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语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地球上的绝大多数人都能够掌握。
这种语言不能太过复杂,包括发音和文字系统都是如此。
如果这种世界语与非世界语母语者的母语差别越小(越接近),后者的学习难道越低,也越容易掌握和使用。跨越语族或语系学习陌生的语言是极为困难的,跨越不同的文字系统来识字也很困难。
最早的苏美尔语言和文字因为苏美尔文明的独树一帜和独领风骚而一度成为古代欧亚大陆腹地两河流域和周边地区诸多后发文明族群的通用语,但是由于这些后发族群并非苏美尔人的同族,属于闪米特人(半岛闪族)的阿卡德人(阿卡德帝国国民)和后来的来自伊朗高原地区的埃兰人(疑似印欧人或原始印欧人的一支)都要学习苏美人语言和文字才能掌握苏美尔文明的遗产,但是他们的母语同苏美尔语的差异太大,故而当时的苏美尔语演化到了人类史上几乎唯二一次【表意的象形文字(或语素文字)和表音的拼音部分并存】的现象。(另一次可能是汉字和汉语拼音,这两次都是因为要照顾”文盲“,扫盲!!!)
此时的苏美尔文字奇葩到来什么情况?同样的文字(表意),但是不同语言族群的人有不同的读法和发音,苏美尔人(幸存下来的)可以用母语来说,而阿卡德人(属于闪米特人)和埃兰人(疑似印欧人或原始印欧人的伊朗分支)则只得用本族母语来说。(这种现象同样出现在中华文明圈外部的日本和朝鲜,比较明细的是日本汉字所对应的本土发音和读音。虽然中国人大概能够看懂日文汉字书写材料中的非假名部分,但是日文汉字的发音对于我们来说还真的是一个超大的坑(黑洞,未知领域)。其实这种现象也是我们所熟悉的”文白异读“。
再后来,苏美尔语言文字体系基本彻底消失在了人类历史长河之中。
凭空造出一种世界语?再让旁人接受他,这样真的可行么?
实属不易!
但是如果改造一种已经为绝大多数人所使用,并且拥有广泛同一语族和文字体系使用者的语言文字体系,那才是极好的。
英语就是这样一种目标语言,英语世界的人口较多,包括不列颠英伦三岛的主要地区(爱尔兰一个欧洲边陲岛国的边陲有什么值得在意的呢?),美洲的灯塔国和枫叶国的主要地区(枫叶国部分地区流通法语,但是居民也大都是双语者,掌握英语),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南非,印度和巴基斯坦,至于日不落帝国遗留下来的细小殖民都演变成的英语区就不再多言了。
英语属于印欧语族,同时受到了日耳曼语系和罗曼语系的影响,对于欧洲三大语系的居民来说,学习英语有着天然的便利性,事实上很多欧洲人都是双语者,甚至三语者(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回去学习英语)。
英文的文字系统演化自拉丁文,而所有字母(拼音)文字又似乎都可以归结于腓尼基人所最先发明的字母。基本上现今,除了阿拉伯子母体系外,英文所处的拉丁字母体系的文字在世界上的风头正盛。(至于西里尔字母...毛子一家人自己(。・∀・)ノ゙嗨吧。)
不过在大洋彼岸的灯塔国,如果隔壁邻居家和拉丁美洲后院里面的移民再给力一些,也说不定美国有变天的可能。
强推汉语,不如改造英语,再推广之。
汉语言文字体系,对于外族学习者来说,学习难度极高,基本上如同苏美尔语言文字体系之于阿卡德人和埃兰人(学习了几百年,但是到最后还是给废了。)
让外族掌握汉语言文字体系,实际上很危险,神秘感是天生的,那么保持神秘感也是自然选择。
其实不应该这样,应该改造英语,把经过精心制造的中式英语推广到英语世界中去,用这种新打造的中式英语去完成对于整个英语世界的覆盖。
这样的好处有很多,我不一一言明了。
实际上相当于创造了一种一幅于汉语的傀儡语言,让这种傀儡语言成为世界通用语比在全世界范围内大量通用汉语更实惠,也更加安全。
在改造英语的过程中,要提高以汉语为母语者的学习便利性:
1. 可以借用汉语拼音的方式来改变一些复杂单词的拼写,过长的单词的确容易使得汉字学习者出现不适应。(或者更进一步改编英语拼写的一些固有定式,使得拼写更符合其发音,或者干脆改变其发音。或者兼而有之。)
2. 可以简化英语中的语法和词汇的“性”、“格”以及失态等内容,英语的演化也的确向着孤立语/分析语的方向去发展了,不如顺势推舟,简化英语表达中的屈折语特征。
3. 不再一一赘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