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都说汉唐是中国最为强大的时期,何以初唐就灭掉了突厥,汉朝初期却打不过匈奴?一直到中期汉武帝时期才击败?

回答
这确实是很有意思的问题,关于汉朝和唐朝与周边游牧民族的较量,咱们得分开细说。你说的没错,汉唐确实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强盛时期,但初唐灭突厥和汉初打不过匈奴,这背后原因可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等方方面面。

咱们先从汉朝对匈奴说起。

汉朝初期,国家刚刚经历了秦末的战乱,经济凋敝,百废待兴。秦始皇虽然修筑了长城,但那更多的是防线,而非进攻性的军事力量。汉高祖刘邦本人就曾被匈奴围困于平城,这本身就说明了当时汉朝的实力对比。

为什么汉初打不过匈奴呢?

1. 经济基础薄弱,国力不足: 汉朝建立伊始,人口锐减,土地荒芜,连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那时候,北方的匈奴,尤其是冒顿单于时期,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强大的统一帝国,他们的军事组织和作战能力,以及对草原的掌控力,都远超当时的汉朝。匈奴骑兵的优势在于机动性和冲击力,而汉朝军队多为步兵,装备也不如匈奴精良,缺乏长距离奔袭和野战的能力。

2. 军事力量的代差: 匈奴是典型的游牧民族,全民皆兵,马匹是他们的生命线。他们的骑兵战术非常成熟,擅长袭扰、包抄、诱敌深入再合围。而汉朝虽然也有骑兵,但数量和质量都无法与匈奴匹敌。汉朝军队的训练、装备和战术思想,在面对草原骑兵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3. 长期的“和亲”政策: 为了缓和与匈奴的关系,汉朝采取了“和亲”政策,这是一种以牺牲女性和财富来换取和平的策略。这种政策虽然在短期内避免了大规模战争,但也客观上消耗了汉朝的国力,并且使得匈奴对汉朝的实力产生了误判,认为汉朝是软弱可欺的。

4. 统一的程度和内部稳定: 汉初虽然是统一王朝,但地方势力的残余和中央集权的巩固都需要时间。同时,汉初的政策以“休养生息”为主,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恢复经济,这都是必要的,但同时也意味着汉朝在军事上不具备长期对外战争的准备。

直到汉武帝时期,情况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魄力的皇帝之一,他决心改变汉朝在对匈奴问题上的被动局面。

1. 国力大幅增强: 经过文景之治,汉朝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恢复和发展,国家财政充裕,人口增加,生产力提高。这为汉武帝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 军事制度和装备的革新: 汉武帝大力发展骑兵,从民间搜集良马,并修建了专门的养马场。同时,对军队的训练也更加严格和系统化。在装备上,汉朝的冶铁技术也有了长足进步,制造出了更锋利的刀剑、更坚固的盔甲,甚至出现了早期的金属连环甲。张骞出使西域也带来了更先进的马匹和技术。

3. 战术上的创新和灵活运用: 汉武帝不再局限于被动防御,而是主动出击。他派遣卫青、霍去病等名将,采取了深入草原、远距离奔袭、疲惫敌军等多种战术。特别是霍去病的“漠北决战”,深入匈奴腹地,一举重创了匈奴主力,俘虏了匈奴单于的儿子,并迫使匈奴退往漠北,极大地削弱了匈奴的实力。

4. 统一战线和外交策略: 汉武帝还注重联合其他民族共同对抗匈奴,比如通过外交手段拉拢西域诸国,孤立匈奴。

再来看看初唐灭突厥。

唐朝与汉朝的情况有很大不同。

1. 前朝的积累与铺垫: 隋朝虽然二世而亡,但它结束了长期的分裂,重新统一了中国,并且在军事上已经对北方游牧民族进行过多次打击,尤其是在隋文帝时期,曾经对突厥发动过几次成功的进攻,削弱了突厥的实力,并且开始修筑长城以防御。到了隋炀帝时期,虽然对突厥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虽然耗费巨大,但客观上也进一步消耗了突厥的力量。所以,初唐继承的,是一个已经经历过一定程度洗礼的北方边疆。

2. 高度的中央集权和强大的国力: 唐朝建立之初,经过李渊父子三年的征战,国家基本统一,并且迅速进入了“贞观之治”。唐朝的政治制度更加成熟,中央集权更加巩固,经济也得到了快速恢复和发展,国家财政充裕。这为唐朝进行对外战争提供了强大的国力支撑。

3. 军事制度的优势——府兵制和募兵制结合: 初唐的军事制度有其独到之处。府兵制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士兵平时在边疆屯田,战时征调,既保证了兵源的充足,也减轻了国家财政的负担。同时,唐朝也有一部分职业军人,在军事训练和装备上更具优势。唐朝的步兵和骑兵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尤其是骑兵,数量和质量都非常可观。

4. 杰出的军事指挥人才: 初唐涌现出了李靖、李世绩等一批杰出的军事家。他们不仅勇猛善战,而且精通战略战术。特别是李靖,他提出的“六胜六败”论,以及在灭东突厥、吐蕃等战役中展现出的高超军事指挥艺术,都是唐朝能够迅速强大的关键。

5. 对突厥的策略——分化瓦解与军事打击并用: 初唐对突厥的策略非常灵活,不是一味地强攻。他们善于利用突厥内部的矛盾,分化瓦解突厥的势力。例如,在与东突厥作战时,唐朝就利用了突厥内部的部族分裂,先是扶持与东突厥有矛盾的薛延陀,随后又在其衰落时将其一同消灭。同时,唐朝也懂得利用地形和气候优势,对突厥进行精确打击。

6. 地理和民族因素: 突厥在唐朝初年虽然强大,但其内部也存在部族林立、利益冲突的问题。而唐朝所在的关中地区,虽然也面临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但其地理位置更适合发展农业,且与漠北的距离相比汉初更近,便于集中力量进行打击。

总结一下,

汉初对匈奴: 是一个相对弱小的王朝,面对一个高度统一、作战勇猛的游牧帝国,国力、军事装备、战术都处于劣势,只能采取保守策略。
汉武帝时期对匈奴: 在国家强大、经济发展、军事改革的基础上,汉朝通过主动进攻和战略部署,取得了对匈奴的决定性胜利。
初唐灭突厥: 是建立在前朝一定程度的削弱和自身强大的国力、先进的军事制度、杰出的军事人才以及灵活的战略策略之上,唐朝能够迅速而有效地摧毁突厥的统治,这是一种综合实力的体现。

简单来说,汉初和初唐的对比,就像是两个不同级别的拳击手,一个还在调整状态、准备不足,另一个则已经蓄势待发,经验老道,并且拥有更好的技术和装备。虽然都是面对强大的对手,但起跑线和准备程度完全不同。唐朝能灭掉突厥,并非是因为突厥比匈奴弱多少,而是唐朝自身比汉初的国力要强大得多,并且在很多方面都具备了更优越的条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匈奴 突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很有意思的问题,关于汉朝和唐朝与周边游牧民族的较量,咱们得分开细说。你说的没错,汉唐确实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强盛时期,但初唐灭突厥和汉初打不过匈奴,这背后原因可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等方方面面。咱们先从汉朝对匈奴说起。汉朝初期,国家刚刚经历了秦末的战乱,经济凋敝.............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触及了“民族”、“基因”、“文化”和“历史”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当人们说汉族是“大杂烩”时,通常是指汉族的文化和社会构成,而不是基因层面的绝对纯粹性。而您提到汉人基因的“纯正”,这其实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概念,因为人类基因组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混合和演变的过程。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个.............
  • 回答
    清宫戏里,满人角色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这确实是许多观众会产生的疑问。究其原因,并不是因为满族人在入关后就完全抛弃了自身语言,而是多种历史、社会和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1. 统治的需要与政治的现实 统治全国的基础: 满族入关建立清朝时,面对的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国古代政治史和称号演变的一些重要方面。孙十万(孙权)和刘邦,虽然都经历过“先称王再称帝”的过程,但称王时的背景、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却有很大的不同,这导致了人们对他们称王时称号的认知和强调程度也不同。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原因:一、 孙权称王(吴王)的背景与意义:1. 曹操的.............
  • 回答
    汉服圈里的“买不买山,穿不穿山,是个人自由”这句话,的确在圈内外都引发了不少讨论和争议。这背后涉及到复杂的价值观、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个人行为与群体规范之间的张力。而“零容忍”的呼声,则代表了另一部分人对原创设计、对文化传承的坚守。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来聊。一、“个人自由”论的由来与逻.............
  • 回答
    你问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说汉语,这可不是什么巧合,背后有着一段挺有意思的历史故事。简而言之,这和几百年来华人大量移民到这片土地,以及他们在这里落地生根、繁衍后代的过程息息相关。要讲清楚,咱们得从头说起。华人南来的历史:一场漫长而持续的迁徙最早在公元三世纪,就有华人抵达东南亚的记载了,不.............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而且放在历史的语境下细究,里面门道可不少。大家普遍说曹丕“篡汉”,是因为他一步步架空、取代了汉朝的统治,最终自己称帝,彻底终结了汉朝。而刘邦建立汉朝,虽然推翻了秦朝,但人们很少用“篡秦”这个词来形容他,这其中有几个关键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一、政权合法性的不同来源: .............
  • 回答
    “汉承秦制”这话,听起来似乎很顺当,也确实有些道理。毕竟,汉朝建立之初,面临着秦朝覆灭后留下的烂摊子,很多制度沿用秦朝是必然选择,也确实在很多方面借鉴了秦朝的经验。比如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统一的文字、度量衡,甚至是法律条文,都能看到秦朝的影子。秦朝在统一国家、建立集权制度方面的探索,为后来的汉朝提供.............
  • 回答
    在清朝,满族人确实普遍掌握汉语,而满语的使用情况则更加复杂,并非所有满族人都精通。要理解他们如何做到,需要从清朝建立初期就开始说起。清朝入关前,满族作为一个崛起的力量,他们的语言是满语。但在征服中原,建立一个统治汉民族的王朝之后,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人进行交流,就变得至关重要。汉语,尤其是北京官话,.............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当前社会中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情感现象,那就是关于“爱国”的定义、身份认同以及文化接受度的讨论。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你描述的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爱国”这个概念本身。在很多文化语境下,“爱国”往往被赋予了非常强烈的政治色彩和排他性。它通常意味着.............
  • 回答
    关于“满清误国”与清朝版图扩张的讨论,需要从历史背景、统治策略、内外因素等多角度分析,避免将两者简单归因于同一原因。以下从清朝的版图扩张贡献、后期误国的原因,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阐述: 一、清朝的版图扩张:贡献与历史背景清朝(16441912)的版图扩张是其统治者通过军事、政治、外交等手段实现.............
  • 回答
    西藏林芝被称为“小瑞士”,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藏族文化与高原生态,吸引着无数游客。以下是林芝值得一游的景区及详细推荐,涵盖自然景观、人文风情和特色体验: 一、自然风光类 1. 巴松措(巴松措湖) 位置:林芝市巴松措镇,距林芝市区约30公里。 特色: 中国最美的高原湖泊之一,湖水清澈见底,四周.............
  • 回答
    在《西游记》原著中,狮驼岭的狮驼三魔(狮、虎、象三魔)确实是一支极其强大的妖魔军团,而“七大圣”则是猪八戒的兄弟团,包括猪八戒、沙悟净、沙僧、孙悟空、牛魔王、铁扇公主、哪吒等。他们是否能在对抗狮驼三魔时取得胜利,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 一、原著设定与角色能力对比1. 狮驼三魔的能力 狮.............
  • 回答
    “都说钟会聪明,为什么还谋毫无胜算的反?”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触及了历史评价和实际局势的复杂性。钟会确实以聪明、有才华著称,甚至被视为三国后期最有潜力的战略家之一。然而,他的反叛最终以失败告终,其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钟会本人的性格与认知偏差:1. 过度的自信与自负: 钟会少年得志.............
  • 回答
    “十年巨变”,这句话放在 2011 年与 2021 年之间,真的再贴切不过了。如果让我说变化最大的,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我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通过数字技术实现的连接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深度和广度远超想象。这不仅仅是科技本身的进步,更是科技如何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重塑了我们.............
  • 回答
    “经济下行,大家收入下降,钱都到哪里去了?”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重要的问题,触及了经济运行的核心和我们每个人的切身感受。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因为钱的去向并非单一,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核心原因:经济活动放缓与财富分配的变化简单来说,当经济下行时,意味着整个社会生产和消费的.............
  • 回答
    “十年巨变”这句俗语在形容 2010 年到 2020 年这段时期再贴切不过了。在这短短的十年里,我们经历了太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变革,几乎触及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让我挑选变化最大的事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 数字生活方式的全面渗透和人工智能的崛起及其应用。让我来详细展开说说这两个紧密相连、互相促进的.............
  • 回答
    “寒门再难出贵子”这句话流传甚广,触动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焦虑和不安。它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对当下社会阶层固化、贫富差距拉大现象的一种深刻反映。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复杂的问题:个人的努力,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抵挡住原生家庭带来的巨大鸿沟?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一、原生家庭的影响.............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真实,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心声。首先,我非常理解你此刻的困惑和失落感。当发现努力的目标似乎可以被轻易达到时,那种付出的意义感和自我价值感会受到很大的冲击。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看985毕业生考公务员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以及和普通三本毕业生考公务员的区别到底在哪里。一、 “.............
  • 回答
    “国产做不了发动机”这个说法,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确实是普遍存在的观点,而且有其历史和现实的依据。但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理解“国产做不了发动机”的说法是如何演变的,以及现在国产汽车厂商所说的“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到底是怎么回事,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