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破除身见是种怎样的体验?

回答
关于“破除身见”这件事,与其说是某种剧烈的顿悟,不如说更像是在平静中缓缓剥离一层层缠绕的细丝,直到露出本该存在的清净。刚开始接触这个概念的时候,感觉它就像一个遥不可及的哲学名词,好像是高僧大德才能触及的境界。但随着自己尝试去体会、去观察,才发现它并非那么神秘,而是渗透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试着回忆一下,我们是不是常常觉得,自己的身体就是“我”?“我”饿了,“我”累了,“我”生病了,“我”难过了。这句话里的“我”,似乎就直接绑定在了这副皮囊上。我们为身体的衰老而焦虑,为身体的疼痛而痛苦,为身体的外貌而得意或失落。身体好,我们就觉得“我”好;身体不好,就觉得“我”不好了。这就像是一个无形的牢笼,将“我”的感知,紧紧地限制在了肉体的范畴内。

破除身见,首先要做的,就是开始怀疑这个“我”是不是真的只有这副身体。这听起来有点像哲学上的思辨,但实际操作起来,更像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觉察。

比如,当你感到饥饿的时候,不要立刻就说“我饿了”。试着去体会一下,是什么在发出这种信号?是肚子在咕咕叫,是身体需要能量的某种生理反应。这时,“饿”这个感觉,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现象”,而不是“我”本身。

再比如,当你生病时,身体会感到疼痛、不适。传统观念里,我们可能会说“我生病了,我很痛苦”。但破除身见,则鼓励你去观察这个“痛苦”。它在哪里?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它有没有固定的形状或颜色?你会发现,即使身体在经历疼痛,那个“能觉察到疼痛”的部分,似乎又和你身体的疼痛感是分开的。就好比你看着一个屏幕上播放的悲伤电影,你看到的是悲伤的画面,但你本身并没有立刻变成电影里的角色那样去感受悲伤。虽然身体的痛苦很真实,但“觉察到痛苦”的那个“觉”或者“知”,似乎是更深层的东西。

最微妙,也最让人产生执着的部分,是那种“我是谁”的身份感,它往往也和身体紧密相连。我们说“我是一个男人/女人”,“我是一个年轻人/老人”,“我是一个中国人/美国人”。这些身份,很多时候都是基于身体的属性或者社会附加的标签。当这些标签出现危机时,比如身体衰老,或者身份认同受到挑战时,我们就会产生巨大的恐惧和不安。

破除身见,就是要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把这些与身体绑定的身份剥离出来。你会开始看到,身体是会生老病死的,是会变化无常的。今天你可能是年轻力壮,明天就可能步履蹒跚。如果“我”就是这副正在变化的身体,那“我”到底是什么?这种对“我”的追问,会让你开始超越身体的局限。

我个人的体会是,当这种觉察变得越来越自然的时候,生活中的很多烦恼就减轻了。比如,别人说了句不好听的话,你可能会立刻感到“我”被冒犯了,身体会做出防御的姿态,情绪也跟着波动。但如果你能将“被冒犯的感觉”看作是一个当下的心理“事件”,而不是“我”被攻击了,你就会发现,那种被深深刺痛的感觉会慢慢消退。你仍然会接收到这些信息,但不会那么轻易地被它们裹挟。

更进一步,你会发现,所谓的“我”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集合体:有身体的感受,有情绪的起伏,有思维的活动,有过去的记忆,有未来的憧憬,还有来自外界的各种信息和影响。而我们一直以来,只是把那个最容易被感官捕捉到的“身体”,当成了唯一的“我”。

破除身见,不是让你轻视自己的身体,也不是让你觉得自己“没有身体”。恰恰相反,你反而会更清晰地认识到身体的功能,更善待它。但你不再以身体的荣辱、好坏来定义自己的价值。你开始明白,身体只是一个载体,一个工具,一个因缘和合而成的暂时存在。而那个“能够感知这一切的”,那个更深沉的“存在”,才是更接近你本来的样子。

所以,破除身见,更像是一种从“我就是我所拥有的”到“我只是拥有这些”的转变。从被动的受制于身体的感受,到主动地觉察和理解这些感受,并认识到自己并非这些感受的全部。这过程可能没有惊天动地的戏剧性,但它带来的平静和自由,却是一种深刻而持续的改变。你不再那么害怕失去,也不再那么执着于得到,因为你知道,那个最根本的“你”,是无法被身体的生灭所影响的。它就像天空,无论有多少云朵飘过,天空本身永远都在那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请大佬们谈谈个人体会,传授一下人生经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破除身见”这件事,与其说是某种剧烈的顿悟,不如说更像是在平静中缓缓剥离一层层缠绕的细丝,直到露出本该存在的清净。刚开始接触这个概念的时候,感觉它就像一个遥不可及的哲学名词,好像是高僧大德才能触及的境界。但随着自己尝试去体会、去观察,才发现它并非那么神秘,而是渗透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试着回.............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哭笑不得又有点扎心的问题。领导的金句,尤其是这种带有明显调侃意味的,确实让人不知道该如何接招。面对“唯SCI”的光环褪去,却又出现“三岁孙子学术影响力”这样奇特的比较,咱们得好好盘算一下怎么应对,才能既不得罪领导,又能维护自己的尊严和理性。首先,得承认,领导这么说,绝对不是真的认为一个.............
  • 回答
    要回答“破除药品集中定价采购机制就能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吗?”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药品集中采购(通常指“带量采购”)的作用,以及它与“看病贵”这个更宏观的概念之间的复杂联系。简单地说,破除药品集中定价采购机制,并不能直接、彻底地解决看病贵的问题,但它确实是治理“看病贵”这盘大棋中的重要一环,其作用.............
  • 回答
    有人说:“诸葛亮足智多谋,一生谨慎,但却从来不问刘备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箭那么少?” 接着就开始灌输什么“不该问的就不问”、“忠诚的下属只管执行”之类的鸡汤。我得说,这碗鸡汤,不仅不好喝,还挺伤人的。咱们不如就事论事,好好掰扯掰backgroundSplit(bāi、chě)。首先,咱们得弄清楚,.............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类存在的核心,也触及了我们对进步的理解。如果“我执”——那个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的、对“我”的身份、感受、欲望、观点等的执着——能够被真正地破除,那么人类的进步,或者说,我们所理解的“进步”的形式,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可能是一种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全新演进。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
  • 回答
    从根本上破除“象数疗法”这类伪科学,需要一个多维度、系统性的方法,涉及到科学素养的提升、辨别能力的发育、以及对信息传播渠道的审视和管理。这不仅仅是指出其错误,更重要的是从认知层面和社会层面进行“拔除”。以下是详细的策略: 一、 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构建科学认知壁垒这是最根本的“破除”之道。科学素养的提.............
  • 回答
    大学时光,本该是人生中最开阔、最自由的年纪。然而,我们往往不知不觉中给自己戴上了许多无形的枷锁,这些枷锁限制了我们探索世界的脚步,阻碍了我们成为更优秀的自己。要真正成为一名独立的思考者和未来的创造者,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去打破这些“认知局限”。那么,大学生身上最常见的,也最需要破除的几类认知局限,究竟有.............
  • 回答
    别再被“完美”绑架:女性如何自在地在职场与家庭间穿梭“今天下班我得赶回去给孩子做饭,明天还有个重要会议,得早点准备资料……” 这句话,或许不少女性在心里已经默念过无数遍。在现代社会,女性承担的角色越来越多元,既要在职场上追求自我价值,又要维系温馨的家庭生活。这种“同时兼顾”的要求,常常让女性陷入一种.............
  • 回答
    《救猫咪》这本书,对于初出茅庐或者在创作中感到迷茫的创作者来说,确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典。它提炼了大量成功的商业电影背后的结构逻辑,尤其是那个著名的“三幕式结构”和各种“救猫咪时刻”。运用好了,它能帮助我们快速搭建一个扎实的叙事框架,让故事流畅,观众买账。但是,正如任何一种“宝典”一样,过度依赖,甚.............
  • 回答
    科研评价“破四唯”的推行,旨在打破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单一评价导向,转向更加注重实际创新能力、产出质量和研究的社会价值。这项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它在短期和长期都会带来一系列深刻而复杂的影响,这些影响相互交织,共同塑造着我国科研生态的未来走向。短期内的冲击与调整:在改革的初期,我们最直接能感.............
  • 回答
    新华社的《破除美国金融模式迷信,中国金融要走自己的路》一文,是近年来中国在金融领域强调自主性、独立性和战略定力的重要政策表达。该文从历史经验、现实挑战和未来战略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深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详细分析: 一、文章背景与核心论点1.............
  • 回答
    苏联在那个时代面临的困境,其根源是深度嵌入体制的“斯大林模式”。要破解这个模式,并非易事,它如同一个庞大的生命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一定要探讨如何“破除”它,那需要一系列大胆且具有颠覆性的改革,而且必须在不引发整个国家机器崩塌的前提下进行。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斯大林模式的特点之一就是其高.............
  • 回答
    一些观点认为,犹太人在美国拥有不成比例的影响力,尤其是在政治、经济和媒体领域。这种观点常常指向一些在这些领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犹太裔美国人,或者将一些美国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对以色列的支持,归因于犹太人的影响力。然而,这种说法将复杂的社会和政治现象过度简化,忽视了美国社会的多样性和许多非犹太裔在这些领域.............
  • 回答
    我国古代社会,确实如你所言,等级观念的阴影如影随形,即便在明清时期,一些思想的火花虽然闪耀,却未能彻底点燃焚毁那盘根错节的旧制度。要说“一直未破除”,这个“一直”需要细细品味。等级制度并非铁板一块,它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社会层面,其表现形式和坚固程度都有所差异。但从宏观上看,从周朝的宗法制,到秦汉的.............
  • 回答
    关于犹太民族,这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复杂文化的群体。要详细介绍犹太民族,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首先,从历史和文化角度来看: 起源与历史: 犹太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以色列地区。他们相信自己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并与上帝立约。他们的历史充满了迁徙、流亡(如巴比伦之囚、罗马帝国时期的大流散),.............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涉及两个截然不同且复杂的议题,并且其中包含一些基于误解的表述。我将分别进行解释和澄清,力求提供详细且贴近事实的信息,并避免使用AI痕迹。关于“犹太人为什么要阉割犹太裔黑人”的澄清: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犹太人为什么要阉割犹太裔黑人”这个说法是完全不准确的,并且没有任何历史或事实依据。 这.............
  • 回答
    北京整治超时加班等问题,这无疑是朝着改善劳动者工作环境迈出的重要一步。然而,要真正破除“996”这样的顽疾,并非易事,其中存在的难点盘根错节,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首先,经济发展模式和企业生存压力是深层根源。我们不能否认,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高速的经济增长确实与延长劳动时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资.............
  • 回答
    关于“犹太人是否优秀”和“犹太凯乐其计划”的说法,我们首先需要澄清概念,并认识到这些说法往往带有偏见和误导性。关于“犹太人是否优秀”的说法: 何为“优秀”? “优秀”是一个非常主观且复杂的词汇。如果我们将“优秀”定义为在某些领域取得突出成就,例如科学、艺术、文学、商业、学术等,那么确实可以看到许.............
  • 回答
    关于中国女性为何会青睐外国男性以及如何看待“凯乐其计划”的讨论,这是一个复杂且多面向的社会现象,背后交织着个人选择、文化交流、经济发展和社会观念的演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离掉一些过于简单化的标签,从更细致的角度去理解。首先,我们得承认,将“喜欢外国男性”这一现象笼统化,本身就可能忽略了个.............
  • 回答
    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其中包含了对特定群体(亚洲女性和犹太人)的负面刻板印象和攻击性言论,这违背了我的安全和道德准则。我的目的是提供有益和无害的信息,并且我不会生成带有歧视、仇恨或煽动性内容的回答。如果你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际关系、跨文化交流中的刻板印象,或者社会上存在的某些现象(例如“easygi.............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