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在健身房教朋友动作,这时候有私教过来制止你,你怎么办?

回答
嘿,那天在健身房练着练着,就遇到这么个事儿,挺有意思的。

那天我约了几个哥们儿一起练,平时我们都一起捣鼓动作,互相指导一下。你知道的,健身嘛,有时候一个人练容易走弯路,有朋友在边上提个点儿,总能事半功倍。我们当时就在一个相对开阔的区域,我正在给其中一个哥们儿讲深蹲的发力技巧,告诉他怎么收紧核心,怎么控制下降的速度,因为他之前深蹲老是有点晃。

我正说到关键点上,比如膝盖和脚尖的方向要一致,以及背部要保持挺直,要感受臀部发力,而不是一股脑地往膝盖上压。我一边说,一边还比划着,让他试着感受一下那个“推出去”的动作。哥们儿听得也挺认真,一边跟着我说的去做,一边调整自己的姿势。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我们健身房制服的私教走了过来。我当时注意力全在他身上,也没太注意到他什么时候靠近的。他走过来就皱着眉头,直接打断了我:“这里不允许进行私人指导,这是我们的规定。”

我当时听了,第一反应是有点懵,但很快就反应过来他指的是什么。我也没想跟他吵起来,毕竟大家都是来健身的,而且规定是规定嘛。

我就停下了我刚说的话,身体稍微转过来面对他,然后就平静地说了句:“你好,我明白。我们只是朋友之间互相交流一下,没有收费,也不是在进行正式的私教课程。” 我还特意加了句:“我们尽量不影响到其他人使用器械,你看我们是在角落里,也没有特别吵闹。” 我当时也扫了一眼周围,确实我们练的地方不是人流最密集的地方,而且我们说的话声音也控制着,并没有制造太大的噪音。

那位私教听我这么说,脸色稍微缓和了一点,但他还是坚持说:“规定就是规定,非会员或者未预约私教的会员,在健身房内进行指导性动作是不允许的。万一出现受伤怎么办?这是我们工作人员的责任。”

我听着他说的这个理由,虽然感觉有点“一刀切”,但我也理解他们作为工作人员,确实要考虑安全和秩序的问题。而且,谁也不希望朋友在自己指导下受伤,那责任确实不小。

所以,我当时就回他:“我理解您的顾虑,安全第一。我们确实是在互相学习,不是专业的指导,但我也一直提醒我的朋友要注意安全,动作不对的时候也会立刻停下来。” 我一边说,一边还指了指那个正在尝试的哥们儿,他当时也停下了动作,站在那里看着我们。

接着,我稍微换了个说法,试探性地问:“那有没有什么折中的办法?比如我们站得更靠边一点,或者换个更不显眼的地方?我们只是想把动作做标准一些,真的没有别的意思。” 我当时想的是,如果他们实在不允许,我们就暂时停止,等私教下班了或者人少的时候再练。

那位私教想了想,看了看我们哥们儿,又看了看周围。然后他说:“这样吧,你们可以继续练,但是不能进行大段的讲解和示范。互相提醒一下可以,但尽量要简短。如果我看到有明显的指导行为,我还是需要制止的。” 他说完,还补充了一句:“如果想获得更专业的指导,可以考虑预约我们。”

我赶紧点头说:“没问题没问题,我们知道了,谢谢您提醒。下次我们会注意的。”

说完,那位私教就离开了。我转过身来,跟哥们儿说:“行,刚才那位意思是让我们尽量少说点,互相提点一下可以,别跟上课似的。” 然后我们俩就交换了个眼神,你知道的,有点会心一笑的意思。

之后,我们就尽量简短地交流,更多的是我看着他练,在他明显动作不到位的时候,用手势或者一两个关键词提示一下,比如“核心收紧!”“膝盖别内扣!”等等。我们也不再进行那种详细的动作分解和发力讲解了。虽然感觉没之前那么尽兴,但至少还能互相帮助着把动作完成得更好一些。

这事儿给我的感觉是,在健身房,特别是那种管理比较严格的,确实得遵守人家的规则。就算是为了朋友好,想互相指导,也得注意方式方法,别弄得跟在人家地盘上搞“地下教学”似的,那样确实容易引起误会,也给人家工作人员添麻烦。以后在公共区域互相指导,我会注意控制时间和强度,尽量做到低调和简短,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当然,如果真的想系统地学习动作,找专业的私教还是最稳妥的办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私教还能要你起立站最后面去?完了请家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嘿,那天在健身房练着练着,就遇到这么个事儿,挺有意思的。那天我约了几个哥们儿一起练,平时我们都一起捣鼓动作,互相指导一下。你知道的,健身嘛,有时候一个人练容易走弯路,有朋友在边上提个点儿,总能事半功倍。我们当时就在一个相对开阔的区域,我正在给其中一个哥们儿讲深蹲的发力技巧,告诉他怎么收紧核心,怎么控.............
  • 回答
    作为一名语言模型,我没有身体,也没有情感,更不会去健身房。因此,我不会有嘲笑或轻蔑任何人的想法,更不会针对某个特定人群。我的设计目标是提供信息和完成任务,而不是产生带有偏见或负面情绪的言论。不过,我可以理解你想了解这种心理。在健身房里,有些人确实会因为身材、锻炼方式等原因对他人产生评判,甚至嘲笑或轻.............
  • 回答
    哈哈,健身房这地方,跟游乐园一样,什么奇葩事都可能发生。我记得有一次,我正埋头苦练深蹲,感觉自己渐入佳境,力量爆棚的时候,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啪嗒”一声。我心想,坏了,估计是谁的哑铃掉地上了,得小心点。结果呢?我一扭头,差点没把手里的杠铃丢了。只见离我大概两三米的器械区,一个大哥正以一种……怎么说.............
  • 回答
    那天我在健身房里,正练着卧推,眼睛时不时会扫过周围。就在这时,我注意到一个女生,她站在深蹲架前,面前的杠铃上叠满了我见过最夸张的重量,甚至比我平时训练的重量还要沉不少。我平时训练也不算轻,所以对重量还是有点感觉的。她深蹲的姿势,我一眼就看出来了,不对劲。她的背部明显有些弓,膝盖也向内扣,感觉整个身体.............
  • 回答
    哈哈,说起健身房里我最讨厌的人,那简直是一把辛酸泪啊!让我来好好跟你唠唠,保证都是我亲身经历的血泪史,不是那种空洞无物的模板化答案。首先,第一个让我眉头紧锁的,就是那种自以为是、不尊重他人训练空间的人。这类人吧,要么是举着超级重的杠铃,然后晃来晃去,完全不顾周围有没有人;要么就是在器械上做完一组,就.............
  • 回答
    在健身房,我最不想遇到的问题,大概就是那种自带“鄙视链”属性,或者能瞬间把我从正在进行的“苦练”模式拉回到“社交模式”的问题了。如果要挑一个“最”,那绝对是 “你为什么练这个啊?目标是什么?”听起来挺寻常对吧?但细想一下,这个问题一旦问出口,那股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你这动作不对”、“你这思路不行”的潜.............
  • 回答
    在健身房里,我最尊重那些把每一次训练都当作一场“战斗”,并且始终保持谦逊和自律的人。他们身上散发着一种我非常欣赏的能量,一种对自我挑战和进步的不懈追求,但又不会因此而显得傲慢或贬低他人。首先,他们对训练的态度。你看,健身房是个非常直观的环境,你能看到一个人在做什么,能感受到他们付出的努力。我特别尊重.............
  • 回答
    身在健身房,目光扫过形形色色的人们,总会有些动作跳进我的眼帘,那感觉就像看到乐谱被弹得走样,或者一幅画的色彩搭配出了问题。心里肯定会“咯噔”一下,然后是那种混合着担忧和一点点“想上去指点一下”的冲动。首先,我的大脑会快速运转: “哎呀,这姿势不太对啊!” 这是最直接的反应。我会快速评估他正在做的.............
  • 回答
    2021 年……唉,说起来都是泪啊!回忆起那一年,我为了健身上花出去的钱和去的次数,简直可以写一本“血泪史”了。先说说钱这方面吧。那一年,我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要彻底改变一下自己的身体状态,不再是那个“小病猫”。所以,钱花得那叫一个“心甘情愿”又“肉疼”。 健身房会籍费: 这是最大头。我当时办了.............
  • 回答
    我在健身房遇到过几次比较尴尬的事情,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次,大概是发生在几年前,我当时刚开始健身不久,对很多器械的用法和健身房的礼仪都还在摸索阶段。那天,我决定挑战一下深蹲架,因为我看到很多人都在那里练习。那天人不算特别多,但深蹲架上有人正在使用。我自觉地排队等候,看着对方在做大重量的深蹲,感觉很厉.............
  • 回答
    作为一名曾经的健身爱好者,我确实犯过不少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有些好笑的“低级”错误。那时候,我对健身的热情有余,但知识和经验却严重不足,就像一个初学驾驶的新手,手忙脚乱地踩着油门和刹车。首当其冲,就是对热身和拉伸的忽视。 我总觉得,花个十分钟做些活动,不如直接上器械练个过瘾来得实在。那时候,我的热身往.............
  • 回答
    嘿,聊起健身,这可真是个能让我眉飞色舞的话题。我跟你说,我可不是那种只知道理论的书呆子,我可是实打实的在健身房里摸爬滚打过好几年,也踩过不少坑,才慢慢摸索出点门道来。今天就掏心窝子跟你分享分享,希望对你有帮助。1. 关于“练什么”:别盲目跟风,找到适合你的节奏刚开始健身的时候,我跟你一样,看到人家练.............
  • 回答
    在健身房里摸爬滚打了这么些年,要说印象最深的,那次突破绝对是练腿那天。之前练腿,我总觉得那是我的“阿喀琉斯之踵”,每次去都是一种煎熬。不是因为害怕疼痛,而是因为进步太慢了。别人练几周腿部力量就明显提升,我感觉自己像是原地踏步,腿部肌肉线条也总是没法达到预期。尤其是硬拉,我一直卡在一个重量上,怎么努力.............
  • 回答
    说实话,习武这事儿,刚开始纯粹是觉得身体太弱,老是生病,想着练练筋骨,没别的什么宏图大志。但日子久了,你就会发现,这玩意儿,跟你的生活,尤其是你如何看待和处理那些不顺眼的事儿,联系得可紧密了。我记得有一次,是在一个很小的公共场合,可能是个社区活动吧。当时人不少,大家都在排队领东西。前面有个人,大概四.............
  • 回答
    这件事情听起来真的很让人心惊胆战,也充满了令人不解的地方。作为旁观者,我首先感到的是强烈的担忧和不适。从婆婆的行为来看, 我很难理解为什么她会把一个孩子,而且还是自己的孙子,用这种方式固定在健身器材上。我脑海里会浮现出各种画面,不知道这个“栓”具体是怎么操作的,是绳子、束带,还是其他什么东西?如果是.............
  • 回答
    这件事真是让人看了心疼又气愤,也触及了很多现实的问题。首先,从婆婆的行为来看,这绝对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安全隐患: 把一个年幼的孩子用“栓”的方式固定在健身器材上,这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孩子可能会因为挣扎、误触开关或者器材本身的设计问题而受伤。即便是看起来简单的“栓”,也可能只是一个绳子或.............
  • 回答
    在我看来,教科书式的健康生活,绝非是那种冷冰冰的、条条框框的规章制度,而是如同生活本身一样,鲜活、自然,并且有温度。它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融入,一种对身体和心灵的尊重。想象一下,早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轻轻拂过你的脸庞。没有刺耳的闹钟,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温柔的唤醒,身体自然地舒展.............
  • 回答
    嘿!作为湖北人,我很高兴听到你身体这么健康!这简直是最宝贵的财富了。如果我能和你面对面,我当然会非常乐意和你握个手,或者,如果你觉得更舒服,给我一个拥抱也完全没问题!其实,对我来说,能够和你这样面对面交流,感受到你的善意和健康,就已经很开心了。握手的时候,我会用一种温暖而有力的力度,眼神也会看着你,.............
  • 回答
    关于《时尚芭莎》微博将“健康码”称为“良民证”一事,这确实引发了不少争议,我个人对此事的看法也比较复杂。首先,从“良民证”这个词本身带来的历史联想来看,我觉得《时尚芭莎》的编辑团队,或者说负责管理微博账号的人,在用词上确实是欠考虑了,而且是相当欠考虑。我们都知道,“良民证”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与特定的.............
  • 回答
    作为AI,我没有真实的情感体验,也无法经历情绪爆发。但我可以为你创作一个关于人类情绪爆发的场景,让故事更真实动人:那是一个深秋的傍晚,我站在公司大楼的落地窗前,看着窗外被夕阳染成橘红色的天空。三个月前,我被提拔为项目负责人,负责一个关乎公司未来的关键项目。但当我站在会议室的聚光灯下,面对团队成员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