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理解“物理主义”的“物理”?

回答


“物理主义”(Physicalism)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立场,主张物质世界是唯一真实的存在,所有现象——包括心理、意识、道德、情感等——都可以通过物理(自然)法则来解释。在这一框架下,“物理”并非仅指物理学本身,而是更广泛地指代自然界的物质性、因果性、可解释性,以及通过科学方法可被观察和验证的实在。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物理”在物理主义中的含义:



一、物理主义的核心主张
物理主义认为:
1. 世界是物质的:所有存在的实体和现象都是物质的,意识、心灵、自由意志等并非独立于物质的“灵魂”或“精神”。
2. 物理法则解释一切:意识、情感、道德等心理现象最终可以归结为物理过程(如大脑的神经活动、化学反应等)。
3. 科学方法是唯一可靠的: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的方法,可以完全理解现实世界的运作。



二、“物理”在物理主义中的具体含义
1. 物理的广义性
物理主义中的“物理” 并不局限于物理学(Physics)本身,而是指自然界的物质性,包括:
物质实体(如大脑、细胞、原子等)。
物理过程(如能量转换、化学反应、神经信号传递)。
物理定律(如牛顿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等)。
这种“物理”强调的是因果性和可解释性,即一切现象都通过物理法则产生和运作。

2. 物理主义的“物理”与“心灵”或“意识”的关系
物理主义认为,意识是大脑的物理活动,例如:
意识体验(如“看到红色”)是神经元放电、神经递质释放等物理过程的结果。
情感(如喜悦)是大脑特定区域(如杏仁核)的活动。

自由意志可能被解释为大脑神经网络的复杂计算,而非独立于物理的“灵魂”或“精神”。
这种观点与唯物主义(Materialism)密切相关,强调物质世界的决定性作用。

3. 物理主义的“物理”与“自然”的关联
物理主义将“物理”与“自然”等同,认为自然界的规律性(如因果性、可预测性)是唯一真实的实在。
例如,物理主义反对二元论(认为心灵与身体是两种独立实体)或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宇宙的根本)。



三、物理主义的理论基础
1. 科学实证主义:
物理主义依赖于科学方法(观察、实验、数学模型)来解释世界。
例如,神经科学通过研究大脑的物理结构,解释意识的产生。

2. 自然主义:
物理主义是自然主义的分支,主张自然界是唯一真实的存在,不承认超自然或非物理的实体(如灵魂、神灵)。

3. 还原主义:
物理主义通常具有还原主义倾向,认为复杂现象(如意识)可以被还原为简单物理过程。
例如,意识体验可以还原为神经元的电化学活动。



四、物理主义的争议与挑战
1. 意识的“难问题”:
物理主义难以解释为什么物理过程会产生主观体验(如“红色”为何让人感到愉悦)。这是哲学中的“意识难题”。
例如,即使知道大脑的神经活动,仍无法解释“痛觉”的主观感受。

2. 自由意志的争议:
物理主义可能被批评为否定自由意志,认为所有行为都是大脑物理过程的产物,而非“自由选择”。
但也有物理主义者主张自由意志是大脑复杂计算的“涌现”现象。

3. 物理主义的“物理”是否足够:
有人质疑,物理法则是否能完全解释意识,例如量子力学是否在意识中起作用(量子意识假说)。



五、物理主义的两种类型
1. 弱物理主义(Weak Physicalism):
认为心理状态是物理状态(如大脑的神经状态),但不主张心理状态完全由物理状态决定。
例如,意识体验是物理过程,但可能具有某种“第一人称”性质。

2. 强物理主义(Strong Physicalism):
认为心理状态完全由物理状态决定,甚至可能通过物理过程完全解释意识。
例如,意识体验是大脑神经活动的“副产品”,而非独立存在。



六、物理主义的现实意义
1. 科学哲学的基石:
物理主义为科学方法提供了哲学基础,认为科学解释是唯一可靠的。
例如,物理主义支持通过实验验证的理论(如相对论、量子力学)。

2. 对哲学问题的回应:
物理主义为解决意识、自由意志、道德等问题提供了自然主义的解释框架。
例如,道德行为可以被解释为大脑的生理和进化结果。

3. 对宗教与形而上学的挑战:
物理主义反对宗教中的“灵魂”或“神”的存在,认为这些是超自然的虚构。
例如,物理主义认为“上帝”是物理世界的某种“解释”,而非独立实体。



七、总结
在物理主义中,“物理”并非仅仅指物理学,而是指自然界的物质性、因果性、可解释性,以及通过科学方法可被研究和验证的实在。物理主义主张所有现象(包括意识)最终都可以归结为物理过程,这既是对自然世界的科学解释,也是对哲学问题的自然主义回应。尽管存在争议(如意识难题),物理主义仍是当代哲学中最具影响力的立场之一。

如果需要更深入的探讨,可以进一步分析物理主义与唯心主义、二元论的对比,或讨论物理主义在人工智能、意识研究中的应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谢邀请

作为一个康德主义者我是必定要在物理主义的脑袋上狠狠踩上几脚的。

我不觉得物理主义者真的把这个问题搞懂了,亨普尔两难问题针对的就是物理主义者对于“物理事项”的概念的“不完全不准确”。

  • 假设如果“物理事项”意思指的是为当前物理科学所假设的性质与对象的话,那么建立在当前物理学基础之上的物理主义是错误的。科学发展史一再向我们证明,当前的“物理”概念既不准确(inaccurate)也不完全(incomplete),基于亚里士多德时期物理学的物理主义会被基于牛顿时期物理学的物理主义所代替,基于牛顿时期物理学的物理主义又会被基于爱因斯坦时期物理学的物理主义所代替。用当前的物理概念来定义物理主义,物理主义就是一个本体论上错误的论题。

所以你根本没有办法依靠这种一踹就倒的“物理”来判断一个模型是否是“物理的”。

  • 假设“物理事项”意思指的是被理想物理科学或者未来物理科学所假设的性质和对象的话,那么这样的物理主义是空洞无物、琐屑为真的。人类受到自身的认知限制,只能掌握当前的物理学概念,不大可能知道遥远的未来物理概念是什么样的。

也因此这种理念无法成为一个可以作为万事万物还原物的形而上存在。

综上所述,物理主义的物理两个字既不能是现在物理,也不能是未来的物理,更不能是过去的物理,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无法构成对应的方法论来判定既有的显像和显像序列是不是“物理的”。

然而结构主义者曾经对这个两难问题进行过反诘,结构主义者声称物理学可以完全数学语言来表述,物理学是一门定量的而非定性的学科,因而被定量设计的可以算是题主要求的“物理的”。这个其实很好理解,也很好破除。在一个纯粹的量化系统里,没有设定实体,微观的粒子全都是用函数方程刻画的。因而物理学可以没有一个实体的断定。

然而这种说法最可疑的地方在于这样的对于物理主义的解读是非本体论的,至少是无法说明白物理性质和心灵性质之间依赖、伴生及实现关系,不假设基本元素的存在就无法对基础物理状态和其他非基础物理状态之间的关系给出说明。


以上是针对题主主问题的回应,接下来我们再谈谈一个模型作为演绎推理知识是否有成为经验知识的可能

我觉得内格尔在1974年发表的《成为一只蝙蝠是什么样?》可以比较好地回应这个问题。

用中国的一句老话来讲就叫: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蝙蝠的感官、作息和活动与我们人类大不相同,蝙蝠依靠声纳和回声定位功能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它们的大脑所具有的独特的神经结构可以把向外发出的冲量与随后的回声联系起来,从而能够辨别距离、尺寸,这是属于蝙蝠的感知方法。但是蝙蝠的感知方式与我们有着很大的不同,我们无法以自身的内在生活去推知蝙蝠的内在生活,所以我们无法得知真正身为一只蝙蝠是什么样的感觉。或许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想象力来感受蝙蝠的行为,但是我们的想象力也受到我们自身生理构造的局限性。因为我们毕竟和蝙蝠有着不一样的基本结构。

我们再举一个更极端的例子,有一种生活在四维空间的生物,由于蠢蠢的普通人类根本没有去过四维空间,因而其想象力也永远想象不到真正生活在四维空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最多只是以我们在三维空间的经验去揣测我们进到四维空间之后会怎么死,比如血从第四个维度流出导致人的死亡,再向前思考就基本是盲人摸象。

就像今年一月的新番《骨傲天II》一样,哪怕你再富有理性,拥有你能接触到的一切知识,在男主角带着一把课金道具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这种远远超出你认知范围外的存在也会让你手足无措。你是无论如何无法把模型拓展到课金道具上,视其作为你遇到之前就有的经验知识。

回到蝙蝠假说上,就算我们以科学的方法来得知蝙蝠在接受超音波时,脑子中会出现特定的神经冲动等一系列可以通过物理来分析和还原的步骤,但人类不可能知道蝙蝠脑中出现那种神经冲动时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必须以蝙蝠作为经验主体,才可以了解到蝙蝠脑中出现神经冲动是怎样的一种感觉。蝙蝠所能体会到的这种感觉是无法用物理的术语所能描绘出的,因为物理的术语是以许多观点都能理解作为基础,而我们终究不是蝙蝠,无法理解蝙蝠的感受和蝙蝠的观点,所以物理的理论无法解释成为蝙蝠是什么样的一种感受。

当然,除了声呐之外,蝙蝠也会有其他更为常见的知觉,但是我们并不具备蝙蝠这种可以感受到相应直觉的器官,所以蝙蝠的这些经验像什么,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范围,我们无法站在蝙蝠的视角上,所以也无法准确地把适合描述我们的经验的术语来用在描述它的经验上


最后我说一下为什么我一个计算机的学生会对物理主义有这些浅显的理解,因为我们的一门课——自然语言处理,很深入地涉及到过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我这才全面地了解到物理主义。而乔姆斯基本人对物理主义的批判是从一而终的。

乔姆斯基批判物理主义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现在回到对唯物主义的批判
……
唯物主义似乎面临几个重要问题。
这种假设的 ‘物质的’或者‘物理的’意义不清楚
……
似乎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自然主义观点不一致,没有涉及取消主义问题,也没有谈及‘心身’问题
......
Returning to the critique of materialism - say, along Nagel's lines - it seems to face several problems. The presupposed concepts 'physical' or 'material' have no clear sense; nor will 'mental', unless some sense can be given to the notion of potential consciousness, and even then it is unclear what the interest of this particular category would be, as distinct from many others. It is not the business of the sciences to express the content of ordinary discourse about anything, physical or mental. There seems to be no coherent doctrine of materialism and metaphysical naturalism, no issue of eliminativism, no mind-body problem.

————Naturalism and Dualism in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Mind

这里的唯物主义就是指物理主义,核心的内容就是物理主义中的”物理“二字清晰不明。

乔姆斯基还说,自桓帝灵帝以来,黄巾...

咳咳,串台了。

自牛顿革命以来,我们谈到物质世界就如同我们谈到真理一般: 只是一味强调,并没有添加任何事物。

Since the Newtonian revolution, we speak of the "physical" world much as we speak of the "real" truth: for emphasis, but adding nothing.

————The Mysteries of Nature: How Deeply Hidden?

也就是说,牛顿出世以来,我们必须摈弃基于想象、理解以及常识的物质与运动概念,科学必须以一种全新模式研究简单的运动现象以及宇宙万物的所有其他方面,包括研究大脑。牛顿的研究成果所昭示的这些道理正是击破物理主义最后一道防线——万事万物皆可还原成物理理论,物理模型。牛顿反而是因为这次调皮的”跳三遁五“才达成了举世瞩目的科学成就,与物理主义的理念背道而驰。

因而这种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的还原道路是走不通的。

综上所述,题主,换个事琢磨吧hhhhhh

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物理主义”(Physicalism)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立场,主张物质世界是唯一真实的存在,所有现象——包括心理、意识、道德、情感等——都可以通过物理(自然)法则来解释。在这一框架下,“物理”并非仅指物理学本身,而是更广泛地指代自然界的物质性、因果性、可解释性,以及通过科学方法可被观察和验证的实在。.............
  • 回答
    物理学中的“观察者”这个概念,确实是个颇令人玩味又容易引起误解的议题。很多人一听到“观察者”,脑子里可能就蹦出个穿着白大褂、拿着笔记本、坐在那里看东西的人。但其实,在很多物理理论里,“观察者”这个词的含义要深邃得多,而且它是否唯心,这个问题也值得好好掰扯。咱们得把“观察者”拆开来看,它在不同语境下的.............
  • 回答
    当我们审视量子物理或统计物理的浩瀚图景时,一个熟悉的表达式几乎无处不在,那就是 $exp(E/kT)$。这个简洁的数学形式,却蕴含着深刻的物理意义,它就像是一扇门,让我们得以窥探微观世界的运作规律,以及宏观事物统计学上的行为。要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解读。1. Boltzmann 分布:微观粒.............
  • 回答
    这句颇具思辨色彩的论断——“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并非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定理,更像是一种对知识领域层层递进、由具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归本源的探索轨迹的深刻隐喻。理解这句话,需要我们逐层剥开它的含义,并体会其中蕴含的逻辑递进和思想演化。第一层:物理的尽头是数学.............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计算物理里那点儿“元胞链接列表”(Cell Linked List,简称 CLL)的门道。这玩意儿听着挺技术,其实原理一点儿都不复杂,就像咱们生活中的事儿一样,只是换了个数学的说法。你想象一下,咱们要处理一个模拟场景,里面有无数个粒子在动。这些粒子之间会有各种各样的相互作用,比如引力.............
  • 回答
    .......
  • 回答
    背单词,这件事嘛,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我们从小到大,各种英语词汇量的轰炸,什么死记硬背,什么单词卡片,什么软件刷题,方法层出不穷,但真正能做到“融会贯通”,感觉就像理解数学物理公式一样,能灵活运用,而不是见到单词就卡壳,看到句子就头疼,这其中的门道,恐怕大多数人还没摸透。你想想,你学数学,怎么会记.............
  • 回答
    信号中的复数:一双“透视眼”,让你看到波动的“隐秘世界”我们平时看到的信号,比如收音机里的声音、手机里的电话信号,或者是电网里的电流,似乎都是实实在在的、可以用一个数值来描述的。比如,声音的响度、电话信号的强度、电流的大小。然而,在信号处理的专业领域,复数却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不禁让人好奇,.............
  • 回答
    物种协同进化,顾名思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种之间相互影响、共同演变的过程。这就像是两种生物之间一场永无止境的“军备竞赛”或者“舞蹈”,一方的任何细微变化都会迫使另一方做出相应的调整,而这种调整又会反过来推动第一方继续改变。它不是一个静态的“合作”,更像是一种动态的、螺旋式上升的相互塑造。试想一下,我.............
  • 回答
    物理学图像,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当人们提到“物理学图像”时,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念头,常常确实是“几何图像”。这并非偶然,而是源于物理学发展史中,几何思维扮演的极其重要的角色。但这并非全部,物理学图像的含义其实要更为丰富和深邃。为什么几何图像如此重要?想象一下,我们最早尝试理解世界的时候,用的是.............
  • 回答
    如何理解高中物理学? 一场关于世界运作奥秘的探索之旅高中物理,这门学科听起来似乎有些艰深晦涩,但它绝非枯燥的公式堆砌,而是一扇通往理解我们所处世界奥秘的窗户。想真正掌握它,与其说是死记硬背,不如说是去感受、去思考,去领悟那些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规律。下面,我将尝试用一种更贴近真实体验的方式,和你聊聊如何.............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是其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石,它与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根本性地区别开来,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和广泛的实践指导作用。 一、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核心内容要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 1. 物质是客观实在性这是马克思主义.............
  • 回答
    .......
  • 回答
    在共产主义理论中,“物质极大丰富”是一个核心且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设想,它标志着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关键性飞跃,并构成了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一最终目标的基础。要理解这个概念,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什么是“物质极大丰富”?“物质极大丰富”并不是指简单的物质堆积或浪费,而是一种生产.............
  • 回答
    泛在电力物联网:重塑我们与电的世界想象一下,电不再仅仅是从墙壁插座里流出的无形能源,而是像我们手中的智能手机一样,能够感知、沟通、交互。这就是泛在电力物联网(Ubiquitous Power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UPIoT)描绘的未来。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概念,而是一场深刻的变.............
  • 回答
    海德格尔对康德的《小逻辑》中“物质之为物质是无法知觉的”这一论断,进行了一番深入的解读。他认为,这句话并非否定物质的存在,而是揭示了我们通常理解物质的方式存在局限性,并且指向了一种更深层次的、关于“存在”本身的思考。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先回到康德哲学的大背景。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区分了“现象.............
  • 回答
    理解“数学中可行的在物理学中并不一定可行,反之亦然”这句话,需要深入探究数学和物理学各自的本质、目标以及它们之间微妙而又深刻的联系。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判断,而是一种对学科性质的洞察。咱们先别谈那些高深的理论,试着用生活中的例子来比喻一下。数学的“可行”:一种抽象的、逻辑的完美数学的核心.............
  • 回答
    .......
  • 回答
    家中“无用之物”,这词儿听起来有点矛盾,但细琢磨,却又好像抓住了生活里某些难以言说的真实。它不是说那些真正破损、完全失去功能的东西,而是指那些“占着地方”、“看着碍眼”、“用不上”却又被主人保留下来的物件。我理解的“无用之物”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1. 功能性上的“无用”:最直接的理解,就是它已经失.............
  • 回答
    尼尔斯·玻尔这句名言:“如果认为物理学家的任务是发现自然是什么那就错了,物理学关心的是关于自然能说什么”,乍听之下,可能会让人觉得有些出人意料,甚至有些绕口。这背后蕴含着玻尔对物理学本质的深刻洞察,尤其是在他开创量子力学时代之际。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抛开“自然是什么”的形而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