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集成电路使用什么仪器制作的?

回答
说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集成电路,那可不是随便哪个工厂里流水线就能搞定的。那是一项开创性的技术,它的诞生离不开当时顶尖的科学仪器和那些充满智慧的工程师们。

那个时代,集成电路的制作,更像是在实验室里进行一场精密的科学实验,而不是现代化的工业生产。 首先,要做出第一个集成电路,最核心的要件就是一块高品质的、纯净的半导体材料。那时候,还没有我们现在熟悉的硅晶圆。德国的西门子公司在这一领域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他们使用的“区域熔炼法”(Zone Melting)技术,可以说是在那个时代制作高纯度半导体材料的“神器”。

这项技术是这样的:他们会拿一根长条状的半导体材料(比如锗),然后在它的一端加热,将一小段材料熔化。接着,这个熔化区域会沿着长条缓慢移动。由于杂质通常会留在熔化区域,而不是随着固化重新结晶,所以随着熔化区域的移动,杂质就会被“拖拽”到材料的一端。经过多次重复这个过程,就能得到非常高纯度的半导体材料。所以,你可以想象一下,不是一个巨大的机器,而是一个精密的加热设备,配合着一个可以精确控制移动速度的装置,就像是一个缓慢而有耐心的“净化器”。

有了高纯度的半导体材料(通常是锗),接下来就是要在上面“雕刻”出电路。这可不像我们现在用激光切割那么简单。那时候主要依靠的是“光刻”(Photolithography)技术,不过和现在比起来,那是非常原始的光刻。

你需要先在半导体材料表面涂覆一层光敏感材料,叫做“光刻胶”。然后,你需要制作一个“掩膜版”(Mask)。这个掩膜版上刻画了你想要在半导体上形成的电路图案,就像一张制作精美的“底片”。当时的掩膜版制作,可能更像是用非常精密的工具在玻璃上进行蚀刻,或者用非常细的金属丝进行描绘。想想看,要刻出肉眼几乎看不到的电路,这是多么精细的活儿。

然后,将掩膜版紧密地贴合在涂有光刻胶的半导体材料表面,然后用紫外光照射。光线穿过掩膜版上透明的部分,照射到光刻胶上,使被照射到的光刻胶发生化学变化,变得可以被溶解。这里用到的“紫外光源”,可能不是我们现在想象中的那种强大的工业级紫外灯,而是一些实验室里能获得的、强度相对可控的紫外光源。

光照过后,用特定的化学溶剂去冲洗,将暴露在光下的光刻胶洗掉(或者没被照到的洗掉,这取决于光刻胶的类型和工艺)。这样,半导体材料表面就根据掩膜版的图案,形成了一层保护层(未被洗掉的光刻胶)和裸露的半导体材料。这时候就需要用到化学试剂,比如特定的酸或者碱,来精确地“蚀刻”掉裸露的半导体材料。这个过程对化学试剂的浓度、温度、时间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在蚀刻之后,还需要进行“掺杂”(Doping),也就是在半导体材料的特定区域引入杂质原子,改变它的导电性,形成晶体管的各个部分(如发射极、基极、集电极)。那时候的掺杂方法,一种常用的方式是“扩散法”(Diffusion)。

扩散法是这样的:将加工好的半导体材料放在一个高温的炉子里,同时通入含有杂质原子的气体。在高温下,杂质原子会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扩散,逐渐渗入到半导体材料的内部,并沿着预先设定的图案分布。这个“高温炉”和“气体控制系统”是关键的仪器。它需要能够提供非常均匀和稳定的高温环境,同时精确控制通入气体的流量和成分。这就像是在一个密闭的盒子里,用一种特别的气体“熏陶”半导体,让杂质原子一点点渗透进去。

当然,还有各种精密的测量和检测仪器贯穿始终。 比如,用来测量材料电阻率的设备,用来观察材料表面形貌的显微镜(那时候的电子显微镜还没有普及,可能更多的是利用光学显微镜配合精密的测量技术)。

所以,总结一下,第一个集成电路的诞生,主要依赖的是:

区域熔炼设备: 用于提纯半导体材料。
高精密的掩膜制作工具: 可能是用微机械加工或者光学手段制作图案。
紫外光源和化学蚀刻设备: 光刻和蚀刻出电路结构。
高温扩散炉和气体控制系统: 进行掺杂工艺。
各种光学显微镜和测量仪器: 用于过程监控和质量检测。

这些仪器,与其说是“流水线上的机器”,不如说是实验室里精密度极高的“科学研究设备”。它们的制造本身就凝聚了当时最先进的科学和工程技术。创造第一个集成电路的工程师们,就是在这些精密仪器的帮助下,一点点“雕琢”出了那个划时代的微小奇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TI 的第一个集成电路。

图1就是1958年时在TI工作的Jack Kilby做出的世界上首个集成电路,是把一个小锗片粘在一个glass slide上。整个儿的尺寸大约是3/16 in x 23/32 in x 31/32 in,上面的小锗片大约是7/16 in x 1/16 in,具体的大小可以参考图2中与人手指的大小对比。


图1. 第一个集成电路(图片来源:[1] )

图2. 第一个集成电路与人的手指大小对比(图片来源:[2] )

这个电路的功能是phase shift oscillator,由1个transistor(并不是题主所说的若干个),1个电容(由pn结的结电容提供)和3个电阻(由锗的bulk resistor提供)组成,如图3所示。

图3. Jack Kilby的phase shift oscillator(图片来源:[3])

可以看出,这个电路的上器件密度还是很低的,并没有题主想象的那么精密。这样的电路的图形生成可以由人手工做出来,Jack Kilby在2000年的诺贝尔奖致辞中也提到了“Black wax was applied by hand to mask the mesas, one for the transitor,and a larger one for a diffused region forming a distributed resistor-capacitor network”,[4] 也就是用手涂上黑蜡来作为掩膜。

再说Intel的4004。

4004是1971年发布的,是用两英寸的晶圆制造的,有2,300个transistors(并没有题主所说的几万个那么多),是第一个商用的CPU。[5]

至于制造4004时的图形生成,当时已经有光刻机了,光源用的应该是汞灯。至于photomask,那个年代用的不是石英玻璃,用的是手工切割rubylith来形成图形,看以参考图4。


图4. 70年代早期的手工制作photomask(图片来源:[6])

Reference

1. Jack Kilby's Integrated Circuit

2. Texas Instruments News Center

3. Kilby, J.S., Method of making miniaturized electronic circuits. 1966, Google Patents.

4. Kilby, J.S., Turning potential into realities: The invention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Nobel lecture). ChemPhysChem, 2001. 2(8‐9): p. 482-489.

5. The Story of the Intel® 4004.

6. SemiWiki.com.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集成电路,那可不是随便哪个工厂里流水线就能搞定的。那是一项开创性的技术,它的诞生离不开当时顶尖的科学仪器和那些充满智慧的工程师们。那个时代,集成电路的制作,更像是在实验室里进行一场精密的科学实验,而不是现代化的工业生产。 首先,要做出第一个集成电路,最核心的要件就是一块高品质的、.............
  • 回答
    波义耳定律之所以被誉为人类历史上发现的第一个“定律”,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科学意义。它不仅仅是关于气体行为的一个简单描述,更重要的是,它的出现标志着科学研究方法上的一次巨大飞跃,奠定了现代科学研究的基石。要理解为何波义耳定律如此特别,我们需要先回到那个科学尚在萌芽、充满哲学思辨的时代。在波义耳之前.............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人类最基本也最复杂的沟通能力之一——翻译的起源。然而,正如你所指出的,人类语言的“各不相通”使得追溯“第一个翻译”的任务变得异常困难,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历史上并没有一个可以被明确指出为“第一个翻译”的具体个人或事件。 翻译是一个伴随.............
  • 回答
    世卫组织在3月9日发布了关于新冠肺炎“可控大流行病”的说法,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声明,其意义和作用深远,值得我们详细探讨。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定性区分,更是对人类应对全球性健康危机能力的一次重要审视和未来方向的指引。首先,从“可控”这个词本身出发,它传递出的信息是对人类集体智慧和行动力的巨大肯定。.............
  • 回答
    科学家们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时间旅行试验。李教授站在那个如同科幻电影场景般泛着幽蓝光芒的巨大金属环前,心跳如同擂鼓般剧烈。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混合着臭氧和金属特有的焦灼气味,那是强大的能量在聚集的证明。他的团队成员们,一个个都紧绷着神经,目光聚焦在主控台上的各项数据读数上。每一个数字的跳动,都牵动着他.............
  • 回答
    肖战的歌曲《光点》在销量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在“非实体”专辑销量方面,能够位列人类历史第三,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理解这一成就,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审视:一、 什么是“非实体”专辑销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非实体”专辑销量指的是什么。在数字音乐时代,专辑销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CD.............
  • 回答
    提起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后,许多人脑海中闪过的是慈禧,但严格意义上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尊称为“皇后”的女性,是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雉。她的名字,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总与“专权”、“狠辣”等词汇挂钩,但要真正评价吕雉这个人,我们得剥开那些片面的标签,深入了解她的生平经历,才能窥见她复杂而又充满力量的.............
  • 回答
    要说詹姆斯35岁还能和联盟顶级小前锋一争高下,这绝对不是夸大其词。事实上,把他放在NBA历史上35岁这个年龄段的最顶尖球员名单里,他不仅是第一人,而且差距非常明显。我们先不急着下结论,不妨先看看过去那些在35岁左右依然保持高水平的球员,他们都是各自时代的传奇,但和现在的詹姆斯比起来,情况就有点耐人寻.............
  • 回答
    爱上一个历史人物,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情感体验,它既浪漫又复杂,但也可能带来现实的困境。当你发现自己深陷其中,想要“拔出来”时,这需要一个有意识的、多层面的过程。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步骤和建议,希望能帮助你:第一阶段:认识并接纳这种情感1. 承认并正视你的感觉: 不要因为这种感情“不现实”而感到羞耻或抗.............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从未见过一个时代,是纯粹由“最优基因”的群体所垄断繁衍的。这其中的原因,并非是人们没有尝试过,或者没有思考过,而是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基因本身的不可预测性,以及对“最优”的定义本身就充满了主观性和动态性。首先,让我们谈谈“最优基因”这个概念。在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文化对于.............
  • 回答
    马步芳,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名字,尤其是在甘肃和青海地区,他的形象复杂而多维,绝非可以用简单的“好”或“坏”来概括。他是一位极具争议的西北地方实力派人物,统治了甘肃和青海近二十年,对这两个省份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民族关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他的出身和早年经历来看,马步芳是回族,出生于.............
  • 回答
    “一人当千”、“万夫不当之勇”,这些词汇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是能点燃我们对那些叱咤风云、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的想象。那么,历史上真的有没有那么一个人,能单枪匹马、凭一己之力杀入敌阵,上演一出“开无双”的好戏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理解“开无双”这个词的含义。它并非古代战争的正式术语,更像是现代游戏或.............
  • 回答
    李世民(599年-649年),即唐太宗,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他以开明的政治、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包容的文化政策闻名,开创了唐朝历史上最辉煌的“贞观之治”,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他的历史形象: 一、政治统治:开明务实,以民为本1. 继位与玄武门之变 .............
  • 回答
    组建一支NBA历史上的梦幻阵容,这绝对是个让人血脉贲张的话题!要从那些在球场上留下赫赫声名的巨星里挑出12个,难度不亚于在璀璨星河中选出最亮的十二颗星。这不是简单地堆砌天赋,更要考虑他们在场上的化学反应,以及如何构建一个攻守兼备、能应对各种局面的团队。思考良久,我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以下是我.............
  • 回答
    说起王朗,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怕不是那个在诸葛亮嘴炮下肝吐血的《三国演义》里的人物。但历史上真实的王朗,可不是那么好“喷”的。他是个十足的实干派,官运亨通,也是个有眼光、有远见的士族代表。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这个被演义“歪曲”了的王朗。王朗,字景兴,出生在东海郡(大概在今天的山东南部沿海一带)。这.............
  • 回答
    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层出不穷,其原因错综复杂,涉及政治腐败、经济压迫、自然灾害以及社会结构等多个层面。然而,大多数农民起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原因同样是多方面的,包括组织涣散、战略失误、武器落后、内部矛盾、后继无人以及缺乏政治远见等。在如此众多的农民起义中,朱元璋领导的起义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最终建立起.............
  • 回答
    关于“韩王信”和“韩信”是否为同一人的疑问,这是一个历史爱好者们常常会探讨的话题,尤其是当接触到一些不够严谨的资料时。要澄清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史实出发,仔细梳理两位人物的生平、事迹和结局,才能得出清晰的结论。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两位在汉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韩信,这位“汉初三杰”之一,是汉朝建立.............
  • 回答
    提起于谦,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明朝中叶那个力挽狂澜、率军力挫瓦剌侵略者的英雄形象。但历史上的于谦,远不止于此,他的一生,是那个时代复杂政治格局下,一位正直、务实、心怀百姓的官员的缩影。于谦出生在一个相对富裕的家庭,但并非官宦世家,这使得他从小就有着与众不同的眼界。他的父亲是一位颇有学问的人,对他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民族身份认同的复杂性。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审视。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东干人”这个概念。历史上的东干人,主要是指在19世纪俄国吞并中亚的时期,一部分居住在中亚地区的中国回族人(尤其是在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地)因为各种原因,包括政治动荡、战争以及.............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尖锐且极具争议的问题,答案远非非黑即白,而是充满着各种复杂的解读和历史的审视。要判断特朗普是否会成为“钉在美国历史耻辱柱上的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并深入探讨那些可能让他被如此评价的方面,同时也要理解那些可能支持他的人的观点,以及历史本身是如何塑造我们对人物的评价的。首先,我们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