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武是个伪命题。
把尚武跟民族放在一起,就是瞎扯。
生活安定了,谁都不尚武。中国人很多,有穷山恶水里讨生活的刁民,也有良田沃野里安居乐业的顺民。既有团结宗族喜欢械斗的大族,也有不擅长群架只喜欢单挑的光棍。
《史记·货殖列传》中,对各地汉人的地域性格做了一个略带偏见式的总结,基本可以概括如下:
关中人有古人之风(其实就是愚忠、人傻好忽悠),喜欢种地。
燕赵人不事农商,任侠为奸。
齐人怯于群架,喜欢单挑一击必杀,多出抢劫犯。
鲁人喜欢读经书种地,吝啬。
梁宋人老实、种地,喜欢积蓄。
西楚人容易发怒炸毛,惹不得。
东楚人类似齐人。
南楚人无信,满嘴跑火车,而且还类似西楚人火爆性格,惹不得。
………………
如果单从这些地域黑式的形容里找尚武的人群,大概谁都觉得任侠为奸的燕赵人、惯出抢劫犯的齐人最尚武吧。
然并卵。
纵观中国军事史,国家招募兵源的时候,最优先的考虑便是招募关西人,其次就是各类楚人。而惯出响马的齐人和任侠为奸的燕赵人,虽然也很容易出一些名将,但这类人你再尚武,也只是给社会秩序带来负担,当了兵也不守纪律,打仗你也打不赢。
尤其是看似最尚武的齐人,从其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表现来看,战斗力简直渣渣。
为什么这么尚武的齐人和燕赵人在兵源上会输给关西人和楚人呢?
原因很简单,古典帝国一般而言缺乏科学的士兵训练方式,强大武力是靠老实听话容易被洗脑的士兵维持的。而老实听话容易被洗脑的人哪里有?反正经济交通发达的地区是不大可能的,哪怕这些地方的人再尚武,也只能尚武出个水泊梁山,而不是朝廷鹰犬。
所以只能从蛮族和与半蛮族中找。
这也就是许多古典帝国总是在极盛期完全依赖外族雇佣兵的原因,并不是本民族不尚武,而是刚刚融入帝国的蛮族老实巴交、比帝国公民更愚忠于统治者。
而关西人和楚人,长期游离于富庶的中原之外,居住的地域不是整天被游牧民族抢劫的边塞就是鬼不下蛋的穷山恶水。这些人中的底层思维性格与蛮族无异,老实听话,面对上级胆小、面对上级指向的敌人又极其凶残;这些人的上层又深知自己居住地区的危险性,所以砸破头也要维持天下统一不让本宗族被外族奴役。所以这半蛮族或者说有蛮族特征的汉族,才是帝国最可靠的军事力量。
典型如汉朝的六郡良家子,就是生活在半游牧地区的汉人。
如南北朝的伧楚,就是生活在半蛮夷地区的汉人。
南北朝的北府兵,就是被战乱逼成了半蛮族的汉人难民。
再看唐朝经略蒙古高原和新疆的五十多年,每次军事行动,都是出动半游牧地区的汉人河西(关西)戍卒,然后以大量突厥人炮灰做辅助。
再看元朝席卷天下,靠的是诸路汉人世侯。而这些汉人世侯的兵源则是被游牧民族统治时期从任侠好杀的燕赵人逼成了类似关西人性格的半蛮族。
明朝起家,靠的是楚人里最野蛮最穷困的淮西人。
清朝定三藩,又靠的是河西军将。
清朝平太平天国,又靠了楚人的遗留,老实听话的凶残山区刁民湖南人。
所以如果还有人怀缅尚武精神,不妨自己带自己的家人去穷困山区居住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