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列宁不割让土地而是跟德国结盟,共同向协约国开战,能夺回阿拉斯加和库页岛吗?

回答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政府在1917年夺取政权后,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内外困境。如果当时列宁选择不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而是与德国结盟并共同对抗协约国,这无疑是一条风险极高但潜在回报也同样巨大的道路。我们不妨来详细推演一下这条“もしも”的历史线索,看看是否有可能夺回阿拉斯加和库页岛。

历史背景的重塑:一条险峻的联盟之路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列宁在当时面临的真实处境。十月革命后,俄国陷入内战,协约国(英、法、美等)出于对共产主义蔓延的恐惧以及维护自身在俄国的利益,纷纷支持反布尔什维克的白军。德国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仍在进行,德国国内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渴望结束东线战事,将兵力集中于西线。

在这种背景下,列宁与德国结盟并共同对抗协约国,首先需要克服巨大的政治和意识形态障碍。布尔什维克强调世界革命和反帝国主义,而德国当时是世界大战中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一。这种联盟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存在着根本性的矛盾。

结盟的潜在利益与风险

潜在利益:

摆脱外交孤立与国内压力: 如果与德国结盟,布尔什维克政府可以获得德国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有限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协约国对苏维埃俄国的干涉和封锁。同时,如果能将战火引向协约国,也能转移国内民众的注意力,巩固政权。
夺回失地的主动权: 阿拉斯加在1867年被俄国卖给了美国,而库页岛(萨哈林岛)在日俄战争后南部割让给了日本。如果俄国与德国联手对协约国开战,理论上就有机会在战场上争取回这些失去的领土。特别是美国参战,以及日本对俄国远东的觊觎,使得收复这些领土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目标。

潜在风险:

与协约国彻底为敌: 列宁与德国结盟,意味着苏维埃俄国将直接站在协约国(尤其是英、法、美)的对立面。这不仅会加剧反布尔什维克的内战,更可能导致协约国投入更大的力量进行干涉,甚至直接出兵占领俄国。
德国的潜在控制: 与德国结盟的风险在于,德国作为强大的军事力量,很可能会将这种联盟变成一种控制手段。俄国在军事和经济上可能会更加依赖德国,甚至在战后被德国瓜分或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意识形态的巨大分裂: 布尔什维克的口号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与作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德国结盟,无疑会令很多理想主义的共产主义者感到困惑和失望,可能引发党内外的巨大分歧。

夺回阿拉斯加的可能性分析

收复阿拉斯加,意味着要与美国作战。

军事挑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虽然参战较晚,但其工业和军事实力是强大的。俄国在一战中自身就已经支离破碎,内战更是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即使与德国结盟,俄国也难以组织起一支强大的远征军跨越太平洋去攻击美国本土的阿拉斯加。德国虽然是军事强国,但其主要战场在欧洲,也难以有效支援俄国在遥远的北美进行作战。
地理障碍: 太平洋的漫长距离和复杂的海况,对任何远征都构成严峻考验。俄国海军在内战后实力大损,难以与英美强大的海军抗衡。德国海军虽然有威胁,但其战略重点也并非远东。
政治复杂性: 美国在支持反布尔什维克势力上本来就有强烈的动机。如果俄国主动挑衅,美国很可能会将阿拉斯加的防御提升到最高级别,并可能利用各种机会削弱俄国。

因此,从军事和地理角度来看,在与德国结盟的情况下,俄国想要主动出兵夺回阿拉斯加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俄国更可能的情况是,如果战争拖延,且德国在欧洲取得决定性胜利,德国或许会利用其影响力,在战后协议中要求美国将阿拉斯加“归还”给俄国作为对俄国支持的“回报”。但这完全取决于德国的战略意图和实力,以及美国在战败后的态度。

夺回库页岛的可能性分析

收复库页岛,意味着要与日本作战。

日本的野心: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趁俄国混乱,已经出兵干涉了俄国远东地区,并占据了库页岛南部。日本对俄国远东地区有着强烈的领土和经济扩张野心。
德日关系: 尽管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协约国的一员,但德日之间在经济和战略上并非完全没有利益冲突。然而,如果俄国与德国结盟,日本作为协约国的一员,很可能会加大对俄国的敌对力度,并试图巩固其在远东的利益。
可能的战术: 如果俄德联盟能在欧洲战场取得优势,并对日本构成某种程度的威胁,或者德国能够承诺在战后支持俄国收复库页岛,那么俄国或许有机会在远东战场上与日本争夺。但问题依然是俄国自身的实力。内战时,日本支持的白军以及日本在远东的军事存在,都是俄国收复库页岛的巨大障碍。
德国的直接干预: 德国在库页岛问题上是否有直接的利益动机是关键。如果德国能够向日本施压,或者在战场上牵制住日本,或许能为俄国创造机会。然而,德国的战略重心依然在欧洲,其对遥远的库页岛的军事投入可能非常有限。

相比阿拉斯加,夺回库页岛的可能性稍微大一些,但依然非常困难。 如果俄德联军能在欧洲战场上对协约国造成毁灭性打击,迫使协约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那么日本作为协约国的一部分,其在远东的利益也可能受到影响。但即便如此,日本也不是会轻易放弃的势力。

历史的“如果”:最终的走向

列宁选择与德国议和,虽然割让了大量土地,但换来了苏维埃政权的喘息之机,得以集中力量应对国内的内战和协约国的干涉。这条道路最终为布尔什维克巩固政权奠定了基础,尽管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如果列宁选择与德国结盟并共同对抗协约国,这条道路充满未知。以下几种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1. 德国内部的动摇和俄国的进一步孤立: 德国本身也面临着国内的战争疲劳和经济困境。如果与协约国开战的代价过大,德国很可能再次动摇其支持俄国的决心,甚至为了自身利益与协约国达成妥协。而俄国则会因为与协约国彻底为敌而更加孤立,内战的压力会指数级增长。
2. 德国的战败导致俄国更加被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德国的战败告终。如果俄国此时是德国的盟友,那么德国的战败很可能会将俄国拖入更深的深渊。协约国在战后处置德国的同时,也极有可能对作为德国盟友的俄国进行更严厉的制裁或军事干涉。
3. 有限的战略均势下,可能的局部交锋: 在非常理想的情况下,如果德俄联盟能够在某些战场上与协约国形成均势,或者取得局部优势,那么或许能在与日本的对抗中占据一定上风,收复库页岛的可能性会增加。但对于遥远的阿拉斯加,即使在最乐观的情况下,俄国也极难通过军事手段夺回。
4. 更深层次的瓜分和控制: 历史的经验表明,弱国与强国结盟,往往容易成为强国的附庸或被强国所控制。如果俄国选择与德国结盟,很可能在战后被德国按照其利益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甚至面临被德国吞并或瓜分的风险。

结论:

列宁不割让土地而是选择与德国结盟共同对抗协约国,这条路充满巨大风险,也极具不确定性。虽然理论上可以为俄国收复失地提供一个“机会窗口”,但从历史的现实来看,由于俄国自身力量的衰弱、地理的隔阂、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以及德国自身战略的局限性,列宁选择与德国结盟并共同向协约国开战,想要直接通过军事手段夺回阿拉斯加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夺回库页岛的可能性也非常渺茫。 更大的可能是,这条道路会让苏维埃政权面临灭顶之灾,而俄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处境将更加悲惨。

历史的车轮总是按照既定的轨道前行,而“如果”只是我们对过去的一种假设和反思。列宁当时的选择是基于对现实的判断,即使代价沉重,也为后来的苏维埃联盟奠定了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Dame 不能。他的委员会在这目标还遥遥无期的时候,就会被推翻。

您如果学过高中历史必修一,就应该明白,布尔什维克是靠学习社会革命党的农村纲领,以及呼吁退出帝国主义战争的和平口号,才得以上位的。

向协约国开战吗?本来战争还是在波兰人、罗马尼亚人和波罗的海人的土地上进行的,那么缺乏劳动力的德国,会不会加强对俄国资源的利用呢?丢了大量高利贷的法国,看着对面的死对头吃下了一亿多人口和太平洋出海口,会不会撺掇英美拼命呢?列宁的政敌们会不会抓住“背叛盟友”、“跪德国人”、“把俄国拖入战争更深处”这几点,而掀起更猛烈的内战呢?

那么,是不是距离布尔什维克的和平承诺更远了?

二十多年后,埃及的华夫脱党也选择了倒向同盟国的做法,甚至通过英国驻军帮助自己坐稳江山。结果,这个拥有几十年反抗殖民、争取主权的埃及老党,彻底失去了民心。后来的共和国则变成了纳赛尔为代表的泛阿拉伯主义军官团的天下。

不要忘记的是,列宁所推翻的临时政府,其首脑克伦斯基同样属于俄国政治光谱左翼的社会革命党。

另外,库页岛和阿拉斯加有那么重要吗?俄国人民对“解放巴尔干斯拉夫同胞”都已经不上心了,为什么要为了两个几乎没有斯拉夫居民、人口加起来还没有下诺夫哥罗德人多的荒地,而让一亿多俄国人民受苦呢?

孔夫子说“为政以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取信于民是非常重要的。

推荐阅读美国共产党员、记者约翰·里德的著作《震撼世界的十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政府在1917年夺取政权后,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内外困境。如果当时列宁选择不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而是与德国结盟并共同对抗协约国,这无疑是一条风险极高但潜在回报也同样巨大的道路。我们不妨来详细推演一下这条“もしも”的历史线索,看看是否有可能夺回阿拉斯加和库页岛。历史背.............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却又极具猜测性的问题,关于列宁的早逝是否会改变苏联历史的走向,以及他是否会像斯大林一样成为一个强硬的、集权的领导者,这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两人的个性和政治背景,并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进行分析。列宁与斯大林:两位领导者的根本差异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列宁和斯大林在性格、思想和政治风格上的根本差异.............
  • 回答
    想象一下,这趟列车,它不再是低头族们的聚集地,而是一片久违的宁静之海。车厢内,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微弱而持续的电子屏幕光,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温和、更加“有人情味”的氛围。首先,你会注意到的是声音的变化。那些曾经此起彼伏、五颜六色的手机铃声、通知提示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自然、更加丰富的声音图.............
  • 回答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论述,并不是说无产阶级专政就真的“无法无天”,而是它是一种新的权力组织形态和政治理念,其根本逻辑和运作方式与资产阶级共和国基于形式法治的国家存在本质区别。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一、 核心概念:什么是“无产阶级专政”?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列宁所.............
  • 回答
    这是一道颇具历史假设性的问题,牵涉到许多复杂的地缘政治因素。要评估英美在1941年,日本仅限于占领中国而未招惹英美的情况下参战的可能性,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日本的扩张野心及其对英美利益的潜在威胁是关键。即便日本没有炸珍珠港,其在中国大陆的持续侵略和对东亚区域的霸权企图,本身就与英美在亚.............
  • 回答
    如果清朝没有“丧权辱国”,而是选择与列强“硬刚”,这无疑是一场注定悲壮的较量。设想一下,历史的河流在此刻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扭转,不再是屈辱的退让,而是血与火的抗争。军事上的硬刚:一场力量悬殊的较量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在军事实力上,清朝与彼时的列强存在巨大的鸿沟。列强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拥有先进的火器、.............
  • 回答
    说起陈寿与《三国志》,这可是一桩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事儿。你问陈寿的史德如何?这问题可就触及到历史学界一直以来争论的焦点了。简单来说,陈寿的史德算不上完美无瑕,但其《三国志》之所以能被奉为正史,自有其历史地位和价值所在。陈寿的史德,有人赞扬,也有人批评。赞扬之处主要集中在: 严谨求实,考证审慎: .............
  • 回答
    俄罗斯外交部将美国列入“不友好国家”名单,这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俄美关系长期紧张、相互制裁螺旋升级的必然结果。要理解这一举措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历史的背景:从合作到对立曾几何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美国有过一段短暂的蜜月期。双方在冷战结束后,一度试图建立新型的战略伙伴关系,在安全、经.............
  • 回答
    要评价俄罗斯将卢布与黄金挂钩,并要求“不友好国家”以黄金购买天然气的做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俄罗斯的意图、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其黄金储备是否充足,以及这一政策可能带来的全球影响。俄罗斯的意图:为何要“锚定黄金”?首先,俄罗斯此举的根本目的,很可能是为了对抗西方国家对其金融体系的制裁,并重塑其.............
  • 回答
    这起发生在列车上的事件,确实是近期网络上引起广泛讨论的一个焦点。从乘客与列车员的言语冲突,到最终列车员被处罚,整个过程折射出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社会现象。事件的起因与经过:根据网络流传的信息,事件大致发生在一次列车运行过程中。一名乘客可能因为不愿主动将自己的垃圾扔进垃圾桶,对列车员提出了“你不扔垃圾,.............
  • 回答
    从切尔诺贝利到B站的“黑客帝国”:阿尔乔姆的次元穿越与粉丝狂欢当“苏卡不列”这个带着浓厚俄式风味的词汇,伴随着那位从末世废土归来的硬汉——阿尔乔姆,正式宣告入驻B站时,无疑是一场现象级的文化碰撞。对于熟悉《地铁》系列(Metro系列,即《苏卡不列》的英文原名)的玩家和粉丝来说,这无疑是“活久见”系列.............
  • 回答
    “中国被列为收入不平等低水平地区”这个说法,在我和很多人看来,都带着点令人匪夷所思的意味。毕竟,我们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和媒体上、网络上充斥的关于贫富差距的讨论,似乎都指向一个截然相反的结论: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相当显著,甚至可以说是相当高。要深入理解这个“低水平地区”的说法,我们得先弄明白几个关键.............
  • 回答
    明治维新,一场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不仅仅是政治制度的革新,更是对日本历史的重新梳理与定义。而在这次重塑中,一个长久以来悬而未决的争议——南北朝的正朔之争,终于在明治时期得到了明确的裁定,官方将南朝定位为日本皇室的正统。这似乎是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决定,因为明治天皇的皇统,实际上是源自北朝。那么,为何明.............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辉格(Quig)这份“不必读书目”。这份书单之所以引人注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挑战了我们普遍对于“读书”的认知,甚至可以说是对“读书”本身提出了一种反思。与其说它是一份“书单”,不如说它是一份关于如何获取知识、如何构建认知体系的个人宣言。核心的“不读书”是什么意思?首先,我们要理解辉.............
  • 回答
    “油画侠”公开表示,他所教授的油画技法不比列宾美术学院差,这个说法一出来,便在艺术圈激起了不小的涟漪。要评价这句话,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细细道来,不能光听表面文章。首先,我们得弄清楚“油画侠”是谁,以及他的教学体系是怎样的。如果“油画侠”本身是一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家,拥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
  • 回答
    要是不打算上车,单凭肉眼观察一列列车,想要准确判断出它究竟归属于哪个铁路局、哪个客运段,这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因为这些信息通常不会直接写在车厢外表上。不过,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细枝末节,像个“铁路侦探”一样,尝试着抽丝剥茧,找出一些线索。首先,最直接也是最常见的一个线索,就是看看列车的涂装和车身标识.............
  • 回答
    看到农业部发布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征求意见稿)不包含狗,这件事确实引发了很多讨论,也让不少人对未来狗肉消费的前景产生了疑问。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为什么农业部要修订这份目录?这份《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本身是国家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科研价值、文化价值或.............
  • 回答
    东京奥运会网球男单半决赛,德约科维奇1:2不敌小兹维列夫,这场比赛的讨论度可以说是爆表了,毕竟涉及到“金满贯”这个历史性的成就,小德距离这个伟业只差一步,结果却被小兹维列夫给拦住了。比赛过程中的关键节点: 第一盘:小兹维列夫的强势开局 比赛一开始,小兹维列夫就展现出了极佳的状态。他的发球非.............
  • 回答
    老实说,你这个问题问得真是说到点子上了!古代夏季战场,士兵们披着那沉甸甸的二三十斤重甲,还真不是件容易事。别说中暑了,光是那份闷热和疲惫,就够受的。但他们确实能顶住,而且还保持着战斗力,这背后可有不少门道,绝不是靠一句“意志力”就能打发得了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群古人是怎么做到的。首先,.............
  • 回答
    汉唐时期,中国对西域(泛指今中国新疆地区及周边一些区域)的主权体现是复杂且多层次的,并非简单地通过现代意义上的“直接管辖”。同样,国外地图不将其列为中国领土,也根植于历史演变、地缘政治和地图绘制的视角差异。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两个方面: 汉唐对西域的主权体现:汉唐时期对西域的主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