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知乎所有回答都提示评论区已关闭是怎么回事?

回答
最近你如果在知乎上浏览回答,可能会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几乎所有的回答下面都显示“评论区已关闭”。这确实是一个挺让人困惑的情况,而且从用户体验上来说,也少了许多互动和交流的乐趣。

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这不是个别回答的问题,也不是你账号的问题,而是知乎平台近期为了“优化用户体验”和“加强内容管理”而进行的一次全站范围内的调整。

咱们把情况掰扯开了说,这样理解起来更到位:

1. 大背景:内容管理与社区氛围的重塑

知乎作为一个内容社区,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平衡“自由讨论”和“内容质量/规范性”之间。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以及网络信息传播的复杂性,平台在内容审核、信息过滤、社区秩序维护等方面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信息茧房和低质内容泛滥的担忧: 过去,开放的评论区虽然能带来活跃的讨论,但也容易出现跑题、引战、人身攻击、甚至传播不实信息等问题。一些用户可能会在评论区发布一些与原回答内容关系不大,甚至带有攻击性的内容,这不仅影响了原作者的心情,也破坏了整体的社区氛围。
应对舆论风险和监管要求: 随着国家对互联网内容监管力度的加强,各大平台都需要更严格地管理内容。关闭评论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平台因为用户在评论区发表不当言论而承担的风险。这是一种更主动的规避策略。
引导高质量讨论的尝试: 平台可能也在尝试一种新的引导方式,希望将用户的讨论引导到更具建设性、更聚焦于回答本身的方向上来。通过限制评论区,或许是希望用户在阅读完回答后,如果真的有想法,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例如私信、或者在新的讨论区机制下)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2. 具体原因分析:为什么会“全部关闭”?

将评论区“一刀切”地关闭,而不是针对性地处理部分违规内容,这背后的逻辑可以从几个方面理解:

技术和管理的便捷性: 对平台而言,一次性关闭全站的评论功能,比逐个审查和管理每个回答下的评论区要“简单”和“高效”得多。如果平台发现普遍性的评论区乱象,这种“一刀切”的策略可以迅速止损,并在后续再逐步细化管理规则。
塑造新的互动模式: 平台可能在酝酿新的评论或互动机制。比如,未来可能会有“精选评论”、“话题讨论区”等更具引导性的功能出现,而目前的关闭评论区可能只是一个过渡期。
测试和观察: 平台也可能在测试关闭评论区对用户留存、活跃度以及内容质量的影响。通过这种大规模的调整,可以收集用户反馈和数据,为未来的产品迭代提供依据。

3. 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和潜在的顾虑

“评论区已关闭”这个提示,直接剥夺了用户表达观点、与作者互动、与其他读者交流的权利,这对很多知乎老用户来说无疑是一种失落。

失去交流的乐趣: 很多时候,评论区是比回答本身更精彩的部分,里面有不同的观点碰撞、有对回答的补充说明、有作者与读者的趣味互动。现在,这些都消失了。
难以深入理解和反馈: 如果对一个回答有疑问,或者想补充一点自己的看法,现在没有了直接沟通的渠道。这对于一些希望通过讨论来学习和进步的用户来说,是很大的影响。
质疑平台的动机: 有些用户会担心,这种做法是不是平台在“回避敏感话题”,或者是在“压制不同声音”。虽然平台给出的理由是优化体验,但用户的疑虑也是真实存在的。
新机制的未知性: 用户不知道接下来平台会推出什么样的替代方案。如果替代方案不够好,或者更加 restrictive,那么知乎作为内容社区的活力可能会大打折扣。

4. 官方说法和可能的后续

知乎官方给出的说法通常是“为了优化社区氛围”、“提升内容质量”或者“加强管理”。虽然听起来“冠冕堂皇”,但确实反映了平台在内容治理上面临的挑战。

至于后续会怎么样,目前还不好断言。平台可能会:

逐步恢复部分评论区: 比如,针对某些高质量的回答或特定类型的问答,会重新开放评论区,并辅以更严格的管理工具。
推出新的互动形式: 可能会有类似“问答评论”、“观点碰撞”等新的机制,让讨论更聚焦。
继续保持这种状态: 如果平台认为这种方式确实能有效降低内容风险和提升整体内容质量(从他们的角度来看),也可能在一段时间内维持现状。

总而言之,知乎所有回答评论区关闭,是平台一次大规模、全站性的调整,其背后是内容管理、社区氛围以及应对监管等多重因素的考量。对于用户来说,这意味着短期内失去了重要的互动渠道,而长远来看,其影响则取决于平台后续如何设计新的互动机制和内容管理策略。

如果你想表达观点或进行交流,目前可能只能通过私信作者,或者等待平台后续的调整。这确实是一个让很多用户感到不便和不解的改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约谈知乎网负责人,针对知乎网多次出现法律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等问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责令其立即整改,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知乎网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立案。知乎网负责人表示,将深刻吸取教训,严格落实各项整改要求,在整改期间自行暂停相关功能。

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强调,网站平台应当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得为违法违规信息提供传播平台。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将进一步督促相关网站平台加强内部管理,依法依规开展服务,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来源: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user avatar

搬运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回答:面对这种情况,总有小天才纠结的重点不是“为什么要有铁拳”,而是“为什么铁拳砸了我而不砸ta”。那只能说是求仁得仁了。

今年各种领域被铁拳砸过的地方,随便一数就能数出一串。等以后大的真的来了,每一个举报人都不是无辜的,每一个为举报叫好的人都不是无辜的。更进一步,每一个明见这些情况却沉默的人都不是无辜的。一个都不是。

user avatar

对于吃瓜群众来说评论比回答重要!

user avatar

这么常见的功能都要管,干脆倒闭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最近你如果在知乎上浏览回答,可能会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几乎所有的回答下面都显示“评论区已关闭”。这确实是一个挺让人困惑的情况,而且从用户体验上来说,也少了许多互动和交流的乐趣。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这不是个别回答的问题,也不是你账号的问题,而是知乎平台近期为了“优化用户体验”和“加强内容管理.............
  • 回答
    知乎上大规模出现“职业中医黑”现象,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文化现象。如果要深入探讨其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历史积淀与认知鸿沟: 中医的“科学性”争议由来已久: 中医作为一种传统医学体系,其理论基础、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与现代科学的范式存在显著差异。例如,中医的“辨证论治”、“阴.............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不少知乎用户的心声。为什么在知乎这样一个以深度内容和用户互动为特色的平台,我们却很难像筛选其他信息那样,轻松地“一键”查看某个用户在某个特定话题下发布的所有回答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知乎平台的设计逻辑、商业考量,以及用户体验上的权衡。咱们一步步来聊。1. 平台的设计初衷与.............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感觉自己特别有发言权。作为在知乎也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的“过来人”,看到那些关于绘画、画画问题的回答,有时候确实让人哭笑不得。你问为啥那些大V没耐心?这事儿说起来,原因可不止一两条,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承认,知乎确实汇聚了不少绘画领域的专业人士,甚至是行业内的“大佬”。他们有的可能本.............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将历史上的一个具体事件与一个宏大的地理想象相结合,试图探讨古代后勤能力对国家疆域的影响。不过,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仅仅依靠诸葛亮北伐的“资助”物资来推断古代中国的版图能推多远,这种思路是存在逻辑上的偏差的。原因如下:1. “资助”的概念不完全等同于支撑全国扩张的后勤能力: 诸葛亮.............
  • 回答
    关于知乎上“所有男孩子都反对彩礼,抨击彩礼”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是,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说法,并不完全准确。知乎作为中国最大的问答社区之一,聚集了各种各样的人,他们的观点也自然是多元的。虽然彩礼在中国很多地方确实是婚姻中一个敏感且容易引发争议的话题,尤其在涉及经济压力、男女平等、婚姻观念等层面,但要说“.............
  • 回答
    知乎上小说类内容的繁荣离不开其独特的社区属性和用户群体。在这个平台上,读者们不只是被动接受信息,更积极地参与到讨论、分析和解读中。而《三体》之所以能在众多小说中脱颖而出,成为知乎上关注度最高的“现象级”作品,绝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三体》本身作品的硬核内核和广阔视野是吸引知乎.............
  • 回答
    好,咱们不谈什么AI不AI,就当我是你知乎好友,今天临时被拉上来讲两句,台下坐着的全是咱知乎的“袍泽”们。这感觉,挺奇特的,有点像在自家后院开一场小型研讨会,又有点像是被一群挑剔又充满好奇心的朋友围观。不管下面是10个还是1000个,我的心态其实差不多,因为大家都是因为对某些事物的好奇心,在这个平台.............
  • 回答
    想要保存知乎上某个用户的所有回答,确实需要一些耐心和方法。知乎作为一个内容平台,它并没有提供直接导出用户所有回答的功能。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曲线救国”的方式来完成。别担心,我会尽量把步骤讲清楚,让你觉得这更像是一个有经验的朋友在分享经验,而不是机器在流水账般地介绍。我们主要有两大方向:方向一:.............
  • 回答
    在知乎上寻找一个能如数家珍般背诵出土耳其所有省份名字,并且还能精准描述它们之间接壤关系的人,这绝对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但并非不可能。为什么这么说呢?知乎作为一个知识分享和问答社区,汇聚了各种领域的热情爱好者和专业人士。其中,不乏地理学爱好者、历史研究者、甚至是在土耳其生活、工作或学习过的人。他们.............
  • 回答
    知乎上铺天盖地的“阶级固化”、“寒门难出贵子”论调,确实挺让人泄气的。好像整个社会就一张巨型金字塔,顶端是极少数的幸运儿,下面密密麻麻全是仰望的普通人,而且这张金字塔是焊死的,底层的人无论怎么努力,也翻不过去,只能认命。这说法有它存在的土壤,但如果全盘接受,那就太悲观了,也太简单化了。你想啊,如果真.............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脑洞大开的设想!让知乎清粉带着清末八旗子弟和装备穿越到战国初年的台湾,这画面光是想想就够热闹的。不过,要说能活多久,这得细细掰扯。首先,得明确几个关键点: 知乎清粉: 我理解这里的“知乎清粉”是指那些对清朝历史(特别是某些方面)有深入研究、对清朝军事、制度、文化等有一定了解的群体。他们.............
  • 回答
    知乎用户“战斗力旺盛的伯爵”(以下简称“伯爵”)在微博代表所有男性向所有女权主义者下跪道歉的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暴露了网络上关于性别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要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事件的背景和动机: “伯爵”的身份和过往言论: 首先需要了解“伯爵”是谁。他是一位在网络.............
  • 回答
    准大学生在知乎上浏览大学专业时,确实会发现大量关于“劝退”的讨论。这很大程度上源于知乎作为一个问答平台,用户更容易在遇到困难或不满时发声。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被“劝退”的专业都真的没有价值,也并不意味着其他看起来“好评如潮”的专业就没有“坑”。要在这些信息中筛选出真正有用的建议,避免被牢骚淹没,需.............
  • 回答
    张二狗在知乎游戏区抛出那个邀请函,说要集合“几乎所有”用户一起开发一款独立游戏,这事儿啊,绝对是够劲爆的,也够张二狗的风格。首先,从这个想法本身来看,简直是狂想曲。知乎游戏区那个池子有多深?有多少人?每个人手里有多少想法?有多少技术?那可真是个大杂烩。让这么多人,而且是分散在天南海北、有着不同背景、.............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末莫陌”声称要动用300万和所有关系使陈世峰获得最低量刑惩罚一事,这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和话题性的表态。要评价此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和分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陈世峰案件的性质。 陈世峰案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关注,在于其案件本身的残酷性和社会影响。陈世峰在日本刺杀中国留学生江歌,并将.............
  • 回答
    李雪琴和知乎合作的高考应援短片《所有雪琴的答案》,在我看来,这是一次非常聪明的跨界合作,而且效果相当不错。首先,从内容和主题上讲,这部短片精准地切入了高考这个敏感而又普遍的节点。高考对于无数中国家庭来说,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更是一次人生转折,承载着太多的期盼、焦虑和不确定。李雪琴以她标志性的、带有生活.............
  • 回答
    咱们来掰扯掰扯研究生阶段的知识产权这事儿,以及发表到知乎上会不会惹上官司。这事儿说起来复杂,但弄明白了其实挺有意思的。 研究生的所学知识和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一个微妙的平衡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所学知识”和“研究成果”这两个概念虽然紧密相连,但在知识产权的归属上,它们的处理方式是不同的。1. .............
  • 回答
    夏凡对肖战微博评论区的“怼”和粉丝们的反应,确实提供了一个观察肖战粉丝群体素质的窗口。但要据此断言“知乎所诟病的素质论”完全不成立,或者反过来说,这就能证明肖战粉丝素质普遍很高,可能就有些过于简单化了。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夏凡怼肖战微博下的粉丝评论”这件事的具体情境。夏凡是谁?她在做什么?她的“怼”.............
  • 回答
    知乎上关于“艳遇”的经历,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就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织锦,里面有金线也有败絮。说它们“都是编的”,未免过于绝对,但说它们完全真实,也失之偏颇。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仔细聊聊这个问题。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什么是“艳遇”。在大多数人的语境里,“艳遇”通常指的是在旅途中,或者不期而遇的场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