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汉末何进死会导致天下大乱?

回答
要说汉末何进一死为何会引发天下大乱,咱得把时间往回倒一倒,看看当时是个什么局势。这事儿啊,说起来一环扣一环,何进的死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之前的很多矛盾就已经憋着一股劲儿了。

1. 核心矛盾:皇权旁落与外戚专权

汉灵帝那个时候,宦官集团的势力已经非常嚣张,到了何进当大将军的时候,他本人虽是皇亲国戚,但也有点被宦官架空的意思。灵帝死后,他的儿子汉少帝即位,这少帝年纪小,国家大事自然落在了辅政大臣们手里。

而何进,作为国丈,他的地位可是相当显赫。但他这个人吧,虽然也想铲除宦官,但手段不够硬,而且心思也没那么缜密。他想要铲除的是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这帮人是灵帝时期就培植起来的,势力盘根错节,手里掌握着不少军权和关键部门。

2. 何进的政治手段: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何进想要扳倒宦官,他想到的办法是什么呢?他召集了地方上的兵力,特别是出身凉州的一些将领,比如董卓。这个想法本身也没什么大错,要是有强大的武力作为后盾,铲除宦官是可能成功的。

但是,何进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把自己的计划,也就是“要诛灭宦官”这件事,透露了出去。而且,他召集地方军队的理由,也是说要“诛杀宦官”,这下好了,十常侍他们耳朵可灵着呢,早就知道何进要对他们下手。

3. 宫廷政变:宦官的先发制人

所以,当何进带着他的部下(尽管是出于他的命令,但他们实际是奉命而行)进宫的时候,他低估了宦官的决心和能力。十常侍他们可不是吃素的,他们先下手为强,在宫廷内设下埋伏,将何进刺杀。

这一下,可就捅破了天了!

4. 连锁反应:军队失控与权力真空

何进一死,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他手下那些军队,特别是董卓那支,本来是来听他调遣的,现在他们的“老大”死了,而杀害“老大”的又是宫廷里的宦官。这下,军队可就乱了。

董卓这人,本身就是个野心勃勃的军阀,他对汉室早就没什么敬畏之心了。他趁着这个机会,带着他那支强悍的凉州兵,长驱直入洛阳。

5. 董卓乱政:开启乱世序幕

董卓进洛阳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控制住皇宫,然后立了自己扶持的汉献帝(实际上是少帝被废黜,然后立了另一位皇子),并且把持了朝政。

为什么说何进的死导致天下大乱,因为何进原本是汉室宗亲,虽然个人能力和政治手腕不行,但他至少代表着一种“正统”的皇权继承的延续。他的死,让这个本就摇摇欲坠的皇权,彻底失去了平衡。

董卓的出现,不是为了匡扶汉室,而是为了填补这个权力真空,并且攫取权力。他废立皇帝,迁都长安,一系列的暴行,彻底激怒了天下各地的诸侯和官员。

6. 诸侯讨伐:军阀混战的开始

董卓的胡作非为,让那些原本各自为政的军阀有了联合起来的理由。袁绍、袁术、曹操、孙坚等等,他们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了对董卓的讨伐。

然而,这次讨伐并没有能够真正铲除董卓,反而让原本就处于分裂状态的关东地区,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很快就瓦解了,开始互相攻伐。

总结一下,何进之死为何导致天下大乱,主要就是因为:

他打破了原有的权力平衡,且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接替者。 何进的计划失败,宦官成功反扑,直接导致了他本人的死亡,这使得原本就在风雨飘摇中的汉朝,失去了最后一道屏障。
他引入了外来的强大军事力量,并失控。 董卓的凉州兵,就是一把双刃剑。何进想借它来对付宦官,结果却让这把剑落在了野心家手里,成为了他自己和整个大汉王朝的催命符。
为军阀割据提供了导火索。 何进的死,直接导致了董卓的乱政,而董卓的乱政又直接引发了天下诸侯对他的讨伐,这客观上为各地军阀的崛起和混战铺平了道路。

可以说,何进虽然想做点事,但他的能力和政治判断力,最终把他自己,也把整个汉末的政治格局,推向了一个更加混乱和血腥的深渊。他的死,只是那个巨大矛盾爆发的那个点,而那个矛盾,早在汉灵帝时期就已经积蓄了很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忘记哪个问题下一个答主说道的,不了解当时的形势就不会明白为什么何进死会导致天下大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汉末何进一死为何会引发天下大乱,咱得把时间往回倒一倒,看看当时是个什么局势。这事儿啊,说起来一环扣一环,何进的死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之前的很多矛盾就已经憋着一股劲儿了。1. 核心矛盾:皇权旁落与外戚专权汉灵帝那个时候,宦官集团的势力已经非常嚣张,到了何进当大将军的时候,他本人虽是皇亲国.............
  • 回答
    “南北汉人血统论”的提法,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复杂性和政治的敏感性。简单来说,它并非一个单一、明确的学术理论,而是围绕着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地域迁徙、民族融合以及不同政权的管理,而逐渐形成的一些关于汉族人群体内部差异的解读和论述。南北汉人血统论的由来与演变:要理解这个“血统论”,我们首先要明白中国.............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问题,我们将为您详细解答。 周朝君主称「王」周朝君主称「王」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周朝建立之初,它是一种承袭和发展的称谓。1. 承袭夏商的传统: 在周朝之前,夏朝和商朝的最高统治者也多称「王」。周朝作为取代商朝的王朝,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前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包括最高统治者的称谓。这.............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涉及到汉末三国和八王之乱这两个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动荡时期,以及“五胡乱华”这个影响深远的事件。为什么汉末三国近百年,北方的少数民族(我们通常称之为“胡族”,但“少数民族”更中性)并没有大规模的、能够颠覆汉朝统治的“可乘之机”,而八王之乱短短十几年,就为“五胡乱华”铺平了道路?这其.............
  • 回答
    要说汉末为何诸侯纷纷崛起,最后却只剩下刘备、曹操、孙权三人能笑到最后,形成那波澜壮阔的三国鼎立之局,这其中的门道可就深了。这不是偶然,而是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如同擂台上只剩下最有实力的三位选手,其他人都被淘汰了。咱们得从头捋一捋。一、 崩塌的巨石与散落的石子:东汉末年的大环境话说这东汉王朝,那会儿就.............
  • 回答
    在分析“吃人不屠城的刘备是汉末三国道德水平最好的统治者”这一观点之前,我们需要澄清一些事实和概念。首先,关于“吃人”的说法:在关于刘备的史料记载中,并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表明他曾参与或鼓励“吃人”的行为。历史上,“食人”或“人相食”的记载往往与战乱、饥荒、绝境下的特殊情况有关,通常是极端事件的描述,而.............
  • 回答
    西汉初年,刘邦论功行赏,将张良、萧何、韩信三人并称为“汉初三杰”,足见其对三人的倚重和赞誉。然而,在实际的封赏过程中,为何是萧何居首,曹参次之,而张良的排名却落后于他们,甚至只排到第62位?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刘邦的“三杰”评价与实际封赏的考量差异首先,我们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中国历史评价的复杂性,尤其是对汉末三国时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两位权臣家族命运的解读。要说清楚曹家篡汉和司马家篡魏的区别,以及为何后者的“道德败坏”形象更为突出,需要深入剖析历史背景、人物行为、以及后世的叙事构建。首先,我们来区分一下这两件事的性质:曹家“篡汉”——从辅佐到代汉.............
  • 回答
    汉末三国时期,辽东公孙氏能够割据近50年,实属不易,也并非偶然。这背后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辽东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与战略价值: 易守难攻的地理环境: 辽东地区位于山海关以东,东临大海,南接渤海,北靠燕山山脉,西面是山海关和相对险峻的地理屏障。这种相对封闭的地理环.............
  • 回答
    在汉末三国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匈奴这个古老的游牧民族,虽然其影响力已不如汉初时期那般直接而致命,却依旧在边疆的政治、军事以及民族关系中扮演着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他们的存在,是汉朝边疆政策制定、军事调动以及甚至是一些地方政权崛起的背景板之一。说起匈奴在汉末三国的作用,首先得回到他们与汉朝之间那漫长而复.............
  • 回答
    关于汉末桓灵时期宦官是否无辜,以及士人是否纯粹出于诬陷的说法,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具有争议的话题,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历史文献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简单地认为宦官“没做过什么坏事”而士人“都是诬陷”的观点,在历史研究中是站不住脚的。一、 汉末宦官权势熏天及其危害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汉末宦官集团的崛起和他们.............
  • 回答
    汉唐之前的汉人与汉唐之后的汉人精神面貌差异,主要源于历史发展、政治制度、文化演变、对外交流及社会结构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历史时期与政治制度的差异1. 汉朝(前202年—220年) 政治体制:汉朝以“郡国并行”制度为核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并存,但汉武.............
  • 回答
    汉服圈(即现代汉族服饰爱好者群体)对满化清朝形制的排斥,主要源于历史、文化认同、政治隐喻以及审美观念的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历史背景:清朝对汉服的“满化”改造1. 政治强制与文化压制 清朝入主中原后,为了巩固统治,对汉服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将汉族传统服饰(如宽袖、交领.............
  • 回答
    汉唐与明朝在边疆军事行动上的差异,主要源于历史背景、军事制度、经济实力、边疆政策、地理环境以及敌对势力的强弱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一、中央集权与政治稳定性1. 汉唐时期:中央集权强,政治稳定 汉朝: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1年前87年)通过“推恩令”和“察举.............
  • 回答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设立是基于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背景、民族构成和国家政策的综合结果。以下从历史、民族构成、法律依据和现实需求四个方面详细说明: 一、历史背景:从军事割据到新中国成立1. 清朝时期的行政区划 广西在清朝之前是“两广总督”辖区,1885年清朝设立广西巡抚,成为独立省份。但清朝.............
  • 回答
    汉人能够接受清朝三百年,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的因素。并非所有汉人都“接受”,但总体而言,清朝能够在中国建立并维持长达三百年的统治,确实有其深层原因。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一、 清朝统治初期,军事与政治上的绝对优势1. 强大的八旗军事力量: .............
  • 回答
    汉语作为一种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语言,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离不开其与时俱进的造词能力。您提到的“股份”、“期货”、“期权”等词汇,正是汉语在经济、金融等领域与世界接轨过程中,为了准确表达新概念、新事物而进行的词汇创新。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汉语为何需要另造词汇,并以这几个例子作为说明:一、 概念的革新.............
  • 回答
    汉字顺序有时不影响阅读,这背后有着深刻的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释: 一、 汉字的特性及其对阅读的影响1. 象形性和表意性 (Ideographic Nature): 象形性: 虽然现代汉字已经高度抽象化,但许多汉字仍保留了其原始象形或指事的特征。例如,“.............
  • 回答
    汉唐将强大的国力转化为强大的武力,而北宋却未能如此,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现象。两者之间并非简单的“能”与“不能”的绝对区别,而是转化机制、战略重心、制度设计以及时代背景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一、 汉唐时期的武力优势与国力转化机制汉唐时期之所以能将强大的国力转.............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国古代不同朝代服饰的审美、社会风俗、甚至技术水平等多个层面的原因。汉服的演变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而唐、宋、明三个朝代之所以在露锁骨和脖子方面表现出如此大的差异,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释:一、 唐制汉服:开放、自信与多元的审美基调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且开放的时代,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