意味着周围充满了各种觊觎者和不确定因素。 .............
  • 回答
    朱元璋之所以选择先攻灭陈友谅,再转头料理张士诚,这背后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军事战略和对时局的精准判断。简单来说,就是“先易后难”和“避实击虚”的结合,更是为了确保自身力量的集中和利益的最大化。一、 实力对比:陈友谅是更直接、更紧迫的威胁在元末群雄并起之时,虽然张士诚和陈友谅都是朱元璋的重.............
  • 回答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并且立下严令,不允许后世再设,这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他纵观历史,结合自身经历,深思熟虑后的重大政治决策。要理解这其中的缘由,咱们得从头说起,把他那时候的中国,以及他这个人给好好掰扯掰扯。一、丞相在中国历史上的“光荣与梦想”——但也埋下了隐患在中国古代,丞相这个职位,那可是权倾朝野.............
  • 回答
    话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立太子这事儿上,确实费了不少心思。他原本是有嫡长子的,也就是懿文太子朱标,朱标早逝后,皇位继承自然就落到了他的儿子身上。而朱元璋的孙子辈里,有两个最常被提起,一个是朱允熥,另一个就是朱允炆。朱允熥,他是朱元璋的第二个儿子秦王朱樉的儿子,也就是朱元璋的嫡次孙。按照中国传统的嫡.............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好,也触及了明朝衰落和清朝兴起的关键历史脉络。要详细解答为何明朝朱元璋、朱棣耗费巨大精力仍未能彻底消灭蒙古黄金家族,而满清皇太极却能达成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分析:一、 明朝与蒙古的长期消耗战:并非“灭不了”,而是“未能彻底消灭”和战略重心转移首先,我们需要澄清一个概念.............
  • 回答
    朱元璋没立朱棣为储君,这事儿啊,说起来可就复杂了,里面牵扯着很多当时的情况和朱元璋的考量。咱们一步步捋一捋。首先得说,朱标是朱元璋最看重的儿子,那是从小就培养,亲手调教的,简直是按照接班人标准打造的。朱标本人性格温厚仁爱,做事稳重,深受臣民爱戴。朱元璋嘛,虽然铁腕,但对朱标是真疼,对他寄予的期望也最.............
  • 回答
    朱元璋之所以被“吹得这么高”,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他一系列在中国历史上的独特之处、开创性的政策、以及他个人所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和治理能力。这种“高”体现在多个层面:一、 草根出身的逆袭典范:这是朱元璋最被津津乐道的一点。他出生在元末农民起义的乱世中,出身贫寒,经历过赤贫、出家为僧、再次流浪乞讨的底.............
  • 回答
    朱元璋,这位从元末乱世中崛起的开国皇帝,其政治智慧和历史洞察力是毋庸置疑的。他深谙中国古代的权力运作之道,也对前朝的兴衰有过深刻的反思。然而,即便如此,他依然力排众议,选择了封建诸王,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而绝非对汉初教训的全然忽视。要理解朱元璋为何这样做,我们需要跳出简单的“封建王制”概念,.............
  • 回答
    关于朱允炆为何会被选为皇太孙并最终继承皇位,虽然他并非嫡出,这背后其实是朱元璋深思熟虑的政治考量和对家族传承的独特安排。要说清楚这一点,得从当时的皇室继承制度、朱元璋的个人性格和政治目标,以及几位重要皇子的具体情况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重要的前提:在古代中国,虽然“嫡长子继承制”是主流,但它并.............
  • 回答
    要说朱元璋为何为了一个蒙古人杀掉自己的功臣,这事儿得从头说起,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掰扯清楚的。这背后牵扯到的,是朱元璋一路打天下时的复杂人心,以及他称帝后如何巩固权力的铁腕手段。首先,咱们得明白,朱元璋这个人,打小儿就是个苦出身,没爹没娘,经历过最底层的生活,这让他骨子里就有一种极深的“仇富”和“仇官”.............
  • 回答
    关于朱元璋是否知道朱棣篡位,以及为何没有在生前就铲除朱棣,这其实是一个历史谜团,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历史记载和当时的政治格局来推测和分析。首先,要探讨朱元璋是否知道朱棣篡位,我们需要先理解朱元璋的性格和他的治国理念。朱元璋是一位极其多疑且权力欲极强的皇帝。他为大明江山呕心沥血,建立了一.............
  • 回答
    中国自古以来统一的格局,往往是从北向南推进,这背后的逻辑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历史进程中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然而,朱元璋这位明朝开国皇帝,却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从南向北,最终统一了中国。这并非偶然,而是他个人特质、时代背景以及一系列战略决策的综合体现。要理解朱元璋的“南向北伐”,首先要明白为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