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心急如焚时间很紧的人反而更愿意选择游戏?

回答
心急如焚、时间紧迫的人之所以更愿意选择游戏,这看似悖论,实则有着深刻的心理和生理机制在起作用。这种现象并非普遍存在,但对于一部分处于高压状态的人来说,游戏确实能成为一种“出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析:

1. 逃避与暂时解脱:

现实压力过大,无法承受: 当一个人心急如焚,意味着他正面临巨大的压力、紧迫的任务或棘手的困境。这种现实的痛苦和焦虑感可能非常沉重,让人难以承受。游戏,尤其是那些内容丰富、引人入胜的游戏,提供了一个完美的“逃避机制”。
构建虚拟世界,暂时遗忘烦恼: 在游戏的世界里,玩家可以暂时摆脱现实的束缚,进入一个由规则、目标和互动构成的虚拟空间。在那里,他可以扮演一个英雄,完成任务,获得成就感,而不用去想那些让他焦头烂额的现实问题。这种“暂时遗忘”是强大的心理慰藉。
掌控感与确定性: 现实生活中,紧迫的情况往往伴随着不确定性和失控感。心急如焚的人可能觉得一切都在失控,自己无法掌握局面。而游戏,即使有挑战,也通常有明确的规则、可预测的反馈和可达成的目标。玩家可以在游戏中体验到掌控感,这种确定性能缓解现实中的无力感。

2. 释放情绪与宣泄压力:

情绪的“出口”: 焦虑、愤怒、沮丧等负面情绪在心急如焚时会积压。游戏中的竞技性、对抗性或者甚至是策略性的挑战,可以提供一个宣泄这些情绪的渠道。例如,在快节奏的游戏中击败对手,或者在复杂的策略游戏中克服难关,都能带来一种释放感。
肾上腺素的刺激: 许多游戏,特别是动作类、竞技类游戏,能够刺激大脑释放肾上腺素。这种生理反应可以暂时提升警觉性、反应速度,并带来一种兴奋感。对于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情绪可能变得麻木或低落的人来说,这种刺激可以暂时“唤醒”他们,让他们感觉到活力。
“微成就”带来的愉悦感: 心急如焚时,完成一项重大任务遥遥无期,让人倍感挫败。而游戏中的“微成就”,比如升级、获得道具、完成一个小任务,都能即时地带来满足感和愉悦感。这些小小的成功能够累积起来,在心理上抵消一部分现实中的无力感。

3. 寻求掌控与规划的替代:

现实中“无暇顾及”或“无法规划”: 当时间紧迫,人们可能没有精力或思绪去进行深思熟虑的规划。他们可能只是被动地应对,越想越乱。
游戏中的“可控规划”: 游戏提供了一个可控的环境来练习规划和策略。玩家需要根据游戏目标、资源和敌人来制定计划,并根据情况调整策略。这种“虚拟的规划体验”可以满足他们对秩序和掌控的渴望,而无需承担现实后果。
反思与学习的平台: 即使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一些人也能从游戏中学习到如何更有效地管理资源、优化流程、应对突发情况。这些经验虽然是虚拟的,但有时候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

4. 短暂的“高效率”错觉:

专注与沉浸: 游戏能够极大地吸引玩家的注意力,让他们高度专注。在这种沉浸状态下,外界的干扰会减少,时间感知也会发生改变。他们可能觉得自己在游戏里“效率很高”,完成了很多事情。
任务导向与即时反馈: 游戏的核心机制就是任务导向和即时反馈。完成任务会带来奖励,失败会有提示。这种明确的反馈机制,让人觉得自己的付出是有效的,而且能够快速看到结果,这与现实中可能需要漫长努力才能看到成效形成对比。

5. 社会互动与支持(特定情况):

团队协作与归属感: 如果玩的是多人在线游戏,即使时间紧迫,一些人也可能因为团队的召唤或责任感而选择参与。在游戏中与队友协作,共同面对挑战,可以提供一种社会支持和归属感,缓解孤立无援的感觉。
交流与转移注意力: 在游戏中,玩家可以通过语音或文字与队友交流,这本身也是一种转移注意力的有效方式,可以暂时忘却现实中的烦恼。

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这不是一种健康的长久解决方案: 虽然游戏能提供暂时的缓解,但它本质上是一种“逃避”。长期沉迷游戏来应对压力,反而会加剧现实问题的堆积,形成恶性循环。
个体差异巨大: 不是所有心急如焚的人都会选择游戏。有些人会选择更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有些人则可能通过其他方式来放松或宣泄。
游戏类型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游戏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快节奏、高对抗性的游戏更适合宣泄情绪,而策略性、探索性的游戏可能更侧重于提供掌控感和规划练习。
潜在的“上瘾”风险: 对于某些人来说,游戏提供的奖励机制和即时满足感,容易让他们产生依赖,甚至走向游戏成瘾,这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可能是一个更危险的信号。

总结来说,心急如焚时间紧迫的人选择游戏,并非是因为他们闲情逸致,而是因为游戏在那个当下,能够提供一种心理上的“麻醉剂”和“避风港”。它通过逃避现实、宣泄情绪、提供掌控感和短暂的愉悦感,来帮助他们度过那个难以承受的压力时刻。但关键在于,这是一种临时的应对策略,而非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时候我们有一个错觉,压力能给我们带来动力。但其实不是这样。压力会从很多方面造成拖延。在压力下,大脑会更容易屈从于诱惑。无论是烟、零食还是游戏,都会分泌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这种多巴胺并不会带来真正的快乐,它激发的是人的渴望系统,它让你误以为做这些事会带来快乐。而人在压力状态下,对能分泌多巴胺的诱惑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力。

如果你不喜欢多巴胺之类的说法,更通俗点的理解方式是这样的:

压力会产生更多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这是负能量。处理这些负能量本身就需要消耗大量的意志力和心理资源,就是要消耗正能量。于是我们陷入了这样的怪圈:压力越大,我们越需要时间和精力来放松,那就玩会游戏吧。玩过游戏后回头一看,原本就很紧迫的时间又消失了些,压力更大了,只好继续放松。压力和拖延就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

另外,如果玩游戏中你有内疚和自责,那不仅会加重压力,还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好吧,我都已经玩游戏了,那再玩一会又何妨?你越是自责,越是容易自暴自弃,就变成你说的这效果了,明明觉得不好玩,却玩个不停。

怎么办?

给你两条建议:

建议之一,是区分渴望和真正的快乐。有时候我们玩游戏或者做其它的事,是因为大脑激发了我们的渴望系统,让我们误以为会带来快乐。但其实不是。如果你能清醒地意识到,并不断提醒你自己这一点,游戏对你的诱惑就会减少些。

建议之二,处理内疚和自责。这个我稍微说得长一点。

我们本能地以为内疚和自责是我们对抗拖延症的朋友。我们相信,当我们屈从诱惑或者开始拖延时,需要有一个严厉的自我对我们提出批评和指责——就像孩子的我们的父母和老师所做的那样。我们从不怀疑充斥在成功学和励志小品中的口号:“想成功吗?那就对自己狠一点。”我们也觉得,自己之所以拖延,就是因为对自己不够严厉。于是我们更加自责。

可惜这是一种错觉。


通常的情况是,当我们在上一次拖延中对自己态度越严厉,下次越可能继续拖延。很多研究表明,内疚和自责会让我们陷入“放纵—自责—更严重的放纵”的恶性循环。内疚和自责会降低我们的自尊,让我们觉得自己懒惰、一事无成,因而更容易放纵自己。内疚和自责也会带来更多的压力,而压力也会让我们更容易屈从诱惑。


那怎么办?如果不对拖延感到内疚,难道还要庆祝吗?


也许是得庆祝。和我们的常识相悖的是,研究发现,当人们屈服于诱惑时,不让他们感觉到内疚,相反让他们感觉到快乐,居然能够增加人们抵御下次诱惑的能力。这是因为一旦摆脱了内疚和自责,我们反而能够思考为什么会失败,而不是简单地把原因归于自己,我们反而能够在和诱惑的战争中重整旗鼓,学着不轻易放纵自己了。一旦摆脱了内疚和自责,我们也不用消耗大量的心理资源去安抚内心的挫败感了——这样,我们反而有更多的心理资源来增强我们的自控。


通常,我们认为意志力是规条戒律条,是理性的。但这些意志力的研究却发现,要增加自控能力,同样离不开自爱和自我怜悯,这些感性的东西。


如果你是一个孩子,虽然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却因为贪玩的天性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你希望爸爸妈妈怎么教育你呢?而如果你是这个孩子的父母,你又会怎么对待他呢?


孩子需要的,不是严厉的批评,当然也不是放纵,是那种带着爱的规范,慈爱而坚定。坚定是不忘目标和方向,慈爱是能够原谅和接纳,毕竟孩子只是孩子。

这个孩子就是你自己啊。

说到这儿,我又要劝大家放弃治疗了。告诉自己,自己只是一个凡人,了解自己意志力的限度,接纳自己的不足,爱自己,是你重新积聚正能量的不二法门。因为说到底,能把我们从拖延症中拯救出来的,还得靠爱啊。

另外推荐 《自控力》这本书,对类似你的例子,有详细描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心急如焚、时间紧迫的人之所以更愿意选择游戏,这看似悖论,实则有着深刻的心理和生理机制在起作用。这种现象并非普遍存在,但对于一部分处于高压状态的人来说,游戏确实能成为一种“出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析:1. 逃避与暂时解脱: 现实压力过大,无法承受: 当一个人心急如焚,意味着他正面临巨大的.............
  • 回答
    打麻将,这事儿说起来简单,无非就是摸牌、打牌、胡牌。可就是这么个小玩意儿,多少人把它玩成了心头的一块病。赢,当然是咱们的目标,谁坐上牌桌不是奔着那个“赢”字去的?可偏偏,越是盯着那个“赢”字,手里的牌就越是笨拙,脑子里的算盘就越打不响,最后输得脸红脖子粗。你说这怪不怪?赢,明明是想要的结果,怎么成了.............
  • 回答
    近年来,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确实呈现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这一现象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技术、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互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自由主义衰落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与贫富差距的加剧1.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私有化、减少政府干预,但其在21世.............
  • 回答
    俄乌战争期间,虚假信息(假消息)的传播确实非常广泛,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媒体运作、技术手段和信息战策略。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信息战的直接动因:大国博弈与战略竞争俄乌战争本质上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北约)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双方在信息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俄罗斯.............
  • 回答
    政府与军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政治与军事体系问题,其核心在于权力的合法性和制度性约束。虽然政府本身可能不直接持有武器,但通过法律、组织结构、意识形态和历史传统,政府能够有效指挥拥有武器的军队。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法律授权与国家主权1. 宪法与法律框架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国家宪法或法律。例如.............
  • 回答
    关于“传武就是杀人技”的说法,这一观点在历史、文化和社会语境中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以下从历史、文化、现代演变和误解来源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武术的原始功能与社会角色1. 自卫与生存需求 中国传统武术(传武)的起源与农耕社会、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在古代,武术的核心功.............
  • 回答
    关于近代历史人物是否能够“翻案”的问题,需要结合历史背景、人物行为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以及历史评价的客观性进行分析。袁世凯和汪精卫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历史评价确实存在复杂性和争议性,但“不能翻案”的结论并非基于单一因素,而是综合历史、政治、道德等多方面考量的结果。以下从历史背景、人物行为、.............
  • 回答
    关于“俄爹”这一称呼,其来源和含义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同时要明确其不尊重的性质,并指出如何正确回应。以下是详细解析和反驳思路: 一、称呼的来源与可能的含义1. 可能的字面拆解 “俄”是“俄罗斯”的拼音首字,而“爹”在中文中通常指父亲,带有亲昵或戏谑的意味。 若将两者结合,可能暗示.............
  • 回答
    民国时期(19121949)虽然仅持续约37年,却涌现出大量在文学、艺术、科学、政治、哲学等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级人物”。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多重历史、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思想解放与文化启蒙的浪潮1. 新文化运动(19151923) 思想解放.............
  • 回答
    航空航天领域在待遇和职业环境上确实存在一定的挑战,但国家在该领域取得的飞速发展,主要源于多方面的国家战略、技术积累和系统性支持。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国家战略与长期投入:推动技术突破的核心动力1. 国家层面的战略目标 航空航天技术往往与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密切.............
  • 回答
    吴京作为中国知名演员、导演,近年来因《战狼2》《英雄联盟》等作品及个人生活引发公众关注,其形象和言论在不同语境下存在争议,导致部分人对其产生负面评价。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原因: 1. 个人生活与公众形象的冲突 妻子被曝光:2018年,吴京妻子的近照和视频被网友扒出,引发舆论争议。部分人.............
  • 回答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乌克兰的支持确实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这一现象涉及多重因素,包括国际局势、地缘政治博弈、信息传播、经济援助、民族主义情绪以及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应。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俄乌战争的爆发与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应 战争的爆发: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入侵.............
  • 回答
    《是大臣》《是首相》等政治剧之所以能在编剧缺乏公务员经历的情况下取得成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综合作用: 1. 构建政治剧的底层逻辑:制度与权力的结构性认知 政治体制的系统性研究:编剧可能通过大量研究英国议会制度、政府运作流程、政党政治规则(如议会制、内阁制、党鞭系统等)来构建剧情。例如.............
  • 回答
    关于“剧组中男性可以坐镜头箱而女性不能”的现象,这一说法可能存在误解或过度泛化的倾向。在影视拍摄中,镜头箱(通常指摄影机或固定设备)与演员的性别并无直接关联,但若涉及性别差异的讨论,可能与以下多方面因素相关: 1. 传统性别刻板印象的延续 历史背景:在传统影视文化中,男性常被赋予主导、主动的角.............
  • 回答
    印度在俄乌战争中不公开表态、在安理会投票中对俄罗斯的决议案弃权,这一行为背后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和外交策略考量。以下是详细分析: 1. 与俄罗斯的经济与军事合作 能源依赖:印度是俄罗斯的重要能源进口国,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印度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以缓解对西方能源的依赖。尽管.............
  • 回答
    关于“公知”与高校知识分子的关系,这一现象涉及中国社会、教育体系、媒体环境以及知识分子角色的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高校知识分子的特殊性1. 教育背景与专业素养 高校知识分子通常拥有高等教育背景,具备较强的知识储备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专业素养使他们更倾向于参与公共讨论,尤其.............
  • 回答
    短视频平台在字幕中对“死”“钱”“血”等字打上马赛克,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涉及内容监管、文化规范、法律合规和平台运营策略: 1. 避免敏感内容传播这些字可能与以下敏感话题相关,平台通过屏蔽来防止违规内容扩散: “死”:可能涉及自杀、死亡、濒死等话题,容易引发负面情绪或被用于极端内容(如自杀教程.............
  • 回答
    素食主义作为一项社会运动,其发展与传播确实涉及复杂的动机和行为逻辑。从现象学角度分析,素食主义者的“带节奏”行为可能源于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和目的: 一、社会运动的传播逻辑1. 信息传播的网络效应 在社交媒体时代,素食主义者通过短视频、直播、图文等形式形成信息扩散链。例如,YouTube上"V.............
  • 回答
    伊朗的伊斯兰革命(1979年)是20世纪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其爆发和“逆世俗化”趋势的形成,是多重历史、社会、经济和宗教因素交织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历史背景:波斯帝国的衰落与殖民影响1. 波斯帝国的遗产 波斯帝国(公元前550年)曾是中东最强大的帝国之一,以.............
  • 回答
    伊尔96(Il96)和图204(Tu204)是苏联和俄罗斯在20世纪80至20世纪初研制的中短程宽体客机,但它们在国际航空市场上的表现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涉及技术、经济、政治、市场和竞争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销路不佳的原因: 1. 技术性能不足:无法满足现代市场需求 伊尔96(1970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