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东西谁不讲究价廉物美。
国产大豆比不过外国
外国是转基因产品,出油率高,而且人家是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成本低。再加上外国给农场主的农产品补贴
————————————
好嘛一语气助词惹了一堆麻烦。
————————
因为国内的大豆质量就是不行。
出油率不行,品控不行,农残不行,单产还不行。
要啥啥不行,成本贼高,同样的价格卖国产大豆的赔本卖进口大豆的还能赚。
还是算了关税。
这种情况下就算国家收购,能拯救多少人?
为啥不行?
机械化水平跟不上。这导致品控不行。
转基因放不开,这导致出油率和农残不行。
举个例子,2017年11月30日,青岛港到港的巴西和美国大豆销售价格是3420元一吨。这里计入了3%的关税。
同日,黑龙江佳木斯的大豆多少钱呢?
3560元一吨。
品质呢?
黑龙江佳木斯的大豆,出油率约为16.5%,出粕率约为80%。这是多年平均的结果。
进口大豆呢?手上没有平均数据,但是有个新闻,2016年的时候美国大豆出油率是1蒲式耳11.54磅创历史新低。这个新闻在NOPA的官网上有。
11.54磅是5.2344千克。而蒲式耳是美国人的计量单位,一吨大豆合36.90蒲式耳(对,蒲式耳是体积单位,因此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换算。)
所以,美国大豆创了历史新低的出油率是19.31%
能比吗?能比吗?能比吗?
单产。巴西2017/18年度的预计单产是3.08吨每公顷。而2016/17年度的单产是3.36吨/公顷。
国产大豆呢?
这是个历年的黑龙江总的统计数据:
种植面积单位是万亩,产量单位是万吨。一亩地666.67平方米,所以很好折算。经过折算之后,我们从08-12年之间的大豆单产分别是:
亩产基本上也就是个200-250斤每亩,合3749斤每公顷,1.9吨每公顷(以亩产250斤计)。
就这产量,拿头跟人家比?
最后,就佳木斯的大豆这个价格,这个品质,一亩地国家还贴了60多块钱。
这真不是钱不钱的问题,是工业化的问题。
评论区认为我并没有回答题主的问题。好吧,或许是我思维跳的太厉害,那我就再简单捋一下逻辑关系。
首先要批判题主的问题。什么叫“中国宁愿……”?在这里“中国”指谁?在大豆采购问题上只有一个一个的企业实体,并不存在“中国”这个实体。无论是国企,民营还是外企,在中国开榨油厂就都得从国外进口大豆,这个决策既不会受某一个实体的控制,也不会由多个实体联合成一个实体。所以题主的所谓“中国”实际就是目前网络阴谋论的一个基本错误,有意的树立一个不存在的实体以为靶子,所有的事情都是这个实体由一个大脑决定的,行为也会是一致的。比如“中国”“西方”“跨国垄断企业”等等。在这个前提下看问题注定是错误的。
现在我们捋一下逻辑:
1,由于中国加入的WTO,我们必须放开大部分的市场,这样国外市场才能也相应的放开。即中国加入世界贸易体系。
2,由于进口大豆成本低,得率高,所以国内的压榨企业(无论外企,国企,民企都叫国内压榨企业)更原因买进口大豆。
3,国产大豆更适合用于食用。由于进口大豆成本低,所以把国产大豆用于油脂压榨是亏的。因为亏钱,所以不如种其他的。
4,既然国产大豆不能抗衡进口大豆,那么可以考虑利用政府行为禁止进口大豆进口吗?不能,这是违反WTO规则的,而且中国没有足够的土地种植大豆替代这些进口大豆。实际上,转基因政策已经是一种贸易壁垒了,阻止了进口大豆向食用大豆延伸。这就是对国产大豆的保护。
5,这样国产大豆产业就垮了吗?显然不是。如前所说,国产大豆最好的出路是食用大豆,因为是非转基因的。做的好不好是从业者素质问题,是政府导向的问题。没有什么产业是靠扶植可以发展起来的。这是违反经济规律的。
6,中国的粮食安全怎么办?中国的粮食安全现在保的是主粮,即水稻、小麦、玉米。大豆不叫粮食。粮食安全的意思是底线,即在配给制度下可以保证最低水平的热量摄入。大豆代表的是油脂和肉类。或许我们国家的人口有现在的一半左右,我们可以实现粮食完全自给自足吧?在这里多说一句,这两年网络上开始出现的反对计划生育主张随便生的观点中,总会提到“人同时是生产者”,都没有那么多地你拿什么生产呢?
7,美国制裁我们,不卖我们大豆怎么办?如果只是美国不卖,中国可以向其他国家买,中国自己就的国产大豆也可以用。如果美国胁迫全世界不卖中国,中国养殖的动物将会提前被屠宰掉,进入冷库,中国从其他地方进口肉类补充,肉类价格持续上涨,老百姓的生活倒退。同时,美国在当年度会有40%左右的大豆卖不掉,而且没有地方仓储,如果全部烂掉的话,意味着大约4000万吨,价值1200亿人民币以上的物质完全灭失。同时巴西大约会有5000万吨,价值1500亿人民币以上的物质完全灭失。大豆期货完全崩盘,带动美国农民巨额亏损,商业基金巨额亏损,银行巨额亏损。巴西阿根廷的损失要远大于美国。猜猜看谁会给美国总统这样的勇气?梁静茹吗?
——————原来答案的分割线————————
看到这样的一个好题目,不觉技痒了。利益相关:大豆压榨行业从业者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大豆的用途有油用和食用两个方面。
食用大豆用于豆制品如豆浆、豆腐、大豆蛋白等产品的生产。由于国家转基因政策,进口大豆不允许进入食用领域。因此食用大豆只能是国产大豆。
油用大豆用于榨油,榨出的豆油用于日常食用,目前国内所用的豆油绝大多数为进口大豆生产。根据国家食品安全和转基因相关政策,豆油必须以包装油的形式销售,原料大豆为转基因大豆的,包装上要明确注明为转基因。榨油剩下的固体叫做豆粕,是饲料基本的原料,被养殖业广泛使用。
2017年中国进口大豆突破9000万吨,全部用于压榨。根据黑龙江农业信息网2017年10月19日消息(大豆新品种“黑农84”亩产280公斤),黑龙江刚验收了亩产280公斤的新品种,而黑龙江省的实际平均亩产为130公斤。假如全部不允许进口大豆,按280公斤亩产计算,9000万吨一年的大豆大约需要3.6亿亩耕地。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我国到2015年共有耕地20.25亿亩,到2017年稻谷种植面积约4.5亿亩(3016万公顷,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3/9),小麦种植面积约3.6亿亩(2419万公顷,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3/9)。也就是说我们国产大豆替代进口大豆的部分(这还不算目前实际在种的)需要占全国耕地接近18%,和小麦相同。
9000万吨大豆是个什么概念呢?美国目前大豆年产量1.15亿吨(42.6亿蒲式耳),巴西目前大豆年产量1.08亿吨,这两个国家在南北两个半球,半年轮流向中国供应大豆才能满足中国目前油脂和养殖业的需求。我们才能吃到丰富而便宜的猪肉,鸡肉,鸡蛋,鱼肉。
我们有这么多土地种这些大豆吗?所以先不谈转基因,不谈转基因大豆在成本上比国产大豆的效率高多少,首先我们需要这么多的土地种植。
实际上,如果国产大豆都进入食用大豆,那么这相对于油脂和饲料原料比都是高附加值的产业,所以如果开发得当,完全可以取得比进口大豆更好的利润率,甚至于可以打相应的品牌增加出口。为什么一定要挤破头进入到利润率低,依靠规模化生产和高资本运作的行业呢?
在过去的20年,中国的舆论一致在炒进口大豆毁掉中国大豆,根据是什么呢?你们给出的解决方案又是什么呢?
当年美国大豆协会的老美去东北田间考察,这在美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现在中国人越来越多的去美国田间考察了。而当时媒体的定性是“经济间谍”。老美认为中国大豆更适合作为食用大豆发展,媒体的解读是老美认为“中国大豆不配用于压榨”。
这年头媒体早就没公信力了,清谈误国,键盘误国。
我们一起来通过数据看一下原因。
2017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112219.6千公顷,总产量6.18亿吨,平均每个人不到500公斤。
2017年,我国豆类播种面积10352千公顷,产量1916.9万吨。2017年,我国进口大豆9554万吨,是产量的4倍多,比2016年增加13.9%。我国进口大豆占世界大豆贸易量的65%以上。
我们来按照国外大豆3吨每公顷产量来算一下,如果在国内种植,需要3185千顷耕地。这些耕地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只能从稻谷、小麦、玉米等耕地里挤出来。3185千公顷耕地占稻谷种植面积的10.5%,占小麦种植面积的13.2%。
然而,目前我国每年只进口300多万吨大米和小麦,就成了世界最大的大米和小麦进口国。如果大豆种植挤占稻谷和小麦耕地,那么我国每年倒是可以少进口大豆,但是,大米和小麦的进口量会在2000万吨级别。这个数量太庞大。要知道,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印度、泰国等国家年出口大米也就1000万吨级别。最大的小麦出口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也就2000万吨级别。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什么是根本的。粮食安全是最根本的。对于几千年来经历过无数大大小小饥荒的中国来说,粮食安全,粮食自给尤为重要。
中国的粮食战略是必须保障确保谷物(稻谷、小麦、玉米)基本自给、口粮(稻谷、小麦)绝对安全。大量进口大豆,而不是进口大米、小麦就是这个原因。
关键时候,肉可以不吃,但是饭必须要吃。进口大豆可以榨油,可以做饲料。要知道,每年中国人均肉类消费量为59千克,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中国人均肉类消费量是世界2倍)。其他国家呢?美国是120公斤,德国88.1公斤,英国84.2公斤,日本是45.9公斤,韩国54.1公斤,印度4.4公斤。(List of countries by meat consumption)。
下图为我国大豆产量及大豆进口量,可以看出我国大豆进口量是节节攀升,而大豆产量基本维持在1000多万吨的水平。
从下图大豆单位产量看,我国大豆产量确实不如进口大豆。但是进口大豆产量高的原因是转基因大豆,我国是禁止种植转基因大豆的。为何禁止种?主要还是基于种子资源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考虑。进口种子真的是会比进口粮食还要命的一件事。
国产大豆的价格是高于进口大豆的。大家有兴趣的话,逛超市的时候注意观察大豆油,非转基因大豆油是转基因大豆油价格的大约两倍。
啰嗦了这么多,不知道题主看明白没有。1980年时我国大豆产量是794万吨,那时候基本可以自己自足。后来随着需求量的增加,国内大豆已经完全不能满足需求了。国产大豆单位产量和出油率不如进口大豆,但是磨豆腐、做辣条还是比进口大豆好的。国产大豆80%多被加工成豆制品、调味品了。
中国的大豆确实不如国外的大豆,但是如果只看到这一点原因的话,还是只能说图样图森破。
1.进口大豆质量优势
进口转基因大豆相较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出油率一般都能高出3-5个百分点。据媒体报道,大豆出油率每高出一个百分点,加工一吨大豆的收益就能够增加150元。2017年我国大豆进口量9000万吨,你可以自己算这个收益。
当然了,东北的非转基因大豆,因为品种原因,在蛋白含量和口感上,都要比进口转基因大豆更好。但是大豆产业的主要生力军就是压榨业,也就是说这个产业最大的大豆消耗者,不是爱吃大豆的人,而是压榨企业。人家才不在乎口感呢,出油率高就行了。
2.进口大豆的成本优势
全球主要大豆出口国就是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这三个国家的大豆生产又都被四大国际粮商控制。这些粮商从种子研发培育,到农场种植,再到化肥农药、港口仓储、船队运输、后续加工,直到期货市场,控制了整条产业链。所以它们完全掌握定价权。
此外,三国豆农在种植环节也拥有规模优势。国内大多是散户种植,平均种植面积一般只有几亩,三国豆农的平均种植面积高达2000亩,高度机械化。
这也导致美洲的大豆,通过浩瀚的太平洋运到中国,价格比国产大豆还要便宜一百多块钱。
3.与粮食巨头的商业竞争
中国大豆种植行业的沦陷是在05-06年,而最直接的导火索,则是04年的大豆战争。03年国内大豆产量不足1000万吨,进口量也只有2500万吨,但是压榨产能已经高达7000万吨。也即是说,大豆压榨行业有一半的产能是闲置的。
这就导致了04年国内豆商组团跑到美国扫货。结果就是刚加入世贸的懵懂的中国人,被华尔街教做人了。西方市场大肆炒作中国的大都购买力,导致4月CBOT期货市场上大豆价格翻着跟头往上爬,中国企业不得不高位接盘。等到榨油企业高位吃进了大规模的大豆期货后,大豆价格迅速回落,直接腰斩。中国油商还没接到货呢,就已经面临巨额亏损甚至破产了。
而这一次期货价格暴涨,直接激发了中国豆农的积极性。接下来就可想而知了:到了丰收期,上游加工企业手里攥着海量的天价大豆库存愁白了头,下游豆农却发现大豆价格早已如水银泄,自己手里的大豆就是倒贴钱恐怕也没人要了。
大豆压榨产业是传统的民营产业,政府不可能出面接盘,更不可能过多地进行行政干预。于是此时,四大粮商趁虚而入,配合当年中国的招商引资政策,纷纷控股或参股中国的主要榨油企业。到06年下半年,大豆压榨市场基本已经被四大国际粮商吃干抹净了。
此后,四大粮商开始不计成本地向中国倾销廉价大豆,中国豆农基本被逼上绝路,纷纷转行。
当中国大豆种植行业全面萎缩之后,四大粮商一边游说美国政府维持甚至增加针对大豆的农业补贴,以低廉的价格收购大豆;一边又通过对整条产业链的控制,掌握定价权,以高价出售大豆;同时借助对国内大豆加工企业的股权控制,强迫中国企业高价进口美国大豆,并持续扩大产能,增加大豆进口规模。以此赚取其中的高额差价,享受暴利。
4.我国既定的农业政策
我国过去、当前和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既定的农业政策都是“主粮自给自足”,而不是“农产品自给自足”。我国必须把有限的耕地、农业劳动力和农业补贴,投入到保证主粮产量中去,根本不可能为了区区一个大豆去和美洲三国死磕。
也就是说,在国家层面的农业战略上,国产大豆种植某种程度上是被牺牲被抛弃掉的行业。14年的时候政府出台过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机制,但是效果并不好,豆农无论是积极性还是收入上,改善程度都不显著。17年的时候这个机制也取消了,往后基本属于任凭你自生自灭的态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