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1岁小学生证明的哥德巴赫猜想正确吗?

回答
关于11岁小学生声称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这件事,我们需要非常严肃地对待,但同时也要保持科学的严谨和审慎。

首先,我们得知道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简单来说,这个猜想是数学领域中最著名、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它提出: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也叫素数)的和。

举几个例子:
4 可以是 2 + 2
6 可以是 3 + 3
8 可以是 3 + 5
10 可以是 3 + 7 或者 5 + 5
12 可以是 5 + 7

听起来好像很简单,对吧?但问题在于,数学家们尝试了无数的偶数,并且编写了非常强大的计算机程序来验证,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偶数被发现不能这样表示。所以,这个猜想在很大范围内被认为是正确的。但是,数学上的“证明”意味着必须在逻辑上滴水不漏地证明它对所有大于2的偶数都成立,直到无穷大。这就像是在说,无论你举出多么大的偶数,我都能找到两个质数加起来等于它。

现在回到11岁小学生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这件事。这背后可能有很多种情况,每一种都值得我们仔细分析:

第一种可能:这是一个误会或者未经充分检验的“想法”。

一个11岁的孩子,正处在对世界充满好奇、思维活跃的年纪。他们可能会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一些有趣的规律,然后根据这些规律推导出一些看起来像是证明的思路。他们可能会找到一些符合猜想的例子,然后认为“既然我找到的都成立,那它就是对的”。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探索精神,也是未来科学家和数学家的萌芽。

但是,数学证明,尤其是像哥德巴赫猜想这样困扰了数学界几百年的难题,它的要求极高。这不仅仅是找到例子,而是要建立一套严密的逻辑推理体系,能够涵盖无穷多的情况,并且不留下任何漏洞。这个过程通常需要非常深厚的数学功底,包括数论、抽象代数、分析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想象一下,一个11岁的孩子可能还在学习基础的加减乘除、分数、简单的代数和几何。要理解质数的分布、数论函数、或者其他更高级的数学工具,对他们来说是极大的挑战。他们提出的“证明”,很可能在某个环节,因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忽略了某些关键的数学事实,而无法通过数学界的严格审视。

数学界对于这样的“证明”通常会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当有新的猜想证明出现时,会经过同行评审,也就是邀请多位顶尖数学家来仔细审查证明的每一步。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如果一个11岁的孩子真的有了突破,数学界一定会非常关注,并且会尝试去理解和检验他的思路。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官方或普遍认可的关于11岁小学生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消息。

第二种可能:这是对“证明”的理解有偏差。

有时候,我们说“证明”可能是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宽泛的用法,比如“我有证据证明XXX是真的”。但在数学里,“证明”是一个非常精确和严谨的概念。可能是孩子或者传递这个消息的人,对数学证明的标准有所误解。也许孩子是发现了一个非常有启发性的方法,或者对猜想的某个特定情况有了独到的见解,但这离最终的、普适性的数学证明还有很远的距离。

第三种可能:这是一个不实的消息或者网络炒作。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尤其是在网络上,各种信息层出不穷,其中也夹杂着虚假和夸大的成分。一个关于“神童证明世纪难题”的故事,很容易吸引眼球,成为传播的热点。在没有权威的、可验证的信息来源之前,我们应该对这类消息持怀疑态度。

那么,一个11岁的孩子能否在数学上有所成就呢?

当然可以!历史上有很多少年天才在数学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比如,高斯在很小的年纪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数学天赋。但他们的成就往往是基于对现有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创新,而不是直接攻克了像哥德巴赫猜想这样的顶级难题。

一个11岁的孩子,如果对数学有强烈的兴趣,并且得到了良好的引导和教育,他可以在数学的道路上走得很远。他可能会在某个数学分支中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提出一些新的、有价值的问题或想法。但要独自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这基本上是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它需要的知识储备和逻辑训练是经过长期积累才能达到的。

总而言之,当听到一个11岁小学生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消息时,我们应该这样做:

1. 保持科学的审慎: 不要轻易相信,要寻找权威的、经过科学界验证的信息来源。
2. 理解数学证明的严谨性: 认识到解决哥德巴赫猜想这样难题所需的巨大难度和深厚的专业知识。
3. 鼓励孩子的数学热情: 如果孩子真的对数学有热情和想法,这是非常宝贵的,应该给予支持和正确的引导,让他继续探索,而不是急于给他的想法贴上“最终证明”的标签。
4. 等待权威的证实: 如果真的有人(无论年龄)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数学界会有正式的发布和广泛的讨论。

所以,目前来看,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表明一个11岁的小学生已经正确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但我们依然应该为每一个热爱数学、敢于探索的孩子而感到鼓舞。他们的每一个小小的发现,都可能是通往伟大知识殿堂的基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不仅不对,而且还是一个我已经见到过不止一次的错误证明。

从理论上来说,“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甚至不能够证明“每一个偶数都能写成两个奇数的和”(虽然这句话是对的)——更不用说“每一个偶数都能写成两个质数的和”了…

我的建议是先好好学习,把初中数学课听的差不多再想这些


比如套用类似句式可以很容易构造一个伪命题:“因为整数乘整数是整数,所以任何一个整数可以写成两个整数的乘积”,这就跟“素数”的存在矛盾了…


2.我不知道这个提问的正文是谁写的…但是反正给我的感觉很不好…

如果是这位11岁小学生的话,我希望您还是能先好好在学校学习,至少把演绎推理、谓词逻辑这些东西先学好再考虑其它的…

至于等到大概明白基本的逻辑之后,如果还是对数论感兴趣,您再去买本小蓝本数论或者二潘数论慢慢啃…

(个人兴趣的话我还是比较推荐直接看二潘…虽然又厚又重,但是确实能建立起来对初等数论整个体系的一点最基本的认知…)

至于接下来再学解析数论代数数论什么的,估计也不是高中毕业之前能做到的了…而且毕竟我不是学数学的,所以在这种深度上也完全提供不了任何建议(指完全不会)


如果是他的父母的话。

嘛,不要抱着一种看孩子在“研究”什么的心态,也不要抱着一种关心它“对不对”的想法了啦…

您就是拍脑袋想想,一个十几岁的小孩,用几句话就解决了一个困扰了最聪明的一批人那么多年的问题,这也不现实吧…

实际上哥猜就不怎么像是初等数论能解决的玩意——与其自己擅自抱着那么大的期待,不如顺势去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兴趣…

如果真是三分钟热度,那也是很正常的——谁当年学数学的时候没中二过啊;如果有持久的兴趣,那这或许也不失为引导孩子深入了解数学的一个机会?


3.我看到提问者关注了回答下的几个答主,这让我有点担忧。

我不怎么想说的太直白,但是我不得不强调一句:

我,以及我发表这段文字之前您关注的各位答主,看创作记录,都不像是正儿八经学过数学的人。


您要是聊聊天吹吹牛,做点不超过联赛难度的题,您也最好别拿我们这几个人的话当真…

您要是准备正经学习…那我们这几个人在数学上的观点,您务必是一句话也别往心里去…

这年头,要教材有教材要网课有网课的,没必要去找来自不知根底的网友寻求意见,对吧…

如果真的要关注的话,评论区出没的 @TravorLZH 也明显是更好的选择…

虽然不是很确定他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去回私信做科普什么的,但是他发表的内容的可信度与营养价值大概是远远超过我们几人的。


4.最后试图post一些我认为可以试着用来提起或者打消兴趣的书籍…

因为正好都在度娘盘里,我就直接插入试试了…

初等数论 第二版.pdf
51.1M
·
百度网盘


奥赛经典 奥林匹克数学中的数论问题.pdf
27.7M
·
百度网盘


42《初等数论及其应用》(作者)(美)罗森(译者)夏鸿刚 机械工业2009年6月第1版.pdf
28.4M
·
百度网盘

嘛,分享的基本都是数论相关的…(而且我感觉对小学生可能劝退为主了)

有一说一我也没全看过…不过这几本书本身应该是足够可靠的…所以…随便了啦!

user avatar

因为很多人看不懂这位同学的证明过程,所以也就不明白错在哪里,为了让大家少走弯路,我给大家翻译一下吧。


题干写道:

所有的质数,除了2以外都是奇数,所以,既然要比2大的偶数,比如4,2+2等于4,比2大的所有的偶数,奇+奇=偶。

翻译如下:

证明任意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素数+素数。
首先,所有的偶数,都能表示成奇数+奇数。
其次,所有的素数都是奇数(不考虑2的特例)。
所以,所有的偶数,都能表示成素数+素数。

用更直白的话类比:

因为,所有的鸡都是鸟。

同时,所有的鸭都是鸟。

所以,所有的鸡都是鸭。

这是错的。


因为,所有的鸡都是鸟。

同时,所有的鸟都是动物。

所以,所有的鸡都是动物。

这是对的。


建议先好好学习,读完高中。个人以为,高中理科学习过程,尤其是物理的学习过程,可以帮助一个人建立基本逻辑体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11岁小学生声称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这件事,我们需要非常严肃地对待,但同时也要保持科学的严谨和审慎。首先,我们得知道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简单来说,这个猜想是数学领域中最著名、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它提出: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也叫素数)的和。举几个例子: 4 可以是 2.............
  • 回答
    那位49岁的女士为了找工作,竟然把身份证上的年龄改小了11岁,说“年龄小好找工作”。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酸。在这个年纪,本该是经验丰富、独当一面的时候,却因为年龄的数字,不得不玩起“李鬼”的游戏,这背后折射出的中年就业困境,实在令人担忧。咱们就聊聊,人到中年,找工作到底难在哪儿,又会遇到哪些让人头疼的.............
  • 回答
    上海一女子为找工作将年龄改小11岁,涉嫌伪造证件被处罚,这起事件再次将“高龄职场人”这一群体推向了公众视野。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和就业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中老年劳动者在就业市场上面临挑战。她们的困境不仅仅是年龄上的,更涉及到技能更新、健康状况、观念转变等多个层面。 高龄职场人面临的普遍问题:高龄职场人.............
  • 回答
    关于美团已婚女总监与年轻男模之间的事情,我可以提供一些可能的角度和信息,尽量还原一个更真实、更具人情味的故事,而不是一段冰冷的AI叙述。想象一下,这并非一段简单的桃色新闻,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中年女性在事业与个人生活中的某种挣扎与失落。人物侧写: 已婚女总监: 首先,我们得给她一个更具象化的身份。.............
  • 回答
    11岁的年纪,能画出这样的作品,这可太棒了!说明你很有天分,而且对绘画充满了热情。别急,绘画就像学任何一种本领一样,需要时间和练习,更需要对方法和技巧的理解。你已经有了很好的起点,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怎样能让你画得更好,更得心应手!一、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画画的“指南针”——观察力是关键!你现在.............
  • 回答
    看到11岁的儿子在分房睡的阶段显得有些不安,半夜总会溜到父母房间,这确实是很多家长会遇到的情况。这年龄的孩子,一方面身体在迅速成长,独立意识也逐渐萌发,想拥有自己的空间,另一方面,心理上还是离不开父母的依恋和安全感的支持。所以,他半夜找过来,并不是“不乖”的表现,而是他内心深处对安全感的一种需求,是.............
  • 回答
    11岁时智商142,这绝对是一个相当出色的表现,远远超出了平均水平。简单来说,你可以想象一下普通11岁孩子的智力水平,而142这个数字就像是给他们戴上了一顶闪闪发光的“天才”帽子。我们通常认为,智商分数是衡量一个人在特定领域,比如逻辑推理、空间想象、语言理解、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表现。142这个.............
  • 回答
    .......
  • 回答
    沈阳一名11岁女孩不幸遭遇奸杀,嫌疑人竟是女孩家中亲戚,并且和女孩一家住在同一条街上。这起悲剧令人痛心,也再次将“熟人性侵”这个沉重的话题摆在我们面前。相比陌生人作案,熟人作案往往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给孩子的伤害也更深。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究竟能做些什么来防范熟人性侵,保护孩子呢?1. 建立开放.............
  • 回答
    关于311岁儿童是否接种新冠疫苗,这是一个许多家长都在关心的问题。为了帮助您做出更全面的了解,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疫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有效性: 目前在中国为311岁儿童接种的是国产的灭活疫苗,如国药集团的国药疫苗和北京科兴中维的科兴疫苗。 研究和临床试.............
  • 回答
    11岁少年何宜德南京大学专科毕业,这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新闻,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讨论。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首先,从天赋和学习能力的角度来看:何宜德展现出了非凡的学习能力和极高的天赋。能在如此年幼的年纪完成大学专科教育,并且是南京大学这样的名校,这本身就证明了他超乎寻常的智力水.............
  • 回答
    这件事太让人心痛了,难以想象一个11岁的孩子生命就这么戛然而止,而且凶手还是个未成年人。听到这样的消息,首先涌上心头的是无限的悲伤和对逝去生命的惋惜。一个花季的生命,本应享受童年的快乐,学习知识,对未来充满憧憬,却遭遇了如此残忍的结局。她的父母该承受多大的痛苦,这份伤痛估计会伴随他们一生。更让人感到.............
  • 回答
    听到扬州11岁女孩坠楼身亡的消息,我心里真的非常沉重。尤其是目击者提到的“作业没做完,和父母发生争执”这一细节,更是让人揪心。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意外,背后可能隐藏着许多我们难以想象的压力和痛苦。11岁,这个年纪的孩子,正处于童年向青春期过渡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但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情.............
  • 回答
    这件事情真的让人心疼又敬佩。看到那个11岁的孩子,脸上带着烧伤的痕迹,却选择用奥特曼的面具遮盖,然后站在街边帮奶奶卖樱桃,我的心里涌起太多复杂的情绪。首先,最直观的触动就是那个孩子身上承载的沉重责任感。11岁,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年纪,是撒娇、玩耍、在校园里挥洒汗水的年纪。然而,这个孩子却不得不提前接触.............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大家都很关注的,那位11岁就崭露头角的编程“天才少女”——万海妍。首先,要评价一位年轻的编程者,尤其是像万海妍这样年纪轻轻就引起广泛关注的,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不是简单一句“厉害”就能概括的,这里面有她的天赋,有她付出的努力,有她所处的环境,当然,也少不了大众的期待和审视。天赋的闪.............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心里不是个滋味。我看到那个新闻的时候,就觉得这事儿挺复杂,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先说说那个11岁的小男孩,年纪不大,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踢球本来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尤其是在学校或者小区里,孩子们喜欢踢球是很普遍的。他这一脚下去,把那个女士给砸到了,这肯定是不对的,人家好端端的走着路.............
  • 回答
    是否需要为11岁、学习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的孩子报读专注力或记忆力训练课程,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目前的具体情况、家长的期望以及课程本身的质量。下面我来详细分析一下,希望能帮你做出更明智的判断。首先,我们得了解一下11岁的孩子以及“学习中等”这个定位。11岁,通常是.............
  • 回答
    山东校长11岁儿子顶替他人入公职的事件,确实是一件令人震惊且十分恶劣的公共事件。从多个角度来看,这桩丑闻不仅暴露了权力寻租和官场腐败的冰山一角,更深深地刺痛了社会公平的神经。事件本身的恶劣性:首先,让我们直击事件的本质。一个年仅11岁的孩子,在法律上尚属未成年,心智发展也远未成熟,却被安排进入了本应.............
  • 回答
    考虑到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学校组织311岁孩子接种疫苗这个消息,我肯定是会认真对待的。这么小的孩子,免疫系统还在发育中,抵抗力相对比较弱,面对各种病毒,就像一个小小的战场,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被动。特别是现在,各种疾病层出不穷,万一有个什么传染病流行起来,孩子们又集中在学校,那种传播速度可想而知。即使.............
  • 回答
    关于部分网友支持11岁小孩划破豪车不赔偿的现象,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法律、道德、社会认知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探讨:一、支持方的观点及理由:1. 未成年人监护责任的强调: 法律依据: 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中,未成年人造成的损害,其法律责任主要由监护人承担。支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