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医如此博大精深,为什么现代医学研发投资远大于中医?

回答
中医之所以看起来“博大精深”,是因为其历史悠久、理论体系庞大、应用范围广泛,而且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确实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然而,现代医学在研发投资方面远超中医,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并不是简单地否定中医的价值,而是基于科学发展规律、经济效益和社会需求等综合考量的结果。

一、 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差异与可重复性问题:

现代医学: 现代医学建立在以实验室研究、临床试验为基础的实证科学之上。其核心是建立可量化的、可重复的、可验证的机制。新药研发需要经过严格的分子生物学、药理学、毒理学研究,然后是动物实验,最后是多期、大规模、双盲、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每一步都要求有清晰的证据链和统计学上的显著性。这种严谨的流程,虽然耗时耗力,但能够最大程度地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结果具有普遍性。
中医: 中医的很多理论和疗法,例如辨证论治、针灸、推拿等,其作用机制在微观层面尚未完全阐明。很多经验性的疗法,例如“中药复方”,其药效是多种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很难用现代科学的单一成分、单一靶点模式来解释。尽管有研究试图对中药进行成分分析和作用机制探索,但很多时候难以达到现代医学临床试验的标准,或者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受到质疑。例如,一个中医大夫针对一个病人开出的处方,可能包含十几种甚至几十种药材,这些药材的剂量、炮制方法、配伍关系都可能影响疗效。要用现代科学的方法一一解析,其难度可想而知,而且即使解析清楚了,是否还能保留中医的整体观和个体化治疗的精髓,也需要深入探讨。

二、 药物研发的经济效益与专利保护:

现代医学: 现代医学新药研发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一旦某个新药获得批准,研发公司可以通过专利保护,在一定时期内拥有市场独占权,从而收回巨额的研发成本,并获得可观的利润。这种经济激励机制,驱动着全球大型制药公司不断投入巨资进行新药研发。例如,一款新药从发现到上市,可能需要花费数亿美元甚至上十亿美元,研发周期长达1015年。
中医: 中医的很多经典方剂和疗法,是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宝贵遗产,很多是没有专利的。即便是现代中药制剂,虽然可以进行专利申请,但其“经验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使得其专利保护的范围和稳定性,与现代单方、单靶点药物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中药的生产和质量控制,也需要符合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的标准,这也会增加研发和生产的成本。

三、 国际化推广与标准化挑战:

现代医学: 现代医学的语言、研究方法、质量标准在全球范围内相对统一,这使得现代医学的知识和技术更容易被国际社会接受和传播。全球的医学研究机构、大学、制药公司都可以基于共同的标准进行合作和竞争。
中医: 中医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很多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其术语和概念的翻译和理解,在国际上存在一定的障碍。要将中医的理念和疗法推向全球,需要克服语言、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建立一套被国际认可的质量标准和疗效评估体系。这涉及到大量的翻译、培训、标准化工作,投资巨大且回报周期较长。

四、 监管审批机制的差异:

现代医学: 各国药品监管机构(如美国的FDA,欧洲的EMA)对新药的审批流程非常严格,需要大量的临床数据支持。尽管审批流程漫长且严格,但这种机制也为新药的质量和安全性提供了保障,并为研发投资提供了明确的“目标”。
中医: 对于中药的审批,很多国家和地区并没有像现代药物那样成熟和统一的监管体系。在一些国家,中药可能被视为保健品或补充疗法,监管相对宽松,但也意味着其作为“药品”的科学认可度不够高。而在另一些国家,试图将中药按照现代药物的标准进行审批,则面临着前文提到的可重复性、机制阐明等挑战。

五、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交叉融合:

现代医学: 现代医学的发展受益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快速发展。这些技术为疾病的诊断、治疗、药物研发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新的思路。例如,靶向治疗、免疫疗法等革命性的疗法,都离不开这些科技的支撑。
中医: 中医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也需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例如,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中药的基因组学和微生物组学,利用人工智能分析大量的临床数据来优化治疗方案,利用先进的成像技术来观察针灸等疗法的作用。然而,这些交叉融合的研究,本身也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而这些投入很多时候是面向“现代医学”整体框架的,而不是专门针对“中医”的独立研发体系。

六、 历史发展与社会认知:

现代医学: 经过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现代医学在传染病防治、外伤救治、器官移植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和信任。其发展也得到了政府和资本的大力支持。
中医: 中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虽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一些急性疾病、手术治疗等方面,确实不如现代医学。加上一些历史原因和社会认知偏差,使得一部分公众对中医的科学性存在疑虑。

总结:

现代医学之所以研发投资远大于中医,并非因为中医“不博大精深”,而是因为现代医学的研究模式、经济激励机制、国际化推广需求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决定了其需要巨大的、有明确回报预期的研发投入。而中医的独特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其整体观、个体化治疗以及对慢性病、功能性疾病的调理作用,但将其纳入现代科学的研发和评价体系,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这并不意味着中医没有发展前景,相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生命认识的深化,中医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将是未来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未来,如果能够通过更科学、更系统的方法,将中医的精髓提炼出来,并以可被现代科学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展现其疗效和机制,那么中医的研发投入也将会随之增加。但目前来看,现有的研发模式和经济驱动力,使得现代医学的研发投资自然而然地占据了主导地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讲中医博大精深的,真的知道什么叫博大什么叫精深吗?博大指的是知识的宽度,精深指的是知识的深度,所以英文叫做broad and profound。

如果没有对比,谈广谈深都是耍流氓,毕竟小学数学对于幼儿园小朋友也是博大精深了。中医最佳对比对象肯定是现代医学了,题主也好奇为啥现代医学经费这么多。

“博大”对比:中医 VS 现代医学

再次祭出基金委对于学科分类的目录,医学科学部。中医学H27、H28、H29,占医学科学部下全部31二级分类的十分之一不到,剩下的全是现代医学…谁的知识广度更大一点?







“精深”对比:中医VS现代医学

我就举一个例子吧,为什么有人喝了牛奶会腹泻。

我这种“门外汉”都可以用中医的路子来解释一番:“因为牛奶寒性的,所以会腹泻”。

那为什么小孩不容易喝牛奶腹泻?

“因为小孩纯阳之体,一点点寒不影响”

那为什么白色人种不容易喝牛奶腹泻?

“因为白人和中国人身体构造不同”

那哪些构造不同导致白色人种不容易喝牛奶腹泻?

“你这个中医黑!”

(差点呛死)那如何解释服用乳糖酶可以治疗喝牛奶腹泻?

“因为乳糖酶是热性的”

你怎么知道乳糖酶是热性的?有中医典籍记载吗?

“乳糖酶能治寒性食物导致的腹泻,还不是热性的吗?”

(再次被循环定义呛死)那是不是所有热性的食物都可以治牛奶导致的腹泻呢?

“当然不是,我们还需要性味合参、君臣佐使。博大精深的中医你不懂。”

(彻底呛死)

当然,现代科学也有解释:“东亚人种成年人体内容易缺乏乳糖酶,因为喝牛奶后出现乳糖不耐受导致腹泻”。

再往下…

乳糖酶如何催化乳糖?

乳糖酶怎么服用才能避免被胃蛋白酶分解?

有什么其它牛奶的替代食品且营养成分相似的?

甚至…

东亚人种为何会在成年后缺少蛋白酶?

是哪些基因位点导致这个问题?

这个基因位点从哪里遗传而来?

很多问题估计要非常专业的人才能回答了…绝不是中医那种可以自学成才的体系能搞定的。哪个更精深一点?

如果你非要给我扯中医还能诊断飞机故障,麻烦你跳过这篇回答,谢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