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啊,汉民族从来没有主动扩张过,我给题主挨个讲讲各省份都是怎么充话费送的吧。
山东、苏北、皖北是东夷的地盘。东夷本来主要分布在山东,后来被赶到了淮河流域和胶东半岛,成了“淮夷”和“莱夷”,再后来……都被历史课本忽略了。顺便一提,儒家圣地曲阜原来是一支东夷族的首都。
河北、山西原来是戎狄们的家园,其中一支还建立了“战国第八雄”中山国。不过这些民族最终都销声匿迹了。战国时期赵国的领土几乎原来都是戎狄的。
河南和陕西原来也有很多戎狄。对,你没看错,即便被认为华夏族的“老家”的地方也是个合租房。和华夏族一起合租的比较著名的室友有长狄、义渠等。长狄曾经把中原的郑国、齐国、宋国、鲁国、卫国等打了一圈,大家不妨猜猜长狄的位置。义渠王曾经跟秦宣太后(电视剧里的芈月)有一段纯洁的爱xian情ren故tiao事.。
河南南部、湖北和湖南原来是三苗的地盘。三苗最早在河南南部,后来被一路往南赶,成了“苗蛮”,再后来被赶到了大山里。一些分支现已加入五十六民族礼包。
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原来是百越地盘。百越民族从钱塘江口一直分布到越南,绵延万里,是华南地区真正的主人。后来吃着火锅唱着歌就被灭了,一部分躲进山里成了“山越”,被孙权用来刷人头,后来也消亡。百越族最偏远的一支残存下来,最后成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现已加入五十六民族礼包。对了,现在南方人大都有百越族的母系血统。为何是母系?不解释。
四川原来是古蜀人的地盘。像三星堆遗迹,“望帝春心托杜鹃”说的就是古蜀文明。因为著名的逗比事件“石牛粪金”而灭亡,之后古蜀人“就像水消失在水里”。
重庆原来是巴人的地盘,巴人原来也不在重庆,是被从湖北驱逐过去的,后跟连同好基友古蜀人一起团灭。躲在湖北深山里的巴人后来发展成土家族,现已加入五十六民族礼包。
甘肃、青海曾经是大名鼎鼎的羌人的老家。羌人战斗力强悍,在历史上搞过很多大动静,最后一次大动静是建立西夏国。之后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只剩下象征性的孑余在四川的深山里。现已加入五十六民族礼包。
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在清朝最终加入民族团结大礼包。不过这四省的原住民比重都十分可怜。
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
云南、贵州一带曾经邦国林立,有几十个国家,但如果去查历史教科书上的疆域地图是找不到的,这是为什么呢?比如“夜郎自大”的夜郎国,疆域面积有整个贵州省那么大,后来去哪了呢?
台湾原住民是高山族。据说著名的开拓太平洋的南岛人跟高山族是近亲。现在考古手段认为南岛人发源于中国福建,后经台湾远徙太平洋。好好的大陆不待着为啥去大洋里喂鱼,可能是因为情怀吧。
新疆、西藏课本上都有,就不讲了。
综上所述,汉民族是个从不扩张爱好和平的民族。上述古民族都是因为大自然的不可抗拒力而消亡了。别问我是谁干的,我不知道,我不是,我没有。
——————————————————————————————————
本回答只是粗略地介绍,民族渊流传承错综复杂,并非简简单单就能下定论,但从中足以看出中学的历史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华夏族从黄河中游一隅之地走来,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实现了“自然疆界”——东至大海,北隔大漠,南尽丛林,西抵葱岭。把整个东亚大陆最适合耕作的土地吞并殆尽,这一范围内的其他民族要么被驱逐消灭,要么融入汉族。汉族的扩张与两千年的稳固,无疑是世界古代史中最为成功的,近代以前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望汉族项背。然而为了国际形象的自我标榜和民族团结的顾忌,历史教科书历来把汉族塑造成一直爱和平一直被侵略的肥羊形象,好像从黑龙江到海南岛“羡煞旁人”的广袤土地一开始就是上帝打包送给汉族的一样,完全忽视了每一寸土地都汉民族和其他民族几千年来的筚路蓝缕、流血牺牲以及交往融合得来的。在这种得了便宜卖乖的主题教育下,题主提出这种问题就再正常不过了。对此我想说,不只是汉族,中华大地上顽强繁衍至今的民族都是英雄的子孙,都值得敬重。因为怯弱好欺和好逸恶劳的民族都被扫进了历史的尘土堆。
没有啊,我们民族是最爱好和平的,我们不主动发起进攻……我们从来都是积极防御!
最开始我们只有河南,于是为了保护河南我们需要河北,山西,山东……于是商周就出来了,后来春秋战国,秦朝一统以后,为了保护大秦,我们需要岭南,于是50万秦军就南下了……然后汉朝我们需要保护向西的商路和北方不受游牧民族骚扰,南方也需要保护岭南,于是匈奴就被汉军打得去西征欺负欧洲人了,丝路也变成了我们的,越南也归我们管了……后来所有版图的扩张也都是这样,我们只是想保护自己的领土,可是总有不开眼的来骚扰我们,于是为了保护我们的领土,只能需要你们的领土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